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03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特约专栏:生物医用纺织品
    用于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经编补片研究进展
    乔燕莎, 毛迎, 徐丹瑶, 李彦, 李绍杰, 王璐, 唐健雄
    纺织学报. 2022, (03):  1-7.  doi:10.13475/j.fzxb.20211109707
    摘要 ( 583 )   HTML ( 67 )   PDF (934KB) ( 2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疝修补合成补片植入后带来的多种并发症问题,明确了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为病原菌带来的污染和补片本体材料导致的异物反应。以临床常用的经编补片为研究对象,将目前应对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手段分为经编结构调控和表面修饰改性。根据应对场景(有菌性炎症和无菌性炎症)和使用场合(腹腔内和腹腔外)的不同,对表面修饰改性进行了分类阐述。列举了近年来相关研究及临床商用补片取得的成果进展,并将表面改性补片归纳为抗菌型、防粘连型、抗炎型,通过分别概述其相应的作用机制及并发症应对效果,分析了当前3种不同类型表面改性补片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具有高附加功能的经编补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研究进展
    吴洋, 刘方恬, 曹孟杰, 崔金海, 邓红兵
    纺织学报. 2022, (03):  8-16.  doi:10.13475/j.fzxb.20211200109
    摘要 ( 837 )   HTML ( 73 )   PDF (1495KB) ( 3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传统医用敷料在患者伤口护理中出现的易感染、造成二次伤害等问题,结合生物质原料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等特点,以及部分生物质纤维良好的吸湿性、抑菌性和一定的生物活性等性质,介绍了生物质纤维作为医用敷料的优势。概述了用于医用敷料的不同生物质纤维的制备方式,提出不同伤口定制化处理时适用的生物质纤维。归纳了近年来各类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的研究进展,包括其在抗菌消炎、药物递送、渗液管理、组织替代医用敷料中的功能化应用,并探讨了生物质纤维医用敷料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螺旋型人工血管内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
    李田华, 李晶晶, 张克勤, 赵荟菁, 孟凯
    纺织学报. 2022, (03):  17-23.  doi:10.13475/j.fzxb.20211104607
    摘要 ( 360 )   HTML ( 26 )   PDF (3259KB) ( 1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过低的壁面剪切应力(WSS)会引起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后发生再狭窄的问题,探讨了旋动流对WSS 等血流动力学因素的影响,构建了螺旋型人工血管与宿主血管的端侧吻合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证实了旋动流的形成,并探讨了吻合角、螺旋半径、螺距等参数对模型脚趾处(易发内膜增生部位)WSS 的影响。结果表明:吻合角较小(30°)时,1个周期内的时均壁面剪切应力(TAWSS)最低值为1.2 Pa,高于吻合角为45°和60°时的0.3和0.4 Pa;螺旋半径分别为1.0、1.5、2.0 mm 时,TAWSS最低值分别为 0.69、0.68、1.06 Pa,较大螺旋半径对提升WSS更有利;螺距从96 mm逐步降低为48、32 mm时,TAWSS最低值从0.77 Pa逐步提升到1.06、1.30 Pa,螺距较小时TAWSS最低值相对较高。

    外泌体功能化串晶结构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成骨分化性能
    张宇, 刘来俊, 李超婧, 晋巧巧, 谢千阳, 李佩伦,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 2022, (03):  24-30.  doi:10.13475/j.fzxb.20211102108
    摘要 ( 322 )   HTML ( 18 )   PDF (2812KB) ( 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合成可吸收引导骨再生膜的骨诱导活性,通过静电纺丝和溶剂诱导结晶法制备了聚己内酯(PCL)/β-磷酸三钙(β-TCP)串晶纳米纤维膜,并通过聚多巴胺的黏附作用将外泌体负载于纤维膜上进行改性,对复合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理化性能和细胞成骨分化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CL/β-TCP纳米纤维上成功诱导出串晶结构,且经串晶和聚多巴胺双重修饰的纤维膜具有最佳的表面浸润性和优异的蛋白吸附能力,最终获得的外泌体功能化的串晶纳米纤维膜在串晶结构、聚多巴胺和外泌体共同作用下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有望应用于体内加速骨愈合。

    抗菌止血非织造弹性绷带的制备及其性能
    成悦, 胡颖捷, 付译鋆, 李大伟, 张伟
    纺织学报. 2022, (03):  31-37.  doi:10.13475/j.fzxb.20211105307
    摘要 ( 364 )   HTML ( 27 )   PDF (2455KB) ( 11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有效控制人体发生严重创伤时出血,减少伤口感染概率,研制了具有抗菌止血功能的弹性绷带。以聚丙烯(PP)纺粘弹性非织造材料为基材,对其进行聚乙烯醇(PVA)亲水改性和壳聚糖(CH)接枝改性处理,得到具有抗菌和止血双重功能的PP-PVA-CH弹性非织造材料,并对改性前后试样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VA和CH成功负载在非织造材料表面,且改性对材料主体结晶结构没有影响;PP-PVA-CH的最大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是PP的1.40和1.24倍,PP-PVA-CH的弹性回复率为88%;改性后试样的接触角有效降低,去离子水和人工合成血液的扩散面积分别是PP的13.0和12.9倍;PP-PVA-CH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均大于99.0%。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的设计及其体外力学性能评价
    方镁淇, 王茜, 李彦, 李超婧, 黎昊, 王璐
    纺织学报. 2022, (03):  38-43.  doi:10.13475/j.fzxb.20211109806
    摘要 ( 293 )   HTML ( 24 )   PDF (2344KB) ( 15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吊带术后侵蚀并发症,制备了菱形网孔激光切割边缘吊带和矩形网孔自锁成边吊带,分别测试了吊带网片宽度、厚度、面密度、线圈密度、密度对比系数、孔径尺寸、孔隙率和有效孔隙率,并且进行了单轴向拉伸测试与定负荷反复拉伸测试,初步分析了2款吊带的长期有效性与抗皱缩变形能力。结果表明:2款吊带均满足轻质大孔、高有效孔隙率的需求,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均无显著差异;矩形网眼吊带的弹性模量与抗弯刚度明显大于菱形网眼吊带,在2.5和16 N/cm定负荷拉伸下都具有更高的有效孔隙率和更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同时具有更显著的尿道壁支撑作用,但吊带的柔软度仍需进一步改进。

    纤维材料
    导热结构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徐晓彤, 江振林, 郑钦超, 朱科宇, 王朝生, 柯福佑
    纺织学报. 2022, (03):  44-49.  doi:10.13475/j.fzxb.20210310006
    摘要 ( 234 )   HTML ( 13 )   PDF (1607KB) ( 5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导热结构会影响纤维材料加工成形、纺织品加工过程以及纤维性能的问题,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PET中起成核剂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ET的结晶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具有促进作用;由Kissinger方程计算得到的纯PET和掺杂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分别为-95.23、-160.27和-176.79 kJ/mol,结晶活化能的绝对值增加促进大分子分子链运动而使结晶过程放热加快;碳纳米管、石墨烯对PET的结晶速率、成核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石墨烯的二维片状导热结构对PET的结晶更有利。

    键合型高分子荧光纤维的制备及其荧光增强机制
    张爱琴, 郝佳程, 王芷, 王永超, 刘淑强, 董海亮, 贾虎生, 许并社
    纺织学报. 2022, (03):  50-57.  doi:10.13475/j.fzxb.20210107408
    摘要 ( 228 )   HTML ( 14 )   PDF (3369KB) ( 8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提高键合型高分子荧光粉的发光效率,采用先配合再聚合的技术路线,将稀土配合物Tb(4-BBA)3(4-VP)2与N-乙烯基咔唑(NVK)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制得键合型高分子荧光粉poly(MMA-co-Tb(4-BBA)3(4-VP)2-co-NVK),然后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绿光荧光纤维,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质量分数稀土配合物的荧光纤维在365 nm波长光激发下均表现出明亮绿光发射,纤维表面光滑且直径均匀,其发光强度及微观形貌随配合物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一致,在纤维微观形貌与发光强度之间建立了关联;当稀土配合物质量分数为14%时,纤维发光强度最大,比相应荧光粉提高了1.6倍;用静电纺纤维膜制备的LED器件亮度达24 390 cd/m2,是传统涂膜法的2.6倍。

    负载MIL-53(Fe)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邓杨, 石现兵, 王涛, 刘利伟, 韩振邦
    纺织学报. 2022, (03):  58-63.  doi:10.13475/j.fzxb.20201201106
    摘要 ( 241 )   HTML ( 12 )   PDF (1942KB) ( 1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MIL-53(Fe)粉末作为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窄、催化效率低和难回收利用等问题,以偕胺肟改性聚丙烯腈(PAN)纤维作为载体,通过表面原位合成法制备了负载不规则MIL-53(Fe)的纤维MIL-53(Fe)-PAN。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对其表面形态、微观结构和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并对其在染料降解中的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原位合成的MIL-53(Fe)能够均匀分布于改性PAN纤维表面,部分MIL-53(Fe)呈现出一定的结晶性能,且纤维配体的电荷转移(LMCT)效应将其光谱响应范围拓宽至800 nm;由于纤维配体和对苯二甲酸配体的协同作用,使得MIL-53(Fe)-PAN在染料降解中显示出极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远优于MIL-53(Fe)粉末及其直接负载改性PAN纤维催化剂,为高效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杯芳烃/还原氧化石墨烯纤维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性能
    陶旭晨, 李林, 徐珍珍
    纺织学报. 2022, (03):  64-70.  doi:10.13475/j.fzxb.20210205807
    摘要 ( 249 )   HTML ( 19 )   PDF (1783KB) ( 4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杯芳烃纤维对Pt(Ⅱ)的平衡吸附量,依次通过酰胺化、还原法和静电纺丝法制备了杯芳烃/还原氧化石墨烯(CrGO)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拉曼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分析了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并采用吸附实验研究了纤维的吸附选择性、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模型。结果表明:CrGO纤维直径为(2±0.5)μm,具有褶皱的形貌,低水平的微观结构缺陷和良好的热稳定性;在Na(Ⅰ)、Hg(Ⅱ)共存时,CrGO纤维呈现出对Pt(Ⅱ)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且符合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CrGO纤维的吸附行为主要归因于单分子层、化学型、吸热型、优惠型吸附;293 K温度下CrGO纤维在24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为113 mg/g,较杯芳烃聚酰亚胺纤维提升了303%。

    壳聚糖基抑菌凝胶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张涛, 王富平, 陈国宝, 吴基玉, 庞亚妮, 陈忠敏
    纺织学报. 2022, (03):  71-77.  doi:10.13475/j.fzxb.20210305707
    摘要 ( 325 )   HTML ( 29 )   PDF (3770KB) ( 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壳聚糖-甘油磷酸钠体系黏度低、抑菌效果差等问题,以壳聚糖-甘油磷酸钠体系为基材,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调节黏度后,分别加入丝胶蛋白和丝素蛋白以共混方式确定最优组合制备复合凝胶剂,对其抑菌效果、各组分结合情况、抑菌机制、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3%)和甘油磷酸钠(质量分数为50%)体积比为9∶20的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为1.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后,其外观良好,均匀无颗粒感,适宜外用;当添加丝胶蛋白质量分数为15%时,复合凝胶剂的抑菌效果最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6.20±3.40)%和(86.30±2.51)%;复合凝胶剂结构稳定,可使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细菌无法增殖而发挥抑菌作用,且无细胞毒性和皮肤刺激性。

    纺织工程
    基于毛羽图像检测的浆纱抗起毛性能评价
    郭敏, 王静安,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22, (03):  78-82.  doi:10.13475/j.fzxb.20210701205
    摘要 ( 268 )   HTML ( 20 )   PDF (1282KB) ( 10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检测织造载荷作用前后浆纱的毛羽及有效表征浆纱的抗起毛性能,提出一种基于毛羽量图像检测的浆纱抗起毛性能评价方法。对纯棉14.5 tex的原纱和3种不同上浆率的浆纱,在JN-01浆纱耐磨性能测试仪上模拟织造载荷,并进行不同载荷次数的摩擦起毛实验。起毛后的纱线经图像采集、纱线主干分割、毛羽分割和主摩擦区间定位等处理后,提取纱线的毛羽量指标;同时,构建浆纱毛羽量与织造载荷作用次数的对数函数模型,并基于此模型提出评价浆纱抗起毛性能的综合指标纱线起毛指数。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准确检测纱线的毛羽量,同时纱线起毛指数能有效表征在织造载荷下经纱的抗起毛性能。

    附加纬接结的双层全显色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
    张萌, 周赳
    纺织学报. 2022, (03):  83-88.  doi:10.13475/j.fzxb.20210304406
    摘要 ( 213 )   HTML ( 5 )   PDF (4433KB) ( 5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附加纬接结双面提花织物双层结构复杂、织纹色彩简单和设计效率低的问题,在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下,提出一种基于附加纬接结双层全显色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在表里层组织结构上设置可遮盖组织、设计可遮盖全显色组织分别用于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以及设计通用型附加纬接结组织,建立附加纬接结双面全显色提花织物结构设计方法,以单层提花织物形式分别设计表层结构和里层结构,通过通用型附加纬接结组织合成双层结构。结果显示,分层组合设计模式使附加纬接结双层提花织物结构的设计程序更加简洁,提升了结构稳定性,减少了结构设计返修率,提高了设计效率,织物两面的色彩更加细腻。

    融合高级语义特征的色纺织物图像快速检索
    谷迁, 袁理, 杨亚莉, 刘军平
    纺织学报. 2022, (03):  89-94.  doi:10.13475/j.fzxb.20210310406
    摘要 ( 266 )   HTML ( 13 )   PDF (5605KB) ( 7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系统的有效性与执行效率,建立了融合高级语义特征的色纺织物图像检索系统。该系统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色纺织物图像的风格等高级语义特征进行提取,并融合图像的局部二值模式与方向梯度直方图等浅层纹理特征构建层次化检索系统。与此同时,采用二进制哈希编码对提取的高维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采用该系统对具有9种不同纹理风格的色纺织物样本图像进行检索,结果表明,该系统的Top-10查全率与平均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37%和87.54%,具有理想的有效性与鲁棒性;相较于直接利用高级语义特征进行检索,提出的检索方法执行效率提升约750倍。

    碳纤维增强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力学性能及其损伤机制
    谷元慧, 周红涛, 张典堂, 刘景艳, 王曙东
    纺织学报. 2022, (03):  95-102.  doi:10.13475/j.fzxb.20210303508
    摘要 ( 436 )   HTML ( 23 )   PDF (5555KB) ( 13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编织层数对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力学性能和失效模式的影响,采用二维编织铺层(Over-Braiding)工艺及真空辅助树脂灌注成型工艺分别制备了2、3和4层的碳纤维/树脂编织复合材料圆管。通过搭建扭转试验-非接触全场应变测试平台,研究了3种编织层数的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力学响应。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测试方法,分析了编织复合材料圆管的扭转失效机制。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圆管在扭转载荷下呈线弹性脆断特征,且形成了贯穿管壁的空间螺旋剪切带损伤区;编织层数的增加利于应力应变的稳定扩散,减少整体结构分层损伤,4层圆管的失效扭矩可达450.00 N·m,分别是3层圆管和2层圆管的1.39和2.20倍;失效模式主要有纤维断裂或劈裂、脱黏、基体开裂或碎裂等,宏观层面的失效模式种类差异不大,但在微观层面,编织层数越少,圆管的纤维失效特征更明显。

    染整与化学品
    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制备及其性能
    杨振声, 王炳帅
    纺织学报. 2022, (03):  103-109.  doi:10.13475/j.fzxb.20200903107
    摘要 ( 317 )   HTML ( 18 )   PDF (1502KB) ( 1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中存在催化剂和钾钠离子含量高,导致制备的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反应活性差的问题,研究了在无相转移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备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方法,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分析了制备条件对产物pH值与环氧指数的影响;以其为原料制备了三元共聚嵌段硅油,并对棉织物进行柔软整理,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亲水性、手感及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原料烯丙基聚氧乙烯醚、环氧氯丙烷和氢氧化钠的量比为1∶2.5∶1.5,冰醋酸的添加量是过量氢氧化钠的1.1倍时,产物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醚的环氧指数为1.77 mol/kg,pH值小于7,精制后钾钠离子含量可降低到5 μg/g以下;织物经过硅油整理后具有较好的亲水性,当整理液质量浓度为30 g/L时,毛效达到7.3 cm,手感评级达到4.7级以上,织物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涤纶织物的连续式轧染工艺
    何颖婷, 李敏, 王瑞丰, 王春霞, 付少海
    纺织学报. 2022, (03):  110-115.  doi:10.13475/j.fzxb.20210304906
    摘要 ( 521 )   HTML ( 12 )   PDF (2144KB) ( 10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涤纶染色中为提高色牢度而进行还原清洗所带来的能源消耗和污水处理问题,制备了C.I.分散蓝291分散体,并将其用于涤纶织物的连续式轧染中。研究了该分散体的分散性能及粒径对染色涤纶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防泳移剂、黏合剂和渗透剂的加入对涤纶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阳离子型固色剂对染色涤纶织物色牢度的影响,分析了染色涤纶织物的热力学性能和强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连续式轧染工艺制得的染色涤纶织物匀染性、色牢度及K/S值得到改善,染色涤纶织物具有优异的耐干摩擦色牢度(5级)、耐湿摩擦色牢度(4~5级)和耐皂洗色牢度(5级),皂洗残液化学需氧量(COD值)降低了54.7%,且织物的热力学性能和强力几乎不受影响。

    活性分散黄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的超临界CO2同浴染色
    周天博, 郑环达, 蔡涛, 于佐君, 王力成, 郑来久
    纺织学报. 2022, (03):  116-122.  doi:10.13475/j.fzxb.20201202108
    摘要 ( 318 )   HTML ( 14 )   PDF (1703KB) ( 16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涤纶/棉混纺织物水浴染色能耗大、水污染严重的技术难题,并拓宽超临界CO2染色技术的应用范围,研究了活性分散黄染料对涤纶/棉混纺织物在超临界CO2流体中的染色性能。分析了染色温度、压力、时间、助剂用量和CO2流速对涤纶/棉混纺织物染色效果的影响,得到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染色温度为100 ℃,压力为20 MPa,染色时间为80 min,CO2流量为20 g/min,二甲基亚砜质量分数为80%。结果表明:与天然染料相比,利用活性分散黄可以显著提升涤纶/棉混纺织物的染色深度和色牢度;同时,二甲基亚砜处理与“乙醇助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预处理”法相比,K/S值提升了2倍以上,色牢度达到4~5级,获得了较好的染色效果。

    高耐磨性复合涂层涤纶通丝的制备及其性能
    解开放, 罗凤香, 包新军, 周衡书, 徐广标
    纺织学报. 2022, (03):  123-131.  doi:10.13475/j.fzxb.20210105609
    摘要 ( 271 )   HTML ( 12 )   PDF (3241KB) ( 6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和优化通丝的涂层工艺,并开发出耐磨性优异的通丝,以部分醇解聚乙烯醇(PVA)、水性聚氨酯(PU)和水性环氧树脂(EP)为成膜剂,采用2种方法对编织涤纶通丝进行涂层。一步法采用PVA直接涂层,两步法采用PU/PVA或EP/PVA进行复合涂层。对涂层后通丝进行烘干与热定形处理,对其表观形貌、化学结构、弯曲性能、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以评价PU或EP预处理对PVA涂层通丝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U和EP能够减少PVA涂层与通丝间裂纹的产生,通过在涤纶通丝表面引入极性基团,改善PVA涂层与涤纶间的界面性能;PU/PVA涂层通丝比EP/PVA涂层通丝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经1.5% PU/PVA复合涂层的通丝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比PVA涂层通丝的耐磨性提高了135.7%。

    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保鲜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王晨玫孜, 王玲, 张庆乐, 王颖, 夏鑫
    纺织学报. 2022, (03):  132-138.  doi:10.13475/j.fzxb.20210203207
    摘要 ( 251 )   HTML ( 19 )   PDF (1714KB) ( 4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扩展非织造布在保鲜包装材料中的应用,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沙棘作为抗氧化保鲜成分原料,通过负载不同体积分数的沙棘提取物(SBT)制备罗布麻纳米纤维素/壳聚糖基水凝胶,并与聚酯非织造布复合制备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保鲜材料,对其阻隔性能、释放行为、抗氧化活性、抗菌性以及保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BT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的阻隔性增强且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在18 d的释放行为测试中,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在酸性条件下SBT的最大累计释放率可达67.8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带宽度均超过1 mm,有较好的抗菌性能;添加体积分数为30% SBT的复合水凝胶非织造布综合保鲜能力最佳,可储存鲜切苹果时间最长达9 d。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非织造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对废水中六价铬的去除
    禹凡, 郑涛, 汤涛, 金梦婷, 朱海霖, 于斌
    纺织学报. 2022, (03):  139-145.  doi:10.13475/j.fzxb.20210202107
    摘要 ( 205 )   HTML ( 9 )   PDF (2427KB) ( 2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水体中重金属六价铬(Cr(Ⅵ))的污染问题,利用聚氨酯(PU)对锆基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NH2)进行接枝改性,将改性所得PU/UiO-66-NH2负载于聚丙烯(PP)非织造布上制备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最后将其用于Cr(Ⅵ)的吸附与可见光催化还原。探讨UiO-66-NH2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分析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间的结合牢度,探究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性能。结果表明:PU改性后的UiO-66-NH2依然保留有原有的拓扑结构,当PU/UiO-66-NH2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的质量分数为20%时,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经超声波水洗后,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没有发生明显的质量损失,表明PU/UiO-66-NH2与PP非织造布有良好的结合牢度;在可见光照下,PU/UiO-66-NH2/PP非织造布复合材料兼具吸附和催化作用,可将Cr(Ⅵ)有效还原成Cr(Ⅲ),同时该复合材料经4次重复利用后性能稳定。

    服装工程
    基于要素匹配的连衣裙成本快速核算方法
    夏明, 李沛儒, 丁蓉
    纺织学报. 2022, (03):  146-152.  doi:10.13475/j.fzxb.20210403007
    摘要 ( 290 )   HTML ( 10 )   PDF (1663KB) ( 1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企业对服装成本的快速核算能力,就服装成本计算和相似度匹配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以连衣裙要素提取和量化为基础,计算同一要素之间的相似度;然后基于加权欧式距离计算样本相似度,取相似度最大的样本成本值做为待估样本成本的参考值,实现成本的快速核算。同时设置了欧氏距离计算和BP神经网络2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加权欧氏距离计算的匹配效果最佳,其次是欧式距离,最后为人工神经网络;使用加权欧式距离计算的面布成本、里布成本和服装加工成本误差平均值分别为7.44%、8.90%、6.11%,满足企业服装成本核算精度要求。

    立领结构参数对服装造型的影响
    王春茹, 袁月, 曹晓梦, 范依琳, 钟安华
    纺织学报. 2022, (03):  153-159.  doi:10.13475/j.fzxb.20210405007
    摘要 ( 386 )   HTML ( 27 )   PDF (2528KB) ( 20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立领造型的合体性和美观性,探究立领结构参数与造型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二者的理论模型,绘制不同领高、起翘量和领口旋转角度的64个立领样板,使用虚拟试衣技术完成立领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对立领造型参数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偏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立领造型参数与结构参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领高与领深等7个造型参数具有相关性,起翘量与领上口弧线长度存在相关性,旋转角度与颈前空隙量等4个造型参数具有相关性;增加旋转角度后的立领合体性更好;运用结构参数与造型参数的回归方程进行立领结构设计,可以快速调整结构参数获得不同的立领造型。

    机械与器材
    机器人智能关节驱控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莫帅, 周长鹏, 李旭, 杨振宁, 刘辉华, 高瀚君
    纺织学报. 2022, (03):  160-167.  doi:10.13475/j.fzxb.20210402708
    摘要 ( 282 )   HTML ( 10 )   PDF (4740KB) ( 7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纺织机器人所占空间并提高其控制性能,研制了一款用于落纱理管的新型纺织机器人腰部关节。采用有刷电动机为动力源,以STM32F103T8U6为主控芯片,以L9110S为驱动芯片,利用磁编码器AS5600与安装在输出轴末端的磁铁产生霍尔效应,实现腰部关节速度、位置的检测;通过对比单速度闭环控制和转速、电流双闭环系统,在控制算法上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比例积分(PI)控制系统进行调速;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通信,以减少多关节布线的复杂程度。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机器人关节能有效减小体积,体现微型化设计,且使用范围更广泛,双闭环控制系统达到稳态的时间比单闭环控制缩短了30%。

    气动折入边装置中纱线初始位置对折边效果的影响
    刘宜胜, 周鑫磊, 刘丹丹
    纺织学报. 2022, (03):  168-175.  doi:10.13475/j.fzxb.20210203109
    摘要 ( 216 )   HTML ( 4 )   PDF (3733KB) ( 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进气动折入边装置的结构设计,提高纱线的折入效率和稳定性,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纱线初始位置对纱线折入的影响机制。基于单向流固弱耦合算法提出了适用于模拟纱线从斜吹到折入行为的数值模型,探究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的单根纱线在不同初始位置先后受斜吹和折入气流作用的运动规律。搭建可视化实验平台,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纱线的运动行为。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单向流固弱耦合算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纱线折入所需的时间和伸长量与其初始位置有关,折入效果与其初始纵坐标有关;不同初始位置的纱线均能在7.425 ms内完成折入。

    纺纱车间空调系统数学建模及动态仿真
    纪杰, 韩云龙, 高杰, 汪虎明, 陆彪
    纺织学报. 2022, (03):  176-184.  doi:10.13475/j.fzxb.20210104909
    摘要 ( 276 )   HTML ( 18 )   PDF (4124KB) ( 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纺纱车间温湿度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空调系统自控策略提供运行平台,基于热量平衡、湿量平衡和风量平衡分别建立了喷水室、纺纱车间模型;利用Python实现业务逻辑编程,利用PyQt5开发图形用户界面,建立变露点新风控制策略,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程序实现车间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并开发纺纱车间空调系统动态仿真平台。以某纺纱厂车间结构参数、工艺及空调设备参数为仿真平台基础数据和边界条件,对改变空调设备控制参数后车间温湿度变化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纺纱车间空调系统仿真平台能计算喷水室机器露点、车间温湿度的动态变化值及稳定到车间设定温湿度时的响应时间,可对空调设备进行自动调节控制。开发的纺纱车间空调系统仿真平台具备了纺纱车间虚拟运行环境,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空调系统控制策略的相关研究。

    基于OPC统一架构的毛衫生产车间信息模型及其应用
    金贵阳, 陈罡, 孙平范
    纺织学报. 2022, (03):  185-192.  doi:10.13475/j.fzxb.20210200608
    摘要 ( 274 )   HTML ( 4 )   PDF (4631KB) ( 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毛衫生产数字化车间不同系统间信息的互联互通,针对毛衫生产过程中相关生产信息在企业不同层级之间的网络化信息传递,提出了基于OPC统一架构(OPC UA)的毛衫生产数字化车间互联网络框架。借鉴企业控制系统集成标准(ISA 95)的对象模型,采用OPC UA建模技术,构建了毛衫生产数字化车间的标准信息模型,对其模型结构、静态属性集、过程属性集和功能组件集进行了描述和定义。并以电脑横机为例,给出了模型、实例化和车间系统间信息交互示例。结果表明,基于提出的互联网络架构和标准信息模型,可实现毛衫生产数字化车间内各层级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解决了信息异构碎片化问题。

    综合述评
    纤维微塑料污染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崔盼盼, 张晶晶, 胥荣威, 王松林, 端小平, 李光
    纺织学报. 2022, (03):  193-200.  doi:10.13475/j.fzxb.20210808808
    摘要 ( 397 )   HTML ( 25 )   PDF (1322KB) ( 17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合成纤维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是产生纤维微塑料污染的重要途径。为了减少这一污染物,基于对衣物洗涤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释放的大量研究,从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途径、阶段、影响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衣物在洗涤、干燥和穿着过程中纤维微塑料的产生和释放,以及由此对环境带来的危害;通过将纤维微塑料的释放量与织物的耐磨性相关联,揭示了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机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目前几种抑制或拦截衣物释放纤维微塑料的策略。揭示了纤维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不能忽视的问题,从不同途径采用不同方法减少纤维微塑料释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纤维负载型纳米零价铁基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金旭, 刘方, 杜嬛, 华超, 公旭中, 张秀芹, 汪滨
    纺织学报. 2022, (03):  201-209.  doi:10.13475/j.fzxb.20201104309
    摘要 ( 332 )   HTML ( 17 )   PDF (1898KB) ( 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纳米零价铁(nZVI)复合材料存在易团聚和难分离回收等缺陷,导致其降解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变短等问题,首先介绍了nZVI的制备方法及负载型nZVI基材料在治理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nZVI去除污染物的反应原理;重点总结归纳了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复合纳米纤维膜、壳聚糖复合纳米纤维膜、聚苯胺纳米纤维膜、碳纳米纤维膜等纳米纤维负载型nZVI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去除污染物效果;最后提出以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为代表的载体材料,可以有效抑制nZVI团聚,提高分离回收性能及拓宽其实际应用范围,是负载型nZVI基材料应用于环境修复的新型有效载体。

    设计作品
    水墨苏博
    张颖, 洪岩
    纺织学报. 2022, (03):  210-210. 
    摘要 ( 242 )   PDF (41514KB) ( 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苏州博物馆将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和谐地融入到一个场景中,无论是博物馆中错落有致的整体建筑群,还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的立体水墨山水,亦或是帘幕后若明若暗的竹林疏影都为本作品提供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本系列作品将建筑、光影、竹林、山水转化为服装设计语言,在结构上以直线分割为主,体现女性干练、坚毅的一面;在面料上,既使用了具有苏州传统特色的宋锦面料,也将现代的数码印花技术及激光切割技术运用到面料的二次处理上,丰富视觉效果;在色彩上,以黑白建筑为主要基调,并融入了房梁的金褐色作为点缀,提亮整个画面;在整体搭配上,每套服装注重高低错落的叠穿层次,并将面料的厚薄对比融入其中,增加了作品的丰富度。

    墨上尘嚣
    陈畅足, 陈彦玮
    纺织学报. 2022, (03):  211-211. 
    摘要 ( 248 )   PDF (14557KB) ( 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上有奇峰,隐在云雾中。”本设计作品以山川云雾水墨画为设计灵感,采用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蚕丝印花工艺和潮绣等非遗手工艺在蚕丝缎面和蚕丝绉纱上施加水墨图案,展现山川岩石的坚硬和雾气的轻薄。水墨画是中华悠久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人淳朴、心静而有修养的风格。在钢筋混凝土的当代,面对忙碌束缚的生活,我们依然可以热爱生活本身,感悟手工温度,拥有诗与远方的惬意和追求。整体服装款式中西结合,体现出对非遗等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设计的时代适应性。

    凤依莨纱
    徐华捷, 綦奕璇, 陈金怡
    纺织学报. 2022, (03):  212-212. 
    摘要 ( 220 )   PDF (22212KB) ( 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系列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清代广绣作品《丹凤朝阳》,将作品中颜色与图案进行提取与重组,款式设计结合了改良旗袍。面料采用岭南地区的香云纱面料,辅料加以欧根纱增加服装的造型美感。图案则采用刺绣工艺,彰显岭南服饰文化的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