摘要:
同等质量的L-乳酸(PLLA)和D-乳酸(PDLA)共混后,能够形成立体复合聚乳酸(sc-PLA)。论文主要研究了五种不同分子量(Mw=0.6~12.0×104)的PLLA和PDLA共混物的热性能、结晶动力学以及球晶的形态结构。聚合物均是通过L-LA或D-LA熔融-固相聚合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与相应的均聚物比较,PLLA和PDLA溶液共混后形成的立体复合PLA具有明显更好的结晶性能和更高的熔点。分别以5,10,20和30 ℃/min为降温速率进行结晶动力学研究。研究发现较高分子量样品具有更好的结晶速率,可能是因为样品中分子链在结晶发生之前具有更快的链复合能力。最后,通过偏光显微镜(POM)成功地在较低分子量sc-PLA球晶结构中观察到了可逆的裂纹现象,证明裂纹的出现与结晶过程中形成的晶体间内应力有关。
[1] | 陈萌 朱方龙 . 热辐射下织物内水分干燥实验及其动力学研究[J]. 纺织学报, 2018, 39(08): 52-57. |
[2] | 王帅 卢业虎 王丽君 尤禅懿. 低辐射环境下形状记忆合金对防火面料隔热性能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7, 38(08): 114-119. |
[3] | 普丹丹 王瑞 董余兵 朱曜峰 傅雅琴.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7, 38(08): 102-107. |
[4] | 任元林 张悦 谷叶童 曾倩. 含磷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J]. 纺织学报, 2017, 38(08): 1-5. |
[5] | 许静娴 刘莉 李俊. 镀银纱线电热针织物的开发及性能评价[J]. 纺织学报, 2016, 37(12): 24-28. |
[6] | 张海霞 张喜昌. 凉爽锦纶纤维的热湿性能[J]. 纺织学报, 2016, 37(07): 39-43. |
[7] | 陈莉 刘皓. 可加热纬编针织物的电热性能[J]. 纺织学报, 2015, 36(04): 50-54. |
[8] | 王响 靳向煜. 再生牛皮胶原蛋白复合纤维的性能[J]. 纺织学报, 2015, 36(04): 1-6. |
[9] | 王云仪 张爱萍 皇甫孝东. 着装方式对服装隔热性能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4, 35(6): 94-0. |
[10] | 王云仪 皇甫孝东 张爱萍. 着装方式的构成因子解析及其组合设计[J]. 纺织学报, 2014, 35(5): 103-0. |
[11] | 李俊 乌应杰 李小辉 卢业虎. 燃烧假人着装实验中表面温度变化研究[J]. 纺织学报, 2014, 35(3): 103-0. |
[12] | 郑喜玲 马晓光 杜红恩 吴智磊 杨文芳 孟庆涛. 新型热敏变色储能材料的性能评价[J]. 纺织学报, 2013, 34(8): 95-0. |
[13] | 于斌 韩建 余鹏程 张琪 徐国平 丁新波. 驻极体对熔喷用PLA材料热性能及可纺性的影响[J]. 纺织学报, 2013, 34(2): 82-85. |
[14] | 杨莉 毕松梅 徐文正 周磊. 蛋白质改性纤维素复合纤维的热力学性能[J]. 纺织学报, 2013, 34(11): 15-. |
[15] | 李俊 何佳臻 王云仪. 常用高温及低温防护服隔热性能的对比[J]. 纺织学报, 2013, 34(10): 12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