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6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4-15
    研究论文
    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周赳;吴文正
    纺织学报. 2006, (4):  1-5. 
    摘要 ( 982 )   PDF (200KB) ( 8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数码设计原理,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研究按设计方法可分为无彩和有彩两种类型。对无彩数码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无彩灰度的计算机色彩设计原理以及对应的数码全息组织库的建立方法。以单层结构提花织物为基础,在设计方法上将织物结构设计与织物色彩设计有效分离,在CAD系统中根据不同亮度值将数码图像灰度与组织库中的组织进行配对替换,实现织物结构的自动设计,该设计原理和方法满足无彩提花织物人工智能设计的技术要求,同时也是彩色提花织物组织自动生成原理和方法的基础。
    电子雕刻系统用高频电—机械转换器的研制
    方平;丁凡;李其朋;李勇
    纺织学报. 2006, (4):  6-10. 
    摘要 ( 1055 )   PDF (321KB) ( 43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子雕刻系统是转移印花制版的关键设备,在分析电子雕刻系统的执行元件高频电—机械转换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进行了动态性能仿真和磁场分析,讨论了主要结构参数对性能的影响;采用反射光测量方法研究了其静态滞回特性和幅频响应特性,并在电子雕刻系统上进行了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该摆动式电—机械转换器最大输出角位移约为±0.0064 rad(刻针针尖位移±65μm),滞环小于5.5%,幅频宽可达3100 Hz,是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频响高、线性好的高频电—机械转换器,能够满足电子雕刻系统对电—机械转换器性能的需求。
    亚麻脱胶过程中常用酶类的动态变化
    彭源德;杨喜爱;严理;唐守伟;郑科;刘昭铁;熊和平
    纺织学报. 2006, (4):  11-14. 
    摘要 ( 1222 )   PDF (117KB) ( 4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亚麻快速生物脱胶和温水沤麻过程中的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微生物、pH值和还原糖等进行了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种脱胶过程中果胶酶和木聚糖酶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酶活性脱胶前期均增加缓慢,中后期迅速增加;纤维素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有明显的区别,快速生物脱胶的纤维素酶酶活性增加幅度小,酶活性低(0.05 IU/mL左右),温水沤麻的纤维素酶在发酵72 h后迅速增加,脱胶完成后酶活性达0.337 9 IU/mL;微生物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在脱胶前期迅速增加、脱胶完成时开始下降;pH值和还原糖量的变化趋势分别呈“U”型和“M”型。
    聚丙烯酸酯类浆料的合成及性能
    崔建伟.;熊结刚;张慧萍;晏雄
    纺织学报. 2006, (4):  15-18. 
    摘要 ( 1131 )   PDF (103KB) ( 6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正交设计方法,选取丙烯酸、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4种单体合成了适合于涤棉混纺纱上浆的聚丙烯酸酯浆料,以取代PVA浆料上浆;分别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及乳化剂配比对聚合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对聚丙烯酸酯浆料性能的测试,结合离差分析的方法研究单体对浆料性能的影响;分析、对比了几种聚丙烯酸类浆料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聚丙烯酸酯浆料是一种低吸湿、低再粘浆料。
    研究探讨
    聚丙烯腈基中空碳纤维膜制备及结构研究
    刘恩华;李树锋;程博闻;杜启云
    纺织学报. 2006, (4):  19-21. 
    摘要 ( 924 )   PDF (148KB) ( 4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聚丙烯腈(PAN)基中空碳纤维膜和预氧化膜及其结构特征。通过实验得出,基膜的拉伸使预氧化膜和碳化膜致密化,在制备PAN基膜时加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聚酰亚胺YJ-16添加剂,有助于保持中空纤维膜的指状孔结构,得到孔结构较好的预氧化中空纤维膜和中空碳纤维膜。
    苎麻纤维机械物理性能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罗中钦;崔国贤;杨艳春;肖红松;易冬梅
    纺织学报. 2006, (4):  22-24. 
    摘要 ( 990 )   PDF (94KB) ( 6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SAS统计软件,对107个苎麻品种的头麻纤维线密度、断裂强力等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计贡献率大于或等于90%选出前3个主成分。在此基础上对这107个苎麻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Ⅳ综合物理性能中等,类群Ⅱ综合物理性能较好,类群Ⅲ综合物理性能较差。
    好氧菌脱胶大麻的研究
    冯新星;陈建勇;钱微君;张建春.
    纺织学报. 2006, (4):  25-27. 
    摘要 ( 932 )   PDF (226KB) ( 4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自培养的好氧菌对大麻进行脱胶处理实验,好氧菌被驯化7 d后用于处理大麻,处理4 d后,大麻中的果胶、脂蜡质、半纤维素等含量都大大降低,但木质素的含量还较高,需要后道工序继续处理。SEM观察表明,处理前纤维表面粗糙不平,纤维牢牢地被果胶、半纤维素包围;处理后纤维分离度好,纤维表面光滑。FTIR观察表明,未处理时,分别位于1 736,1 510 cm-1处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峰突出明显,处理后此峰变弱,说明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降低。
    阻燃处理对聚乳酸纤维性能的影响
    李亚滨;寇士军
    纺织学报. 2006, (4):  28-30. 
    摘要 ( 976 )   PDF (125KB) ( 5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HBCD、TBB、TBP-A、TBP-A-2EO、TPP共5种阻燃剂对聚乳酸织物进行阻燃处理。聚乳酸纤维对TPP和TBP-A的吸收率最高,但对TBP-A的吸收率超过4.38%时,聚乳酸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仍保持在25.9%左右,而对TPP的吸收率仅为3.05%时,极限氧指数即可达到27.8%。当TPP的含量提高到12.8%时,极限氧指数反而下降至25.4%。扫描电镜观察和DSC测试表明,此时的纤维表面上出现过量的TPP结晶,拉伸强力下降了70%。结果表明,聚乳酸纤维通过TPP适当的处理,可以实现比较好的阻燃性能。
    织物缩水机理及其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傅菊芬;白伦
    纺织学报. 2006, (4):  31-35. 
    摘要 ( 1238 )   PDF (131KB) ( 5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解析织物缩水率与织物结构参数、织造条件、原料特性之间的关系,基于生产实践中人们对织物缩水现象的认识,从平纹织物着手,建立了织物的缩水模型,给出了根据织造工艺技术条件估计缩水率的方法及计算公式。通过实验测试棉织物、粘胶织物的缩水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验证了理论结果的可靠性。还利用此模型,分析讨论了纱线直径、经纱屈曲波高、织物纬密、纱线溶胀率对织物经向缩水率的影响。
    基于神经网络的织物疵点识别技术
    陈俊杰;谢春萍
    纺织学报. 2006, (4):  36-38. 
    摘要 ( 976 )   PDF (96KB) ( 5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因织物组织繁多,表面特征各异,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织物疵点识别模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自动验布,提出采用双层神经网络和小波变换来识别织物疵点的方法。先对正常织物进行训练,得到织物的特征,应用第1层简单BP网络来分辨正常织物和疵点。然后对疵点图像进行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并去除织物本身的特征,利用已训练的BP网络进行具体疵点识别。试验证明,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较高,速度快,基本接近自动验布系统的要求。
    环氧交联剂EH对苏木植物染料的固色作用
    周家伟;程万里
    纺织学报. 2006, (4):  39-43. 
    摘要 ( 1377 )   PDF (154KB) ( 5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K/S值、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DSC-TGA及酸溶解率等测试,并用苏木精作为苏木色素的模拟物进行反应动力学实验,分析环氧交联剂EH对苏木染料直接染棉织物时的交联固色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氧化苏木精与环氧交联剂的反应为假一级反应。环氧交联剂在碱性条件下同时与氧化苏木精分子中的酚羟基和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发生了醚化交联反应,与纤维素分子的交联反应主要发生在棉纤维的无定形区。
    基于ANSYS的织针淬火加热过程的温度场模拟
    陈海燕;朱世根;丁浩;季诚昌;沈剑;原一高;顾伟生
    纺织学报. 2006, (4):  44-47. 
    摘要 ( 1062 )   PDF (188KB) ( 4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织针网带炉淬火,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织针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在淬火加热过程中,织针的内部温度并不完全相同,针勾部位升温较快,针身部位升温较慢。并且,网带速度的大小对织针的升温曲线影响较大,随着网带速度的提高,一方面织针在加热前期的内部温差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织针在加热后期的保温时间越来越短。依据模拟结果,提出了网带炉织针淬火加热工艺参数的方案。
    服装纸样设计的差异匹配原理与应用
    戴建国;叶泓;杨玉平
    纺织学报. 2006, (4):  48-52. 
    摘要 ( 925 )   PDF (144KB) ( 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服装是由许多裁片经逐次相关缝合而成,从成品形态看,似乎缝合两侧的缝边与形状是等长、等形的,其实不然。一方面由于服装最终造型效果要求是立体的,且要求与穿着对象体表曲面相吻合;另一方面由于服装材料存在的厚度等原因,为使服装造型达到特定效果,须对衣片缝合部位的缝边进行差异匹配设计。缝边的差异量即为吃势量或归拔量,匹配差异量与材料厚度、成衣形态及缝制工艺有关。纸样差异匹配设计分为层叠型差异匹配和转折型差异匹配。
    服装纸样CAD中曲线修改的研究
    王宏付;林意
    纺织学报. 2006, (4):  53-55. 
    摘要 ( 1041 )   PDF (140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服装纸样CAD设计涉及到许多修改,其中一个主要修改模块是自由曲线的修改,但目前CAD软件中的修改模块有许多不足。结合服装纸样CAD设计线型修改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的型值点修改方法,该方法利用三次均匀有理B样条构造,修改时曲线能随着鼠标移动而快速改变形状。这种方式直观,符合设计人员的习惯。同时修改有很好的局部性,不需要将整个曲线进行重新计算,所以可控性好,有很强的灵活性,便于设计人员使用。
    青年女子体型的特征指标及岭回归预测研究
    邹奉元;丁笑君;潘力丰
    纺织学报. 2006, (4):  56-59. 
    摘要 ( 1112 )   PDF (108KB) ( 6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三维人体测量仪,选择430名年龄在18~23岁之间的江浙籍青年女子测量其体型指标;对影响人体体型的46个部位尺寸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到了决定并区分女子体型的典型指标:身高、前长、胸高、胸围、臀围和总肩宽。建立了能广泛应用人体细部规格与基本部位之间的岭回归模型关系,从而可以通过典型指标预测细部规格,其预测模型值的准确度高,相关性检验显著,可使制作的服装样板更加准确、合体。
    测试分析
    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性能研究
    李树锋;程博闻;孙坤松;宋浩疆
    纺织学报. 2006, (4):  60-62. 
    摘要 ( 1236 )   PDF (118KB) ( 53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自制的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进行了阻燃、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及纤维形态的测试。阻燃粘胶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28.0%,DTA显示纤维在216~276℃之间吸热,这时纤维的质量损失率为35%。用扫描电镜观察接枝阻燃粘胶纤维的表观形态,发现阻燃粘胶纤维的表面和横切面不同程度地存在裂纹和孔洞。与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原样相比,接枝改性阻燃高湿模量粘胶纤维强度下降19%;梳理后,阻燃纤维的短纤维含量达到71%。
    大豆蛋白纤维负离子性能的测试
    陈跃华;公佩虎;杨世滨;王善萍;毕鹏宇
    纺织学报. 2006, (4):  63-65. 
    摘要 ( 1095 )   PDF (97KB) ( 4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主要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针对负离子纺织品发射性能的测试装置,该装置能提高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利用此装置对纯纺和混纺的大豆蛋白纤维面料的负离子发射性能进行一系列测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纤维可以发射一定数量的负离子。
    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性能
    黄莉茜;刘水莲;蒋耀兴;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06, (4):  66-69. 
    摘要 ( 1106 )   PDF (123KB) ( 4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锦纶低弹丝和绢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的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测试了复合纱的强伸性能、条干不匀和毛羽。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在实验范围内,复合纱成纱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随纺纱捻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纺纱两组分喂入间距对其影响不大;成纱捻度和两组分喂入间距对成纱的条干不匀CV值影响不显著;复合纱的毛羽指数随成纱捻度及两组分在前罗拉处喂入间距的增加均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得到实验范围内绢丝/锦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捻度850捻/m,前罗拉喂入间距18 mm。
    给棉板与刺辊隔距对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
    王兰;孙鹏子;张明光
    纺织学报. 2006, (4):  70-73. 
    摘要 ( 1168 )   PDF (102KB) ( 4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系统,对不同给棉板与刺辊隔距条件下的生条纤维长度分布进行检测,用罗拉式纤维长度测量仪对不同给棉板与刺辊隔距的刺辊落棉、盖板花中的纤维长度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证实,给棉板与刺辊间隔距大小对生条中的纤维长度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一般而言,隔距越大,越有利于减少纤维的损伤,其根本原因在于隔距大时,对棉束梳理长度减少,提出应以落棉和生条中的纤维长度分布来衡量分梳过程中纤维损伤情况,单纯以生条短绒率评价分梳过程中纤维损伤可能是不全面的。
    混纺活性炭纤维针刺毡的活化与吸附关系
    陈东生.;甘应进.;张宏伟;王建刚;万雅波;白越
    纺织学报. 2006, (4):  74-76. 
    摘要 ( 904 )   PDF (107KB) ( 6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腈纶和粘胶纤维混纺制成针刺毡,然后在230~250℃对其进行预氧化,并用一步法对针刺毡进行炭化和活化。对针刺毡的生产、预氧化、一步法炭化活化工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预氧化针刺毡的预氧化程度用含水率来表示,对活性炭纤维针刺毡的产出率及对碘的吸附能力也进行了研究。

    丙三醇缩水甘油醚和壳聚糖对蚕丝织物的复合整理
    黄晨;项伟;方丽娜;王红;张慧娟
    纺织学报. 2006, (4):  77-79. 
    摘要 ( 1268 )   PDF (108KB) ( 4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蚕丝织物的服用性能,提高其抗皱和抗菌性能,用丙三醇缩水甘油醚和壳聚糖对蚕丝织物进行后整理。采用微波辐照方法接枝丙三醇缩水甘油醚,再用壳聚糖醋酸溶液进行二浸二轧后整理。对整理后的蚕丝织物进行力学性能和白度测试。用正交分析法对整理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处理工艺。结果表明,经整理后,蚕丝织物的抗皱性有较大提高;织物的急弹性回复角提高50°左右,缓弹性回复角提高30°左右,断裂强力和白度略有下降。
    纳米SiO2的分散研究
    吴敏;程秀萍;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06, (4):  80-82. 
    摘要 ( 1258 )   PDF (111KB) ( 8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纳米SiO2的特殊结构和性能,介绍了纳米SiO2的分散方法与分散仪器。通过实验选用了合适的分散剂,利用超声波振动对纳米SiO2进行分散,制备纳米SiO2悬浮液。采用烘箱法和粒度分析法,对含有不同质量分数分散剂的纳米SiO2悬浮液进行分散效果分析,探索适用于纳米SiO2的分散条件。提出了用分散效率以及分散后悬浮液中纳米颗粒的粒径变化来表征纳米SiO2在水中的分散效果。最终确定对纳米SiO2具有较好分散效果的方法是用超声波清洗器作为分散仪器,添加适量的六偏磷酸纳作为分散剂。
    TiO2/羊毛粉体复合改性聚氨酯膜及其性能
    邓春雨.;黄开勋;徐卫林
    纺织学报. 2006, (4):  83-86. 
    摘要 ( 984 )   PDF (120KB) ( 5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超细羊毛粉体改性聚氨酯能得到透湿性较好的膜,但其力学性能下降较大,为了改善聚氨酯膜的防水透湿性和保持膜的力学性能,用超细羊毛粉体和TiO2复合改性聚氨酯的方法制成了聚氨酯干法膜。探讨了粉体的加入对干法膜力学、透湿、吸湿、防水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羊毛超细粉体与微米TiO2共混是一种改善聚氨酯膜透湿性能的有效途径。
    应用技术
    转杯纺纱法加工Lyocell针织纱
    朱军;张红梅
    纺织学报. 2006, (4):  87-90. 
    摘要 ( 998 )   PDF (103KB) ( 4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Lyocell纤维具有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其针织面料在手感和外观等方面的多功能性使其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由于转杯纱自身的特点,其针织品品质优越。采用转杯纺纱技术加工28 tex的Lyocell针织纱,探讨前纺工艺及技术措施;通过对各方案试纺对比,研究转杯纺主要工艺参数与成纱质量的关系,为合理选择工艺参数,提高Lyocell转杯纺针织纱的成纱质量提供参考。
    降低络筒纱毛羽的机理及实践
    王建坤;杨建成;高小平
    纺织学报. 2006, (4):  91-94. 
    摘要 ( 1262 )   PDF (154KB) ( 4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络筒机上安装特制的减羽喷嘴,其设计和安装不应改变纱线的设计捻度和成纱强力。分析了减羽喷嘴的减羽机理,说明减羽喷嘴是利用旋转气流对纱线毛羽进行假捻→解捻→包缠,使其包缠到纱线主体上或捻入纱线中而实现减羽。介绍了减羽喷嘴的安装原则和安装位置。对经加装减羽喷嘴络筒机处理后纱线的毛羽指数、毛羽外观、捻度和强力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经减羽后,络筒纱线的毛羽指数下降,毛羽外观得到改善,捻度和强力没有改变,验证了减羽喷嘴的减羽效果。
    超声波在大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高树珍
    纺织学报. 2006, (4):  95-97. 
    摘要 ( 1124 )   PDF (97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拓宽超声波技术在染色领域中应用范围,以还原染料对大麻织物的染色为例,对超声波染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染色工艺相比,在提高染色织物摩擦牢度的同时,超声波染色不但可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百分率,节约染料,降低环境污染,而且可以增大扩散系数,降低染料上染的活化能,从而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使还原染料对大麻织物的低温、短时间染色工艺成为可能。
    涤棉混纺织物电脑配色的应用
    王平;葛惠燕;范雪荣
    纺织学报. 2006, (4):  98-101. 
    摘要 ( 1539 )   PDF (108KB) ( 4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涤棉混纺织物染色中染料会对另一纤维产生沾色,从而造成配色精度下降的问题,采用纯棉和考虑棉沾色的纯涤纶单色基础数据进行了涤棉织物分散/活性二浴法染色的配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单拼色和双拼色试样的配色精度较高,预告处方与实际用量相近,修色后色差较小;应用于三拼色试样时配色精度稍低。此外,对影响配色精度的因素作了分析,该配色方法可应用于涤棉混纺织物的配色。
    涤纶篷布用抗静电剂生产工艺自控系统
    董秀洁;周光辉
    纺织学报. 2006, (4):  102-104. 
    摘要 ( 863 )   PDF (99KB) ( 4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用于处理涤纶篷布的抗静电剂的生产工艺自动控制系统。对自动控制系统硬件组成原理及软件控制进行了详细叙述,并对采用自动控制系统生产的抗静电剂处理的纯涤纶涂塑篷布的抗静电性能进行实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可靠,用该自控系统生产的抗静电剂处理纯涤纶涂塑篷布,其抗静电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影响服装驳面样板成型因素的研究
    尚笑梅
    纺织学报. 2006, (4):  105-108. 
    摘要 ( 1025 )   PDF (127KB) ( 4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西装平驳领为研究对象,通过拟合西装大身与驳面实验,对影响西装驳面样板成型的诸多因素———驳面翻折角度、驳头宽窄、面料厚度等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并就驳头翻折后驳面、驳里曲线之间对应点纵横两个方向的差异进行了数学分析,找出驳头翻折角和使用面料厚度形成的曲线差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驳头翻折后由于内外径的不同,驳面和驳里产生差异量,并且在翻折角一定的情况下面料厚度越厚,驳头面、里曲线间的差异量也越大,它们之间存在一个数量关系式。
    面料与粘合衬力学性能及特征参数配伍研究
    王婧.;李修春;张渭源
    纺织学报. 2006, (4):  109-112. 
    摘要 ( 914 )   PDF (254KB) ( 3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面料和粘合衬布进行力学性能的测试,同时结合生产厂家提供的面料与粘合衬布的基本数值进行参数分析与选择,根据测得的粘合效果各数值将粘合质量分为好、中、差3类。在上述基础上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建立了面料和粘合衬力学性能与特征参数数值在配伍好和中的前提下的95%置信区间,并根据得到的数据绘制了面料与粘合衬进行配伍的各参数分布范围控制图,将此控制图实际应用于服装生产过程得到了良好效果。
    综合述评
    服装构造方法的历史和地域特征
    张皋鹏
    纺织学报. 2006, (4):  113-116. 
    摘要 ( 1289 )   PDF (268KB) ( 5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就构造方法而言服装可分为经过精确裁剪缝制的西式服装和非西式服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西式服装是由非裁制的服装逐渐发展而来,并成为当代人普遍穿着的日常服装。同时,非西式服装仍然存在于当今许多国家传统的民族服饰中,其多样的构造方法仍然对现代的时装设计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分析和研究了服装构造方法在历史上的演变及不同地域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北京服装产业定位及其依据
    陈桂玲
    纺织学报. 2006, (4):  117-120. 
    摘要 ( 1122 )   PDF (97KB) ( 48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北京发展都市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对服装产业基础、市场空间、区域规划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及战略发展理论,分析了服装产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北京服装产业的合理定位是把北京建设成为教育培训与研发中心、商贸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产业研究与管理咨询中心、东方服装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最终确立北京在全国和全球的“时装之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