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3-15
    纤维材料
    压力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熔体剪切黏度的影响
    张斌, 李健, 安树林, 李鑫
    纺织学报. 2012, (3):  1-4. 
    摘要 ( 1133 )   PDF (802KB) ( 5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毛细管流变仪和反向压力腔附件在毛细管出口压力高于常压条件下,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体的剪切粘度变化进行研究,得到了PET剪切黏度分别与毛细管平均压力和剪切速率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在恒剪切速率下,PET剪切黏度随着毛细管平均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但各剪切速率下增大程度存在差异,在低剪切速率下剪切黏度压力影响更显著;在恒毛细管平均压力下,PET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表现为剪切变稀现象;通过计算得到290℃时PET的恒剪切速率的压力系数约为11.94GPa-1
    Cd2+-PVA/PA6金属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凤权, 王清清, 魏取福, 汪学骞, 侯大寅
    纺织学报. 2012, (3):  5-8. 
    摘要 ( 908 )   PDF (863KB) ( 3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得到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并将其与镉离子(Cd2+)溶液反应,制备Cd2+-PVA/PA6金属配合纳米纤维。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测定金属离子浓度,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PVA/PA6复合纳米纤维和Cd2+-PVA/PA6金属配合纳米纤维的相应吸收峰进行分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VA/PA6纳米纤维具有优异的金属离子配合性能和良好的形态稳定性。同时研究了金属离子吸附过程及动力学参数,得出吸附常数Kl=0.0257 L/mmol、饱和离子配合量Qm=4.4643 mmol/g,相关系数R2=0.997,该反应过程符合兰格缪尔吸附模型。
    葡甘聚糖/凹凸棒土共混溶液的流变性质
    于金超, 彭志勤, 胡国樑, 梅云云, 俞洁洁
    纺织学报. 2012, (3):  9-13. 
    摘要 ( 952 )   PDF (1165KB) ( 4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凹凸棒土(AT)对魔芋葡甘聚糖(KGM)进行共混改性,并通过动态流变测试研究了20℃时不同纳米AT添加量对共混溶液流变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T的加入使得共混溶液的复数粘度、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比原溶液低。当AT含量较低时,在外力的作用下AT能够自由旋转,并且诱导KGM分子取向,复合溶液的似液体行为更为明显;当AT含量较高时,由于体积效应限制了KGM分子的运动,使共混溶液呈现出似固体行为;当AT与KGM的质量比为2%时,溶液中可能形成了局部的逾渗网络结构。随着AT含量的增多,共混溶液对频率的依赖性减小,溶液内部结构呈现出非均相的趋势愈加明显。
    乙二醇改性聚乳酸的直接熔融聚合法合成及表征
    陈佑宁, 张知侠
    纺织学报. 2012, (3):  14-17. 
    摘要 ( 932 )   PDF (820KB) ( 5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乳酸(LA)、乙二醇(EG)为原料,采用熔融聚合法直接合成了乙二醇改性聚乳酸,并用特性粘数、FT-IR、DSC等手段进行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熔融聚合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不同投料比对聚合物合成的影响。在单体投料摩尔比n(EG)∶n(LA)=3∶100、170℃、0.095MPa、催化剂Sn(Otc)2用量0.5(wt)%、熔融聚合8h条件下,聚合物粘均相对分子质量( )可达16374,降解性能得到改善,并保持着较好的亲水性能。随着投料比中EG的增加,产物特性粘数逐步降低,玻璃化温度(Tg)有降低的趋势。
    长丝变形纱成纱熵变对抗弯刚度的影响
    姜岩, 姜丽, 王善元
    纺织学报. 2012, (3):  18-21. 
    摘要 ( 851 )   PDF (852KB) ( 4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长纤复丝经变形加工,其结构系统熵值增大,这一现象往往与长复丝系统抗弯刚度的变化伴随发生。采用悬臂梁方法测试变形纱抗弯刚度,采用EIB测量变形纱直径而后测算变形纱相对熵值,可对变形加工过程中线性体发生的熵变现象和抗弯刚度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经测试,空气变形加工可使成纱相对熵值由0.3增加到1.45,紊乱度由1.28增加到4.25;再经异收缩多重变形相对熵值可增加到1.65,而紊乱度可增加到5.00左右。长丝片段紊乱度增加直接导致空气变形类纱线紊乱结构和缠结结构的形成与扩大,在宏观上呈现纱线抗弯刚度的迅速增大,从而进一步导致纱线手感变坏;多重变形有可能使已形成的纱线缠结结构得到调整,从而使纱线抗弯刚度下降。
    PVDF静电纺锂电隔膜纤维直径预测模型及优化
    贾庆龙, 焦晓宁, 王忠忠
    纺织学报. 2012, (3):  22-26. 
    摘要 ( 1182 )   PDF (1003KB) ( 4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隔膜的孔隙率决定着隔膜的亲液性及离子传导性能,从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使用性能。纤维直径对隔膜的孔隙率影响显著,本文以PVDF静电纺锂电隔膜纤维直径为响应值,利用RSM的BBD方法设计实验样本,通过Design expert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拟合度(R2=0.9466)、信噪比(Adeq Precision= 13.095)和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波动小的二次多元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丙酮混比、溶液浓度、丙酮混比与溶液浓度、溶液浓度与电场强度的交互作用对纤维直径的影响显著。利用泡点法测试获得样品的孔隙率,发现纤维直径在100nm左右的隔膜孔隙率较高且分布均匀,并以此为求解结果,获得了一组最佳工艺参数:丙酮添加量为15.36%,溶液浓度为18.38%,电场强度为1.49KV/cm,预测直径为117nm。
    丝素蛋白/碳酸钙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
    侯春春, 陶思洁, 朱勇, 徐水
    纺织学报. 2012, (3):  27-33. 
    摘要 ( 962 )   PDF (1373KB) ( 3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制一种力学性能和内部结构都符合人工骨要求的复合材料,本实验以丝素蛋白和自制碳酸钙为原料,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复合支架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各样品的横截面呈蜂窝状结构,孔径介于20-300μm之间,孔之间有微孔相连通;孔隙率介于43%-76%之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样品的弹性模量介于23-1802 MPa,压缩强度介于8-41MPa。FTIR谱显示,样品中出现了峰的偏移、削弱和消失,可知二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复合。DSC测试表明,碳酸钙的加入促进了丝素蛋白由无规卷曲向β-折叠构象的转变,结晶度得到提高。
    纺织工程
    牵切过程中纤维长度不匀率分析
    吴绥菊, 郁崇文, 季晓雷
    纺织学报. 2012, (3):  34-37. 
    摘要 ( 790 )   PDF (749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通过对纤维牵切过程的分析,明确了主要牵切工艺参数(牵切隔距、牵切倍数)与牵切条中纤维长度不匀的关系。牵切隔距对长度不匀率有明显影响,其影响规律与喂入长度与牵切隔距的配合有关,牵切倍数对长度不匀影响很小。研究结果揭示了牵切主要工艺参数与牵切纤维长度不匀之间的内在规律,为牵切生产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亚麻纱线Uster测试结果主成分分析的应用
    郭金, 董锁拽, 周文龙
    纺织学报. 2012, (3):  38-43. 
    摘要 ( 845 )   PDF (1161KB) ( 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亚麻纱线的Uster测试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并与传统黑板检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定性或定量地评价纱线的质量,并且分析结果与传统的黑板检验结果基本相吻合,有较好的一致性,有望用于亚麻纱线Uster检验结果的纱线质量控制和检测。并且运用此方法构建的Uster测定纱线条干均匀度的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潜在应用价值,构建一定的标准数据库之后,将替代传统的黑板检验法。
    束缚态下服装面料的保型规律
    张才前, 王春艳, 刘成霞
    纺织学报. 2012, (3):  44-47. 
    摘要 ( 1088 )   PDF (764KB) ( 3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模拟人体实际着装环境下服装保型性能,设计一种新的服装面料保型性测试方法,在服装面料上施加一定压力,使面料紧贴在自制椭圆柱上16h后去除外力,自然状态下静置5min,用面料四侧面图像的凸起面积法评价面料保型性能。为获得面料保型规律,用织布机自制45块面料,用新设计方法测试面料保型性能,得到结论如下:面料密度显著影响面料保型性能,面料密度越大保型性能越差;面料组织对面料保型性影响略小,具体是缎纹保型性最好,平纹保型性最差,斜纹居中。
    二维编织包芯绳索的结构与拉伸性能
    赵倩娟, 焦亚男
    纺织学报. 2012, (3):  48-52. 
    摘要 ( 949 )   PDF (1029KB) ( 4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空间网状可展开天线对高强高模绳索的需求,研制了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采用岛津万能试验机对不同编织工艺参数的试样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分析了包芯绳索不同于其他结构绳索的拉伸断裂机制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二维编织包芯结构绳索,外观均匀,结构稳定,纤维强力利用率高,可以满足绳索高强高模,低延伸率和轻质的要求;编织工艺参数对包芯绳索的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影响较大,编织角大的编织纱对芯纱包缠紧密,芯纱纤维比例大的绳索可以发挥包芯结构的优势;试样在拉伸过程中,芯纱是主要的承力部分,编织纱对芯纱起到束缚和保护作用。
    增强水泥基用经编多轴向网格织物结构设计
    缪旭红, 叶青, 顾宏梅, 冯李军
    纺织学报. 2012, (3):  53-57. 
    摘要 ( 976 )   PDF (1138KB) ( 4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增强水泥基用的经编多轴向网格织物进行结构设计,通过对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所用的经编多轴向网格织物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以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为出发点,从经编多轴向织物的网格尺寸和力学性能角度,对增强纱原料和规格的选择、增强纱的铺设方向和排纱方式以及捆绑结构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随后讨论,得出了关于纱线间隙和织物面密度的计算方法,最后设计和生产某种规格的经编四轴向网格织物,并对此织物的力学性能的验证,证明可以根据实践中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多轴向网格结构。
    染整与化学品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制备及表征
    王宗乾, 李长龙, 杨青
    纺织学报. 2012, (3):  58-62. 
    摘要 ( 1650 )   PDF (963KB) ( 4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五氧化二磷法合成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探讨了原料配比、酯化温度、酯化时间、水解条件对合成磷酸酯耐碱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酯中单、双酯比例是耐碱渗透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即单、双酯比例越大,磷酸酯的耐碱渗透性能越好,同时试验得出了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最优合成工艺,合成工艺为:n(AEO)∶n(P2O5)=3∶1,酯化温度90℃,酯化时间4h,水解前一次性加水,水解温度90℃,水解时间3h,此工艺下合成磷酸酯的耐碱渗透性能最优。试验还采用FTIR、HPLC对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进行了测试与表征,探讨了醚的酯化机理。
    聚乳酸纤维的结构及其对分散染料的吸附性能
    钱红飞
    纺织学报. 2012, (3):  63-66. 
    摘要 ( 943 )   PDF (777KB) ( 4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利用热综合分析和X衍射技术对聚乳酸短纤维与长丝这两种纤维进行热稳定性与微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短纤维与长丝具有相同的晶型结构和热稳定性,但短纤维比长丝纤维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熔点。进一步测定分散红145和分散橙61两种分散染料对两种纤维染色的吸附等温线,其吸附模型均为Nernst型。长丝纤维对分散染料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尤其对于分散橙61而言,其吸附分配系数和吸附饱和值均高出短纤维的一倍。由此得出,聚乳酸纤维微结构所致的分散染料吸附差异会因染料结构而异。纤维分子的晶型相同的情况下,除了结晶度这一主要因素外,晶体尺寸、晶体的完整性均会对分散染料的吸附有影响。
    开放体系下霉菌7对偶氮染料的吸附降解
    刘桂萍, 王鲁萍, 王瑾, 刘长风
    纺织学报. 2012, (3):  67-73. 
    摘要 ( 834 )   PDF (1396KB) ( 4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开放体系下霉菌7菌丝体对偶氮染料的吸附降解作用。考察了菌体培养时间、碳氮源投加量、菌丝体投加量、吸附降解时间、菌丝体重复利用等对染料吸附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36 h的菌丝体,能在葡萄糖2.5 g/L ,NaNO30.5 g/L ,KH2PO4 1.0 g/L ,MgSO4 0.5 g/L的含染料培养基中生长并吸附降解染料。对经霉菌7处理后的染料培养液进行紫外光谱分析和实验现象观察,表明霉菌7对酸性紫红染料的去除以降解脱色为主,而对活性艳红染料的去除以吸附脱色为主。在开放体系中该霉菌表现出了较好的生长优势、成球性、可重复利用性和一定的抗杂菌污染能力。
    非水溶性乙烯基磷酸酯在蚕丝上的应用
    关晋平, 陈国强
    纺织学报. 2012, (3):  74-77. 
    摘要 ( 698 )   PDF (870KB) ( 4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蚕丝用环保耐久性阻燃剂品种较少的问题,研究了自制非水溶性阻燃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二乙基磷酸酯(DEMEP)的乳化方法、乳液稳定性及乳液粒径,添加非离子乳化剂Tween 80与Span 80按质量比2:1复配的混合乳化剂10% ~15%(对DEMEP质量百分数)时可得到静置稳定性及热稳定性均良好的半透明乳液。将制得的乳液与蚕丝在水介质中进行接枝共聚反应,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蚕丝表面阻燃剂均聚物的洗除效果,得出丙酮与甲醇萃取4~6h后,均聚物可基本去除。经DEMEP处理的丝织物白度及透气性均随接枝率的提高而有所下降,并采用微型燃烧量热仪测量阻燃整理前后毫克级丝织物的燃烧情况,得知阻燃整理后,丝织物的热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均大大下降,阻燃效果良好。
    纳米负离子汽车内装饰面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邢铁玲, 徐霞, 盛家镛, 陈国强, 马月娟, 张建福
    纺织学报. 2012, (3):  78-82. 
    摘要 ( 930 )   PDF (1219KB) ( 4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轧-烘-焙的方法将自制的纳米负离子整理剂整理到织物上,探讨了整理剂浓度、浸渍时间、焙烘温度和时间对织物释放负离子浓度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整理工艺:负离子整理剂浓度为30g/L,浸渍时间为10 min,焙烘温度为 160 ℃,焙烘时间为1 min。经纳米负离子整理剂整理的织物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且拒水、拒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对汽车内装饰面料的实际应用是有积极意义的。经过反复振动后,产生的负离子浓度还有所增加,当织物平面反复振动达到90万次时,所释放的负离子浓度的平均值为5610个/cm3,为纳米负离子汽车内装饰材料能在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负离子浓度提供了实验依据。
    出土丝织品固结成分分析以及揭展剂模拟保护研究
    曹晓晔, 周旸, 赵丰, 黄盾, 覃岽益, 彭志勤, 胡智文, 马清林
    纺织学报. 2012, (3):  83-88. 
    摘要 ( 770 )   PDF (1187KB) ( 5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 为了将出土的固结丝织品揭展开来,首先分析了固结物的主要成分,又自行研制出一种针对南京报恩寺出土固结丝织品的揭展剂,通过对固结丝织品滴加揭展剂前后结构与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揭展时间10 min 的条件下,固结丝织品揭展前后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色差、红外光谱、热性能以及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此揭展剂可用于出土固结丝织品的揭展。
    桑蚕丝织物的数码印花工艺
    关芳兰, 王建明, 闫彩艳
    纺织学报. 2012, (3):  89-92. 
    摘要 ( 679 )   PDF (765KB) ( 5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织物对油类污渍的脱附
    杨立强, 张淑芝, 苏高峰, 刘学民
    纺织学报. 2012, (3):  93-97. 
    摘要 ( 848 )   PDF (1015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一定条件下以水溶性阿拉伯树胶作为对比研究了棉织物对蓖麻油,磷脂,液体石蜡,羊毛脂的脱附过程。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了脱附动力学,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结果表明:阿拉伯树胶在洗衣液中的脱附效果最好,脱附得最快,羊毛脂最难脱附. 但是脱附速率较快。通过SEM表面观察,洗涤后,阿拉伯树胶在纤维上几乎没有残留;羊毛脂洗涤前后变化不大,蓖麻油不易吸附也不易清除;磷脂,液体石蜡,蓖麻油洗涤前后均有一定程度的残留,附着在纤维表面上。不同污渍在棉纤维表面的结合力不同。
    纺织品中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
    黄惠玲, 王玉健, 陈晓兰, 黄海民, 何志贵
    纺织学报. 2012, (3):  98-101. 
    摘要 ( 1403 )   PDF (744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纺织品中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甲醛在碱性条件下与间苯三酚反应生成橙红色化合物进行比色分析, 并制作了便于目测的根据不同的甲醛浓度与显色相对应的标准比色卡,通过比较颜色深浅可快速确定该纺织品是否含有甲醛及是否符合标准限量要求;用活性炭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浸泡液中因纺织品褪色而带来的颜色干扰。吸光度值与与甲醛浓度在0.5~30 mg/kg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0.621 X + 0.126,相关系数为0.9991。本方法检测速度快,操作简单、无需昂贵的仪器,结果可靠。适合于执法检测、市场、企业人员现场进行快速监测以及大批样品的初筛,阳性样品送实验室定量测定。
    服装工程
    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制作工艺
    陈道玲, 张竞琼
    纺织学报. 2012, (3):  102-107. 
    摘要 ( 3471 )   PDF (1236KB) ( 6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近代江南地区民间大襟袄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江南地区民间服饰工艺传人的调研,对制作近代大襟袄的材料包括面料、里料、衬料、填充料、浆糊、缝线等;以及制作大襟袄的裁剪工艺流程裁衣身、裁接袖袖片、挖领子、开大襟、裁里襟、裁贴边、裁领子和裁扣子料和缝制工艺找袖缝、刮浆、缝合、裁里子、装填充物、做领子、钉一字扣和开衩处打套结,逐一进行了记录、复原、分析与研究,并部分做了详细的图示;江南地区人们独特的审美观和巧妙的制作工艺,充分的反映了当地人们对于服装的穿着舒适性的极高要求和工匠的聪明才智。
    中国传统节日服饰色彩意蕴探究
    米琪, 梁勇
    纺织学报. 2012, (3):  108-112. 
    摘要 ( 1234 )   PDF (1314KB) ( 6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节日服饰色彩作为节日的重要特征表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也是节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期间,各民族的服饰通过色彩的装饰来表现出中国人重视节日、祈求美好生活的理想与信仰。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冲击与接触带来了色彩应用上的丰富多彩和变化万千,同时,中国纺织技术的发挥和中华文化的灿烂成就了中华民族服饰的神韵和风采,也造就了中国传统节日与服饰之间相应成趣的关联。在现代的传统节日中,除了饮食文化和祭祀活动外,服装理应成为要体现出现代中国人的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与精神风貌,体现出传统节日的标志性、民族性、传承性、兼容性和时尚性。
    齐鲁民间蓝印花布的风格特征与传承发展
    李学伟
    纺织学报. 2012, (3):  113-118. 
    摘要 ( 1156 )   PDF (1403KB) ( 4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齐鲁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变迁、造型工艺及其审美情感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文化传承与发展。通过对齐鲁各地实践考察和结合相关民间文献汇总分析,指出齐鲁民间蓝印花布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与所形成的品种及所用材质等,都显现出许多与现代工业化蓝印花布文化有所不同的特殊性质,对于更好地促进齐鲁民间蓝印花布的传承与发展,旨在不断加深对齐鲁民间文化内涵的理解,贯穿创新发展的理念,并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不断拓展其应用领域。所作研究对探究正处在困境中的齐鲁民间蓝印花布现代意义上多元化的发展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男短袜袜口处标准腿截面曲线研究
    覃蕊, 范雪荣, 陈东生
    纺织学报. 2012, (3):  119-123. 
    摘要 ( 822 )   PDF (966KB) ( 5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袜口处标准腿截面曲线形态是研究袜口压力舒适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袜口优化设计的关键。文章通过三维人体扫描仪对人体内侧脚踝点水平向上6cm处腿部形态进行扫描,应用Matlab软件将腿截面曲线按照直角坐标系每5°为一点等分为72个点,并在此基础上定义点坐标值,将所得的所有腿截面曲线 和 分别取平均值,得到袜口处标准腿截面曲线72点坐标。运用SPSS曲线拟合得到袜口处腿截面曲线的二次方程,曲线方程的建立为袜口处压力数学模型的构建提供了基础数据。文章还对袜口处标准腿截面曲线周长进行了求解,这一结论为男短袜原始袜口围度的改良设计以及袜口面料弹性伸长率的选取提供了理论参考。
    机械与器材
    转杯纺纱通道内气体三维流动的数值分析
    武传宇, 杨西伟, 陈洪立, 胡旭东, 徐世福
    纺织学报. 2012, (3):  124-128. 
    摘要 ( 778 )   PDF (980KB) ( 3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转杯纺成纱机理,需要对纺纱通道内气体流场加以分析,本文应用FLUENT流体计算软件对纺纱通道内气体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揭示了纺纱通道内的气流特征:转杯内部存在负压,在纤维输送管道出口处负压值最小;纤维输送管道出口处的凝聚槽受到较大压力,致使转杯受力不平衡;气流在纤维输送管出口处流速最大,进入转杯后形成涡流,且沿转杯转向气流速度逐渐减小;气流随转杯转向流过大约90°时,开始流向转杯口,并且有产生回流趋势;滑移面角度大于27°后,流场特征发生明显消极变化,α≥27°的滑移面设计不宜采用。
    纺织机械概念设计的解耦方法
    徐娟, 韩江洪, 朱明, 毕翔, 刘征宇
    纺织学报. 2012, (3):  129-134. 
    摘要 ( 861 )   PDF (1192KB) ( 3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纺织机械具有工艺性强,结构复杂、零件多等特点,为解决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遇到耦合设计问题,将可拓学中转换桥方法引入耦合问题消解研究,提出一种结合故障树分析和可拓学进行解耦的方法。由故障树分析法确定耦合问题的核问题,进而对耦合核问题进行了形式化描述,据此构造出公理设计下基于转换桥的解耦模型,并给出解耦流程。以加捻卷绕系统振动和磨损问题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和可行性。
    管理与信息化
    固定资产投资与废水减排关系的回归分析
    孙凌, 杨雪, 陈汉军
    纺织学报. 2012, (3):  135-138. 
    摘要 ( 925 )   PDF (822KB) ( 3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实践证明,企业实施清洁生产从源头和生产过程控制污染排放,既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末端治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具有经济和社会双赢效应。二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本文拟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理论,通过对纺织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废水减排强度的回归分析,对上述问题予以实证检验并得出结论:清洁生产投资促进中国纺织产业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双赢。
    时效性服装配送模型与改进蚁群算法的研究
    华铨平, 王昕
    纺织学报. 2012, (3):  139-144. 
    摘要 ( 1056 )   PDF (1178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服装具有时效性强等特点,建立了服装时效性的模糊数学模型,通过对服装配送问题的变量研究,结合服装时效性的模糊数学模型,研究了具有时效性的服装VRP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传统的蚁群算法(Ant Colony Algorithm)分析,研究了与服装VRP模型相匹配的改进型蚁群算法(Modified Ant Colony Algorithm);MACA具有的最优属性为以服装时效性变量为权重的更新函数作为各个配送点信息素更新函数。通过实验表明,相比较传统的蚁群算法,提出的改进的蚁群算法,对具有时效性服装的VRP模型的最优路径的求解更优,证明了MACA对具有时效性服装VRP模型求解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综合述评
    消防服着装热应力研究进展
    赵蒙蒙,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2012, (3):  145-150. 
    摘要 ( 1228 )   PDF (1322KB) ( 5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消防服在达到其防护性能要求的同时却给消防员带来了热应力的影响。与其防护性能相比,其着装热应力的研究是一个新兴的课题。本文总结了消防服热应力的研究进展,分别从热应力的定义,热应力对人体工效性、热湿舒适性、人体生理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总结了目前消防服常采用的降温方法,最后提出基于人体生理解剖传热学,应用相变材料等新材料技术,结合消防服面料、款式结构设计,研发新型降温系统,降低热应力,提高消防作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