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7-04-15
    纤维材料
    静电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毡的炭化
    杨恩龙;覃小红;李妮;赵从涛;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07, (4):  1-4. 
    摘要 ( 996 )   PDF (168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得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在250℃预氧化,850℃炭化,得到碳纳米纤维。对静电纺纳米纤维、预氧化后纳米纤维和炭化后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结构用扫描电镜进行分析,并比较其强伸、导电性能,发现碳纳米纤维的导电性能大大增强。原料聚丙烯腈粉末、静电纺纳米纤维、预氧化后纳米纤维和炭化后纳米纤维的内部结构变化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法进行分析。
    催化纤维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姚玉元.;陈文兴;吕素芳
    纺织学报. 2007, (4):  5-7. 
    摘要 ( 883 )   PDF (109KB) ( 4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接枝反应将马来酸酐改性氨基钴酞菁(CoPc)负载到纤维素纤维上,制得新型催化纤维(CoPcF)。考察了水溶液中pH值、巯基乙醇浓度对CoPcF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1时,CoPcF对巯基乙醇的催化活性最高;随着巯基乙醇浓度的增加,CoPcF对巯基乙醇的催化活性也不断增加。因此,CoPcF在室温下对巯基乙醇具有良好的催化氧化活性,能重复使用且对环境无二次污染。
    表面活性剂对绢纺原料细菌除油的影响
    杨雪霞.;何兆军;劳继红;徐可成;陈慧;韩掇英
    纺织学报. 2007, (4):  8-11. 
    摘要 ( 1029 )   PDF (143KB) ( 4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8种常用表面活性剂对细菌X8的生长及对滞头细菌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表面活性剂抑制细菌X8的生长,SDS质量浓度低于0.5 g/L时对细菌X8的生长影响较小。添加0.5 g/L SDS能增强细菌的除油和脂肪酶的产生,只用0.5 g/L SDS除油,残油率为11.36%,能除去17.4%的油脂;只用细菌发酵除油,残油率为7.53%,能除去45.3%的油脂;在细菌发酵中添加0.5 g/L SDS除油,残油率为3.62%,能除去73.7%的油脂;不加SDS的细菌发酵体系脂肪酶活为344 IU/L,添加SDS的细菌发酵体系脂肪酶活为451 IU/L。表明添加适量SDS细菌除油体系通过洗涤作用和促进脂肪酶的产生增强除油效果。
    共混改性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纤维研究
    丁远蓉;肖长发;贾广霞;安树林
    纺织学报. 2007, (4):  12-15. 
    摘要 ( 1008 )   PDF (147KB) ( 4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添加有机物或无机物对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进行共混改性,制备具有较好吸水性的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纤维,分析和讨论了共混物对纤维形貌、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中添加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后,玻璃化温度降低,纤维的柔韧性得到改善;纤维中添加海泡石后,其吸水速率和平衡吸水率均得到提高。
    负氧离子聚酯纤维的研制及性能
    钱建华;孙福;凌荣根
    纺织学报. 2007, (4):  16-18. 
    摘要 ( 1131 )   PDF (110KB) ( 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一种制备负氧离子聚酯纤维的方法,将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粉碎后加入经表面改性的负氧离子粉体和分散剂,经过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负氧离子母粒;用此母粒作为皮层,普通PET作为芯层,通过复合纺丝制备皮芯型复合纤维。通过测试表明:加入4%负氧离子粉体的母粒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采用该母粒制备的皮芯型聚酯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释放负氧离子的能力。
    氨基甲酸酯法纺制阻燃纤维素纤维
    程博闻;任元林;康卫民
    纺织学报. 2007, (4):  19-21. 
    摘要 ( 1191 )   PDF (103KB) ( 4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环境友好的氨基甲酸酯法共混磷氮系阻燃剂1,2-二(2-氧代-5,5-二甲基-1,3,2-二氧磷杂环己-2-亚氨基)乙烷(DDPN)和N,N′-二(5,5-二甲基-2-磷杂-2-硫代-1,3-二烷-2-基)乙二胺(DDPSN)纺制阻燃纤维素纤维,对纤维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共混纤维的干态强度略低于粘胶纤维,而湿态强度、湿模量略高于粘胶纤维,该类阻燃剂在纤维素中的质量分数大于18%时,共混阻燃纤维的极限氧指数(LOI)大于25%,纤维达到了阻燃要求。
    高弹高保暖丝绵的性能
    冯志红.;朱良均;闵思佳;蔡杰;吕洁
    纺织学报. 2007, (4):  22-25. 
    摘要 ( 919 )   PDF (108KB) ( 4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碱液、超高温和自制柔软剂处理研制高性能丝绵。通过碱液浓度、柔软剂浓度、超高温处理时间和柔软剂处理时间的正交试验设计,对相关指标进行DPS数据分析,发现4因素对丝绵的弹性回复率没有显著的影响,而柔软剂对弹性压缩率和含油率均有显著影响。丝绵的弹性回复率为92.37%~97.66%,弹性压缩率为59.21%~66.77%,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特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含油率为0.28%~1.39%,均优于行业标准蚕丝绵被一级品的规定。丝绵的平均保温率在81.91%~85.24%之间,传热系数的平均值在21.37~27.13 W/(m2.℃)之间。超高温蒸汽处理有利于增加丝绵的弹性和蓬松性。提出了丝绵加工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组合。
    竹原纤维的化学脱胶工艺
    王春红;王瑞;于飞
    纺织学报. 2007, (4):  26-29. 
    摘要 ( 1224 )   PDF (123KB) ( 5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纤维膨化、浸酸、碱煮及柔化整理工艺对竹原纤维进行化学脱胶处理,并对浸酸和碱煮工艺中溶液浓度、处理温度、时间和浴比进行优化设计,提取出可适用于非织造或复合材料工业的纺织纤维。对处理前后纤维的纵向结构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并对纤维的拉伸断裂强度进行测试与评价,确定出最佳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酸碱处理过程中溶液的质量浓度对纤维的拉伸性能影响最大,当酸碱质量浓度分别为1.58、g/L时,竹原纤维的拉伸强度可达到5.5 cN/dtex,比处理前提高了近27倍,且柔软度提高1倍,可被梳理成均匀的纤维网。
    纺织工程
    低熔点皮芯复合纤维改性毛织物的防毡缩性能
    张旭慧;赵国樑;殷瑞贤
    纺织学报. 2007, (4):  30-33. 
    摘要 ( 1510 )   PDF (185KB) ( 4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毛织物的防毡缩性能,选用皮层为低熔点聚合物的皮芯复合ES纤维分别以不同的比例和羊毛混纺,采用有热处理和无热处理2种工艺对上述织物进行后整理,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经过热处理的纤维、纱线和织物内部的黏结情况,测试了纤维的最大黏结强力、纱线的收缩率和织物的洗涤收缩率。结果表明:混有ES纤维的羊毛织物经过热处理,防毡缩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洗涤收缩率测试结果达到了国际羊毛局(IWS)性能测试标准TM31的要求。
    苎麻织物结构设计若干问题探讨
    李丽君;崔鸿钧
    纺织学报. 2007, (4):  34-37. 
    摘要 ( 1225 )   PDF (111KB) ( 49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苎麻织物的刺痒感,提高苎麻织物的服用性能,对苎麻织物刺痒感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苎麻织物设计中的组织结构选择、织物密度和紧度的确定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建立了非紧密结构苎麻织物的经纬纱可织密度和可织紧度范围的计算公式,为合理设计苎麻织物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纱线和不同密度的织物,只要合理选择织物结构相、经纬纱密度和紧度等结构参数,就能减少纤维和纱线的弯曲程度,减少刺痒源的产生,从而改善苎麻织物的刺痒感。
    木棉系列絮料的保暖性
    谈丽平;王府梅;刘维
    纺织学报. 2007, (4):  38-40. 
    摘要 ( 916 )   PDF (123KB) ( 6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棉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中空度85%以上,非常适合制作保暖材料,但是由于传统木棉絮料的强力低,持久回弹性差,使其用量越来越小,所开发的木棉絮料制作新技术克服了上述缺陷。为进一步探明木棉絮料的综合性能,比较研究了木棉絮料和其他现有絮料的静态热阻和对流散热量,发现木棉絮料的保暖性仅次于羽绒,明显优于四孔、七孔涤纶棉絮料和喷胶棉,与化纤絮料相比木棉纤维将絮料中的空隙分割的很小,使得絮料的对流散热量大幅度降低,而且木棉絮料的传导热阻也明显高于现有化纤絮料。
    灰色理论在麻织物热湿舒适性研究中的应用
    孔令剑.;晏雄
    纺织学报. 2007, (4):  41-44. 
    摘要 ( 1054 )   PDF (116KB) ( 3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灰色理论评价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通过测试不同规格麻织物的传热、透气、导湿和吸湿性能,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蚕丝织物各热湿性能指标构成的参考数列进行比较,排出了夏季服用麻织物热湿舒适性能的优劣次序,为热湿舒适性能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低湿条件下,紧度产生的影响效果比厚度大,而在高湿条件下,厚度产生的影响因素占据主导地位。
    变层数多层机织物的数学表示方法
    马慧;王晋棠;周罗庆
    纺织学报. 2007, (4):  45-47. 
    摘要 ( 971 )   PDF (127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适应现代数字化纺织的发展要求,对现有的机织物变层组织表示方法进行分析与比较,针对变层数多层织物组织的特点提出一种数学表示方法。它是由层数矩阵和经纱位置码矩阵2部分构成,即以数码的形式表示组织,具有简洁、信息性强、易操作等优点。基于此数学表示方法提出了相应的纹板图设计方法,其对应关系简单,易计算机化,为任意层数变层织物的组织纹板图设计提供了一种数学处理方法,该方法对变层数多层机织物CAD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基于数码技术的机织物组织设计原理和方法
    周赳;吴文正
    纺织学报. 2007, (4):  48-51. 
    摘要 ( 1176 )   PDF (273KB) ( 4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机织物的结构特征及组织设计的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数码设计技术的应用,提出一种机织物组织设计的新原理和方法。以全息组织替代传统单一组织的设计模式,设计的全息组织可以建立相应的组织库,组织库中的组织可以替代应用来改变织物效果,但不会改变机织物交织平衡的结构特征。以机织物的经纬交织平衡分析为基础,设计的织物结构能满足机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可以方便地应用于数码机织物的产品创新,特别是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与弯曲声发射特征分析
    万振凯
    纺织学报. 2007, (4):  52-55. 
    摘要 ( 851 )   PDF (137KB) ( 4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述了声发射技术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和弯曲过程中的应用以及试验方法,描述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与弯曲过程中声发射的特征。拉伸试验结果表明:编织角小的试件,其应力应变曲线基本为直线,损伤为脆性特征;编织角大的试件,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双线性,各自呈现出脆性破坏特征。弯曲试验表明:小编织角复合材料的载荷挠度曲线保持线性关系;大编织角复合材料的载荷挠度曲线是非线性关系。
    纵向运动织物受迫振动分析
    陈金平;王生泽;吴文英
    纺织学报. 2007, (4):  56-59. 
    摘要 ( 891 )   PDF (208KB) ( 3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织造和染整加工过程中,织物沿纵向连续运动,因此织物的动态性能比较复杂。在高速运动时,织物的振动不仅对其本身的加工质量有影响,而且对整个机械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纵向运动织物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研究,首先运用D′Alembert原理建立其动力学模型,然后分别对纵向运动织物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进行理论分析,给出固有频率和避免产生共振的临界速度的计算公式,分析织物的基本振型以及布面的振动形态,最后给出了研究结论,所得结果对指导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染整与化学品
    新型葡萄糖酰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汪士金;刘振东.;余甲贤;郭变玲
    纺织学报. 2007, (4):  60-63. 
    摘要 ( 1041 )   PDF (146KB) ( 4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硬脂酸和过量的二乙烯三胺(物质的量比为1:0.53)为原料合成了酰胺基烷基咪唑啉,重结晶后得纯品的产率为92.1%,并通过硼氢化钠对所得到的咪唑啉进行定向还原开环反应得到中间体胺化合物,产率为86.9%,开环产物继续与D-(+)葡萄糖酸-δ-内酯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包含糖基部分和双疏水长链的糖基多酰胺表面活性剂,产率为80.2%。利用红外光谱(IR)及电喷雾质谱(ESI-MS)等物理方法对中间体及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经该表面活性剂整理后的纯棉织物的悬垂系数为54.25%,而未整理织物的悬垂系数为62.25%。
    一氯均三嗪型染料与蚕丝纤维键合的HPLC研究
    王海峰;陈建村;杨静新;张瑞萍;邵建中
    纺织学报. 2007, (4):  64-68. 
    摘要 ( 1009 )   PDF (234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研究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与酪氨酸模拟蚕丝纤维的结合情况,从而探讨活性染料与蚕丝纤维的键合机制。通过测定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染料的水解和酪氨酸的电离色谱峰面积,对活性染料与酪氨酸结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染料的水解量与色谱峰面积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活性染料与蚕丝纤维的模拟物酪氨酸的反应程度与酪氨酸的电离率及未水解的活性染料两者均有关,在pH值为9.5、温度85℃附近,活性红K-2BP与酪氨酸的结合率最大。
    季铵醚阳离子化改性对CMS浆料性能的影响
    林秀培;祝志峰
    纺织学报. 2007, (4):  69-72. 
    摘要 ( 1036 )   PDF (116KB) ( 4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改变3-氯-2羟丙基三甲铵对淀粉的投料比,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取代度的季铵型羧甲基淀粉,并以性能对比实验研究了这种变性淀粉的阳离子化变性程度对浆液黏度、黏附性及浆膜性能的影响。为了减少PVA的用量,研究了这种变性淀粉与PVA共混物对涤/棉纤维的黏附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阳离子取代度的增加,季铵醚改性CMS的黏度明显提高;季铵型变性能够进一步改善羧甲基淀粉对涤/棉纤维的黏附性能,且随着阳离子取代度的增加,对涤/棉纤维的黏附性能增大。
    云芝漆酶在牛仔布生物整理中的应用
    高恩丽;张树江;夏黎明;余为民
    纺织学报. 2007, (4):  73-75. 
    摘要 ( 995 )   PDF (120KB) ( 4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漆酶与酸性纤维素酶协同作用来降低牛仔布生物整理中的返沾色。结果表明:单独添加酸性纤维素酶虽然除毛效果好、剥色明显,但靛蓝染料对牛仔布的返沾色较重。而添加漆酶与酸性纤维素协同整理时,可以显著减少返沾色;当漆酶用量为5.0 g/kg牛仔布时,牛仔布的返沾程度减少83%,协同水洗时间以60 min为宜。牛仔布水洗整理的工厂放大试验显示:漆酶与酸性纤维素酶协同作用,一方面可使牛仔布的返沾色显著减弱,获得独特的“雪花”效果;另一方面还可使工厂废水中的靛蓝含量减少80%,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
    分散染料扩散性能对染色牢度的影响
    霍瑞亭;董振礼
    纺织学报. 2007, (4):  76-79. 
    摘要 ( 1176 )   PDF (120KB) ( 5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测色的方法,研究了常规涤纶纤维和超细涤纶纤维织物上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耐熨烫牢度、耐皂洗牢度及摩擦牢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分散染料的耐熨烫牢度和耐皂洗牢度随染料扩散系数的增大而降低,熨烫变色程度ΔE与染料的扩散系数基本上呈线性关系;皂洗沾色程度不仅与染料扩散性能有关,还与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染料在皂洗液中的状态等因素有关,在超细涤纶纤维染色织物上,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对耐熨烫牢度和耐皂洗牢度的影响更加明显,在充分去除浮色的条件下,分散染料的扩散性能对摩擦牢度无影响。
    基于广义Julia集的印花图案设计
    张聿;帅沁芬;付岳莹
    纺织学报. 2007, (4):  80-82. 
    摘要 ( 914 )   PDF (423KB) ( 3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纺织印花图案特点,运用非线性科学可视化方法,对部分高次幂、三角函数形式的广义Julia集图形的生成原理以及通过参数控制广义Julia集图形变化的方法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图形技术,借助电子(喷)印花手段,对应用广义Julia集图形进行纺织印花图案设计的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发现借助计算机可视化技术,基于广义Julia集的图形生成原理进行图案设计,并通过印花将可视化信息展现在织物上是可行的,此方法适合于丝巾等印花图案的艺术设计与表现。
    PTFE层压织物洗后保持耐水压的机制分析
    郭玉海;张建春;郝新敏;张华鹏;陈建勇;黄机质;冯新星
    纺织学报. 2007, (4):  83-86. 
    摘要 ( 1135 )   PDF (172KB) ( 4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PTFE层压织物洗涤后防水性能降低的问题,采用SEM、EDS、FTIR等方法分析了PTFE薄膜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PTFE吸附表面活性剂洗涤后其层压织物耐水压降低。提出用共同拉伸方法制备PTFE/PU膜,其中致密的PU膜显著降低了PTFE对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吸附,使层压织物的耐水压得以保持。对比测试了PU、PTFE和PTFE/PU等薄膜的透湿量,结果表明,PU膜透湿过程是决定PTFE/PU膜透湿速率的关键步骤,其透湿机制基本符合溶解—扩散模型。
    服装工程
    服装褶皱效果的评价
    陈伟伟;陈雁
    纺织学报. 2007, (4):  87-89. 
    摘要 ( 1011 )   PDF (150KB) ( 5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服装表面褶皱的形成原理进行分析,提出采用图像技术对服装褶皱信息进行提取、处理、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女式衬衫的着装实验,对着装后不同姿势形成的褶皱状态进行采集。介绍了所采集服装褶皱图像的处理方法,用图像的灰度作为基础,在图像上提取能够反映褶皱的数据。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对服装褶皱的评价指标,如褶皱宽度、深度、数量等。从理论研究和实验测试2个方面,探讨了图像技术用来对服装褶皱的位置、宽度、深度和不匀等方面的特征进行数字化表达的可行性。
    中式袖结构设计研究
    吴厚林
    纺织学报. 2007, (4):  91-94. 
    摘要 ( 969 )   PDF (422KB) ( 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式袖结构是袖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式连身袖这一民族性服饰元素作探索性研究,阐述了连身袖结构的特征、结构变化设计的构成原理和方法,归纳出连身袖结构造型的几种创新设计形式,介绍了斜肩式、斜袖式、插裆式、插肩式、衣片分割式连身袖及其应用规律。用现代服装设计理念和结构构成方法对传统中式连身袖结构进行改良,融入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获得丰富多彩的创新设计,使古老的民族服饰文化服务于当今的时尚。
    浙江城区中老年男性衬衫规格及配置分析
    王利君;袁观洛
    纺织学报. 2007, (4):  95-99. 
    摘要 ( 1110 )   PDF (222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人体测量获得浙江城区中老年男性的人体数据,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该人群的体型特征与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与国标中老年人尺寸相比,该人群的腰、臀、颈围尺寸偏大,存在明显的凸腹现象,体型偏向于A、B、C型。同时利用市场调查比较分析了浙江城区8个品牌衬衫的规格设置,在此基础上,得到了中老年男性衬衫成衣规格参考表以及各规格的生产配置参考比例,即颈围40~45 cm各规格与46~50 cm各规格的配置比例比例为5∶2;体型Y、A、B、C的配置比例为2∶7∶16∶10。
    机械与器材
    纺织浆液浓度超声波在线检测系统的研制
    郭子山;郭建生
    纺织学报. 2007, (4):  100-106. 
    摘要 ( 1036 )   PDF (121KB) ( 3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一种纺织浆液浓度的超声波在线检测方法。根据超声波检测原理,在线检测系统由超声波测量装置、接口单元和计算机组成。由超声波测量装置产生检测信号,并通过接口单元输送到计算机,使用LabVIEW虚拟仪器并应用软件进行处理,依据浆液声时与浓度的关系曲线,实时计算得出浆液的浓度并显示在界面上。通过与烘箱烘干法的比较实验证明,研制的纺织浆液浓度超声波在线检测系统的误差小于0.5%。
    GA799-Ⅰ型毛巾剑杆织机送经机构的改进
    胡凤霞;郭小宝;张健;丁子君
    纺织学报. 2007, (4):  107-110. 
    摘要 ( 1181 )   PDF (109KB) ( 4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GA799-Ⅰ型毛巾剑杆织机是通过电磁离合器的吸合与分离形成间歇式卷取来改变纬密,针对该机构易造成毛巾缎纹部分长度与设计长度不符,纬密也易偏离设计要求的缺陷,采用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控制卷取的方式对该机型的送经机构进行改进,解决了毛巾剑杆织机中存在的缎纹部分长度与纬密不稳定的技术难题,使缎纹长度设计范围从原来的30~50 mm增加到300~500 mm,为生产同类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织机电气控制系统抗干扰设计
    汪木兰;朱昊;左健民
    纺织学报. 2007, (4):  111-115. 
    摘要 ( 1151 )   PDF (205KB) ( 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针织机电气控制系统存在的逻辑性强,电磁铁干扰严重,接地要求高和连续运行时间长等问题,分析系统中干扰源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抗干扰设计措施,具体包括使用交流滤波器和TVS减少电源干扰,使用光电耦合器、泄流二极管和灭弧器等减少电磁铁和控制继电器产生的干扰,使用FPGA/CPLD防止电磁铁误动作,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采用看门狗技术和可靠性设计理念提高控制软件抗干扰能力,并将其综合应用于手套机电气控制系统中,实际使用表明获得了较好的抗干扰效果。
    纺织印染机械多电机群变频调速同步DCS
    潘湘高;李晓峰
    纺织学报. 2007, (4):  116-120. 
    摘要 ( 1078 )   PDF (324KB) ( 4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纺织、印染机械传统多电机拖动同步控制系统操作管理和使用维护都不方便以及故障率高,维修工作量大,严重影响生产的问题,论述了变频器永磁同步电机群调法、变频器电流负反馈软机械特性法和大小电机变频调速法3种变频调速同步原理和方法,研究了采用计算机通过RS-485控制总线控制变频器实现的多电机群变频调速同步新方案,为其设计了基于MCGS的集散控制系统(DCS)。该方案极大地简化了同步拖动控制系统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管理水平。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Multi-Agent的服饰企业分销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林祖伟;方建斌;宋执环
    纺织学报. 2007, (4):  121-124. 
    摘要 ( 1170 )   PDF (155KB) ( 4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服饰企业分销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的效率,根据服饰企业业务流程复杂、繁琐的特点,提出一种采用多Agent技术构建服饰企业分销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方法。首先对服饰企业的分销与物流配送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得到基于MAS的分销与物流配送管理系统层次结构,然后阐述各Agent的功能,并结合实例说明系统中各Agent之间的协调机制,最后结合应用案例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借助多Agent技术,系统在智能化方面得到了提高,并且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
    综合述评
    PNIPAAM类材料接枝方法的研究现状
    张芳;刘今强;范钦国
    纺织学报. 2007, (4):  125-128. 
    摘要 ( 868 )   PDF (118KB) ( 3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是现今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热敏性聚合物,但其较差的机械强度限制了它的应用效果。为克服这一不足,将PNIPAAM接枝于其它力学性能较好的高分子基材上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赋予高分子基材某些特殊的性能。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主要接枝聚合方法,如射线辐射接枝、溶液自由基接枝、光引发接枝、低温等离子体接枝等以及其国内外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