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7-12-15
    纤维材料
    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处理对其负载TiO2的影响
    金旭东;傅雅琴;倪庆清
    纺织学报. 2007, (12):  1-4. 
    摘要 ( 1195 )   PDF (139KB) ( 4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作为TiO2的载体制备光催化材料,用质量分数为65%~68%的硝酸(115℃)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氧化处理,采用浸渍法对碳纤维进行TiO2负载。研究碳纤维表面的氧化处理对其负载TiO2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超声波清洗仪等对材料的表面形态、TiO2的负载牢度等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对碳纤维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其对TiO2的原始负载率、超声波清洗后的负载率等均有提高的趋势;以对碳纤维进行4 h左右的表面氧化处理后,负载TiO2的效果为好。
    含黄原酸盐丝素溶液的可纺性
    李丽;陆雷;田剑书;戴礼兴
    纺织学报. 2007, (12):  5-8. 
    摘要 ( 1157 )   PDF (140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再生丝素纺丝溶液的可纺性,用溴化锂/乙醇混合溶剂溶解丝素,然后加入乙基黄原酸钠得到含黄原酸盐的再生丝素纺丝溶液。用自透析湿法纺丝,制得含黄原酸盐的再生丝素初生纤维。讨论黄原酸盐对再生丝素纺丝溶液可纺性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对制得的再生丝素初生纤维的表面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不含黄原酸盐的丝素溶液相比,含黄原酸盐的丝素溶液的可纺性有较大改善;得到的再生丝素初生纤维表面比较平滑,微纤维沿纤维轴向取向比不含黄原酸盐的再生丝素初生纤维明显。
    羊毛再生蛋白-聚丙烯腈共聚纤维的理化性能
    王树根;巫若子.
    纺织学报. 2007, (12):  9-11. 
    摘要 ( 1137 )   PDF (190KB) ( 5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测试、分析并评价羊毛再生蛋白聚丙烯腈共聚纤维的部分物理化学性能,认为该纤维的断裂伸长率较大,断裂强度较低,卷曲弹性较高,吸湿回潮率高,保持了羊毛和腈纶的各自的优良性能,耐弱酸、弱碱性较好,且耐酸性较耐碱性好,耐一般有机溶剂性好,在中、低温条件下耐还原氧化性能好;纤维具有羊毛及腈纶的特征基团,可用酸性染料或阳离子染料染色。
    聚酯纤维乙二醇醇解法(Ⅱ):醇解产物表征
    李永贵;佴友兵;李准准;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07, (12):  12-15. 
    摘要 ( 1008 )   PDF (130KB) ( 5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废弃聚酯(PET)纤维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使用乙二醇,以Zn(AC)2.2H2O为催化剂,对回收的PET纤维进行解聚,并分离提纯醇解产物,采用羟值、酸值、差示扫描量热法、红外光谱及高效液相色谱对醇解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醇解产物主要是对苯二甲酸乙二酯(BHET)单体,还包括少量二聚物、三聚物,提纯的BHET单体纯度可达96.378%。
    白色导电涤纶的开发
    石建恒;郭振福;高绪珊;童俨
    纺织学报. 2007, (12):  16-18. 
    摘要 ( 1150 )   PDF (207KB) ( 4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含金属盐的聚醚酯粉末与PET切片的共聚反应制得导电母粒,导电母粒与PET切片以不同的配比共混纺丝制备出导电PET纤维。研究导电母粒质量分数对纤维电阻率的影响以及导电纤维的力学性能、水洗失重率、结晶度和染色性能等,探讨纤维的结构和导电机制。结果表明:纤维中导电母粒质量分数为38%、导电粉末质量分数为9.5%时,由工业纺丝机制得的导电纤维的电阻率为1.43×105Ω.cm,且力学性能、水洗失重率、染色性能优良,具有工业化前景。
    纳米粒子处理对聚酯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
    俞巧珍
    纺织学报. 2007, (12):  19-23. 
    摘要 ( 875 )   PDF (444KB) ( 3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织物静电压值的测定,研究无机纳米粒子处理对聚酯织物抗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染浴残液的粒度分析,研究一浴法和二步法处理中纳米银在染浴中的聚集状态;通过SEM分析一浴法和二步法中纳米银在织物上的沉积状态。结果表明:纳米银处理能有效地提高聚酯织物的抗静电能力;不同的处理方式,处理效果差异较大,以一浴法较好。用一浴法处理,当纳米银质量分数为1.5%时,就可使聚酯织物的静电压值下降60.4%,但用二步法处理,无机纳米粒子加入量的增加存在一临界值,低于该值反而会使聚酯织物的静电压值上升,到达临界值后,静电压值才开始下降。分散染料中的分散剂对无机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和保护作用。纳米银、纳米金和纳米氧化锌的同时使用能产生协同效应,使聚酯织物的静电压值下降77.7%。
    织物增强型聚偏氟乙烯微孔膜的制备
    霍瑞亭;顾振亚;赵广明;左凯杰
    纺织学报. 2007, (12):  24-26. 
    摘要 ( 969 )   PDF (189KB) ( 3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膜的强度,采用涂层的方法,在支撑体织物上涂敷铸膜液,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备织物增强型聚偏氟乙烯微孔膜,探讨影响复合膜制备和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涂膜加工过程中,通过提高织物的结构紧密程度,对织物进行适当的拒水拒油整理或壳聚糖整理,增加铸膜液中PVDF的含量等措施,可避免铸膜液的渗漏现象,有利于复合膜的制备加工。
    等离子体引发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非织造布
    唐丽华;李鑫;江渊;王荣民
    纺织学报. 2007, (12):  27-29. 
    摘要 ( 1216 )   PDF (121KB) ( 7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常压等离子体设备,以空气为介质对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在15%的丙烯酰胺水溶液中进行接枝聚合。表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非织造布已接枝上聚丙烯酰胺(PAM)。经接枝改性的样品,亲水性得到持久提高,接触角由处理前的135°降低至110°,放置后接触角不变。未经接枝PAM的样品,放置后接触角回复至130°。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对PP纤维产生明显的刻蚀,接枝后的PP纤维表面有突出物。
    纺织工程
    转杯纺复合纱与sirofil复合纱的性能对比分析
    杨瑞华;薛元;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07, (12):  30-33. 
    摘要 ( 1008 )   PDF (179KB) ( 4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纺纱方式的不同使得纱线的结构和性能也不同。通过将转杯轴中心开孔,借助转杯负压的作用引入长丝的方法纺制转杯纺复合纱;通过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加装1个长丝喂入装置的方法纺制sirofil复合纱。测试分析这2种复合纱在相同规格和纺纱条件下其纵向形态、起毛性、毛羽、纱线表面纤维抽拔力和强力等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转杯纺复合纱表面光洁,毛羽少,不易起毛起球,耐磨性能好,其强力稍低于sirofil复合纱。

    旋流器降低环锭纺纱线毛羽的研究
    褚结;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07, (12):  34-37. 
    摘要 ( 1019 )   PDF (125KB) ( 3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环锭纺细纱机上安装旋流器,利用旋流器内部的旋转气流对纱线的加捻成形过程产生影响,以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介绍旋流器的结构以及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安装位置,实验并分析旋流器中的空气压力以及旋流器的结构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对安装旋流器前后纺制的纱线的毛羽、断裂强力以及条干不匀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安装旋流器后,纱线表面的毛羽降低,纱线的断裂强力提高,纱线的条干均匀度也有所改善。
    微汗状态下薄型针织物湿舒适性的模糊综合评价
    陈莉;黄故;张健飞
    纺织学报. 2007, (12):  38-40. 
    摘要 ( 993 )   PDF (106KB) ( 4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使用简便易行的测试方法,对针织物的湿舒适性实现全面、客观评价,首先根据织物的湿传递机制,选取吸湿速度常数、透湿率、透气率、干燥率4项指标对微汗状态下薄型针织物的湿舒适性进行测试,然后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平均型综合评判函数对测试后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权重系数采用客观法离差最大化法进行确定,计算过程采用MatLab编程语句自动实现。
    纬平针织物的计算机三维模拟
    刘夙;龙海如
    纺织学报. 2007, (12):  41-44. 
    摘要 ( 1031 )   PDF (170KB) ( 5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计算机模拟纬平针织物的新方法,更加真实地反映其三维结构,在Pierce二维纬编针织线圈模型的基础上,根据针织物空间几何结构的特点,建立了三维几何线圈模型。它由几段用参数方程表示的空间圆弧和曲线连接组成,通过OpenGL程序设计和库函数中的球体模型,在Visual C++编程环境下实现该线圈模型。研究和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建模和实现方法,无需消隐处理,可较为逼真地显示出纬平针织物线圈在三维空间中相互串套的效果。
    麂皮绒主要物理性能的灰色关联分析
    张晓丽;黄晨;陈江林
    纺织学报. 2007, (12):  45-47. 
    摘要 ( 1212 )   PDF (105KB) ( 3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7种不同规格的麂皮绒织物,测试其断裂强力和伸长、顶破强力、耐磨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等性能指标,分析结构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麂皮绒的结构参数与织物拉伸强力、耐磨性、悬垂性、抗折皱回复性的灰色关联序,为新型麂皮绒织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参考。
    PET基底上碳氟膜纳米结构及均匀性研究
    王东;矫丽珍;昃向君;路建军;齐宏进
    纺织学报. 2007, (12):  48-50. 
    摘要 ( 1070 )   PDF (209KB) ( 3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开发防水透湿聚酯(PET)织物,利用磁控溅射法在PET薄膜及织物上制备碳氟高分子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对PET基底上碳氟膜的纳米结构及均匀性进行研究。SEM研究表明,一定条件下制备的碳氟膜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呈现一定的微观结构均匀性,具有网络和棒状纳米自组装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了开发防水透湿织物所需的微观网络结构。XRD研究表明碳氟膜是部分结晶的。XPS研究表明碳氟膜的氟碳面积比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新型水刺美容面膜基布
    彭富兵.;焦晓宁.;莎仁
    纺织学报. 2007, (12):  51-53. 
    摘要 ( 1188 )   PDF (98KB) ( 7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一种新型水刺面膜基布,它由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与粘胶纤维网复合水刺而成,并将其与粘胶、涤纶混合水刺面膜基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面膜基布形成了双层纤维结构,营养液大部分覆盖在粘胶纤维层,与人体的皮肤紧密接触,可以使美容液得到充分利用,触感良好,使用舒适;由于采用复合水刺工艺,使短纤维与长丝相互缠结,从而实现2种不同的成网方式优势互补,产品尺寸稳定性好,水刺加固工艺使得产品不含其他化学成分,且其透气性优良,成本较低。
    浸渍粘合法制备棉丝非织造地膜及其性能表征
    黄晨;韩晓建.;方丽娜;杜兆芳;何银地
    纺织学报. 2007, (12):  54-57. 
    摘要 ( 967 )   PDF (118KB) ( 6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将棉、丝纤维按不同的配比进行混合,经过梳理、成网、水刺工艺固结定型,然后在4%的明胶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实现可降解棉质非织造地膜的制备。测试该产品的强力、透水性、透湿性、降解性,采用ESEM、红外光谱、降解率等方法进行理化性能表征,分析其降解前后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该非织造地膜与常规农用地膜相比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降解性,且降解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较大,有利于土壤增肥。
    染整与化学品
    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性能
    郑帼;宗育娟
    纺织学报. 2007, (12):  58-61. 
    摘要 ( 1669 )   PDF (212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以P2O5和POCl3为磷化剂,合成2种不同结构的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并对其结构和表面活性、润湿性、乳化性、泡沫性、抗静电性、摩擦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磷酸酯Gemini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磷化剂为P2O5的Gemini表面活性剂,其表面张力、润湿性能、对纤维的平滑性较好,而以POCl3为磷化剂的Gemini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低泡性、抗静电性、抱合性较好。
    聚合方式对P(Am-co-VAc)浆料性能的影响
    柴燕;祝志峰
    纺织学报. 2007, (12):  62-64. 
    摘要 ( 1112 )   PDF (105KB) ( 3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分散聚合和乳液聚合2种聚合方式分别合成P(Am-co-VAc)浆料,通过性能对比实验,研究这2种聚合方式对浆液的黏度、黏附性能以及浆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制备的P(Am-co-VAc)浆料大部分性能较好,其对纤维的黏附性能优于分散聚合型,浆膜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及水溶性好于分散聚合型,浆膜吸湿性与之相似;乳液聚合方式有利于提高该类浆料的使用性能。
    大麻快速脱胶菌株的选育与脱胶性能鉴定
    彭源德;唐守伟;杨喜爱;严理;朱爱国;温岚;熊和平
    纺织学报. 2007, (12):  65-68. 
    摘要 ( 1070 )   PDF (121KB) ( 4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以烧碱蒸煮为中心的大麻化学脱胶工艺存在脱胶质量不稳定,纤维强度和出麻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进行了大麻脱胶菌株的选育与脱胶性能鉴定的研究。通过广泛采集菌样,初筛、复筛和诱变育种,获得了1株在16 h内完成大麻脱胶的快速脱胶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该菌株进行大麻生物脱胶具有脱胶周期短,纤维产量高和品质好等特点;与传统水沤法相比,缩短脱胶周期90%以上,干茎出麻率提高2.1%,束纤维强力提高7.9%,且纤维颜色浅,质地均匀,光泽好。
    应用Zeta电位分析荧光增白剂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赵晓伟;何瑾馨
    纺织学报. 2007, (12):  69-71. 
    摘要 ( 1032 )   PDF (186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荧光增白剂C.I.199分散悬浮液体系的稳定性能,通过测定其悬浮体系Zeta电位的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电解质、pH值等不同因素对涤纶增白剂(22E-13)与涤棉增白剂(22EC-17)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该分散体系在一定浓度下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后,产品的稳定性显著提高,但在高价金属阳离子存在时会对其产生严重的破坏;选择适当的pH值也是控制稳定性的一种方法。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纳米CaCO_3表面的吸附
    梁文玉;葛明桥;李永贵;余天石
    纺织学报. 2007, (12):  72-75. 
    摘要 ( 958 )   PDF (127KB) ( 3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更好地分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分散剂时纳米CaCO3在水中分散的机制,研究水性体系中SDBS在纳米CaCO3表面的吸附情况。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SDBS在纳米CaCO3表面的吸附量,讨论吸附SDBS后分散体系Zeta电位的变化,研究吸附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SDBS在纳米CaCO3表面的吸附量随着SDBS溶液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当质量浓度大于2 g/L时,吸附达到饱和吸附;pH值对吸附量有一定影响,pH=7时的吸附量大于pH=11时的吸附量;吸附SDBS后,分散体系的Zeta电位有很大变化;SDBS在纳米CaCO3表面的吸附是一个自发过程,吸附比较稳定。
    蛋白酶处理提高羊毛机织物防毡缩性能
    张茜;张健飞;何嘉易
    纺织学报. 2007, (12):  76-80. 
    摘要 ( 1006 )   PDF (139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酶处理羊毛的防毡缩效果,改善处理工艺,选用4种碱性蛋白酶——Savinase、Esperase、Woolase和木瓜蛋白酶对羊毛机织物进行防毡缩处理,并选用双氧水作为前处理试剂,研究前处理对蛋白酶处理羊毛机织物的影响,证明降低双氧水处理温度和加入双氧水激活剂A对减小羊毛前处理强力损伤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双氧水酶联合处理后的羊毛机织物虽然获得了较好的防毡缩处理效果,但是强力损伤现象普遍比较严重,复配酶和加入保护剂A的处理方法对减少强力损伤具有一定的作用。
    服装工程
    红外热像用于服装面料隔热性能的评测
    陈益松;徐军
    纺织学报. 2007, (12):  81-83. 
    摘要 ( 1001 )   PDF (177KB) ( 6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红外检测原理的基础,着重阐述穿着条件下服装面料隔热能力的红外测温评测方法。通过对1组面料的红外测温实验,并应用该方法进行隔热能力比较。理论分析和实际检测证明,虽然红外与透湿之间还没有建立关系,但从服装的隔热值(热阻)方面来说,红外热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方法而言,更简单直接,在服装热舒适领域研究和应用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判断服装热舒适性能的重要工具之一。
    基于三次样条的三维服装模型的建立
    夏平.;姚进;罗全华
    纺织学报. 2007, (12):  84-88. 
    摘要 ( 918 )   PDF (208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标准女体服装人台表面的部分三维测量数据,进行经、纬向的三次样条插值计算,获得服装人台表面型值点间的插值点三维坐标,采用小平面逼近的方式应用OpenGL的图形功能,建立计算机三维服装人台的模型,并实现参数化控制,以获得不同体型和尺寸的服装人台模型。在服装人台模型的基础上,根据人台与服装间的对应关系,求得服装造型关键点的三维坐标数据,利用OpenGL的图形功能建立计算机三维服装模型。并应用VC++的FMC的对话框模式,实现利用便捷的人机界面对服装人台的参数化控制和不同服装款式的选择。
    三维服装仿真中的参数化人体建模技术
    孙守迁;徐爱国
    纺织学报. 2007, (12):  89-93. 
    摘要 ( 1046 )   PDF (256KB) ( 5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三维服装仿真中,通常需要以不同体态特征的人体来展示穿着效果,例如服装的立体感以及合体性等。考虑到这一实际应用,提出了一种参数化人体建模的新方法。特征参数的确定依据人体测量学理论,模板和结果模型都表示为空间多边形网格,底层几何处理基于计算机图形学轴变形技术,同时引入了径向变形权重曲线来增加调整的灵活性。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输入直观以及建模速度快的优点,能够有效满足三维服装仿真环境对个性化人体模型的需求。
    服装款式识别数字化表现原则
    王燕珍
    纺织学报. 2007, (12):  94-98. 
    摘要 ( 937 )   PDF (440KB) ( 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服装款式设计与平面样版的智能转化为研究方向,提出2D服装款式图转化为2D样版的概念。通过分析服装款式的各种表现方式,提出建立标准服装平面款式图的方法。研究标准服装平面款式图与平面结构图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建立标准服装平面款式图识别的数学参照模型,得到了标准服装平面款式图与平面结构图的数学转化模型。以衣身为转化实例,阐述衣身参照模型的建立及其转化过程,并通过样衣检验理论的准确性,同时初步尝试建立了标准服装平面款式图与平面结构图数字化转化系统。
    网络游戏中的服饰文化
    吴志明;方薇
    纺织学报. 2007, (12):  99-102. 
    摘要 ( 1080 )   PDF (100KB) ( 6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取概括综合以及分析比较的研究方法,提出网络游戏服饰文化的概念,探讨网络游戏服饰文化的特点,研究认为网络游戏服饰文化具有真实虚拟性、超时空性、网络社区性、混合文化性、自由性、夸张性等特点;同时从文化内涵、文化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网络游戏服饰文化与现实社会服饰文化的差异。
    华东地区青年男子腰部动态参数的灰色模型
    王红歌;闫巧;张文斌
    纺织学报. 2007, (12):  103-106. 
    摘要 ( 922 )   PDF (216KB) ( 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华东地区20~30岁青年男子半腰围的动态形变量为分析对象,采用常规统计和快速聚类分析(K-means)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得到下体半腰围动态变化总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理论,借助MatLab数学软件,建立各个动作下各类别半腰围形变量变化规律的数学优化模型,经检验表明模型是该状态下半腰围形变量较为理想的变化模型,对下装结构设计中运动舒适性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机械与器材
    纤维牵断成条机设计
    朱龙彪;王昌国;严晓照;夏卫东
    纺织学报. 2007, (12):  107-109. 
    摘要 ( 992 )   PDF (192KB) ( 5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纤维牵断成条机系统构成,着重介绍牵伸机构、牵切机构、加压机构以及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阐述纤维牵断成条加工的工作原理,介绍牵断机的工艺参数罗拉隔距、胶辊加压量及牵伸倍数,分析这些参数变化对纤维牵断主体长度及其分布的影响规律。应用该设备可以减少2种不同纤维之间的长度离散度,提高混纺纤维的成纱质量。
    电子送经系统经轴线速度计算公式的探讨
    王道兴
    纺织学报. 2007, (12):  110-112. 
    摘要 ( 1068 )   PDF (102KB) ( 5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观察分析,对无测量反馈装置的电子送经系统的经轴线速度计算公式提出疑义。针对目前研究电子送经计算公式的相关文献及Karl Mayer公司的最新资料都将经纱视作刚体来计算瞬时送经速度,以此作为控制瞬时送经量的指令,指出这种计算公式存在计算误差,其误差属送经系统中固有的微量误差,无法通过合理的操作方法给予消除。并进一步对该误差作了定性分析,认为其定量分析十分繁复,建议立题研究。
    基于PCI总线的新型捻线机传动与控制系统
    魏平俊;蔡丽丽;李铬
    纺织学报. 2007, (12):  113-116. 
    摘要 ( 1083 )   PDF (124KB) ( 3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捻线机的控制系统多采用多电机传动系统,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单片机控制,针对其控制系统的缺点,设计了基于PCI总线的新型捻线机传动与控制系统。传动系统采用4个电动机的多电机传动,运用解析法对新型捻线机的多电机传动系统进行运动分析,建立适合多电机传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综合运用交流伺服技术、变频调速技术和PCI局部总线控制技术,结合捻线工艺理论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系统。通过程序实现锭子转动、筒子卷绕和导纱杆往复运动控制。结果表明,设计的传动与控制系统能实现新型捻线机的加捻卷绕的工艺目标。
    基于PCI总线的空心锭花式捻线机控制系统
    尚继辉;叶国铭;王昌国
    纺织学报. 2007, (12):  117-120. 
    摘要 ( 1253 )   PDF (150KB) ( 31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花式纱线的成纱原理,将花式纱的工艺参数和机器调整参数整合到上位机的设计软件中,由上位机数据库导入。花型工艺参数向机械传动系统的传递使用双口RAM实现工控机的PCI总线与单片机的双向并行通讯。工作中上位机负责对下位机发送指令和接收来自下位机对传动系统中各个回转部件的监控数据,下位机负责对传动系统的监控,驱动花式纱生产设备中的各个回转部件实时变速,从而加工不同的花式纱,实现对空心锭花式捻线机的控制。
    电脑刺绣机的横梁减振实验探讨
    林建龙;王小北;赵丽萍
    纺织学报. 2007, (12):  121-123. 
    摘要 ( 970 )   PDF (102KB) ( 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电脑刺绣机横梁振动直接影响电脑刺绣机的刺绣质量和断线率问题,从横梁减振分析出发,设计了横梁减振装置。通过改变横梁两端固定方式,增设直角弯梁后撑横梁,加装横梁橡胶减振器等方法,在不同速度工况下进行振动测试,以减小横梁振动的幅值。实验得出电脑刺绣机横梁减振实验装置的横梁水平和垂直弯曲振动的临界转速。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横梁两端的固定方式,增设直角弯梁后撑横梁和加装橡胶减振器均能有效地减小横梁水平和垂直弯曲振动位移幅值。
    超高精罗拉轴毛坯件的自动综合检测系统
    翟华
    纺织学报. 2007, (12):  124-126. 
    摘要 ( 1017 )   PDF (114KB) ( 5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提高超高精罗拉的生产效率,根据两点法和相对测量理论,提出了一种超高精罗拉轴毛坯件的自动综合检测系统。其硬件系统采用直接接触式测量方式,通过杠杆机构实现零件表面信息的采集。软件系统应用模块化设计思想,能实现零件的在线测量、检测数据自动记录、零件分选、参数调整、统计分析等功能。系统能一次检测且能自动获得罗拉毛坯件的5个截面直径和直线度,系统误差为±0.7μm。经多批次随机抽样50件检验,将自动检测和手工检测结果相比较,二者重合度很好,每根检测时间为20 s。
    管理与信息化
    织物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晓丁;左贺
    纺织学报. 2007, (12):  127-130. 
    摘要 ( 1018 )   PDF (113KB) ( 4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4片DSP+FPGA流水阵列结构,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对采集的视频数字图像信息进行处理,实现了织物疵点自动检测。设计了以4片TMS320C62x为数字图像信息处理核心,由FPGA实现系统控制互连的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了基于直方图统计和基于支撑矢量机的织物疵点分类识别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当样布传送速度达到100、120 m/min时,该织物疵点自动检测系统对样布的疵点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80%和60%。
    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服装产业升级
    胡丹婷;汪佩霞
    纺织学报. 2007, (12):  131-134. 
    摘要 ( 1346 )   PDF (103KB) ( 13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服装价值链是购买者驱动型的,即大型的服装零售商、品牌营销商、品牌制造商是服装价值链的领导者,他们居于价值链的高端并控制着价值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设计和营销处于价值链的高端,而生产加工处于价值链低端。中国服装产业目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面临着订单外流、生产中心转移的风险,产业升级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全球价值链下中国服装产业升级的途径是逐步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具体途径有:制造样衣以提高产品设计能力;品牌国际化以拓展国际市场营销渠道。
    综合述评
    自适应纺织品的类别及其制品
    黄鹤;于伟东.;严灏景
    纺织学报. 2007, (12):  135-140. 
    摘要 ( 1179 )   PDF (160KB) ( 5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按照材料的形态、性质和功能分为3类,即形态自适应、性质自适应和功能自适应纺织品。分别阐述3类自适应纺织品的定义,介绍目前在各自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产品及其特征性能,归纳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同时根据现阶段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展望智能或自适应纺织品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