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9年 第30卷 第01期 刊出日期:2009-01-15
    纤维材料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的流变性能
    哈丽丹·买买提;吾满江·艾力
    纺织学报. 2009, (01):  1-4. 
    摘要 ( 1119 )   PDF (323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纤维素氨基甲酸酯(CC)溶液的流变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含氮量小于3.57%CC氢氧化钠溶液,在所研究的CC浓度范围内表现为切力稀型流体,非牛顿指数小于1,且随着CC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CC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关系上升,并得到了经验公式;结构黏度指数随CC溶液浓度的增加而缓慢增大,但当CC质量分数超过5.66%后呈非线性迅速增大,溶液流变性变差;纤维素氨基甲酸酯溶液纺前处理温度对其流变性能影响显著,当前处理温度高于15,溶液流变性能恶化,可观察到溶液呈凝胶状.
    热状态下UHMWPE纤维的力学性能
    饶崛;徐卫林
    纺织学报. 2009, (01):  5-8. 
    摘要 ( 870 )   PDF (569KB) ( 4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研究热状态下,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温度和外力对UHMWPE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的强度、断裂伸长、模量以及断裂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断裂功和强度的下降最为明显,但纤维的断裂伸长随温度的变化不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不同温度下,纤维纵向拉伸断裂处的形态也不同.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在断裂处不再出现因大分子之间作用力损失而产生的微原纤现象,在拉伸断裂处出现了细颈和微孔.实验表明UHMWPE纤维抗热应力破坏性能很差,温度越高,纤维越容易被破坏.
    MC锦纶6/Kevlar纤维复合材料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郑玉婴;王灿耀
    纺织学报. 2009, (01):  9-12. 
    摘要 ( 1275 )   PDF (499KB) ( 4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纳米银海丝纤维抗菌性能和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徐水凌
    纺织学报. 2009, (01):  13-17. 
    摘要 ( 1135 )   PDF (593KB) ( 4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纳米银海丝纤维的抗菌性能和细胞毒性作用,进行纳米银海丝纤维对金黄色葡萄菌和大肠埃希菌的定性、定量抗菌实验,采用MTT法进行了纳米银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的细胞毒性实验以评价其使用安全性.结果显示:用0.2%以上的纳米银海丝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AATCC25922)作用4 h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菌作用,抑菌率大于75 %;纳米银颗粒对正常人肝细胞(L-02细胞)作用72 h,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均在90.0 %以上,细胞毒性为1级,属无细胞毒性,细胞相容性好.纳米银海丝纤维具有高效抗菌活性,并且使用安全.
    脱胶方法对棉秆皮纤维成分及结构的影响
    杨震;张玉高;时薇;冯新星;陈建勇
    纺织学报. 2009, (01):  18-21. 
    摘要 ( 1104 )   PDF (691KB) ( 5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原棉秆皮不同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利用常温水沤、常压脱胶及高压脱胶对棉秆皮进行处理,对脱胶后棉秆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高压脱胶后棉秆皮纤维中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下降最为明显,纤维素含量提高.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的长度、线密度进行测量,用SEMFT-IRXRD对处理后的棉秆皮纤维表面形态结构、聚集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脱胶后的棉秆皮纤维进行强伸性能等测试并得出断裂曲线.

    PET/纳米矿物粒子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叶静
    纺织学报. 2009, (01):  22-25. 
    摘要 ( 1011 )   PDF (652KB) ( 4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纳米矿物粒子和聚酯切片共混纺丝,经碱减量处理后制备了PET/纳米矿物粒子纤维.对纤维表面和横截面的SEM观察显示,纳米矿物粒子在纤维中的颗粒比较小,由表及里都分散的比较均匀,纤维存在明显的微孔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添加纳米矿物粒子后,聚酯纤维的晶形没有改变,其晶粒尺寸增加,而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性能分析表明,相比普通聚酯纤维,其断裂强度有所降低,但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增加,特别是导湿性能改善最为显著,而质量比电阻明显降低.
    纺织工程
    长丝变形纱成纱过程的熵变现象
    姜岩;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09, (01):  26-28. 
    摘要 ( 892 )   PDF (606KB) ( 4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纱线成形过程主要以纤维或丝束空间排列秩序性的变化为特征,因而存在着熵变现象,成纱熵变理论是研究成纱方向和限度的科学,依据成纱熵变方向可以将各种纺纱系统重新划分为熵增大纺纱系统与熵减小纺纱系统2个大类,并建立成纱熵变模型,而且可进一步依据成纱熵变与成纱系统中纤维排列状态变化的关系进行量化处理.实验表明:成纱熵变是成纱过程中纱条的空间几何结构与纱线性能改变的根本原因,与成纱质量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
    转杯纺复合纱的结构与拉伸特征
    张海霞;张喜昌;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09, (01):  33-36. 
    摘要 ( 1719 )   PDF (698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转杯纺复合纱结构与其拉伸性能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讨论转杯纺复合纱的结构和拉伸断裂的过程与特征,并通过科视达视频显微镜观察不同结构复合纱的断口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转杯纺复合纱的结构取决于长丝张力和短纤维纱条张力间的差异,在短纤纱纺纱条件不变时,通过调整长丝超喂率可得到不同结构的转杯纺复合纱;复合纱的结构不同,其拉伸断裂的过程和断口形态也有较大差异;与相同工艺条件下纺制的纯棉转杯纱相比,复合纱的拉伸性能有较大改善。

    基于改进FKCM方法的针织纱质量评价
    刘 皓;成 玲
    纺织学报. 2009, (01):  37-41. 
    摘要 ( 1348 )   PDF (705KB) ( 149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针织纱线的质量进行更客观准确的评价,提出应用改进的模糊核C-均值(FKCM)聚类算法对针织纱测量数据集聚类,改进FKCM聚类方法,将低维输入空间数据通过核函数映射到高维的特征空间中,然后在特征空间应用FCM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造了核F(KF)统计量寻找合理的聚类数,最后建立聚类类别和质量等级之间的对应关系模型。通过对IRIS数据分析,显示应用改进的FKCM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实测数据,KF指标显示样本分2类是较合理的。依据建立的类别质量等级函数即可确定每类样本的质量等级。改进的FKCM方法和KF指标结合能够有效地对多指标数据集进行分析。
    PTT/PET双组分长丝针织物布面不匀的成因分析
    焦青保;罗锦;周苏萌;王府梅;楼清明
    纺织学报. 2009, (01):  42-45. 
    摘要 ( 1148 )   PDF (730KB) ( 4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PTT/PET双组分长丝针织物布面不匀的问题,利用PTT/PET双组分长丝在无缝针织机上进行试织,通过无缝针织工艺的调整无法消除PTT/PET针织物布面这种随机性“条阴状不匀”,对PTT/PET双组分长丝结构及模拟织物整理工艺处理后的长丝结构进行研究,探明了该类长丝的“条阴状不匀”的成因,发现其左右螺旋且不断翻转的三维卷曲是布面“随机性条阴状不匀”的形成根源;通过改进纺丝工艺制得了新型PTT/PET双组分丝,从根本上消除了该类针织物布面的“随机性条阴状不匀”,且其织物布面均匀美观。
    纱罗组织数学模型的实现
    詹 忻;祝成炎
    纺织学报. 2009, (01):  46-50. 
    摘要 ( 1059 )   PDF (832KB) ( 3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简化纱罗组织的设计,通过深入分析纱罗组织的形成原理,将纱罗组织的上机图分为组织图、绞综图、地综图、绞纹板图和地纹板图5个部分。借助矩阵的原理,将上述5个部分转化为对应的组织矩阵。根据这5个组织矩阵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相应的矩阵转换关系,并对各组织矩阵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纱罗组织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VB.net编程系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纱罗组织CAD辅助设计系统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参考。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织物悬垂性能评估分析
    林志贵;房 伟;黄伟志
    纺织学报. 2009, (01):  51-54. 
    摘要 ( 977 )   PDF (747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织物悬垂性评估中存在非线性建模困难及评估精度不高等问题,结合织物悬垂性参数数据的特点,基于Mercer核函数的性质,构建Mercer核函数的织物悬垂性评估模型。通过实验,认为其评估精度有了相应的提高,说明基于Mercer核函数的织物悬垂性评估模型是可行的。同时,通过改变参数值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参数的取值不同对评估结果有影响,且不同参数对评估结果影响的程度也不同,这对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织物悬垂性评估过程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ANN与模糊算法在毛精纺织机效率预报中的对比
    刘茜;王玉亮
    纺织学报. 2009, (01):  55-59. 
    摘要 ( 979 )   PDF (797KB) ( 3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算法在毛精纺面料织造预报过程中的应用,建立人工神经网络BP质量预报模型和模糊算法中模糊评判模型,利用这2种预报技术分别给出了织机效率预报模型,并比较2种预报模型对毛精纺织造质量预报的性能优劣。通过对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算法的理论比较及其预报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在毛精纺织造质量的预报中,人工神经网络BP质量预报模型优于模糊算法中的模糊评判模型,2种预报技术在解决非线性问题方面具有各自的适应性。
    染整与化学品
    干热处理温度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
    顾艳;符正申;周文龙
    纺织学报. 2009, (01):  60-63. 
    摘要 ( 884 )   PDF (780KB) ( 4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温度条件对天然彩色棉色泽性能的影响,研究天然彩色棉在不同干热温度条件下的色变性能。研究表明,天然彩色棉在较低温度下,色泽稳定,不会产生明显的色变,在普通的家用洗涤烘干条件下,天然彩色棉色泽是稳定和安全的。但在较高的温度(>100℃)条件下,天然彩色棉的色变明显,绿棉将向棕黄色转化,而棕棉将向褐色转化,天然彩色棉的色泽明显变深。在高温下,天然彩色棉色素及某些附生物的结构发生变化是导致色变的主要原因。在高温整理时,除化学制剂导致的色变外,温度将是导致天然彩色棉色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纳米氧化锌功能纺织品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关芳兰
    纺织学报. 2009, (01):  64-67. 
    摘要 ( 1067 )   PDF (819KB) ( 4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纳米功能纺织品在服用时的稳定性,根据以往的研究方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锌/聚硅氧烷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纺织品制备了纳米功能织物。利用TEM及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整理剂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并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考察功能织物在碱性人工汗液中洗涤时Zn2+的溶出性。结果表明:整理剂的平均粒径为103nm,小于100nm的颗粒约占70%,呈类囊式结构。纳米功能织物在碱性人工汗液中Zn2+的溶出性较小,证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整理剂对碱性人工汗液稳定性较好。
    TG酶在修复羊毛损伤中的应用
    张瑞萍;蔡再生
    纺织学报. 2009, (01):  68-71. 
    摘要 ( 1285 )   PDF (817KB) ( 4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减少羊毛蛋白酶防毡缩造成的损伤,应用TG酶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研究TG酶对羊毛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TG 酶可以修复化学预处理和蛋白酶防毡缩处理对羊毛造成的损伤,使羊毛织物强力增加,碱溶度下降。TG酶可以催化羊毛纤维蛋白质分子内的交联。羊毛的蛋白酶/TG酶联合防毡缩的最佳工艺为: 蛋白酶Sav用量1%(o.w.f.), 蛋白酶Sav作用时间30min,pH值8~9;TG酶用量2%(o.w.f.),TG酶作用时间50min,pH值6~7;浴比均为20:1,温度均为50℃,该工艺处理后羊毛织物的毡缩率为2.93%, 强力380.4N,强力损伤控制在7.4%。
    织物用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其性能
    田涛;段惠莉;吴金辉;郝丽梅;杨荆泉
    纺织学报. 2009, (01):  72-76. 
    摘要 ( 1122 )   PDF (843KB) ( 3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乙二醇、聚氧化丙烯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方法合成了一种织物用水性聚氨酯乳液,并制备了亲水聚氨酯涂层复合材料,研究了预聚反应温度和时间、n(-NCO):n(-OH)、DMPA加入量、中和方式、乳化工艺等对水性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检测复合材料的防水、透湿性能和生物防护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综合性能好,制备的亲水聚氨酯涂层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水透湿性和生物防护性能。
    超临界CO2处理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杨文芳;张之秋;苏志武
    纺织学报. 2009, (01):  77-81. 
    摘要 ( 1069 )   PDF (843KB) ( 4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促进无水染色技术在纺织品印染加工中的应用,采用纤维熔点仪、X射线衍射仪(WAXS)、双折射率测试仪,研究不同条件下超临界CO2处理后聚乳酸纤维微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变化规律;并将纤维在超临界CO2介质和水介质中处理后的性能变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随着超临界CO2流体处理温度、时间、压力的增加,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取向度降低;熔点、结晶度提高;超临界CO2介质处理后纤维的性能变化较水介质中显著。
    铁改性腈纶纤维催化剂在偶氮染料降解反应中的应用
    韩振邦;董永春;杜芳;刘春燕
    纺织学报. 2009, (01):  82-87. 
    摘要 ( 1264 )   PDF (874KB) ( 4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水合肼和盐酸羟胺对腈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将其与铁离子反应制得铁改性腈纶纤维催化剂(PAN-Fe)。在过氧化氢存在条件下将PAN-Fe催化剂应用于2种水溶性阴离子偶氮染料的光催化氧化降解反应中,考察了催化剂添加量、催化剂表面铁离子含量、染料浓度和pH值对染料降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PAN-Fe催化剂在暗态能催化染料降解反应,但是光辐射可促进其催化作用的提高;催化剂添加量及其表面铁离子含量的增加能够明显提高染料的脱色率。在PAN-Fe催化剂存在下染料降解反应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但是染料浓度的增加会使其脱色率降低。
    偶发性色彩在蓝印花布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潘春宇;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09, (01):  88-90. 
    摘要 ( 1260 )   PDF (912KB) ( 5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保护和发展蓝印花布技术,推动其技术革新以适应当代纺织品市场的发展潮流,重新定义蓝印花布的优势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引入偶发性色彩的创新概念,从蓝、印、花、布4个角度分别结合偶发性色彩提出其创新设计的构想,指出生动、人性化的偶发性色彩是改变蓝印花布传统风格、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有效工具。分析了我国蓝印花布的传统手工印染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归纳了蓝印花布的色彩、工艺、图案、原料等4个方面的主要优势特征。
    热敏变色整理剂的研制
    吴赞敏;吕小卓;冯文昭
    纺织学报. 2009, (01):  91-96. 
    摘要 ( 1393 )   PDF (928KB) ( 6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热敏变色材料的稳定性和变色可逆性,以蜜胺树脂为壳材,结晶紫内酯–硬脂酸–十四醇有机复配物为芯材,加入乳化剂乳化,黄原胶水溶液为保护胶体,将热敏变色材料制备成微胶囊。制备工艺为:乳化剂质量分数为2%、超声波乳化时间为30min、芯壳质量比为2:1、搅拌转速为720r/min、反应温度为70℃。制备的微胶囊变色温度为46℃,变色时间25 s;复色温度为40℃,复色时间为49 s,可在紫色和浅黄色之间发生可逆变化。
    服装工程
    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工艺
    张竞琼;张吉升;孙宁宁
    纺织学报. 2009, (01):  97-101. 
    摘要 ( 1115 )   PDF (1010KB) ( 3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中原地区虎头帽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民艺采风的方式,对虎头帽的制作纸样、制作工艺与制作材料逐一进行了研究。在纸样方面,包括帽身纸样与五官纸样2个组成部分,对眼、鼻、牙、嘴等五官部位纸样分别作了记录并制图;在工艺方面,对帽身与五官的制作步骤与制作方式作了记录与分析;在材料方面,从面料、里料、衬料与辅料等方面逐一作了记录与评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原地区虎头帽范式与随机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整料与零料相结合、拼贴与刺绣相结合的工艺特色。
    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的涵化
    顾韵芬;张姝
    纺织学报. 2009, (01):  102-106. 
    摘要 ( 1579 )   PDF (998KB) ( 5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研究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涵化的不同特征阶段、产生因素和反应态度。金代女真族服饰文化涵化可以概括为推行汉化;实现舆服制度;由简到奢;舆服制度的完善;服饰等级观念确立,提倡节约、淳朴、质直的旧风;限制汉化,强制实施女真化等特征阶段。促进服饰文化涵化产生有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而面对服饰文化涵化有接受、适应和抗拒等反应态度。
    机械与器材
    基于VB的共轭凸轮廓线的反求
    诸彩琴;沈毅
    纺织学报. 2009, (01):  107-111. 
    摘要 ( 1421 )   PDF (1029KB) ( 5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凸轮加工仅靠测量数据易造成误差,影响其工作性能的情况,提出一种通过测量数据反求其廓线的方法,并开发出以VB为平台的共轭凸轮反求系统。这种系统采用二阶连续三次样条插值函数对主凸轮轮廓线进行光顺处理,改善廓线的曲率连续性,再利用共轭凸轮之间的机构关系得到副凸轮的廓线值。借助Pro/E的实体构造及运动仿真功能,进行凸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通过分析其运动规律曲线,确定从动件的运动角及运动规律,最后实现对共轭凸轮的重新设计。
    管理与信息化
    贾卡经编针织物的计算机仿真
    丛洪莲;葛明桥;蒋高明
    纺织学报. 2009, (01):  112-116. 
    摘要 ( 1058 )   PDF (1100KB) ( 11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贾卡经编针织物的结构特征,提出这类织物的意匠设计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这类织物的线圈结构进行分析。以成圈结构为例建立贾卡织物的理论线圈结构模型,确定线圈中控制点的数目和位置,并分情况以线段和样条曲线2种方式来描绘线圈形态。重点对贾卡织物中线圈的位移和形变作了理论分析,并提出完善的实际线圈结构模型。仿真过程不但考虑意匠信息、梳栉垫纱规律等引起的纱线张力变化,还要全面考虑纱线粗细、颜色和材质等,仿真效果较好。
    集成化环境下服装设计过程模型及其应用
    王俊;王志军;刘晓刚;袁蓉
    纺织学报. 2009, (01):  117-121. 
    摘要 ( 1062 )   PDF (1080KB) ( 6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提出一种新型优化服装设计过程的模型,即将集成化设计代替传统的串行设计方法,从而使服装设计的过程有效缩短。首先以集成化设计环境下服装设计开发过程框架为基础,划分了服装新款式设计过程的层次与级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型高效的服装设计开发过程模型。通过结合相关计算机程序分析与实例计算,发现新模型下服装设计项目总体耗时额显著小于传统模型下的耗时额。从理论与实践2个方面验证了集成化款式设计开发过程模式的实用价值。
    基于特征匹配的三维试衣效果
    刘军;李重;胡觉亮
    纺织学报. 2009, (01):  122-126. 
    摘要 ( 1145 )   PDF (1094KB) ( 4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特征匹配的方法实现了三维试衣效果的展示。该方法基于双二次Bezier曲面局部拟合服装模型和人体模型的网格顶点及其邻近点,估算出人体和服装模型网格顶点的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然后提取出人体和服装模型两点集的特征匹配点。为了减少误匹配和避免多重对应关系,使用曲率约束关系或通过少量交互操作得到了正确的关键特征匹配点对,并运用最小距离目标函数得到两模型匹配的三维坐标变换矩阵,实现服装与人体模型的粗匹配,再对服装模型进行缩放和二次匹配,实现服装模型和人体模型的精确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方便、有效。
    服装零售网站交互系统的原型与功能
    王立川;陈雁
    纺织学报. 2009, (01):  127-130. 
    摘要 ( 1215 )   PDF (1037KB) ( 3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服装市场和营销方式的变化,设计了能够适用于服装零售市场电子营销的智能型信息交互系统。介绍了系统各个基础模块的组成和系统的运作流程。为了满足服装个性化网络营销的需求,系统包括了产品推荐、销售对话、客户跟踪等服务模块。在各模块的程序设计中,应用了智能体技术,以提升现有服装网络销售运行过程。该系统能够较好地配合服装的新型销售模式,实时快速地对产品进行推荐,也能够收集客户反馈信息,组织动态的销售模式。系统还具备在网络上开拓个人客户市场的功能。

    综合述评
    女性人体美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翟黎莉;钱晓明;王瑞
    纺织学报. 2009, (01):  131-134. 
    摘要 ( 1065 )   PDF (1040KB) ( 4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服装设计以人体为主体,了解人体美是服装设计的前提。主要介绍了建立在进化心理学基础上女性人体美的评价指标,以及它们与人体美之间的关系。女性人体美的评价指标腰臀比(WHR)、体质指数(BMI)和体积身高指数(VHI)。一般用吸引力等级表示人体美的程度。WHR与吸引力等级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WHR值为0.7的女性拥有最美的人体。BMI和VHI与吸引力等级都存在非线性关系。其中,VHI是最新提出的一个评价指标,还没有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