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1卷 第07期 刊出日期:2020-07-15
    纤维材料
    制备Lyocell纤维用纤维素浆粕的碱性酶处理工艺
    元伟, 姚勇波, 张玉梅, 王华平
    纺织学报. 2020, (07):  1-8.  doi:10.13475/j.fzxb.20190900108
    摘要 ( 401 )   HTML ( 14 )   PDF (1178KB) ( 1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Lyocell纤维制备过程中纤维素的溶解效率和溶液稳定性,分别改变碱性酶处理Lyocell纤维用纤维素浆粕的时间和用量,研究其对浆粕相对分子质量和可及度的影响,并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酶处理后纤维素晶型没有受到破坏,仍是典型的纤维素I型构象;当酶用量为4 000 mL/t,增加处理时间至60 min时,纤维素浆粕的聚合度降为430并趋于稳定;当处理时间为60 min,增加酶的用量至2 000 mL/t时,纤维素浆粕的聚合度由520降低至约43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纤维素浆粕的可及表面积有所增加,但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纤维素酶主要是作用于纤维素分子的无定形区和结晶表面较差有序部分。

    低折射率树脂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刘稀, 王冬, 张丽平, 李敏, 付少海
    纺织学报. 2020, (07):  9-14.  doi:10.13475/j.fzxb.20190802106
    摘要 ( 275 )   HTML ( 6 )   PDF (4010KB) ( 15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原液着色粘胶纤维颜色较浅的问题,采用低折射率树脂增深整理粘胶纤维,探讨了树脂种类、树脂用量、轧余率、焙烘时间和焙烘温度对纤维颜色明暗度(L值)、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树脂整理后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元素组成及官能团、结晶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增深剂质量浓度为80 g/L,轧余率为90%,焙烘温度为150 ℃,焙烘时间为180 s时,原液着色粘胶纤维的L值降低到11.84,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保持率分别为70.62%和70.11%;粘胶纤维的结晶度降低,但纤维表面更加光滑,含硅官能团含量增加。

    纤维基介孔SiO2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释药性能
    段红梅, 汪希铭, 黄子欣, 高晶, 王璐
    纺织学报. 2020, (07):  15-22.  doi:10.13475/j.fzxb.20191000408
    摘要 ( 326 )   HTML ( 5 )   PDF (4686KB) ( 1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纤维基载药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释药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介孔SiO2,并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负载介孔SiO2的聚己内酯(PCL)纤维膜,在介孔SiO2纳米粒子中装载抗菌药物盐酸环丙沙星,于酸性条件下分别探讨了盐酸环丙沙星在纳米粒子和复合纤维膜中的释放性能及释放机制,并对2种药物释放模型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介孔SiO2纳米粒子的成型受pH值影响较大,在可成型范围内,随着pH值的增大,纳米粒子的粒径逐渐增大;随着介孔SiO2比例的增加,PCL复合纤维的细度逐渐下降;盐酸环丙沙星在单独纳米粒子和复合纤维膜中的释放都具有初始释放速率大,后期释放缓慢的特点,12 h内在2种载体中的累积释放率分别可达到55.51%和16.53%;扩散是药物在2种载体中释放的主要机制。

    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柔性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尼尔兰的快速检测
    刘思佳, 喻倩, 王锐, 孔宪明
    纺织学报. 2020, (07):  23-28.  doi:10.13475/j.fzxb.20191102606
    摘要 ( 328 )   HTML ( 6 )   PDF (4112KB) ( 1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柔性纤维素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增强基底,以从废纸中再生的纤维素纤维为固相载体,经表面改性后通过自组装将纳米金粒子负载到纤维素纤维表面得到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借助紫外-可见光光谱仪、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光学显微镜对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纳米金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SERS基底中纳米金的电场强度变化进行模拟。表面改性后纤维素纤维在干燥和湿润条件下的平均直径分别为28.21和42.29 μm,利用直径变化这一特点可调控纤维表面纳米金粒子间距获得更多的SERS热点。该柔性SERS基底光谱均一性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其对环境污染物尼尔兰分子的检出限达到1×10-9 mol/L。

    基于ANSYS CFX的棉纤维马克隆值的建模与仿真
    张梦阳, 陈晓川, 汪军, 李勇
    纺织学报. 2020, (07):  29-34.  doi:10.13475/j.fzxb.20190703106
    摘要 ( 327 )   HTML ( 4 )   PDF (2539KB) ( 3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棉纤维马克隆值与棉纤维质量关系紊乱的原因,取棉纤维的平均直径和成熟度为自变量,推导棉纤维气流仪工作的原理方程。选择6种棉样进行实验,通过测量棉纤维在等压差、等密度情况下的入口流量和马克隆值,采用中段称重法和显微镜法分别测量棉纤维的线密度和成熟度,将该值与利用公式计算的流量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等压差下通过气流入口的流量值与棉纤维成熟度和直径乘积的平方大致成正比。仿照棉纤维的结构,根据直径和成熟度构造棉纤维透气性模型,利用ANSYS CFX仿真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92%,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修正棉纤维的Kozeny-Carman常数,进一步提高计算准确率提供参考。

    纺织工程
    刺辊速度对棉结变化和重新分布的影响
    曹继鹏, 张明光, 于学智
    纺织学报. 2020, (07):  35-39.  doi:10.13475/j.fzxb.20191105505
    摘要 ( 356 )   HTML ( 10 )   PDF (861KB) ( 28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在梳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去除棉结,提升梳理及成纱质量,在4种不同的刺辊速度下对棉纤维进行梳理,将生条、刺辊落棉、盖板花和锡林漏底落棉分别采样,利用USTER AFIS测试仪对其棉结的含量和尺寸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棉卷经梳理后其棉结总数下降20.58%~26.7%;棉卷中的棉结经过梳理后重新分布在生条、刺辊落棉、盖板花和锡林漏底落棉中,其中生条中的棉结含量最高,占总量的90%左右,依次为盖板花、刺辊落棉和锡林漏底落棉;与棉卷中棉结的平均尺寸相比,生条中棉结尺寸降低13.1%~14.2%,而刺辊落棉和盖板花中棉结尺寸分别增加12.6%~19.2%和8.4%~10.3%,锡林漏底落棉中棉结尺寸降低2.6%~4.6%;生条中棉结含量随着刺辊速度的增加总体呈现降低趋势。

    基于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方法的棉纤维梳理过程纤维检测识别技术
    邵金鑫, 张宝昌, 曹继鹏
    纺织学报. 2020, (07):  40-46.  doi:10.13475/j.fzxb.20191102407
    摘要 ( 511 )   HTML ( 18 )   PDF (8350KB) ( 2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棉纤维梳理过程中高速摄像机对锡林表面拍摄得到的图像无法人眼识别的问题,使用图像处理与深度学习结合的算法,通过一系列检测流程实现人眼的辅助识别。采用高速摄像机对梳棉机移动盖板下的锡林表面梳理过程进行拍摄得到数据图像,首先对图像通过多级小波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去噪残差,然后使用深度卷积超分辨率重构网络进行超分辨率重构,最后使用一种强噪声条件下的多尺度边缘检测与增强算法进行纤维的勾画,得到可供人眼识别的清晰的纤维图像,最后尝试使用特征增强后的图像样本进行循环生成对抗网络的训练,得到更连续清晰的纤维提取结果。研究表明,该图像处理流程提高了对梳理过程纤维的检测识别效果,为纤维梳理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丝织品的热老化及其寿命预测
    郭郎, 王丽琴, 赵星
    纺织学报. 2020, (07):  47-52.  doi:10.13475/j.fzxb.20191005706
    摘要 ( 524 )   HTML ( 5 )   PDF (2648KB) ( 3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湿、热环境对丝织品文物保存状况的影响,在110、130 ℃条件下分别对桑蚕丝试样进行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模拟实验。借助万能材料试验机、色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老化前后试样的抗拉强度、颜色、微观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丝织品的寿命预测方程。结果表明:试样强度随老化时间呈线性下降,颜色变黄;干热老化和湿热老化后,纤维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湿热老化后,纤维束交织形成的孔洞周围较其他部位溶蚀显著;纤维二级结构中β-折叠构象含量显著降低,与强度变化趋势一致;低温、干燥条件适于丝织品文物的保存。

    全成形西服横向编织技术的工艺模型与实现
    刘博, 丛洪莲
    纺织学报. 2020, (07):  53-58.  doi:10.13475/j.fzxb.20190803306
    摘要 ( 299 )   HTML ( 4 )   PDF (1966KB) ( 16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全成形西服工艺,针对纵向编织方法难以实现复杂结构款型西服制作的问题,提出将西服沿背中线分解为左右2片分别进行编织再下机缝合的制作方法。根据四针床全成形横向编织工艺模型,从全成形服装的横向编织原理、成形方法出发,按照工艺模型设定上机参数并试织,实现了全成形西服的横向编织。研究结果表明:西服横向分片编织方法具有可行性,其中西服后领和背中线需要下机后缝合,此方法可实现前后片不同结构尺寸的T形、X形等廓形变化的西服款式,同时还能形成领部和门襟处的双面双层结构以及背中线、侧缝线结构,增加了西服的挺括性。

    基于数字单元法的三维正交织物微观几何结构建模
    马莹, 何田田, 陈翔, 禄盛, 王友棋
    纺织学报. 2020, (07):  59-66.  doi:10.13475/j.fzxb.20190706308
    摘要 ( 430 )   HTML ( 13 )   PDF (9507KB) ( 2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反映织物内部纱线的空间构型和微观几何结构,针对在织物建模过程中,因忽略纤维间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纱线截面形状变化的问题,基于数字单元法理论,提出了一种计算纤维间摩擦力的方法。通过纱线纤维化离散,用数值模拟和仿真方法模拟三维正交织物成型过程,建立了5种精度递进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5种模型中的每根纱线分别由4、7、12、19和37根数字纤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纱线纤维化离散程度的提高,仿真时间延长,织物厚度减小,纤维体积分数增大,节点平均作用力下降速度变缓,势能变小;当每根纱线由19根数字纤维组成时,所建织物的微观几何结构数值模型与真实织物样本在显微镜下的内部切片图像较为吻合。

    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防刺与服用性能
    马飞飞
    纺织学报. 2020, (07):  67-71.  doi:10.13475/j.fzxb.20190504005
    摘要 ( 331 )   HTML ( 6 )   PDF (4170KB) ( 1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平衡防刺服的防刺性能及穿着舒适性,采用软硬结合的设计理念,提出了一种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选用改性聚碳酸酯薄片,以离散状态按照设计图案黏结在涤纶与芳纶基布面料上制备柔性防刺复合材料,探讨不同种类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防刺性能,并研究该复合材料的透气性能与弯曲性能。结果表明:芳纶基布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穿刺强度是涤纶基布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2倍;4层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与40层叠层芳纶平纹布的防刺性能相当,并显著降低了材料厚度和质量;离散树脂成型复合材料的柔软性能良好,且透气性能优异。

    斜吹气流入射角对纱线折入的影响
    刘宜胜, 徐光逸
    纺织学报. 2020, (07):  72-77.  doi:10.13475/j.fzxb.20190904806
    摘要 ( 217 )   HTML ( 4 )   PDF (10398KB) ( 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优化无梭织造中纬纱气动折入装置喷嘴的设计,针对纱线线头进行气动折入时运动稳定性不高的问题,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二维流固耦合模型来研究纱线在不同角度气流作用下的运动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气动折入装置中纱线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状况,并与二维流固耦合仿真结果相验证。在仿真过程中,纱线固定端位于坐标原点,其初始位置处于X轴正方向。纱线自由端在斜吹气流作用下绕原点向Y轴负方向运动;当纱线运动至接近与Y轴平行时,斜吹气流关闭,折入气流打开并作用在纱线上使其继续运动至完成折入。研究结果表明:斜吹气流角度为90°、60°、45°、30°时,纱线均能在3.98 ms内完成折入动作;不同入射角度的斜吹气流对纱线折入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入射角度为45°的斜吹气流最为优异,大大提高了纱线折入稳定性。

    多智能体博弈的纺织车间搬运机器人任务分配
    李珣, 南恺恺, 赵征凡, 王晓华, 景军锋
    纺织学报. 2020, (07):  78-87.  doi:10.13475/j.fzxb.20190800210
    摘要 ( 387 )   HTML ( 24 )   PDF (6065KB) ( 1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纺织品智能化生产加工过程中搬运机器人所面临的大规模复杂动态任务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体博弈理论的分布式自主决策框架。根据纺织品实际生产过程任务环境建立任务模型,在考虑到任务的距离和时间优先级等因素下建立目标函数,以智能体的目标效用函数最优为策略选择依据,引入博弈论中的Nash均衡理论对问题求解,并对该决策框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决策框架下任务的分配相比同类分布式任务分配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良好的鲁棒性、收敛性能,同时对动态任务分配同样具有良好结果表现。

    基于滤波最小均方算法的簇绒地毯装备噪声主动控制
    陈绍用, 徐洋, 盛晓伟, 张子煜
    纺织学报. 2020, (07):  88-92.  doi:10.13475/j.fzxb.20190502205
    摘要 ( 238 )   HTML ( 1 )   PDF (2152KB) ( 1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纺织车间簇绒地毯装备的低频噪声,将噪声主动控制的滤波最小均方算法 (FXLMS)引入纺织机械噪声控制领域。以英国柯贝尔 1/8针距簇绒地毯织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模型,根据现场情况布置传感-作动单元;并运用双传声器离线通道辨识方法估计初级和次级通道传递函数;针对前馈控制策略引起的次级声反馈现象,选用参量阵扬声器作为次级声源减轻该现象对噪声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簇绒地毯织机噪声的主动控制仿真研究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簇绒地毯织机采用的主动噪声控制方法对低频段噪声的控制效果较中高频段好,簇绒地毯织机噪声主要频率点的噪声消声量最大可达9.8 dB。

    染整与化学品
    亚麻粗纱的超临界CO2煮漂工艺
    张娟, 郑环达, 乔燕, 高世会, 郑来久
    纺织学报. 2020, (07):  93-101.  doi:10.13475/j.fzxb.20190501408
    摘要 ( 269 )   HTML ( 6 )   PDF (1780KB) ( 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亚麻粗纱传统煮漂工序的高耗水和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介质对亚麻粗纱进行煮漂。系统研究了复配生物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质量分数、温度、压力和时间对亚麻粗纱白度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粗纱煮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白度的影响,得到粗纱白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最佳工艺条件:复配生物酶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50 ℃,压力为13 MPa,时间为6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煮漂亚麻粗纱与原样相比,白度达到40.8%、残胶率为16.68%、断裂强度为17.12 cN/tex、断裂伸长率为4.23%、分裂度为1 072 Nm。与传统煮漂效果相比,超临界CO2煮漂工艺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

    棉纱线在活性染料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色动力学
    丁永生, 代亚敏, 钟毅, 徐红, 毛志平, 张琳萍, 陈支泽
    纺织学报. 2020, (07):  101-108.  doi:10.13475/j.fzxb.20190600208
    摘要 ( 313 )   HTML ( 3 )   PDF (1124KB) ( 15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SiO2乳液(皮克林乳液)体系中活性染料在棉纱线上的染色机制,选用活性红M-3BF对棉染色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和传统水浴体系中的染色性能进行对比,然后分别利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对该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上染棉纱线的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各项动力学参数,并与传统水浴体系做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染料用量条件下,活性红M-3BF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染料利用率高于传统水浴体系,耐皂洗色牢度相当;且2种体系中活性红M-3BF在棉纤维的上染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方程,染料在皮克林乳液体系中的平衡吸附量高于传统水浴体系,吸附活化能小,半染时间缩短;硫酸钠能够提高平衡吸附量,加快上染速率。

    磁性氧化石墨烯/聚丙烯胺盐酸盐微胶囊在染料吸附中的应用
    赵芷芪, 李秋瑾, 孙月静, 巩继贤, 李政, 张健飞
    纺织学报. 2020, (07):  109-116.  doi:10.13475/j.fzxb.20190903908
    摘要 ( 348 )   HTML ( 1 )   PDF (7012KB) ( 10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染整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量较大,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通过层层自组装(LBL)的方法,利用带有相反电荷的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Fe3O4-GO)和聚丙烯胺盐酸盐(PAH)制备磁性微胶囊,用于染色废水的吸附研究。分析了Fe3O4-GO及(PAH/Fe3O4-GO)n微胶囊的形貌与化学结构。考察了(PAH/Fe3O4-GO)2微胶囊对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制。结果表明:当染料的质量浓度为0.2~3.0 mg/mL时,(PAH/Fe3O4-GO)2微胶囊对染料的吸附在20 min内可达到最大吸附量;在25 ℃,pH=12条件下,(PAH/Fe3O4-GO)2对染料的吸附率可达96.5%;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PAH/Fe3O4-GO)2微胶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计算得到理论最大吸附量为219.996 mg/g。

    针织物表面结构色的构建
    陈佳颖, 田旭, 彭晶晶, 方彤, 高伟洪
    纺织学报. 2020, (07):  117-121.  doi:10.13475/j.fzxb.20191107005
    摘要 ( 371 )   HTML ( 7 )   PDF (9102KB) ( 25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轻印染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将生色效果良好的光子晶体结构色运用于针织物表面。首先制备大小均匀、粒径可控的二氧化硅(SiO2)纳米颗粒,然后通过重力沉降法将颗粒自组装到不同的针织物表面获得结构色。探讨了SiO2颗粒粒径、自组装温度、织物组织结构对针织物表面结构色显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SiO2纳米颗粒在针织物上产生了不同的结构色,结构色的反射波峰的波长由SiO2的粒径决定,且符合布拉格衍射定律;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较低温度的自组装所得到的结构色显色效果较好,较光滑的纬平针织物的显色效果要更优。

    纤维材料
    二氧化钛水热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自清洁性能
    陈文豆, 张辉, 陈天宇, 武海良
    纺织学报. 2020, (07):  122-128.  doi:10.13475/j.fzxb.20191003708
    摘要 ( 337 )   HTML ( 10 )   PDF (4962KB) ( 18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赋予涤/棉混纺织物光催化自清洁性能,基于水热合成技术,分别使用钛酸四丁酯、硫酸钛以及硫酸氧钛在涤/棉混纺织物表面负载纳米TiO2颗粒,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仪等对TiO2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比较了不同种类TiO2前驱体改性涤/棉混纺织物可见光下降解污物的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较钛酸四丁酯和硫酸钛改性的涤/棉混纺织物,硫酸氧钛改性涤/棉混纺织物接枝的锐钛矿型TiO2颗粒多且尺寸小,光吸收能力增强,禁带宽度减小,其光催化自清洁性能优异,5次洗涤后自清洁性能没有明显减弱。

    染整与化学品
    聚氨酯/相变蜡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的制备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刘国金, 石峰, 陈新祥, 张国庆, 周岚
    纺织学报. 2020, (07):  129-134.  doi:10.13475/j.fzxb.20190702606
    摘要 ( 371 )   HTML ( 2 )   PDF (5404KB) ( 1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后整理法制备蓄热调温纺织品时存在制备工序繁杂、效率低等难点,开发了一种简便快捷的后整理法。选用相变蜡、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OP-10)乳化剂和水性聚氨酯为主要组分,经高剪切乳化制备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剂,利用浸轧—焙烘方式对棉织物进行整理。优化乳化剂用量、相变蜡与聚氨酯配比及焙烘温度,并测定整理后棉织物及背心的蓄热调温性能。结果表明:当OP-10质量分数为5%,相变蜡与聚氨酯的质量比为1.5∶1,焙烘温度150 ℃时,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原位成膜形成包裹纤维的蓄热调温薄膜,从而赋予棉织物蓄热调温功能;整理后棉织物具备蓄热调温功能,由其所制作的背心具有显著的蓄热调温功能。

    服装工程
    斜裁裙参数化结构模型的构建
    陈咪, 叶勤文, 张皋鹏
    纺织学报. 2020, (07):  135-140.  doi:10.13475/j.fzxb.20191102206
    摘要 ( 406 )   HTML ( 10 )   PDF (5022KB) ( 1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斜裁裙装纸样制作效率低和手工操作烦琐等问题,结合斜裁裙结构原理和AutoCAD参数化功能,提出了一种斜裁裙参数化结构设计模型,以实现可定制的斜裁裙装纸样的快速生成。首先分析斜裁裙的斜裁原理,基于AutoCAD参数化功能,构建斜裁裙参数化结构设计模型。该模型包含尺寸规格、分割线数量和斜裁角度3个参数,通过设定参数值,该模型可自动生成个性化斜裁裙装纸样。通过虚拟试衣软件CLO3D对斜裁裙纸样进行了合体性验证,舒适度评价指标良好。研究结果表明:斜裁裙参数化制版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纸样的自动化生成,纸样能够达到相应的合体性标准;该技术可以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服装结构设计中,为实现服装生产的大规模定制提供技术支撑。

    基于连衣裙结构特征匹配的款式识别技术
    夏明, 宋婧, 姜朝阳, 马延彬
    纺织学报. 2020, (07):  141-146.  doi:10.13475/j.fzxb.20190902306
    摘要 ( 303 )   HTML ( 6 )   PDF (2211KB) ( 1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便于人们快速检索相似款式的服装,以连衣裙款式关键点轮廓为基础,对轮廓的不同描述和相似性度量计算的检索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形状上下文、传统欧式距离和基于系数分配的欧式距离3种算法计算的相似度结果与人工测评的相似度测评表做对比,确定最优算法。结果表明:形状上下文匹配方法的效果最佳,其中准确度和精确度分别为82.91%和77%,可作为轮廓相似性度量算法;基于系数分配的欧式距离与传统欧式距离的匹配效果相比,准确度和精确度都有所提升,分别提高6.45%和0.44%;根据计算初步推断,在轮廓特征描述子中按照相似度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角度余弦值、宽度、高度。

    基于XGBoost算法对新疆女性臀部体型判别及原型修正
    刘婷婷, 徐红, 梅馨元, 刘一心, 肖爱民
    纺织学报. 2020, (07):  147-153.  doi:10.13475/j.fzxb.20191002107
    摘要 ( 586 )   HTML ( 3 )   PDF (1164KB) ( 3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判断下体体型,使新疆地区女性裙装更加合体,分析了220名18~25岁的新疆地区青年女性臀部数据,通过因子分析与相关指数得到聚类指标:后臀长腰围比、后臀长臀围比,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将臀部分为3类,使用Python软件建立XGBOOST臀部判别模型。首先对不同算法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表明,运用XGBOOST方法的测试集精准度最高为98.4%。其次修正新疆地区中间体的裙装原型,发现其后臀长与标准裙装原型后臀长相差2.4 cm,说明新疆地区女性臀部相比国内其他地区偏翘。将判别算法运用到数据系统中,可提高体型判别效率,为人体相关领域提供数据支持。

    基于遗传算法及仿真技术的服装生产流水线平衡
    黄珍珍, 莫碧贤, 温李红
    纺织学报. 2020, (07):  154-159.  doi:10.13475/j.fzxb.20190707706
    摘要 ( 480 )   HTML ( 9 )   PDF (1440KB) ( 2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大部分服装企业存在生产流水线编制效率较低以及生产周期长的普遍现象,提出一种服装工序编排方案自动生成和单件流生产线仿真运行的方法。首先分析服装生产工序编排方法和影响因素,采用拓扑方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在MatLab(R2016b)软件中建立自动优化模型,实现工序的自动编排;然后考虑服装生产数量和生产线设备情况,采用仿真技术,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软件中,根据实际生产对工序编排方案进行流水线仿真运行,得出直观可视的仿真结果,实现流水线平衡再优化。生产实例验证表明,流水线编制效率为90.8%,比原有效率提高12.8%,节省流水线编排方案在投产前的平衡调试时间,生产周期缩短。

    基于熵值法的服装品牌形象价值创造指标定量化评价
    邱丽俊, 陈李红
    纺织学报. 2020, (07):  160-166.  doi:10.13475/j.fzxb.20191100707
    摘要 ( 303 )   HTML ( 4 )   PDF (906KB) ( 1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定量化探究服装品牌形象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首先通过对相关理论文献的科学梳理与归纳,清晰界定服装品牌形象价值创造的内涵与指标体系,再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指标体系做进一步定量化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及其贡献度。结果表明:各维度对服装品牌形象价值创造均有贡献,且贡献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形象宣传、品牌功能、品牌美学、品牌魅力、形象设计;其中各维度贡献度最大的指标依次为促销形象宣传、导购功能、品牌海报、品牌附加值和价值取向、价格形象设计;服装品牌商可依据贡献度大小有针对性地开展价值创造活动及塑造品牌形象。

    综合述评
    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吴红, 刘呈坤, 毛雪, 阳智, 陈美玉
    纺织学报. 2020, (07):  167-173.  doi:10.13475/j.fzxb.20190805907
    摘要 ( 398 )   HTML ( 13 )   PDF (922KB) ( 2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制备方法获得二氧化锆(ZrO2)纳米纤维膜柔性不足的问题,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在制备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前驱体溶液、静电纺丝工艺和煅烧温度3方面系统阐述了静电纺制备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的工艺流程,并概述了纤维形貌、孔隙结构和晶体结构对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的影响,介绍了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在能源、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耐热性高等一系列优异特性,但仍存在纤维膜韧性相对较差的缺陷,尚无法满足实际工况要求;提高柔性ZrO2纳米纤维膜的整体力学性能,并进行批量化制造,以满足实际应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织物散湿性能的研究进展
    雷敏, 李毓陵, 马颜雪, 程隆棣, 周峰
    纺织学报. 2020, (07):  174-181.  doi:10.13475/j.fzxb.20191100408
    摘要 ( 485 )   HTML ( 13 )   PDF (925KB) ( 46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评价织物的散湿功能,获得性能优异的热湿舒适性产品,探究了纺织品散湿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出汗速度、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纤维组成、纤维形貌、织物结构等内部因素。然后从散湿性能测试的国际标准及测量指标、室温散湿测试、加热散湿测试3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检测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最新研究进展,研究了现有检测标准与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最后指出,应该通过搭建可模拟真实人体微气候与外界环境的热湿检测装置,系统地分析环境因素与织物性能对散湿的影响,研究散湿过程的传热传质机制,为织物性能优化与舒适性面料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双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进展
    李伟, 张正桥, 吴兰娟, 吴杰, 祝志峰
    纺织学报. 2020, (07):  182-187.  doi:10.13475/j.fzxb.20191004206
    摘要 ( 278 )   HTML ( 4 )   PDF (882KB) ( 19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淀粉的上浆性能,分析了对淀粉进行双亲性变性处理的意义,总结了双亲性淀粉浆料,包括阴阳离子型双亲性淀粉浆料、亲疏水型双亲性淀粉浆料,在纺织经纱上浆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双亲性变性对淀粉浆料黏附性和浆膜力学性能的作用效果,并对今后双亲性淀粉浆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认为亲疏水型接枝改性淀粉浆料品种及适宜于具体经纱品种的双亲性淀粉浆料品种,以及可降低均聚物产生、可控接枝支链长度的淀粉接枝改性方法将是今后双亲性淀粉浆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与功能整理研究进展
    王亚停, 赵家琪, 王碧佳, 冯雪凌, 钱国春, 隋晓锋
    纺织学报. 2020, (07):  188-196.  doi:10.13475/j.fzxb.20190303009
    摘要 ( 437 )   HTML ( 14 )   PDF (1548KB) ( 30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超细纤维合成革在制备、染色以及功能整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系统阐述了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超细纤维合成革的发展方向;分析了染色工艺、染色助剂、染色基布的改性对聚酰胺超细纤维合成革染色性能的影响,评述了聚酯超细纤维合成革的染色现状;总结了国内超细纤维合成革经功能整理后的附加性能,包括阻燃、防污、抗静电、抗菌、耐寒、调温等。最后指出了未来超细纤维合成革在制备方式、高性能染色以及功能化整理方面应大力发展的方向,以对企业的产品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