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3-15
    纤维材料
    高分子质量聚丙烯腈基碳纳米纤维的制备
    海滇 李树锋 丁晓 韩永兴 邓飞燕 张艳 程博闻
    纺织学报. 2016, (3):  1-5. 
    摘要 ( 500 )   PDF (1199KB) ( 2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力学性能较好的聚丙烯腈(PAN)基实心和多孔碳纳米纤维,以自制相对分子质量30万的PAN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N和P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纤维,经预氧化、碳化后分别获得了新型纳米纤维。利用扫描电镜观测了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纤维的表面形态,并对纳米纤维和碳纳米纤维的直径分布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30万的PAN的适宜纺丝浓度为6%,PAN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242 nm。在PAN纺丝液中加入PMMA后,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下降至519 nm,且直径分布变窄。预氧化过程中施加张力可以使碳纳米纤维保持较好的纤维形状。碳化后的PAN和PAN/PMMA纳米纤维的直径都明显减小,前者减小为683nm,后者为374 nm。扫描电镜照片显示,加入PMMA后PAN碳纳米纤维呈多孔结构。

    低熔点聚酰胺的制备与性能
    毛雪峰 钱杨 蒋佳莉 周邓飞 么丹阳 王秀华
    纺织学报. 2016, (3):  6-10. 
    摘要 ( 791 )   PDF (1003KB) ( 2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聚酰胺加工工艺,以十二碳二元酸、癸二胺、癸二酸、己二胺、己内酰胺为原料,通过直接熔融缩聚法制得不同二元胺配比的低熔点聚酰胺。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A)等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FT-IR测试表明,低熔点聚酰胺的谱图呈现典型的聚酰胺特征峰;DSC测试表明,随着两种二元胺比例接近1:1,聚合物熔点和结晶能力明显下降;TGA测试表明,随二元胺中癸二胺比例的增加,低熔点聚酰胺的热稳定性提高;沸水萃取实验测试表明,合成的低熔点聚酰胺中单体及低聚物含量均小于0.63%,无需萃取,可以直接满足后加工的要求。

    间隔导电板法纺丝参数对聚已内酯纳米纤维取向的影响
    姚超明 于晖 贾永堂 张玉梅
    纺织学报. 2016, (3):  11-15. 
    摘要 ( 340 )   PDF (1594KB) ( 2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纺丝参数对纳米纤维取向的影响,采用改进的间隔导电板法制备聚己内酯(PCL)取向纳米纤维膜,其中,PCL的质量分数为12﹪,以体积比为5:1的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作为溶剂。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PCL纳米纤维取向度,并对PCL纳米纤维取向度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纺丝距离和铜块间距两个参数对纤维取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CL纳米纤维的取向度会随着纺丝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纺丝距离过小也会导致纤维膜的取向度降低;随着接收装置的两铜块间距增大而增大,且当铜块间距增加到某一个值以后,纤维膜的取向度会趋于稳定值。

    超声处理对纳米改性竹纤维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翠翠 程海涛 宋伟 李文燕 张双保
    纺织学报. 2016, (3):  16-20. 
    摘要 ( 605 )   PDF (1540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单根竹纤维的力学性能,对纳米浸渍改性竹纤维进行了超声处理,并研究了超声处理,并研究了超声时间和超声频率对单根改性竹纤维拉伸性能的影响。采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FEESEM)、高精度力学性能测试仪(HPMPT)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对超声处理的单根改性竹纤维表面形貌、CaCO3附着量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处理改性竹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较未处理竹纤维分别提高了15.99%和7.81%,其最优工艺条件为超声频率45kHz,超声时间10min。

    棉秆皮纤维的草酸软化处理工艺
    李龙 张胜靖
    纺织学报. 2016, (3):  21-24. 
    摘要 ( 401 )   PDF (825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进棉秆皮纤维在纺织中的应用,利用草酸对棉秆皮纤维进行软化处理。采用正交实验,并结合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方法,得到实验因素对棉秆皮纤维可挠度的影响程度以及棉秆皮纤维软化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棉秆皮纤维可挠度为2.55 T/(m?tex)、断裂强度为3.13cN/dtex;在显著水平α=0.01,焙烘温度对处理后棉秆皮纤维可挠度有显著影响。通过D/MAX-2400型X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棉秆皮纤维测试与相关分析计算,得到软化处理后棉秆皮纤维的结晶度为64.9%,小于未处理棉秆皮纤维的结晶度。

    纺织工程
    莱赛尔纱超大牵伸纺纱工艺的优化
    代丽梅 谢春萍 刘新金 张洪
    纺织学报. 2016, (3):  25-30. 
    摘要 ( 541 )   PDF (1199KB) ( 2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纺制莱赛尔纱时超大牵伸条干恶化严重、大颗粒棉结和毛羽较多等纺纱难点,采用模糊决策方法对超大牵伸纺制莱赛尔纱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分析,并探讨中区和前区的上销结构、中上罗拉型式对7.4tex紧密莱赛尔单纱成纱质量的影响,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密切值法和Borda法的决策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牵伸前区和中区采用大前冲上销,中上罗拉使用低硬度高弹性软胶辊时,可有效改善7.4tex莱赛尔紧密单纱的成纱质量水平,能满足开发莱赛尔高档纺织面料的纱线的质量要求,牵伸中区关键工艺参数对莱赛尔成纱质量影响最大。

    湿纺亚麻纱的生化联合处理工艺
    张毅 徐亚军 郁崇文
    纺织学报. 2016, (3):  31-34. 
    摘要 ( 459 )   PDF (850KB) ( 2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湿纺亚麻纱条干均匀度差,成纱粗硬,织造易断头等问题,探讨了一种湿纺纱的生化联合处理工艺,即先通过NAOH/尿素溶液改性,再经漆酶/酸性木聚糖酶复合处理工序,研究其对亚麻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AOH/尿素溶液改性中,最优工艺参数即NAOH用量为6.5%(o.w.f),复合酶处理中漆酶用量为4.0%(o.w.f),酸性木聚糖酶用量4.5%(o.w.f),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90min下,处理后的亚麻纱较原纱条干CV值提升41%,毛效提升134%,断裂伸长率提升95.8%。改善了亚麻纱的物理机械性能,为亚麻纱的织造工序创造一定的条件。

    应用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构建
    李忠健 潘如如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6, (3):  35-40. 
    摘要 ( 315 )   PDF (1567KB) ( 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检测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在纱线条干图像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构建方法。通过建立织物组织变化模型和光照模型,将纱线直径值与基元组织点外观灰度纹理分布相结合,构建电子织物外观数学模型。实验中通过将采集的纱线序列图像进行图像分割和形态学运算等处理,获取纱线直径数据,代入到构建的织物外观数学模型中,实现基于纱线序列图像的电子织物的模拟并且相关参数可调。通过选择合理的织物结构参数,提出的电子织物模型能够真实的反映纱线条干均匀性对织物外观的影响,准确预测布面效果。

    应用图像法的织物弯曲刚度计算
    韩蓉 胡堃 毋戈 钟跃崎
    纺织学报. 2016, (3):  41-46. 
    摘要 ( 365 )   PDF (1485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虚拟服装所采用织物模型的准确性,有必要通过图像法全面对比虚拟织物和真实织物的弯曲性能,因此提出了基于图像分析的方法计算织物的弯曲刚度。为了采集织物在悬臂梁状态下弯曲形态的图像,设计了织物弯曲仪。真实织物在自重弯曲下边缘存在翘曲现象,必须从翘曲织物的侧面形态中确定一条可以代表其弯曲性能的曲线。分别计算了翘曲织物上、下边缘曲线的弯曲刚度,提出了采用中值曲线表示织物弯曲性能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中值曲线得到的弯曲刚度和KES法得到的弯曲刚度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度,且在45°和41.5°斜面上的测试结果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织物屏蔽效能的法兰同轴法和屏蔽室法测试对比研究
    肖红 唐章宏 施楣梧 王群
    纺织学报. 2016, (3):  47-54. 
    摘要 ( 490 )   PDF (1757KB) ( 2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不锈钢织物的屏蔽效能,采用法兰同轴法(30 MHz~1.5 GHz)和屏蔽室法(1~18 GHz、18~26.5 GHz),对样品的屏蔽效能进行了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同测试方法和条件下,电磁波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在样品平面分布显著不同,屏蔽室法可以清晰反映出各向异性织物的电磁屏蔽效能的方向性,而法兰同轴法则不能。法兰同轴测试时,对应的电磁波长较长,导致同样尺寸的金属纱线排列间距和缝隙孔洞对屏蔽效能的影响不如屏蔽室法明显。只有经、纬向具有同样的金属纱线排列间距、电性能宏观各向同性的电磁屏蔽织物,在两种测试方法下才遵循同样的规律性,且也是经济、有效的应对未知方向电磁波的最佳结构形式。

    多梳拉舍尔定位蕾丝面料的边部设计
    何甜 吴志明
    纺织学报. 2016, (3):  55-59. 
    摘要 ( 276 )   PDF (1868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边部设计对多梳拉舍尔定位蕾丝面料整体的美观效果和服用性能起着关键作用,为此,针对多梳拉舍尔定位蕾丝面料的边部设计问题,分析了大量边部特点,系统总结了常用的边部形态结构和边部排列方式。将边部设计方法概括为独立纹样设计法、主体纹样设计法以及相似纹样设计法3种,详细阐述了3种设计法的特点和元素搭配,得出一套适用于多梳拉舍尔定位蕾丝面料边部设计的设计理念,为提高这类面料的设计水平和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组合式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高速冲击性能
    翁浦莹 康凌峰 孔春凤 李艳清 祝成炎
    纺织学报. 2016, (3):  60-65. 
    摘要 ( 309 )   PDF (1663KB) ( 3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发轻质柔软的高效防护装备,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纤维为原料,以正交与准正交结构单元为基础,设计了8种组合式的三维机织结构,试制UHMWPE组合式机织复合材料。研究采用弹道侵彻试验及刚柔性试验测试了复合材料的抗高速冲击性能及柔软性,探讨了影响材料防弹性能及服用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正交结构单元能够有效抵抗剪切作用,适合作为冲击面。在高速冲击下,冲击面为正交结构单元的机织复合材料单位面积吸收能量值比冲击面为准正交结构单元的机织复合材料高出了35.7 %;但准正交结构单元对于抗拉伸作用具有优势,且准正交结构织物抗弯刚度值仅为组合式结构织物最大值的52 %,具有较好的柔软性。

    湘绣与蜀绣的技艺比较
    王玭 王宏付
    纺织学报. 2016, (3):  66-71. 
    摘要 ( 350 )   PDF (1490KB) ( 4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强化并发扬湘绣和蜀绣2大秀种浓郁的地域特质,以湘绣与蜀绣部分作品为例,从历史渊源、艺术风貌以及材料选择、色彩运用、针法及绣技等技艺特点出发,总结分析了二者的共性与个性。研究表明:在整体艺术风貌上,湘绣绣品的艺术性比蜀绣强;湘绣用线多样、色彩丰富,其织花线缕染色有深浅变化,而蜀绣绣线主要选用成都本地所练染的丝线为主,地方特色更为鲜明;蜀绣以其深厚的底蕴和刺绣线条的精细秀美,较为湘绣更胜一筹。结论为湘绣与蜀绣的技艺研究、文化传承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染整与化学品
    纺织浆料的吸湿与放湿规律
    武海良 姚一军 沈艳琴
    纺织学报. 2016, (3):  72-77. 
    摘要 ( 298 )   PDF (1293KB) ( 2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研究纺织浆料的吸放湿规律,为织造车间相对湿度的设定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国标采用烘箱干燥法系统研究了淀粉类浆料、聚乙烯醇(PVA)类浆料及聚丙烯酸类浆料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与放湿规律,从结构上分析了各类浆料吸放湿规律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同一相对湿度下,聚丙烯酰胺的吸湿性最好,淀粉类浆料的吸湿性好于PVA浆料、聚丙烯酸酯的吸湿性最差,对湿度不敏感;淀粉类浆料和聚丙烯酰胺浆料放湿平衡回潮率高于其它浆料。相对湿度为56%时的吸湿平衡回潮率与放湿平衡回潮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纺织浆料均存在吸湿滞后性。

    原位生成二氧化钛对棉纤维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
    李瑞雪 沈小林 张兴亚 肖杏芳 江珊 尹维维
    纺织学报. 2016, (3):  78-81. 
    摘要 ( 562 )   PDF (1037KB) ( 3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棉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持久保持,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采用原位生成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对棉纤维进行整理;运用正交分析法探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前驱体浓度、水解体积比等对棉纤维抗紫外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驱体质量浓度为8g/L,水解体积比为60:40,反应温度为70℃,时间为30min时,将二氧化钛溶胶整理后的棉纤维织成织物,织物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达到39.4,满足抗紫外线的条件。

    紫外光固化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黏合剂的印花性能
    杨帆 陈远辉 顾晨成 冒海燕 王潮霞 殷允杰
    纺织学报. 2016, (3):  82-86. 
    摘要 ( 516 )   PDF (3221KB) ( 5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UV光固化对涂料印花性能的影响,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400)为主要原料合成聚氨酯,用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作为封端剂,合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运用红外光谱仪对合成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将聚氨酯丙烯酸酯,单体和光引发剂混合,应用到涂料印花中,通过紫外光照射对织物进行固色。探究各组分含量及紫外光照时间对印花织物牢度、K/S值、手感和印花图案清晰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25% PUA,6%单体,5%光引发剂,光固化60 s,印花织物水洗牢度可达5级,干摩擦牢度可达4-5级,湿摩擦牢度可达3级,印花图案清晰度优良。

    人体皮脂组分角鲨烯污化棉织物的老化黄变性能
    虞雅伦 蔡慕远 邵建中
    纺织学报. 2016, (3):  87-91. 
    摘要 ( 663 )   PDF (879KB) ( 6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纺织品老化黄变的主要原因,采用分光光度电子测色配色仪对人体皮脂组分角鲨烯污化的纯棉织物在各种老化条件(老化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环境氧含量)下的黄变程度进行了系统研究,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对角鲨烯在老化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及其与纯棉基质的结合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老化环境中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氧含量的增加,织物的老化黄变程度加剧;老化前后角鲨烯的化学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老化产物含有羟基及共轭羰基基团;角鲨烯油污多以包覆纤维及填覆纤维间凹陷的形式结合于纤维表面。

    棉/粘弹力交织物的生物酶前处理工艺
    岳仕芳
    纺织学报. 2016, (3):  92-97. 
    摘要 ( 511 )   PDF (900KB) ( 31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织物损伤,降低前处理污水排放浓度和排放量,采用渗透性和乳化性优异的表面活性剂与生物酶结合协同处理坯布,使坯布上的杂质发生生物降解、乳化、增溶,再结合氧漂工艺完成织物的前处理。采用平行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织物的果胶去除率、毛细效应、白度、强力损伤率及排放污水的污染物浓度。结果表明:处理后织物果胶去除率达到89.3%;30min毛细效应为9.5cm;白度为83.95%、;强力损伤率比常规生产的试样小;试样质量符合常规半制品的要求。该生物酶退煮与氧漂工艺产生废水的化学需氧量比常规工艺产生的废水低35.9%,废水的色度下降56倍,废水的pH值下降1.7,减排效果明显。

    纳米TiO2自清洁溶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苟喆 孟家光 张琳玫 章悦
    纺织学报. 2016, (3):  98-103. 
    摘要 ( 317 )   PDF (1219KB) ( 1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羊绒织物具有自清洁的性能,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取纳米TiO2溶胶。以凝胶时间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对钛酸四丁酯、水、冰醋酸、无水乙醇及三乙醇胺的单因素分析,确定了各个反应物的配比范围,然后经过正交实验和优化分析确定了最佳配比,从而得出了最优制备工艺参数;通过对TiO2溶胶的含固量、纳米溶胶粒度、红外光谱的表征,得出纳米TiO2广泛存在。经TiO2溶胶整理后的羊绒针织物的自清洁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自然光照射48h,经TiO2溶胶为80%的整理剂整理后,的羊绒织物可以将油渍完全分解,达到自清洁效果。

    应用高温高压镶嵌法的超疏水涤纶织物制备
    卢永华 周洋 张凤秀 张袁松 张光先
    纺织学报. 2016, (3):  104-109. 
    摘要 ( 351 )   PDF (1767KB) ( 2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的短流程工艺,研究了高温高压下在涤纶表面镶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方法。结果表明:PDMS对涤纶表面的镶嵌作用能赋予涤纶超疏水性,水接触角能达到163.4o,滚动角最小可达7.0o,沾水等级达到5级,同时改性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耐洗性能。电镜观察表明,涤纶原有纤维棱角变模糊,表面粗糙度提高;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DMS成功镶嵌到涤纶纤维结构中;X-衍射及DSC分析表明纤维主体结构基本不变;改性后涤纶织物断裂强力有所下降,折皱弹性有小幅度增加,抗弯刚度、白度基本无变化。该方法工艺流程短、成本低、效果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腈纶织物的氰基水解酶/硼酸锌阻燃整理
    刘艳春 何珠仪 白刚 钱红飞
    纺织学报. 2016, (3):  110-113. 
    摘要 ( 483 )   PDF (899KB) ( 1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采用氰基水解酶对腈纶织物进行预处理,再用硼酸锌对腈纶织物进行阻燃整理。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Zeta电位测试、增重率测试及限氧指数(LOI值)分析,研究了氰基水解酶-硼酸锌整理后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酶处理能促进硼酸锌阻燃剂在腈纶纤维上的吸附与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腈纶织物的阻燃性能。与单独阻燃剂整理的腈纶织物相比,酶预处理后再阻燃整理织物的增重率提高了4.9%,LOI值提高了10.3%,腈纶织物的限氧指数能达到27.8%。

    精纺毛织物的无氟拒水整理
    王科林 孟霞 罗涛 胡衍聪
    纺织学报. 2016, (3):  114-118. 
    摘要 ( 4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满足环保要求,针对含氟拒水剂不环保的缺点,采用无氟拒水整理剂WS CONC.赋予毛织物拒水性能,讨论了拒水整理剂WS CONC.浓度、催化剂BC浓度、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毛织物拒水性能的影响。利用水滴接触角方法观察了毛织物的拒水性能。结果表明,在带液率70 %的情况下,较佳的整理工艺为:无氟拒水整理剂WS CONC. 60 g/L,催化剂BC 60 g/L,170 ℃焙烘70 s。整理后,毛织物的初始拒水等级可达100分,5次干洗后仍可达75分;毛织物的手感不够柔软,颜色轻微泛黄,强力增加。

    服装工程
    男衬衫一片袖款式图到纸样图的转换方法
    刘肖 邓咏梅 陈金广
    纺织学报. 2016, (3):  119-126. 
    摘要 ( 1186 )   PDF (1556KB) ( 2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智能化服装设计中款式图到纸样图智能转换的问题,以普通男衬衫为例,利用参数化方法,对于其袖子部分的款式图到纸样图的转换进行了研究。首先确定袖子部分的关键控制点和特征线,并根据一片袖制图规则确定袖山高。然后,以款式图中的袖长与实际纸样制图中袖长的比例关系为基准,换算出与之相关的特征线尺寸,得出初步的纸样图框架。最后,在已得出的纸样框架图中,采用B样条曲线对相关弧线进行构造,利用几何关系计算出这些B样条曲线的控制点坐标,从而建立参数化关系,完成转换后纸样图中相关弧线的构造,最终实现男衬衫一片袖款式图到纸样图的完全转化。

    北方汉族民间腰包造型分析
    夏婷婷 陶心悦 崔荣荣 廖春妹
    纺织学报. 2016, (3):  127-131. 
    摘要 ( 317 )   PDF (1356KB) ( 1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读北方汉族民间腰包的造型文化,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与台州刺绣博物馆腰包实物藏品的分类研究可以发现,北方腰包主要有碗形“掳兜”和长带型“满腰转”2种形式,掳兜腰包造型丰富,使用广泛。通过地域、款式之间的对比分析得出,北方汉族传统腰包具有款式规范化、造型平面化、面料节约化、纹样写意化和构图均衡化的造型特点;民间腰包造型艺术反映了传统汉族服饰文化中注重传统,遵循礼制的思想观念,顺物自然,因材制宜的造物思想,以及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纹饰艺术。

    近代民间肚兜形制及其手工修复针法
    许平山 张竞琼 曾宪锋 袁金龙
    纺织学报. 2016, (3):  132-137. 
    摘要 ( 702 )   PDF (1507KB) ( 2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肚兜的形制与手工针法,通过对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和婺源博物馆馆藏肚兜进行了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对肚兜形制和缝制手工针法技艺进行分类,探索性地恢复了肚兜的历史文化记忆。研究出修复保留传统肚兜的纯手工方法,本着遵循田野考察实践,访寻民间手工制作艺人,探寻了肚兜的文化内涵本源,并对遗留下来的残缺肚兜采用传统手工针法进行尝试性修复,证明了手工修复的可能性与优越性,为年久残次的纺织服装品提供参考的修复跨径。

    管理与信息化
    色纺纱线中纤维混色比例的图像检测
    沈利利 李忠健 潘如如 卢雨正 高卫东 唐佩君
    纺织学报. 2016, (3):  138-143. 
    摘要 ( 337 )   PDF (1570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色纺纱线中有色纤维配比的经验性及耗时性等问题,在结合视频显微镜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聚类算法的色纤维颜色分类及比例测定方法。首先将色纺纱线解捻获得色纤维,在轻微张力下排列在载玻片上,利用视频显微镜进行图像采集;然后采用投影方法定位色纤维,再提取出每根纤维中心线上的像素点,分别取所有像素点的R、G、B分量的平均值构成特征向量来表征该根纤维;最后将RGB模型的特征向量转换到L*a*b* 模型并通过聚类算法对色纤维进行分类,确定图像中各颜色纤维所占比例。实验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实现色纺纱线中色纤维种类的确定及比例测定。

    应用非负字典学习的机织物瑕疵检测算法
    毛兆华 汪军 周建 卜佳仙 陈霞 李立轻
    纺织学报. 2016, (3):  144-149. 
    摘要 ( 403 )   PDF (1602KB) ( 2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织物瑕疵检测算法对瑕疵类型的通用性,提出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机织物疵点检测方法。首先对正常机织物图像进行窗口分割,将每个子窗口按列展开成列向量,所有列向量联合组成一个矩阵;然后对该矩阵进行非负字典学习,得到个数最佳的非负字典,也就是基向量;最后应用该字典对待检测样本进行近似,在重构误差的基础上进行疵点检测。重点探讨了窗口大小和字典个数对检测效果的影响。对4864个样本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在误检率小于10%情况下,取得90%的检出率。

    纬编针织物结构识别中的图像变形修正
    吕唐军 龙海如
    纺织学报. 2016, (3):  150-155. 
    摘要 ( 249 )   PDF (1549KB) ( 2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纬编针织物自身扭曲以及拍摄过程中镜头带来的透视变形及畸变等对自动识别织物组织的影响,提出对纬编针织物图像中的扭曲采取投影转换、基于多项式的局部加权平均转换等方法来修正。结合手持识别系统开发需要,设计了修正织物组织图像扭曲所需的相应修正模板,制定了先调整透视变形,然后调整畸变及普通线圈变形的完整修正流程,对针织物自身变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修正因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变形的方案。通过实验证实了上述方法对纬编针织物图像中的透视变形、镜头畸变及线圈自身扭曲变形有很好的修正效果。

    服装生产过程碳排放计算模型
    俞璐 王立川 陈雁
    纺织学报. 2016, (3):  156-159. 
    摘要 ( 387 )   PDF (991KB) ( 2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监督与评价服装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根据碳排放相关规则及定义,对服装生产线进行分析,从生产设备、传输过程、废弃物排放、人力损耗等方面,分别对裁剪、缝制、后整理等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因素建立对应的碳排放计算模型,将所有能耗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进行核算,以便进行碳排放评估。该理论模型为服装生产环节碳排放量化研究提供计算参考,还可用于企业碳排放跟踪分析,以及作为生产组织方案优化的参考依据。

    消费者对服装陈列的视觉感知
    郑晶晶 季晓芬
    纺织学报. 2016, (3):  160-165. 
    摘要 ( 302 )   PDF (2085KB) ( 3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析消费者对服装不同陈列效果的视觉感知,为服装陈列与应用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利用眼动跟踪仪器,以2个女装品牌为列,将消费者对服装不同陈列效果进行试验测试。基于服装陈列和视觉营销理论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将被测试者对各个区域的注视点个数、始看时间、首次连续时间、回视次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陈列各区域的眼动跟踪测量指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分析价值。通过2个品牌不同陈列效果的对比,得出有利于企业的服装陈列方法和技巧,可促进企业销售业绩及品牌文化的传播。

    综合述评
    聚酯生物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巩继贤 王宏阳 李辉芹 李政 李秋瑾 张健飞
    纺织学报. 2016, (3):  166-172. 
    摘要 ( 285 )   PDF (1714KB) ( 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生物加工高聚物的功能化和高性能化,需利用生物技术对聚酯进行亲水化处理。为此,综述了聚酯分解菌的选育现状、2种主要分解酶的特征,重点阐述了生物催化对聚酯结构性能影响的评价和分解产物形成的检测,总结了聚酯的生物降解过程,并展望了聚酯生物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认为先进菌种选育、微生物培养和酶工程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得到更高效和更具工业适应性的生物催化剂,形成具有应用价值的聚酯生物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