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2-15
    纤维材料
    溶剂及纺丝工艺对静电纺聚砜纤维形貌的影响
    张露;潘芳良;刘雷艮;潘志娟;
    纺织学报. 2011, (2):  1-5. 
    摘要 ( 1245 )   PDF (1349KB) ( 6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纳米级到微米级的聚砜(PSU)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图分析了溶剂、溶液质量分数、纺丝距离、电压和流量等对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DMF溶剂中添加丙酮后,纤维上的珠状物消失,纤维直径略有下降,但随着溶剂中丙酮比例的增加,纤维直径又略有增加。当PSU/ D9A1溶液的质量分数从13%增至20%时,纤维中的珠状物逐渐消失,平均直径逐渐增加;由质量分数为15% 的PSU/D9A1溶液纺得的纤维,随着纺丝距离和电压的增加,纤维上的珠状物数量减少,纤维直径先增加后减小;同样条件下,质量分数增加为20%时,纤维上没有珠状物,纤维直径在1.1~1.7μm之间;当溶液流量从1.5ml/h增至4.0ml/h,纤维直径先增加后减小。

    自卷曲复合长丝PET/PTT纺丝工艺及性能
    曹艳
    纺织学报. 2011, (2):  6-10. 
    摘要 ( 1488 )   PDF (546KB) ( 6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PET、PTT聚合物的特点,介绍了PET/PTT复合长丝的纺丝成形工艺,测试分析了PET/PTT长丝的截面与纵向形态、卷曲形态、热收缩率及其拉伸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制得的PET/PTT长丝是以PET和PTT平行并列的双侧结构构成的复合长丝;该长丝经热处理后形成了永久性三维卷曲形态及结构;沸水处理后PET/PTT复合长丝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有所降低,断裂伸长增大;该复合长丝中PET与PTT的比例对其卷曲性能、弹性回复率、拉伸力学性能、沸水收缩率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静电纺间位芳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伟;周 琪;姚理荣
    纺织学报. 2011, (2):  11-17. 
    摘要 ( 1638 )   PDF (1308KB) ( 9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加入LiCl和CaCl2制备2种溶解体系,研究了间位芳纶纤维在2种溶解体系中的溶解性能及芳纶溶液的静电纺丝性能。间位芳纶纤维在N,N-二甲基乙酰胺中只能发生有限溶胀,氯化盐的加入有利于芳纶纤维的快速溶解。盐的种类及质量分数对纤维的溶解量、溶解时间以及溶液的黏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利用制得的溶液,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直径100~500nm的纳米芳纶纤维,纳米纤维直径随纺丝溶液质量分数和盐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以LiCl/DMAc为溶解体系制得的纳米纤维的均匀性随黏度增大而逐渐提高,且纤维形貌优于在CaCl2/DMAc溶解体系中制得的纤维,但以CaCl2/DMAc溶解体系制得的纳米纤维其热性能明显优于LiCl/DMAc溶解体系纺得的纳米纤维。LiCl/DMAc溶解体系中芳纶溶液质量分数为11%时,制得的纳米芳纶纤维非织造布的力学性能最优。

    海藻酸锌纤维的抗菌性能
    秦益民;蔡丽玲;朱长俊
    纺织学报. 2011, (2):  18-20. 
    摘要 ( 1581 )   PDF (286KB) ( 5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含锌海藻酸纤维的抗菌性能,首先用不同质量的硫酸锌处理海藻酸钙纤维,通过离子交换制备含不同质量浓度锌离子的海藻酸钙锌纤维。采用3种方法测试了海藻酸锌纤维的抗菌性能。结果显示,由于锌离子从纤维上的释放,海藻酸锌纤维有明显的抑菌圈,并且能阻止细菌的扩散。定量的抗菌试验结果显示:纤维中的锌离子含量越高,其抑菌性越强;锌离子含量为164.4、124.6和84.9 mg/g的海藻酸锌纤维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率分别为99.77%、28.18%和7.69%;纯海藻酸锌纤维对临床上常见的5种细菌的杀菌率均在98%以上。

    载体 Cindye Dnk 对芳纶的作用机制
    梁萍;汪澜;林俊雄
    纺织学报. 2011, (2):  21-25. 
    摘要 ( 1824 )   PDF (493KB) ( 7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揭示载体Cindye Dnk 对芳纶的作用机制,通过TGA、XRD、FTIR、SEM和光学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载体Cindye Dnk对芳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Cindye Dnk不影响芳纶的表面形态和化学结构;载体Cindye Dnk与芳纶的化学结构相似,二者相似相容,载体Cindye Dnk对芳纶有很好的溶胀、膨化作用;载体Cindye Dnk使芳纶的热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略有提高,但不改变芳纶的内部晶体结构及阻燃性;载体Cindye Dnk能明显改善芳纶的透染性,增加芳纶的直径、横截面面积和空隙率。

    竹炭粘胶纤维的分析与鉴别
    徐明双;李青山;周光举
    纺织学报. 2011, (2):  26-29. 
    摘要 ( 1566 )   PDF (654KB) ( 7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竹炭微粉的加入,竹炭粘胶纤维与普通粘胶纤维性能存在明显差异。为解决二者鉴别困难的问题,通过密度法、燃烧法、溶解法、扫描电镜法、热分析法、吸附法、抗菌检测法和负离子测定法对竹炭粘胶纤维进行分析和鉴别。结果表明:8种方法均能有效的将竹炭粘胶纤维和普通粘胶纤维鉴别开来。其中,密度法、燃烧法和溶解法适用于简单鉴别;扫描电镜法、热分析法、吸附法、抗菌检测法和负离子测定法适用于复杂的定性鉴别。同时,进一步分析竹炭扫描电镜照片,竹炭粘胶纤维确实具有较高的吸附性。

    双开关温敏聚氨酯膜的制备及其透汽性
    周虎;曾坚贤;范浩军;曾俊长;周志远
    纺织学报. 2011, (2):  30-35. 
    摘要 ( 1186 )   PDF (270KB) ( 5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了3种温敏聚氨酯,并对不同的温敏聚氨酯共混体系的开关温度阀值(即软段相的转变温度)进行研究,探讨了双开关温敏聚氨酯膜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软段相组成和结构相似的TSPU(a)与TSPU(b) 的共混物仅具有1个开关温度;而软段相组成和结构不同的TSPU(a)与TSPU(c)共混物具有2个独立的开关温度。对共混膜的透汽性研究发现,在开关温度前后,共混膜的透汽性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TSPU(a)与TSPU(b) 的共混膜只表现出单温度开关的特征;而TSPU(a)与TSPU(c)共混膜表现出双温度开关的特征。采用软段组成和结构不同的温敏聚氨酯共混,是获得双开关温敏聚氨酯膜的有效途径。

    纺织工程
    粗纱卷绕外径递增规律探讨
    崔红;郁崇文
    纺织学报. 2011, (2):  36-39. 
    摘要 ( 1191 )   PDF (151KB) ( 5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新型粗纱机在高速等情况下不断增大粗纱卷装,针对粗纱卷装最终纱层厚度与最初纱层厚度的关系与传统理论相比是否发生变化的问题,根据粗纱纱层厚度按照等差级数递增的规律,运用测量粗纱卷装周长的办法测试粗纱卷绕外径,将所测数值运用MatLab拟合出粗纱卷绕外径与纺纱层数之间的关系方程式,方程相关系数达到99.99%。研究认为,所得最终纱层厚度是最初纱层厚度的倍数值由原来的1.3变为在1.33~1.60,表明粗纱机卷装容量的增大使得最终纱层厚度与最初纱层厚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玄武岩纤维针织物的尺寸特性
    王秋美;宋鹏飞;徐雪梅;邹志伟
    纺织学报. 2011, (2):  40-43. 
    摘要 ( 1250 )   PDF (356KB) ( 4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纤维性能对针织物尺寸特性的影响,在横机上编织了5种弯纱深度的平针、1+1罗纹、满针罗纹和米拉诺组织玄武岩纤维针织物。通过对松弛后织物的尺寸参数的测试,分析玄武岩纤维针织物纵向、横向以及面积尺寸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对织物密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织物密度与线圈长度倒数呈正线性相关的关系。比较了玄武岩纤维针织物与毛/腈针织物的线圈形态,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较高的抗弯刚度,其针织物的线圈形态较为扁平。通过对玄武岩纤维针织物尺寸特性的研究,可实现织前对织物尺寸的预测。

    粒子群算法在计算机自动配棉优化中的应用
    张增强;黄马壮
    纺织学报. 2011, (2):  44-47. 
    摘要 ( 1176 )   PDF (220KB) ( 6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计算机配棉的自适应性和通用性,对于多约束条件的计算机配棉优化设计,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求解的方法。通过对自动配棉问题进行数学建模,将其转化为多约束条件下多维函数优化问题,再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模型的求解中,保证了方程组中每个可能的解都能被精确搜索到。实例证实了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求得优化解,而且达到最优化的组合。

    玄武岩纤维机织针织复合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徐艳华;袁新林;胡红
    纺织学报. 2011, (2):  48-52. 
    摘要 ( 1141 )   PDF (671KB) ( 5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新型机织针织复合织物的结构特点,分别选用不同线密度的高强高模玄武岩纤维作为经纱、纬纱和针织纱编织织物,以其作为增强体,采用VARTM工艺制作玄武岩纤维/乙烯复合材料。为提供这种新型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依据,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横向、纵向和斜向拉伸性能,并对各个方向的拉伸应力与应变特征曲线及其拉伸断裂形态进行分析,对比了复合材料中经纱和纬纱强力。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轴向拉伸性能,横向和纵向的拉伸性能均优于斜向,其拉伸断裂均为脆性断裂;纬纱的强力高于经纱。

    浮纹型贾卡经编针织物的计算机仿真
    张姿叶;蒋高明;丛洪莲;张爱军
    纺织学报. 2011, (2):  53-57. 
    摘要 ( 1127 )   PDF (540KB) ( 4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浮纹型贾卡经编针织物的外观效果进行预测,通过分析浮纹型贾卡经编针织物的结构特征,提出采用设计意匠图和WB意匠图相结合的意匠设计模型对该类织物进行设计与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线圈结构模型,确定线圈中控制点的数目和位置并以线段方式来描绘线圈形态。重点对浮纹织物中因衬纬贾卡和压纱贾卡纱线张力导致的线圈横向位移做了理论分析,并对不同张力下衬纬贾卡和压纱贾卡的线圈形态做了详细的数学描述。运用上述意匠设计模型、线圈结构模型和横向位移规律,采用VC ++.net进行程序设计,成功实现对浮纹型贾卡经编针织物的直观、快速仿真。

    机械与器材
    SM8-TOP2无缝内衣圆机织针的运动参数分析
    徐英莲;齐素梅
    纺织学报. 2011, (2):  58-63. 
    摘要 ( 1658 )   PDF (567KB) ( 10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M8-TOP2型无缝内衣圆机为实现多种花色组织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但在组织设计时存在着优化设计问题。为此,在系统研究SM8-TOP2无缝内衣圆机成圈系统设置和分析常用组织成圈原理的基础上,采用MatLab对成圈、集圈和添纱组织的织针运动轨迹、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M8-TOP2无缝内衣圆机可通过控制三角、选针设置和穿纱方式等多种手段实现花型设计;在成圈过程中,织针运动平稳,加速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压针成圈阶段,有利于新线圈的形成。

    染整与化学品
    黄原胶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能的影响
    石点;吴孟茹;朱谱新
    纺织学报. 2011, (2):  64-67. 
    摘要 ( 1156 )   PDF (393KB) ( 6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黄原胶引入到淀粉浆料中,采用快速黏度分析法(RVA)研究了黄原胶的加入对玉米淀粉糊化性能和浆液表观黏度的影响,讨论了黄原胶与玉米淀粉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黄原胶可促进淀粉糊化,降低淀粉的糊化温度,缩短糊化时间;随着黄原胶质量分数的增加,淀粉的糊化峰值黏度增加,表现了2种高分子的相互作用;黏度衰减值随黄原胶增加而增大,表现了其相容性随之减小;浆液冷却至50℃的黏度变化表明,黄原胶质量分数≥5.5%以后体系出现相分离。

    基于HS-GC-MS的棉织物鱼腥味检测
    王晓宁;王昊;廖青
    纺织学报. 2011, (2):  68-72. 
    摘要 ( 1298 )   PDF (268KB) ( 7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人工嗅辨法检测棉织物鱼腥味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重现性,通过实验建立了棉织物中鱼腥味物质三甲胺的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并对三甲胺的多次顶空萃取动力学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平衡温度是影响棉织物鱼腥味测试的重要因素,平衡温度高,分析物质扩散速度快,分析灵敏度高,但温度过高,分析物质分解。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0%以上,最低检测限为20μg/mL,RSD值为5.98%。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棉织物异味中鱼腥味的检测,并且三甲胺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磁响应酵母对直接黄R染料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李双江;沈茂;吴琦;单志;陈惠
    纺织学报. 2011, (2):  73-78. 
    摘要 ( 1140 )   PDF (318KB) ( 5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水相合成的纳米级铁磁流体对灭活酿酒酵母细胞进行磁修饰。将具有良好磁响应的酵母用于吸附直接黄R染料。结果表明:在染料质量浓度为600μg/mL时,磁修饰酵母对该染料的吸附率为92.6165%,吸附量为1109.5122μg/mg,20min达到吸附平衡;吸附方式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拟合较好(R2=0.9991),属于单分子层吸附,符合二级表观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机理控制。由于磁修饰酵母比同质量下单独的酵母和铁磁流体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易于磁分离,在水溶性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具有应用潜力,有助于减轻其对土壤和水体环境的污染。

    安诺素ECO型活性染料对纯棉绒类织物的染色工艺
    田恬;冒亚红;管宇
    纺织学报. 2011, (2):  79-83. 
    摘要 ( 1141 )   PDF (405KB) ( 3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纯棉绒类织物在活性染料连续轧染工艺中存在条坑异色、绒面色花、绒底色泽差异大的问题,采用安诺素ECO型活性染料湿蒸工艺对全棉抓剪毛织物进行染色。以染料配伍性、染色织物K/S值、彩度值、正反色差等指标为评价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对染色工艺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料5g/L;专用助剂10ml/L;无水硫酸钠50g/L;碳酸钠40g/L;汽蒸时间1.5min。该工艺与焙烘染色工艺相比,生产能耗更低,且所染织物具有染色深度好、布面色泽鲜艳、正反色差显著减轻等优点。

    涡流纺筒子棉纱剥色技术
    刘德驹;王华印
    纺织学报. 2011, (2):  84-87. 
    摘要 ( 1269 )   PDF (130KB) ( 6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剥色后涡流纺筒子棉纱的强力损失,且达到良好的剥色效果,研究并设计了涡流纺筒子棉纱剥色工艺。结果表明,纯碱和保险粉用量、剥色时间、剥色次数以及剥色温度等工艺条件都会影响深色、中深色和浅色棉纱的剥色效果。通过单因素调节确定了优化的剥色工艺:浅色棉纱采用2g/L纯碱、4g/L保险粉,在90~100℃剥色40~60min;深色、中深色棉纱采用4g/L纯碱、6g/L保险粉,100℃剥色60min,采用该工艺可以尽量保持涡流纺筒子棉纱原有强力,具有良好剥色效果。

    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暗态催化偶氮染料降解反应
    王志超;董永春;韩振邦;
    纺织学报. 2011, (2):  88-95. 
    摘要 ( 1041 )   PDF (674KB) ( 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和三氯化铁的配位反应制备改性PAN纤维铁配合物(Fe-AO-PAN),然后将其作为非均相Fenton反应催化剂应用于不同结构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中,重点考察Fe-AO-PAN的添加量(M)和铁离子含量(CFe-PAN)与暗态时染料的脱色率(D)和初始反应速率常数(k)之间的关系。此外还研究了暗态时偶氮染料的降解反应过程以及无机盐的影响。结果表明:Fe-AO-PAN暗态时能够催化偶氮染料的降解,并且使活性染料的k值明显高于酸性染料;暗态时Fe-AO-PAN的M和CFe-PAN与染料降解反应50min时的D和k值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可通过定量增加Fe-AO-PAN的M和CFe-PAN来促进暗态时染料的降解反应,达到其在辐射光时的降解效果。

    壳聚糖改性及其在抗菌方面的应用
    潘虹;赵涛;
    纺织学报. 2011, (2):  96-101. 
    摘要 ( 1173 )   PDF (249KB) ( 7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脱乙酰度为85%的壳聚糖(CTS)为原料,在其氨基上引入自制的环氧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生成的N-羟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DCC)水溶性良好。将HDCC与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交联得最终产物O-甲基丙烯酰胺-N-羟丙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壳聚糖(NMA-HDCC),其可与纤维素纤维以共价键结合。抗菌实验研究表明,经壳聚糖、HDCC、NMA-HDCC处理后的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都达到95%以上,带有长链烷基的HDCC抑菌率接近100%。水洗30次之后,经过壳聚糖和壳聚糖季铵盐处理后的棉织物抗菌效果甚微,而NMA-HDCC处理后的棉织物抗菌性仍在85%以上。以抗菌耐久性为依据,得出NMA-HDCC对纯棉织物的最佳整理工艺为:整理剂质量浓度2 g/L,焙烘温度140 ℃,焙烘时间5 min

    羊绒制品拔染印花工艺
    王利平;武志云;高建云
    纺织学报. 2011, (2):  102-106. 
    摘要 ( 1274 )   PDF (323KB) ( 4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一种适用性强、地色均匀丰满、染色牢度高的羊绒制品拔染印花加工方法,分析了拔染印花染料与助剂的选择及拔染剂的用量对织物拔白程度、K/S 值的影响,探讨了温度对染料提升力和可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偶氮多丽兰染料适合用作羊绒织物拔染印花的地色染料,拔染剂朗茄烈C、BR-1(复配)是适合于羊绒制品拔染印花的拔染剂,用量应控制在11%~13%;随朗茄烈C、BR-1用量的增加,兰纳芯染料在地色织物上的K/S 值呈上升趋势;在85~95℃下,酸性多丽兰染料染色提升力良好,温度的提高对织物拔白程度有一定的影响。

    服装工程
    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人体体型细分识别的研究
    钱晓农;尹兵
    纺织学报. 2011, (2):  107-111. 
    摘要 ( 1289 )   PDF (589KB) ( 7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非接触式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对中国北方青年女性人体进行测量,测量数据包括肩宽、胸围、臀围等部位尺寸,这些尺寸作为特征值构成了人体体型特征向量。不均匀体型的比例愈来愈高,因此更进一步细化对人体体型的分类识别变得十分重要。考察了某些特征尺寸的概率分布,然后利用聚类分析将人体体型分为偏瘦、正常、偏胖3类,最后提出使用马氏距离的方法分析体型匀称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使用的方法可以有效实现人体体型的细分识别。

    畲族古代服饰文化变迁
    闫晶;范雪荣;吴微微
    纺织学报. 2011, (2):  112-116. 
    摘要 ( 1442 )   PDF (364KB) ( 7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以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历程为经、不同时期畲族的生活文化背景为纬,梳理了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畲族服饰文化变迁轨迹。将古代畲族服饰发展和演变的整个历程大致分为原始时期、多源融合时期、流徙从简时期和涵化成型时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畲族服饰在色彩、款式、装饰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不同特色,以及畲族文化生活背景对服饰发展变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畲族服饰变迁的规律,以引申社会对民族服饰与文化的关注与探讨。

    标准女体胸围曲线研究
    刘红;张明;陈东生;魏取福;王建刚;赵莉;涂红燕
    纺织学报. 2011, (2):  117-120. 
    摘要 ( 1062 )   PDF (187KB) ( 5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法国力克公司生产的非接触式智能三维人体测量仪,测量18例22~25岁体型接近160/84A的健康女性人体,并截取过乳头部位的胸围曲线,以5°定一个点,借助MatLab7.0编程计算,得到18例女体胸围曲线上的平均点坐标,即标准女体胸围点坐标。在此基础上,运用Origin软件对标准女体胸围点坐标进行曲线方程拟合,在确保曲线拟合优度R2较高的基础上,考虑到女体胸围曲线曲率计算的便利性,最终选择函数表达式相对较为简洁的二次多项式函数作为表示标准女体胸部曲线的函数,为进一步计算女性胸围1周所受服装压力提供了数据基础。

    基于生活方式与视觉营销下的服装卖场设计
    金晨怡
    纺织学报. 2011, (2):  121-126. 
    摘要 ( 1033 )   PDF (724KB) ( 6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国内服装业的竞争加剧,服装终端卖场已经成为服装品牌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服装市场营销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下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营销终端的服装卖场也进入到视觉营销时代。从现代生活方式的产生背景入手,系统分析了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视觉营销策略。通过对人性化、意境化及风格化服装卖场设计研究得出,在现代生活方式下的视觉营销中的服装卖场设计应该以消费者需求为品牌驱动模式,引导消费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品牌体验上,通过有效创新的展示与陈列手段,营造一个吸引消费者且具有各种功能和审美等综合体验的销售环境,使服装品牌的投入实现市场营销的最大效益。

    机械与器材
    四齿轮式卷取机构的纬密分布研究与优化设计
    刘铁山;叶仲琪
    纺织学报. 2011, (2):  127-130. 
    摘要 ( 1042 )   PDF (148KB) ( 4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织机的四齿轮式连续卷取机构的纬密分布情况,采用VFP语言开发这类织机的纬密分布演示与优化系统。将卷取机构参数输入到此系统中,分析其密度分布规律,找出纬密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得出采用4支变换齿轮的连续式卷取机构。这种机构虽能满足纺织品所需的纬密要求,但不能保证在所有密度区间上连续分布。提出针对棉、毛及亚麻纺织品生产时要区别配置齿轮参数的建议,并给出了3套齿数大于17齿的具体优化配置方案,其中最少1组备用齿轮仅为7只。

    全自动电脑横机上位机软件的设计
    陈景波;卢达;王玲玲
    纺织学报. 2011, (2):  131-135. 
    摘要 ( 1071 )   PDF (610KB) ( 5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电脑横机上位机软件的有效性,提出一种以PC104模块和WinCE为平台的设计方法。通过对花样文件进行解析后获取控制数据,利用PC104总线传送给下位机,同时根据现场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显示,并实现人机对话。该软件采用多线程编程技术和模块化设计,重要模块优先工作。应用结果证明,PC104模块强大的处理功能减轻了下位机的负担。与传统的电脑横机上位机软件相比,该软件界面友好,功能完备,实时性强,可移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管理与信息化
    纺织服装企业设计能力评价与设计模式演化研究
    陈雪颂;邬关荣
    纺织学报. 2011, (2):  136-141. 
    摘要 ( 1084 )   PDF (293KB) ( 4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创新的视角出发,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整理,总结出了评价纺织服装企业设计能力的维度和主要指标,提出了“设计模式”的概念,并根据战略和组织2个维度,将现有的设计模式分为5类。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所处设计模式与其设计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若干假设,并通过对浙江省纺织服装企业的问卷调查来检验假设的合理性,针对企业设计选择与设计能力升级问题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环境下,不同设计模式下纺织服装企业的设计能力体现出了显著性的差异,而设计能力升级和设计模式演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关系。

    基于服务协同的化纤行业信息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丁祥海;张树人
    纺织学报. 2011, (2):  142-148. 
    摘要 ( 938 )   PDF (316KB) ( 3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企业个性化、定制化信息服务的需求,提高行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设计了面向化纤行业的信息服务协同系统。详细分析了化纤行业信息服务的新需求,构建了基于服务协同的化纤行业信息服务协同系统的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服务管理层、Web服务层、资源连接层以及物理资源层5个层次。分析了体系结构的多视图模型,包括功能视图、资源视图、组织视图和过程视图。这些研究为开发面向化纤行业的信息服务协同平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综合评述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效果时效性的研究进展
    王振欣;梁小平;王月然;任婉婷;付中玉;李健;聂锦梅
    纺织学报. 2011, (2):  149-154. 
    摘要 ( 1205 )   PDF (149KB) ( 9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清洁且高效节能的新型材料表面改性技术。该技术在改善材料表面性能的同时,仍可保持本体性能的特色,在材料表面改性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经过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聚合物材料的改性效果会随时间发生明显衰减,改性效果存在时效性。概述了时效性的产生机制、表征方法以及克服时效性的方法,重点讨论了聚合物的结构、等离子体处理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体工作气氛、处理时间、处理功率,放置环境等因素对时效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