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8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8-06-15
    纤维材料
    纳米ATO在制备抗静电PET单体EG中的分散性
    陈晓蕾.;王鲁民.
    纺织学报. 2008, (6):  1-6. 
    摘要 ( 1102 )   PDF (748KB) ( 5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乙二醇(EG)为分散介质,研究分散方法、分散剂种类、分散剂浓度、分散液pH值和球磨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ATO)在EG中分散性的影响。用TEM和分散液的吸光度对各工艺条件下的分散情况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球磨分散方法,选择硅烷偶联剂KH570为分散剂,分散剂对ATO的质量分数为1.5%,分散液pH值为8.5,球磨时间为36 h的工艺条件,ATO在EG中的分散效果最佳,为制备分散性能优良的纳米复合抗静电纤维提供了前提条件。
    PET/WSPET聚酯共混物的结构与拉伸流变性能
    张顺花;李慧艳;杨逢春
    纺织学报. 2008, (6):  7-10. 
    摘要 ( 1182 )   PDF (538KB) ( 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水溶性聚酯WSPET为改性剂,对普通聚酯PET进行改性,用毛细管流变仪测试PET、WSPET及其共混物在拉伸流场中的流变性能,用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和X衍射仪对PET/WSPET共混纤维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ET/WSPET聚酯共混物熔体属于拉伸变稀型,熔体的表观拉伸黏度随拉伸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拉伸应力随拉伸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提高拉伸应变速率会导致熔体拉伸黏度下降;WSPET的加入不会明显改变PET的结构,但共混物的结晶性能会随WSPET加入量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
    异形纤维截面测量中的边缘检测算法
    杨崇倡;冯经明;黄作英;魏蕊;孙瑞玉;王征黎
    纺织学报. 2008, (6):  11-14. 
    摘要 ( 1196 )   PDF (788KB) ( 4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边缘检测是数字图像处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图像理解的基础;而截面的特征参数是表征异形纤维截面形状的主要指标。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可以提取异形纤维的特征参数来自动识别不同类型的异形纤维。讨论采用常用的几种经典边缘检测算法对截面形状为五角形的异形纤维图像进行处理的情况,并通过实验得出这些边缘检测算法的优缺点及结论,以便为正在开发的异形纤维截面自动检测系统的图像处理技术作铺垫。
    Lyocell纤维纺丝溶剂NMMO回收工艺
    韩增强;武志云;汪少朋;蔡剑
    纺织学报. 2008, (6):  15-19. 
    摘要 ( 1977 )   PDF (716KB) ( 5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Lyocell纤维凝固浴溶液的脱色、除杂及高效回收凝固浴中NMMO溶剂的工艺。结果表明:Lyocell纤维的纺丝凝固浴在经过深度絮凝、高效阴阳离子交换纯化和双氧水氧化之后,溶液中的非溶解性杂质和对再溶解纺丝生产有害的溶解性杂质,尤其是那些带色的杂质和溶解在溶液里的吗啉、铁、铜等金属离子都可有效去除,纯化回收的NMMO溶液无色透明,消除了胺臭味,电导率极低,且NMM的氧化回收率高达96%。纯化回收的NMMO溶液随后经过蒸发浓缩,浓溶液用于再溶解,冷凝的稀溶液用做洗丝水,再生丝质量优良。
    纺织工程
    提高无结纱质量的若干途径探讨
    李丽君
    纺织学报. 2008, (6):  20-23. 
    摘要 ( 1045 )   PDF (745KB) ( 3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无结纱的捻接强度,减少无结纱的表面毛羽,改善筒子的卷绕成形,对络筒技术及工艺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提出提高无结纱质量的有效途径。分析表明,合理选择捻接器类型及其合理的安装位置,采用毛羽减少装置、智能槽筒等络筒新技术,合理确定络纱速度、络纱张力等工艺参数,能够提高无结纱的最低强力,降低强力不匀率,减少纱线表面毛羽,保证筒子成形良好,适应筒子高速退绕,提高无结纱的可织性。
    织物经纬密度自动测量实用技术:2.测量精度及标准化
    谢莉青.;于伟东.
    纺织学报. 2008, (6):  24-28. 
    摘要 ( 1056 )   PDF (853KB) ( 3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更为理想和客观的机织物经纬密度测量和评价方法,用数据检验所设计的织物构成要素综合分析系统(FaCFAS)可能达到的测量精度,通过与人工测量作对比实验,确定达到基本测量精度的标准化测试方案,即每个试样在不同位置测量14幅图像,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能够达到的精度要求。最后,用大样本对2种测试方法的测量数据进行稳定性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测量机织物经纬密度具有可靠性和优越性,可以成为新的实用测量工具。
    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其物理力学性能的关系
    张晓婷;高卫东;卢雨正
    纺织学报. 2008, (6):  29-31. 
    摘要 ( 1312 )   PDF (808KB) ( 5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织物抗皱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折皱回复角的检测存在工作量大,测量精度低,测试数据不稳定等问题,运用KES-F风格仪测量织物的弯曲刚度、弯曲滞后矩、拉伸功和织物厚度等物理力学参数,运用SDL-M003A折皱回复角试验机按AATCC 66—2003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物理力学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从折皱回复角计算值和实测值的检验结果看,二者的绝对误差小于3°,相对误差小于5%,表明得出的回归方程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纳米技术在仿荷叶织物上的应用
    尉霞;顾振亚;吴磊
    纺织学报. 2008, (6):  32-35,4. 
    摘要 ( 1007 )   PDF (896KB) ( 4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荷叶效应为基础,从荷叶微米结构的乳突和纳米结构2方面综合仿制织物:选用线密度为160 dtex/48 f的涤纶超细海岛型纤维仿乳突直径,以采用绉组织和织物中加入高收缩涤纶丝的方法仿乳突的高度;用纳米TiO2仿纳米结构,进行纳米粒子的分散性研究。确定复合分散剂为月桂酸钠和聚丙烯酸铵,当月桂酸钠与聚丙烯酸铵的质量比为1∶1,超声时间为10 min时,分散效果比较理想。最后对仿荷叶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织物拒水性能大幅提高,透湿、透气性可以满足基本服用要求,悬垂性和耐皱性都较好,但织物的光泽不佳。
    竹原纤维/毛交织花呢的防紫外线性能
    张素俭;于伟东
    纺织学报. 2008, (6):  36-38. 
    摘要 ( 1108 )   PDF (765KB) ( 5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发挥竹原纤维在精纺呢绒中的防紫外线性能,从新品开发的角度着手,通过对几种不同含量竹原纤维/毛交织花呢防紫外线性能的比较,证实竹原纤维含量越多,织物对紫外线反射能力越高,紫外线防护性能越好;竹原纤维含量为50%的织物,对紫外线的吸收,尤其是对UVC的反射能力较高,该织物的紫外线防护性能较好;各面料的透过率主要取决于其对紫外线的吸收率,竹原纤维含量为20%的面料对UVA、UVB的透过率最低,含量为50%的面料对UVC的透过率最低。研究结果为竹原纤维新材料在精毛纺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应急热防护织物有效导热系数分形模型
    朱方龙;张渭源
    纺织学报. 2008, (6):  39-43. 
    摘要 ( 1141 )   PDF (969KB) ( 4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分形理论对应急热防护织物的内部微结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纤维体积分数是影响热防护织物传热的2个重要参数。根据等效热阻法建立预测高温下热防护织物有效导热系数的分形模型,求出基于分形理论的热防护织物的有效导热系数表达式,所得理论结果与实验值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同时合理反映出高温热辐射在织物传热中的重要作用。
    相关分析技术消除样品背景对预测模型的影响
    金尚忠;吴继明;陈斌;王动民;袁琨
    纺织学报. 2008, (6):  44-47. 
    摘要 ( 1178 )   PDF (936KB) ( 4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近红外光谱仪漫反射载样附件的改进,借助漫反射技术测得纯棉分别与涤纶、腈纶以及丝的二组分混合样品光谱。分别建立3个预测模型,用3组含棉量梯度相同而组分不同,每组含7个样品的集合作为预测集,分别用来验证各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建立预测模型的标样集的样品背景最好与待测样品的背景一致,模型的预测精度才能提高,从而表明,样品的背景对校正模型的影响很大,而借助相关分析算法可以消除样品背景对预测模型的影响,预测均方差从4.267 7提高到2.896 5,相关系数从0.948 8提高到0.977 5,表明相关分析技术可以提高建模预测精度。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缝合连接设计及破坏机制
    焦亚男.;李嘉禄.;韩雪梅
    纺织学报. 2008, (6):  48-51. 
    摘要 ( 720 )   PDF (995KB) ( 2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缝合连接设计问题,在研究制造工艺基础上,建立缝合连接的强度校核和参数设计公式,绘制连接部件的内力响应。对不同搭接长度和缝合密度的三维编织缝合连接复合材料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发现缝合连接接头主要发生3种形式的破坏:在搭接的一端或两端整体断裂;搭接缝合区分层断裂;缝合区中部分分层、部分整体断裂。机制分析表明,断裂模式主要受缝合参数的影响,也与内力分配和是否存在应力集中有关,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连接形式。
    PLA基纳米结构银薄膜的抗菌性能
    王鸿博;何艳丽;高卫东;李静;顾璐英;王园园
    纺织学报. 2008, (6):  52-55. 
    摘要 ( 1070 )   PDF (1044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低温条件下,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在聚乳酸非织造布表面沉积不同厚度的纳米结构银薄膜,研究PLA基纳米结构银薄膜厚度对样品抗菌性能的影响。采用振荡烧瓶法测试样品的抗菌性能,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纳米结构银薄膜表面形态及粒径,应用EDX分析薄膜表面的元素分布。结果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样品抗菌性能提高;溅射时间延长,薄膜厚度增大,膜层的致密性改善,单位面积上的银含量增加,膜层表面积增大,银离子释放几率增大,是提高抗菌性能的主要原因;当纳米结构银薄膜厚度为1 nm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
    汽车顶棚材料的各向异性研究
    杜兆芳;张健;喻华
    纺织学报. 2008, (6):  56-59. 
    摘要 ( 1013 )   PDF (960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涤纶针刺非织造布汽车顶棚内饰材料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不同方向上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后试样宽度、折皱回复角、松弛(强力减小率)和疲劳(断裂强力减小率)等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形成原因,发现非织造布汽车顶棚内饰材料存在较明显的各向异性。面密度及加工工艺对产品各向异性影响较大。断裂强力随着取样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减小到与纵向呈45°时,变化趋势减缓。断裂伸长、疲劳和松弛性能随取样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拉伸断裂后试样的宽度、折皱回复角随着取样角度的增大而减小。
    染整与化学品
    新型聚丙烯酸浆料黏度和黏附性影响因素
    韩世洪;吴秋兰;张飞
    纺织学报. 2008, (6):  60-63. 
    摘要 ( 1109 )   PDF (1007KB) ( 4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在纺织上浆中对浆液黏度热稳定性和黏附力的要求,选用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型聚丙烯酸类浆料。讨论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搅拌转速对浆液黏度和黏附性能的影响。得到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乳化剂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9%,反应温度为85℃,反应时间为3 h,搅拌转速为140 r/min。
    淀粉氨基甲酸酯化对毛纱低温上浆性能的影响
    刘志军;祝志峰
    纺织学报. 2008, (6):  64-67. 
    摘要 ( 1078 )   PDF (980KB) ( 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变性淀粉浆料在毛纱上浆中的应用性能,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度的氨基甲酸酯淀粉。研究温度变化对氨基甲酸酯变性淀粉浆液性能和羊毛纤维黏附性能的影响,探讨这种淀粉浆料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对羊毛经纱的上浆性能。结果表明:氨基甲酸酯化变性能够使浆液在温度低至60℃条件下仍具有一定的黏度稳定性,这为低温上浆提供了条件;随着氨基甲酸酯淀粉取代度的提高,对羊毛纤维的黏附力增大;氨基甲酸酯变性有利于改善淀粉在低温条件下对羊毛经纱的上浆性能。
    液氨处理对亚麻纤维结构与织物性能的影响
    张华.;冯家好;李俊;张建春
    纺织学报. 2008, (6):  68-72. 
    摘要 ( 1192 )   PDF (1114KB) ( 4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膨化处理在亚麻织物整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并测定不同工艺处理后亚麻纤维的红外光谱、结晶结构、吸湿率、染色及其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膨化处理对亚麻纤维素的化学组成成分没有明显的影响;烧碱处理能够引起亚麻纤维结晶度的减小,液氨处理也能破坏纤维的结晶结构,使其结晶度下降;烧碱/液氨处理后亚麻织物的吸湿率和平衡上染百分率分别增加了19.08%和12.61%;烧碱/液氨处理后亚麻织物的抗弯刚度、折皱回复角和拉伸强力等性能均好于用烧碱处理的织物。
    荧光腈纶纱线的拼色染色及同浴增白染色工艺
    汪澜;胡靓
    纺织学报. 2008, (6):  73-76. 
    摘要 ( 1728 )   PDF (1087KB) ( 6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染色后的荧光腈纶纱线既能保持良好的荧光效果,又能达到较为齐全的色谱,选用三原色阳离子染料荧光黄10GFF、艳红X-5GN和蓝X-GRRL,在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对荧光腈纶纱线进行拼色染色,同时采用一些荧光增白剂和阳离子染料进行同浴增白染色。实验结果表明:在三原色染料的拼色染色时,采取合适的染料配比能使荧光腈纶纱线获得较为齐全的色谱;在荧光增白剂和阳离子染料同浴增白染色时,荧光增白剂TF-920可进一步提高荧光腈纶纱线的荧光效果。
    黄芩甙在蚕丝上的染色热力学研究
    方涛;赵建平
    纺织学报. 2008, (6):  77-80. 
    摘要 ( 1045 )   PDF (1092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天然染料黄芩在蚕丝纤维上的染色机制,提高其对上染过程控制、染色效果预测及染色工艺优化的指导价值,对蚕丝纤维先用铝离子预媒染后用黄芩提取物黄芩甙进行染色平衡实验。运用3种理论吸附模型即Langmuir、Freundlich和Nernst对30、45、60℃下的实验数据进行模拟,计算黄芩甙在蚕丝纤维上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黄芩甙在蚕丝上的吸附最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并用拟合系数和正规偏差验证了吸附模型,该过程是吸热过程,染色热为2.303 4 kJ/mol,染色熵为6 J/mol,染色亲和力和饱和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对纯棉色织物超柔整理的影响
    曹静;王鸿博;高卫东;蒋玲玲;常会娟;彭程程
    纺织学报. 2008, (6):  81-84. 
    摘要 ( 1111 )   PDF (1062KB) ( 4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弥补传统柔软工艺的不足,使织物达到超柔软的效果,利用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对纯棉色织物进行柔软整理。通过改变纤维素酶处理时的浓度、温度、时间及pH值等因素,测试再经柔软整理后的纯棉色织物的弯曲、吸湿性、折皱回复角及强伸等性能指标,并分析使柔软性改善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纤维素酶对纯棉色织物进行预处理后再经柔软整理,可达到良好的柔软效果,同时纯棉色织物的其他物理机械性能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并且缩短了处理时间,节省了资源。
    BTCA免烫织物在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的衰变
    周敬;于永玲;张亚慧
    纺织学报. 2008, (6):  85-87. 
    摘要 ( 1069 )   PDF (1048KB) ( 4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免烫织物免烫功能的持续性问题,通过测试免烫织物折皱回复角,分析研究免烫织物在洗涤过程中免烫性能衰败的过程、机制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BTCA无甲醛免烫整理棉织物,随水洗次数的增加,免烫性能衰变显著;经过干洗后,折皱回复角的变化较小,免烫织物仍然具有较强的免烫性能。
    服装工程
    基于面料性能的半紧身裙造型特征及预测模型
    唐虹.;张渭源
    纺织学报. 2008, (6):  88-91. 
    摘要 ( 1134 )   PDF (1196KB) ( 5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服装造型的评价往往借助于主观的方法,评价结果直观、快速,但人为影响很大,缺乏科学的定量描述,为此提出半紧身裙造型特征的客观评价方法。设定裙宽、裙厚、裙摆波褶数、裙摆平均半径、裙摆平均半径标准差和裙摆面积等造型特征参数。在分析面料性能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半紧身裙造型特征参数预测的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比较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相关系数发现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要优于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基于灰色模型的服装面料缝纫皱缩预测
    李艳梅.;张渭源
    纺织学报. 2008, (6):  92-95. 
    摘要 ( 920 )   PDF (1217KB) ( 4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影响缝纫质量的重要指标——缝纫皱缩的预测方法进行探讨。选择16种典型面料,在FAST织物风格实验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将面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综合为3个主成分分量。通过缝纫实验,运用主客观方法评价织物缝纫后的外观质量,并借助于灰色模型研究以面料性能主成分分量为相关因素序列的缝纫皱缩预测模型,经检验,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在女装中的应用
    邹平
    纺织学报. 2008, (6):  96-100. 
    摘要 ( 1007 )   PDF (1248KB) ( 4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放射状分割线以其特有的方向性和运动性,赋予了服装丰富的内容和表现力,通过研究放射状分割立体裁剪技术在女装中的应用,提出放射状分割在立体裁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原则:类比及仿形法原则、余料互借原则、逐渐修剪推转原则、省道隐藏技术原则和相关结构线吻合原则,并通过立体裁剪对这几个原则进行实际操作。
    基于C/S模式的女子体型识别及应用
    邹奉元;张苏豫;丁笑君;朱小行
    纺织学报. 2008, (6):  101-104. 
    摘要 ( 1008 )   PDF (1192KB) ( 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C/S模式,建立女子体型的识别和应用系统。目的在于经过对三维人体数据的研究,生成符合人体尺寸的服装样板,应用于服装企业的生产中,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首先,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采集江浙青年女子人体数据,构建人体数据库;再次,根据企业的服装款式,建立基本的样板数据库;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对个体特征参数进行识别分类,形成个性的服装样板图。这一系统通过VB.NET平台的自制软件得以实现,企业试用效果良好。
    机械与器材
    旋流纺闭合式纤维集聚机构的设计
    朱立成;顾闻彦;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08, (6):  105-108. 
    摘要 ( 1037 )   PDF (1257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闭合式旋流纺的工艺流程及其主要机构,包括梳辊牵伸机构、渐缩式纤维输送机构、闭合式纤维集聚机构和旋流加捻器,并分析旋流纺关键机构——闭合式纤维集聚机构的设计。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探讨此机构纺纱的可行性。试纺了涤/棉包芯纱,并观察成纱结构,分析成纱原理。研究证明,采用闭合式纤维集聚装置的旋流纺纱机能够纺制出纱线,此纱线与圆盘式旋流纺纱线的外观不同。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PID张力控制系统
    李革;贾元武;张建新;赵匀
    纺织学报. 2008, (6):  109-112. 
    摘要 ( 1168 )   PDF (1231KB) ( 5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卷绕张力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联动、时变、非线性系统,采用传统PID控制不能解决系统的非线性时变和PID参数的在线整定难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控制算法——模糊神经网络PID复合控制方式,可根据系统的偏差及其变化率实时对PID的3个参数进行优化,达到具有最佳组合的PID控制,从而实现PID控制的自适应和智能化性能。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传统PID控制与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动态性能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系统采用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具有更好的动、静态特性和自适应性。
    嵌入式电脑横机花型数据的编译处理
    蔡立挺;傅建中;姚鑫骅
    纺织学报. 2008, (6):  113-116. 
    摘要 ( 1323 )   PDF (1225KB) ( 4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嵌入式电脑横机制版数据处理问题,介绍一种新型的花型数据编译处理方法。首先建立编译软件系统框架,对花型数据编译流程和选针数据处理流程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根据选针控制所需信息设计2个花型描述文件(PAT和CNT),提供衣片不同组织的颜色信息以及密度、罗拉等控制信息。在电脑横机运行时,花型描述文件被实时编译成ARM控制器可执行的行控制数据和选针数据,实现对加工过程的控制。此外,采用建立数据缓冲区的方法保证控制代码的连续性,提高横机运行的稳定性。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管理与信息化
    纱线真实感的计算机仿真
    童小素;张瑞林
    纺织学报. 2008, (6):  117-120. 
    摘要 ( 1110 )   PDF (1264KB) ( 3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摄取不同材质的纱线图片,利用RGB颜色空间和HLS颜色空间的相互转换提取纱线的亮度值,并以纱线上像素点的位置坐标为X、Y轴,提取的亮度为Z轴作亮度分布图来分析纱线表面的反射特征。从亮度分布图中获得不同材质的纱线图片亮度分布的差异,用Shepard插值法拟合纱线表面的光反射分布,用拟合得到的函数来仿真纱线,得到的纱线效果较自然,并能反映出不同材质纱线的光泽和构成纱线的纤维聚集形态的差异,真实感强。
    一种竹节纱生产的网络监控系统
    徐伯俊;赵珍玉
    纺织学报. 2008, (6):  121-124. 
    摘要 ( 1211 )   PDF (1248KB) ( 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方便竹节纱的生产管理,在现有的竹节纱生产装置单机控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串口通信技术等,设计出一种竹节纱生产的网络监控系统。将竹节纱生产装置用RS-422网络连接起来,用一台主控计算机进行监控,可以查看车间内各台机器的生产工艺参数,控制多台细纱机纺同一品种的竹节纱或根据需要纺不同品种的竹节纱,并可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实时修改。简介了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硬件组成结构及其软件设计使用的技术,并对如何采集数据及实现通信进行了分析。
    休闲服客户细分方法及客户关系管理
    朱秀丽;徐东;杨秋菊
    纺织学报. 2008, (6):  125-129. 
    摘要 ( 966 )   PDF (1315KB) ( 4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国内某知名大型休闲服企业为实证研究案例,在构建加盟商客户价值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客户价值ABC金字塔分类法与客户价值聚类技术和矩阵模型分类法,对休闲服加盟商进行了客户细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休闲服加盟商客户,采用聚类技术和矩阵模型分类法,可更加科学、全面、合理地细分客户。进一步提出了客户差异化管理策略,制定了进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差异化管理策略模板,可有效提升服装企业对加盟商客户关系管理的客观性、合理性。
    梳棉机运行状态的可拓判定研究
    李银星
    纺织学报. 2008, (6):  130-134. 
    摘要 ( 1075 )   PDF (1261KB) ( 4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可拓学理论,提出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可判定纺织设备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设备状态的可拓判定模型,研究基于关联函数的可拓优度判定方法,并以某企业1台梳棉机为例进行应用研究,运用可拓优度判定方法对其运行状态进行判定研究,为纺织企业设备更新决策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梳棉机的运行状态已经背离了良好阶段,当前状态介于良好和一般之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状态将逐步劣化,进入项修阶段。研究认为,用可拓学理论建立判定模型解决设备运行状态判定问题是可行的,该方法不仅能判定设备的最优、次优状态,还能判定各状态的优劣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