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37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16-12-15
    纤维材料
    长余辉发光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制备
    史晨 侯雪斌 晋阳 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16, (12):  1-5. 
    摘要 ( 449 )   PDF (1344KB) ( 4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稀土铝酸锶长余辉粉末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包覆处理,增强了稀土铝酸锶粉末在水性溶液中的稳定性。以包覆处理过的稀土铝酸锶粉末为添加剂,以新型碱体系制备的再生纤维素为基材,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出长余辉发光再生纤维素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单纤维强力测试仪、余辉亮度测试仪对样品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偶联剂通过化学键Si—O—AI 包覆在稀土铝酸锶粉末上;经过偶联剂处理后,发光纤维的外观形貌较为光滑,直径约为60 μm;纤维中稀土铝酸锶结构和纤维素Ⅱ结构同时出现,二者没有相互影响;纤维力学强度提高了10%;余辉初始亮度为0.82 cd ∕ m²。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纤维的性能
    孙乐乐 肖长发 潘键 赵健 陈凯凯
    纺织学报. 2016, (12):  6-11. 
    摘要 ( 614 )   PDF (1403KB) ( 38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乙烯-四氟乙烯(ETFE)共聚纤维工业规模开发,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ETFE共聚初生纤维,并将初生纤维在150 ℃条件下通过电子拉伸试验机进行定长拉伸,得到拉伸比为100%和200%的纤维。利用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和电子拉伸机等分别测试了纤维的热性能、结晶结构、力学性能。测试得出:ETFE共聚热分解温度约为477℃;不同拉伸倍率纤维的熔融温度均保持在259℃左右;拉伸200%纤维断裂强度约为160MPa,是初生纤维的3倍。结果表明:随拉伸倍率的提高,ETFE共聚纤维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9℃,结晶度和晶区取向度分别提高了10.2% 和 5.5%;经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丙酮和次氯酸钠试剂处理后各纤维断裂强度均无明显变化,表现出良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

    再生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蛋白质分离性能
    凤权 武丁胜 桓珊 杨子龙 应志祥
    纺织学报. 2016, (12):  12-17. 
    摘要 ( 650 )   PDF (1511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 ∕ 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分离层,构建膜分离系统并分离纯化血清白蛋白,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和过滤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其分离纯化过程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0 MPa、过滤时间为1.5h条件下,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80.04%,膜通量达到1.85L ∕ (m² ?min),与商用聚醚砜超滤膜相比,在截留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膜通量有了数倍的提升;同时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能力,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态结构。

    基于瞬变平面热源法的纤维热导率测试
    李丽 肖红 程博闻 槐向兵
    纺织学报. 2016, (12):  18-23. 
    摘要 ( 447 )   PDF (1454KB) ( 3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单纤维热导率不易直接测试的难题,基于两相复合介质串并联等效热导率物理模型,采用瞬变平面热源法对环氧树脂纤维复合体系进行测试,并计算出单纤维轴向和径向的热导率。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获得纤维热导率,且纤维轴向的热导率要明显大于纤维径向的热导率,验证了纤维热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复合体系中两相材料的热导率差异、纤维所占体积比及物理模型、仪器的加热功率、测试时间的设定等对纤维热导率结果影响显著。当纤维和树脂的热导率差异较大时,采用并联模型计算较为准确,且随着体积含量的增加,纤维热导率增加,直到平衡。随加热功率和测试时间的增大,复合体系的热导率增大。

    纺织工程
    镀银纱线电热针织物的开发及性能评价
    许静娴 刘莉 李俊
    纺织学报. 2016, (12):  24-28. 
    摘要 ( 449 )   PDF (1253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保暖服用电加热针织物,使用镀银纱线织造了6款不同组织、不同镀银纱线含量的加热织物。基于电加热模块及红外线温度采集系统,对6款织物进行了电热性能实验,选取其中热稳定性最好、产热量最多的一款织物进行服装模拟发热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常温下,双罗纹组织织物的电阻值比纬平针组织低,且电阻热稳定性更好;镀银纱线含量越高电阻值越低;通电时双罗纹组织织物表面温度分布更均匀且其中镀银长丝和涤纶短纤喂入比为3:7的试样升温最明显,在6V 电压下,以该试样为发热元件的服装面料系统表面可获得35℃的加热温度,足以起到发热保暖效果且能保证人体热舒适性。

    酚醛纤维织物热湿舒适性的灰色聚类分析
    马崇启 蔡薇琦 阚永葭
    纺织学报. 2016, (12):  29-32. 
    摘要 ( 438 )   PDF (965KB) ( 3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酚醛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将酚醛纤维织物应用于消防领域,以酚醛纤维织物及消防服常用的阻燃棉布、芳纶1313 织物、聚酰亚胺织物为研究对象,对隔热性、保温性、透湿性、透气性和输水性这5 个指标进行测试,研究相同面密度的不同种类织物的热湿舒适性。利用灰色聚类分析理论对5 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对这4 种织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热湿舒适性能做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酚醛纤维织物具有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聚酰亚胺织物与阻燃棉布次之,芳纶1313 织物最差;在低温条件下,酚醛纤维织物也具有良好的热湿舒适性,聚酰亚胺织物次之,芳纶1313 物与阻燃棉布最差。

    内衣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方法
    张旭靖 王立川 陈雁
    纺织学报. 2016, (12):  33-37. 
    摘要 ( 462 )   PDF (1138KB) ( 2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从物理、心理和生理3 个方面系统研究内衣织物刺痒感的评价方法,对14 种常见内衣织物表面毛羽的直径和长度进行测量,利用皮肤电反应进行刺痒感生理评价,并对刺痒感进行主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织物表面毛羽轴向弯曲压缩是引起刺痒感的主要原因;纤维种类、纤维长径比是影响刺痒感的重要因素;羊毛纤维易引发刺痒感且羊毛纤维含量越高刺痒感越强烈;织物刺痒感越强烈,织物与人体皮肤接触时越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支配汗腺分泌汗液,皮肤电阻变小,从而导致皮肤电导率增大,因此,皮肤电反应可作为刺痒感的生理评价方法。

    应用视觉显著性的小提花织物疵点检测
    李敏 崔树芹 陈佳
    纺织学报. 2016, (12):  38-42. 
    摘要 ( 370 )   PDF (1648KB) ( 2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小提花织物的疵点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显著性的疵点定位与分割方法。针对小提花织物的花型具有周期性的特点,通过对织物图像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和形态滤波来抑制正常花纹的显著性,突出疵点区域的显著性,以获取图像的全局显著图;然后使用基于图论的视觉显著模型来计算图像的局部显著图,并对全局和局部显著图进行合并生成综合显著图;最后使用最大熵法对综合显著图进行分割,以得到疵点目标。实验结果表明,在对横裆、破洞、断头、打结和跳花等5 种瑕疵进行测试时,该方法的正确率高达93.5%,非常适合于对小提花织物进行疵点检测。

    应用局部纹理特征的无监督织物瑕疵检测算法
    周建 王静安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6, (12):  43-48. 
    摘要 ( 752 )   PDF (1754KB) ( 2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算法对种类繁多瑕疵,尤其是经纬向瑕疵适应差问题,提出一种应用局部纹理特征的无监督织物瑕疵检测算法。这种算法采用无监督检测方案,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参考样本。在检测过程中,首先根据瑕疵稀少性特点,直接从整体织物图像中获取表征局部织物纹理的局部二值模式直方图特征;然后利用机织物经纬交织特点对局部织物图像沿经纬向投影,并在此基础上提取特征;最后计算所提取特征的瑕疵异常图,并对其进行权重方式融合后实施阈值分割,实现瑕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投影特征能有效表征局部织物纹理,与局部二值模式特征结合使用能有效检测织物瑕疵。

    T字型三维机织物设计及其复合材料弯曲性能
    吕丽华 张雪飞 闫淑娟 钱永芳 叶方 赵玉萍
    纺织学报. 2016, (12):  49-54. 
    摘要 ( 315 )   PDF (1395KB) ( 2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不同梁高的T 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力学性质,经合理设计,使用玄武岩长丝束在普通小样织机上,低成本织造3 种不同梁高的T 字型三维整体机织物,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制备T 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用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得到相应的载荷位移曲线和吸收能量位移曲线。由实验结果可知,梁越高的T 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所承受的载荷和吸收的能量也越高,且不同梁高的T 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也表现出不同的弯曲破坏模式。该研究结果表明,梁高对T 字型三维整体机织复合材料的弯曲载荷、吸能和破坏模式影响显著。

    强制静电下导电滤料的过滤效率
    钱幺 赵宝宝 钱晓明
    纺织学报. 2016, (12):  55-59. 
    摘要 ( 548 )   PDF (1335KB) ( 2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驻极体过滤材料普遍存在静电衰减的问题,并使过滤材料在使用中能长效带静电,选取了具有导电性能的非织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装过滤测试装置,用外加电压对导电过滤材料施加静电,并对过滤效率与所加静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对较小(0∽7 kV)的电压变化范围内,试样的过滤阻力基本不变,而且过滤效率最大可提高26.1%,同时过滤效率与电压值近似一种线性关系;非导电的涤纶针刺织物在强制静电下的过滤效率也会提高,但增长速率不及导电纤维材料;静电吸附能有效提高过滤效率并且不影响过滤阻力,为过滤材料中产业应用提供参考。

    染整与化学品
    低上浆率织造用浆料的配方设计机制
    武海良 沈艳琴 姚一军 毛宁涛
    纺织学报. 2016, (12):  60-64. 
    摘要 ( 507 )   PDF (1262KB) ( 1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纺织企业高上浆率织造的问题,采用不同组分的浆料配方对纯棉经纱进行上浆,系统测试了浆纱的上浆率、回潮率和力学性能,并在实际生产中进行了织造,统计了织造过程中经纱、纬纱断头次数及织造效率。通过研究共混浆料浆膜性能、浆膜的织态结构、浆料组分对浆膜织态结构和浆液相分离的影响,从理论上分析了造成各浆料配方织造效率不同的机制,指出了目前高上浆率织造的原因,提出了低上浆率条件下纯棉经纱织造的浆料配方构成机制,推荐了低上浆率工艺下实现纱线高效率织造的浆料配方,当聚乙烯醇与A115 变性淀粉质量比为37.5:62.5时,可满足低上浆率条件下织造,为印染前处理减轻负荷。

    丙烯酰胺与聚乙烯醇的固相接枝共聚
    张康 荆蓉 程飞 朱谱新
    纺织学报. 2016, (12):  65-70. 
    摘要 ( 1241 )   PDF (1523KB) ( 4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或避免溶液聚合溶剂后处理,研究了在固相条件下采用过硫酸铵 ∕ 亚硫酸氢钠的水溶性氧化还原体系作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M)单体在聚乙烯醇(PVA)大分子链上的接枝共聚反应。利用FT-IR 红外光谱对其分子结构、表面官能团进行分析,通过X 射线衍射对接枝前后聚合物结晶度进行研究,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试其热力学性能,计算接枝参数,并对反应条件,如温度、时间、单体的加入量、引发剂的加入量等对接枝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到接枝率达61%的接枝共聚产物的反应条件:PVA 为50g;AM 为35g;接枝反应前在40 ℃下用少量水溶胀120min;接枝反应温度为40 ℃;引发剂(NH4O和NaHSO 3 的加入量分别为0.02g 和1.01g。

    阳离子染料常压可染新型改性涤纶的热性能及染色性能
    杨肖婉 王建明 张大省
    纺织学报. 2016, (12):  71-75. 
    摘要 ( 751 )   PDF (1119KB) ( 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常规涤纶常压难以上染的问题,对一种新型改性涤纶的热性能和染色性能进行研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失重分析等对纤维形貌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纤维具有纵向沟槽及横向十字形结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2℃,结晶温度为131℃,熔点为241℃,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02.8 ℃。利用亚甲基蓝上染纤维,测得纤维的染色饱和值为5.8。使用Maxilon 阳离子染料(红、金黄、蓝、黑)对织物进行染色并绘制上染速率曲线,结果表明:入染30 min后可达到染色平衡,染色保温时间为30min,染色样品色牢度均能达到4级左右;黑色染料用量为5%(o.w.f )时,K/S值变化趋于平缓,干湿摩擦牢度为4∽5 级。

    废旧织物制备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
    张磊 郝露 徐山青
    纺织学报. 2016, (12):  76-80. 
    摘要 ( 402 )   PDF (1109KB) ( 3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以废旧织物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机制,以日常生活中废旧棉织物、黄麻织物和棉/亚麻混纺织物为原料,通过氮气将水蒸气送入高温管式炉进行活化制备活性炭材料,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750 ℃,活化时间50 min,水蒸气载体流速240 L/h。通过分析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并利用BET 法计算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用BJH 方程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同时重点考察了3 种活性炭样品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棉、黄麻和棉/亚麻混纺3 种原料活性炭样品的比表面积分别为703.05、719.93、648.25 m²/g,亚甲基蓝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1.49、267.13和242.68mg/g,而且3 种活性炭样品均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膨胀型阻燃棉织物的热降解动力学
    冯倩倩 朱方龙 信群 陈萌
    纺织学报. 2016, (12):  81-86. 
    摘要 ( 660 )   PDF (1371KB) ( 25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膨胀型阻燃剂对棉纤维热降解行为的影响,采用聚磷酸铵APP/三聚氰胺MEL/季戊四醇(PER)构成的复合膨胀型阻燃体系对棉织物浸轧阻燃整理。采用热失重法分析阻燃整理后棉织物在氮气氛围中不同升温速率下的热降解动力学行为。利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和Friedman 3种方法研究膨胀型阻燃棉纤维的动力学参数,并对比探讨膨胀阻燃剂加入前后棉织物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APP/MEL/PER膨胀型阻燃剂的加入使棉织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提前,有效地促进棉织物分解成炭,起到良好的隔热隔氧作用;提高了棉织物的活化能;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求得的活化能值相接近,可靠度较高;但用Friedman法计算的活化能比前二者偏高。

    服装工程
    应用小波分析的服装关节部位抗皱性评价
    刘成霞 刘婷
    纺织学报. 2016, (12):  87-91. 
    摘要 ( 279 )   PDF (1374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服装在实际着装过程中起皱的客观评价方法,以15块机织试样为研究对象,将其制作成试穿裤,进行实际着装起皱,然后对折皱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提取特征值,最后将小波特征值与主观评价及折皱回复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分析的细节系数标准差与专家主观评价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可提取小波二层分解时水平方向的细节系数标准差作为取代主观评价的客观指标,以节约时间和成本;织物经向抗皱性对着装时服装抗折皱变形的贡献最大,斜向其次,纬向最小;采用折皱回复角表征织物抗皱能力时,建议增加斜向折皱回复角的测试,同时赋予经纬向不同的权重(经向大于纬向),以提高测试结果与实际着装时的吻合度。

    男士针织内衣热性能的测量与分析
    段杏元 胡源盛
    纺织学报. 2016, (12):  92-96. 
    摘要 ( 265 )   PDF (1165KB) ( 3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明服装内空气层体积对男士针织内衣热性能的影响,并比较发热内衣与普通纯棉内衣热性能的差异,使用站立式暖体出汗假人分别对男士发热内衣及纯棉内衣的热阻与湿阻进行了测量,分别建立了2种内衣的空气体积与热阻和湿阻之间的多项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所测内衣尺码范围内,发热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逐渐增大,但二者的增加率均先增大后减小;而普通纯棉针织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则先增大,达到一定值后逐渐减小;通过比较发现普通纯棉针织内衣的热阻和湿阻均高于相应尺码的发热内衣,但其透湿指数则小于相应尺码的发热内衣,说明发热内衣的热舒适性优于普通纯棉针织内衣。

    模块化的毛衫产品族设计及评价指标
    刘艳梅 王花娥
    纺织学报. 2016, (12):  97-102. 
    摘要 ( 416 )   PDF (1687KB) ( 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毛衫产品族设计中的模块划分规则不清晰、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的毛衫产品族设计方法。根据毛衫结构的特点,设计了模块划分规则:突出变型设计的方便性和产品族设计的通用性;将基于区域结构的横向模块、纵向模块与独立于区域结构的全身结构、装饰结构有效结合在一起,构成毛衫产品族的基本设计单元。另外,设计了一套模块化产品族设计的评价体系,根据多样性、通用性和新颖性3 个指标计算出平均设计时间成本,并给出了评价指标与时间成本的关系、时间成本与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模块化方法在不降低产品族通用性的同时,可提高产品族的新颖性,进一步提升产品族的多样性,从而降低设计时间与成本。

    品牌服装款式系列设计方法
    郑晶 厉莉 刘晓刚
    纺织学报. 2016, (12):  103-110. 
    摘要 ( 1175 )   PDF (2945KB) ( 208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国内品牌服装企业在款式系列设计和产品系列化组织上比较薄弱的现状,采用文献回顾、观察、案例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梳理了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及演化模式,对品牌服装系列设计的内涵进行了拓展,提出品牌服装系列设计既有横向的拓展也有纵向的迭代的观点。进一步探究系列服装设计中款式设计方法提升的手段,首先在系列款式设计的切入点上分析并总结了命题式、驱动式、延续式3种设计思考方式;其次结合国际知名品牌系列设计案例分析,提炼出延伸推移法、廓形不变细节变化法、包容法、变形转移法、搭配调和法5种系列款式设计的实践指导方法。

    台湾排湾族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解读
    徐强 陈东生 甘应进
    纺织学报. 2016, (12):  111-116. 
    摘要 ( 737 )   PDF (1531KB) ( 1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设计师拓展设计空间和思路,又有效地促进传统民族服饰纹样的提升和发展,以台湾原住民族排湾族服饰纹样为研究对象,解读其服饰纹样的文化内涵。运用图案设计与民俗文化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排湾族服饰典型纹样图片阐述了排湾族服饰纹样的题材式样;从素材选用、造型设计、色彩搭配、构图形式、表现技法5个方面研究了其纹样的特点。梳理出排湾族服饰纹样的等级标志、祖先敬仰、生殖崇拜、民族习俗、信仰寄托、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排湾族服饰纹样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地域文化,彰显出排湾族人对美好憧憬的追求。

    机械与器材
    偏心带传动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其在并条机中的应用
    孙志宏 唐甜鑫 赵伯诚 陈燕婷
    纺织学报. 2016, (12):  117-122. 
    摘要 ( 650 )   PDF (1169KB) ( 2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在前纺生产过程中条筒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采用偏心带传动机构,先建立偏心带传动机构的运动方程,并计算出从动偏心轮的运动规律。然后将偏心带传动机构应用于并条机的圈条机构中,作为圈条盘的驱动机构。根据从动偏心轮的运动规律,适当调整从动带轮的初始安装位置,使圈条盘的棉条出口位于条筒中心附近时圈条盘转速快,位于条筒壁附近时圈条盘转速慢,从而来改善条筒中心和条筒壁附近棉条的密度。之后利用单圈棉条的密度这一评价指标,分析了从动偏心轮偏心距与条筒容量的增加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从动偏心轮偏心距的增加,条筒容量的增加量也随着相应增加。

    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特性与耗气量分析
    张敏 王鸿博 高卫东 陈巧兰
    纺织学报. 2016, (12):  123-128. 
    摘要 ( 450 )   PDF (1536KB) ( 1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辅助喷嘴几何结构对喷嘴喷射效果及耗气量的影响,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喷气织机辅助喷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辅助喷嘴在不同供气压力、出口截面积、出口形状及喷射角下的纬纱飞行轴线气流速度分布。结果表明:随压力增大,射流速度的提升逐渐变弱,耗气量随压力呈正相关变化;喷嘴出口截面积影响射流速度和持续性,随截面积增加耗气量不断增大;截面积一定时,出口形状变化对筘槽内流场影响较小;纬纱飞行方向上气流速度及峰值位置随喷射角而变化,在实验范围内,喷射角越大耗气量越小,选择合适的辅助喷嘴和引纬工艺,是实现喷气织机高质低耗目标的关键。

    应用ZigBee技术的纬编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系统
    嘉丹丹 蒋高明 丛洪莲 吴志明 焦洋
    纺织学报. 2016, (12):  129-133. 
    摘要 ( 346 )   PDF (1173KB) ( 1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纬编企业生产过程复杂,生产数据记录需要人工统计且滞后,数据可靠性差、不稳定,信息反馈不及时,效率低等问题,采用ZigBee技术开发了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2部分的纬编生产数据实时采集系统。分别从硬件和软件设计2个方面探讨了数据采集模块的基本架构,并通过对数据表的设计、通信协议的修订、程序的修改等分析设计了数据接收与处理模块。将该采集系统投入到某公司试用,并把采集的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ZigBee技术实时性好,稳定性高,传输方便可靠,系统的数据采集误差较小,满足了纬编车间的数据采集要求。

    管理与信息化
    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计算机仿真
    熊莹 缪旭红 张爱军 蒋高明 刘伟峰
    纺织学报. 2016, (12):  134-139. 
    摘要 ( 275 )   PDF (1563KB) ( 3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开发设计阶段预测花纹形状的仿真需求,在研究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提花原理及外观特征基础上,根据花梳的组织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同时,为该经编提花织物建立了通用的穿经、垫纱数码、梳栉意匠图及织物意匠图等数学模型,并对不同类型的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分别进行了数学描述和类型判断,分析了平布类和起绒类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意匠图矩阵赋值方法。利用VC++.NET程序语言作为软件开发工具,结合仿真原理,实现了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织物的仿真,并以经编闪避垫纱提花绒织物的仿真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仿真方法有效。

    多梳贾卡织物结构形变研究与计算机仿真
    张爱军 蒋高明 李欣欣 丛洪莲
    纺织学报. 2016, (12):  140-145. 
    摘要 ( 339 )   PDF (1630KB) ( 1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多梳贾卡织物的形变模拟,尤其是提花地网中不同大小网眼对织物形变的模拟,建立了适用于多梳贾卡经编织物的质点弹簧模型。通过研究多梳贾卡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贾卡提花原理,将地梳线圈简化为质点,连接线圈之间的延展线简化为弹簧,并进一步将地梳、氨纶梳和衬纬贾卡梳、花梳形成的组织简化为纵向结
    构弹簧、卷曲弹簧、横向结构弹簧和约束弹簧;研究了线圈质点在4 种弹簧复合作用下的受力,引入弹簧阻尼力以减小质点弹簧系统的振动;采用显式欧拉方法求解任意时刻质点的运动状态来减少线圈形变模拟过程的计算时间;通过实样举例,将形变模拟的预测效果与上机编织样布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质点弹簧模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服装线上零售渠道消费者决策机制
    高融 王玲 杨以雄
    纺织学报. 2016, (12):  146-152. 
    摘要 ( 345 )   PDF (1451KB) ( 2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析服装消费者线上购买决策模式,为服装线上零售店铺提供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参考已有文献构建出消费者决策指标,通过专家访谈确定重点指标。案例以品牌天猫旗舰店为研究载体,基于五段量表对消费者进行指标满意度和购买意愿问卷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5个决策因子,经最优尺度回归建立消费者购买意愿回归方程。计算结果表明消费者在案例店铺购物意愿一般,店铺存在优化空间。分析结果发现:5个决策因子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均产生正相关影响;其中售后、选货等因子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显著,而案例店铺在安全方面的表现需要重点提升。

    综合述评
    天线罩材料的研究进展
    裴晓园 陈利 李嘉禄 丁刚 吴宁
    纺织学报. 2016, (12):  153-159. 
    摘要 ( 674 )   PDF (1770KB) ( 41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天线罩要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保证飞行器中天线和雷达的正常工作,不仅要满足气动外形和透波性能的要求,还要承受气动载荷的作用。为此,综述了国内外天线罩的发展,对天线罩在设计与制备中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评述与分析。介绍了天线罩的设计和材料选择原则,分析了当今常用材料体系的优劣并对天线罩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重点介绍了树脂基纤维增强天线罩和高温陶瓷导弹天线罩的主要材料体系,并对各种体系天线罩材料的特点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研究表明开展低成本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尤其是三维空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天线罩的研究是天线罩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及设备
    王勇 于伟东 王府梅
    纺织学报. 2016, (12):  160-166. 
    摘要 ( 235 )   PDF (1642KB) ( 4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线展丝环锭复合纺纱技术能为落棉、木棉、羽绒等偏短、偏弱纤维的高品质、细支化成纱提供专门化的先进技术,因此,回顾国内外已公开的机械、超声波、声波、电极、气吹展丝技术的原理及常用设备,尤其是对适于短绒纤维的在线展丝复合纺纱技术,包括单束展丝、分劈双束展丝、上下层分别展丝机构及纺纱方法做了讨论。同时,对短绒纤维束的裹缠保护与结构稳定和对成纱加工和成纱强度的改善作用做了介绍。显然,基于长丝在线展丝方式的复合纺纱技术不仅适用于偏短偏粗、偏弱偏脆的纤维,尤其是回用纤维,而且是传统环锭纺纱技术中的先进与创新纺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