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43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22-08-15
    特约专栏:纺纱技术研究
    精梳机分离牵伸力在线检测与规律分析
    陈宇恒, 高卫东, 任家智
    纺织学报. 2022, (08):  1-6.  doi:10.13475/j.fzxb.20220402006
    摘要 ( 321 )   HTML ( 40 )   PDF (2563KB) ( 11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精梳过程中分离牵伸力的变化规律,探讨精梳机分离牵伸作用机制,运用扭矩传感器设计了精梳机分离牵伸力在线检测装置,获得了1个分离周期内牵伸力的数值变化。在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分析了精梳机车速、顶梳工艺参数对分离牵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梳机分离牵伸力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山形”变化规律,在24分度出现峰值;随着精梳机车速的提高,分离牵伸力及其增值呈现增大的趋势;顶梳对分离牵伸力的影响较大,去掉顶梳,牵伸力峰值减小24.67%34.81%;增加顶梳齿密和顶梳插入深度均会造成分离牵伸力增大,但顶梳插入深度对牵伸力的影响大于顶梳齿密。

    给棉方式对高产梳棉机刺辊梳理效果的影响
    倪敬达
    纺织学报. 2022, (08):  7-11.  doi:10.13475/j.fzxb.20220409506
    摘要 ( 462 )   HTML ( 18 )   PDF (1431KB) ( 7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新型高产梳棉机采用顺向给棉方式生产细绒棉产品,梳棉机产量不高、刺辊区落棉率高、除杂效果不够理想、生条和成纱质量指标不佳等问题,通过分析顺向给棉和逆向给棉的优缺点,并在同型号梳棉机上分别采用顺向给棉和逆向给棉2种形式进行梳棉,对比给棉方式对高产梳棉机刺辊梳理效果的影响,验证了给棉方式对高产梳棉机纺精梳纯棉纱和普梳纯棉色纺纱的影响。结果表明:逆向给棉方式可提高梳棉机产量,提高给棉与刺辊之间的分梳能力,降低落棉率,提高落棉含杂率,减轻锡林周围主分梳区的分梳、除杂负担,提高生条和成纱质量,提高梳理器材的使用寿命,尤其对生产以细绒棉为原料的本色纱和色纺纱具有优势。

    双喂给双分梳转杯纺技术研究进展
    汪军, 史倩倩, 李玲, 张玉泽
    纺织学报. 2022, (08):  12-20.  doi:10.13475/j.fzxb.20220409609
    摘要 ( 350 )   HTML ( 26 )   PDF (5965KB) ( 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转杯纺纱技术具有高速高产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传统转杯纺因单分梳辊的配置不适合纺制纤维性能差异较大的混纺纱,而近年来双喂给双分梳(DFO)转杯纺技术的提出为这类混纺纱开发提供了可能。概述了DFO转杯纺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其与传统单分梳转杯纺在纺纱器气流场分布方面的异同,探讨了2路独立喂入的纤维在纱线中的混合与分布情况,指出了DFO转杯纱质量提高的原因以及DFO纱线结构的特点。此外,综述了DFO转杯纺技术在纱线产品设计和面料开发方面的进展,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DFO纺纱器的完善和颜色与结构变化花式纱的开发是其研发方向。

    两通道环锭纺单区牵伸纺制段彩竹节纱的方法及其特点
    郭明瑞,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22, (08):  21-26.  doi:10.13475/j.fzxb.20220402307
    摘要 ( 231 )   HTML ( 16 )   PDF (4317KB) ( 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环锭纺细纱机纺制段彩竹节纱,饰纱须条受双区牵伸作用,存在段彩竹节复合片段长度波动较大,彩节形态稳定性差,影响织物产品花式效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区牵伸的两通道纺纱装置纺制段彩竹节纱新方法,并解析双区牵伸、单区牵伸纺纱方法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成纱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借助纱线图像连续采集装置,对段彩竹节纱复合片段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单区牵伸两通道环锭纺的段彩竹节纱,其段彩竹节片段长度稳定性和段彩竹节形态均优于双区牵伸环锭纺段彩竹节纱,20 mm短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30.5%降低至16.3%,80 mm的中长片段段彩竹节的长度变异系数由10.1%降低至6.2%。

    喷气涡流纺工艺对粘胶/涤纶包芯纱性能的影响
    邹专勇, 缪璐璐, 董正梅, 郑国全, 付娜
    纺织学报. 2022, (08):  27-33.  doi:10.13475/j.fzxb.20220402507
    摘要 ( 330 )   HTML ( 27 )   PDF (2436KB) ( 1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更高强力的喷气涡流纺纱线,通过引入涤纶长丝制备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强伸性、条干不匀和毛羽的影响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纺纱条件下包芯纱的结构外观。研究结果表明:芯丝线密度、纺纱速度对喷气涡流纺粘胶/涤纶包芯纱各性能响应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纺纱速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包芯纱成纱的强伸性提高和条干均匀性改善,纺纱速度的增加会使毛羽H值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芯丝线密度有利于包芯纱强伸性的提高,随芯丝线密度的增加,包芯纱毛羽H值减小;此外,选用较大的芯丝线密度和较高的纺纱速度时,纺制的包芯纱芯丝外露现象越明显。

    纤维材料
    不同牵伸倍率下聚酯复合纤维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高峰, 孙燕琳, 肖顺立, 陈文兴, 吕汪洋
    纺织学报. 2022, (08):  34-39.  doi:10.13475/j.fzxb.20210602006
    摘要 ( 370 )   HTML ( 28 )   PDF (2163KB) ( 19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PTT)并列型复合纤维制备工艺与其结构及性能之间的关系,借助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对未牵伸以及2.353.35倍牵伸纤维的结晶取向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卷曲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牵伸倍率的增加,PET/PTT复合纤维内部单组分结晶度变化有所差异,PET组分结晶度由43.04%增至45.73%,但PTT组分的结晶度几乎不变,其取向度由82.3%增大至89.2%,然后保持稳定,说明牵伸诱导取向达到饱和;同时,取向度的增大也导致PET/PTT 复合纤维的弹性模量由16.8 cN/dtex增加到23.1 cN/dtex,断裂强度由2.9 cN/dtex增加到3.5 cN/dtex, 但断裂伸长率由52.6%下降到38.6%;牵伸倍率的增加导致双组分纤维结构差异明显,使复合纤维的卷曲性能更加优异。

    抗菌和防紫外线双效功能聚乳酸/ZnO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朱燕龙, 谷英姝, 谷潇夏, 董振峰, 汪滨, 张秀芹
    纺织学报. 2022, (08):  40-47.  doi:10.13475/j.fzxb.20210608708
    摘要 ( 348 )   HTML ( 32 )   PDF (2910KB) ( 27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赋予聚乳酸(PLA)纤维高效的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以ZnO为功能粒子,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质量配比的PLA/ZnO共混物,对共混物的形貌结构、热性能、防紫外线性能和抗菌性能进行表征,选用最佳质量配比的共混物进行熔融纺丝制备PLA/ZnO纤维。结果表明:当ZnO母粒质量分数为5%时(ZnO质量分数为0.85%),ZnO粒子在PLA基体中分布均匀,PLA/ZnO共混物热稳定性较好,防紫外线和抗菌性能优异,紫外线防护系数达到663,且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99%以上;该比例的共混物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制得的PLA/ZnO纤维的结晶度达30%以上,纤维的强度符合织造要求,制备的PLA/ZnO织物紫外线透过率低于30%,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高达99%,且织物水洗10次后抑菌率不变。

    氮化硅纤维的聚硅氮烷氧热交联法制备及其性能
    李海龙, 陈建军, 鲍之豪, 熊艺莲, 林文鑫
    纺织学报. 2022, (08):  48-54.  doi:10.13475/j.fzxb.20210505807
    摘要 ( 267 )   HTML ( 10 )   PDF (2570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聚硅氮烷(PSZ)纤维氧热交联不熔化处理最佳工艺和氧热交联对PSZ纤维及氮化硅(Si3N4)纤维组成与结构的影响,以甲基二氯硅烷和二甲基二氯硅烷为原料,通过氨解、热聚合、熔融纺丝、氧热交联及裂解等工艺制备了Si3N4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对样品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PSZ纤维在120 ℃保温12 h进行氧热交联后,其陶瓷产率较未处理纤维提升了约10.2%,最后在1 400 ℃保温2 h裂解可得到表面光滑平坦、无沟槽裂纹等缺陷的Si3N4纤维;将Si3N4纤维继续在空气气氛下于1 500 ℃氧化处理2 h,可在纤维表面氧化形成一层SiO2,是典型的皮芯结构纤维。

    聚乙烯吡咯烷酮/芦荟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李伟平, 杨桂霞, 程志强, 赵春莉
    纺织学报. 2022, (08):  55-59.  doi:10.13475/j.fzxb.20210700605
    摘要 ( 241 )   HTML ( 16 )   PDF (2723KB) ( 11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抗菌性能,将天然抑菌剂芦荟(Aloe)负载在PVP中,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不同质量比的PVP/Aloe复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接触角分析仪、表面张力计对该复合纳米纤维膜的形态、亲(疏)水性、粒径和基团结构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芦荟与PVP之间相互的物理作用,使制备的纳米纤维膜呈现相互分开又相互黏连的油条状结构,当PVP与芦荟的质量比为10∶4 时,形成的油条状结构最为明显;PVP/Aloe复合纳米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抑菌率达到86.2%。

    纺织工程
    丝素蛋白/聚左旋乳酸纳米纤维纱线肌腱补片的制备及其性能
    刘蛟, 陈韶娟, 吴韶华
    纺织学报. 2022, (08):  60-66.  doi:10.13475/j.fzxb.20210702607
    摘要 ( 258 )   HTML ( 20 )   PDF (5706KB) ( 1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用于纺织肌腱补片的纯微米纱线结构生物活性低、免疫原性强和不可降解的缺陷,从补片材质和结构优化角度出发,构建了几种可生物吸收的纳米结构肌腱补片,以自制的丝素蛋白(SF)/聚左旋乳酸(PLLA)纳米纤维纱线为纬纱,以传统PLLA微米纤维纱线为经纱,经机织工艺加工成形。系统研究了SF和PLLA组分配比对补片形态结构、理化性能以及生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补片均在约16.4°出现了结晶衍射峰,且随着SF占比的增加,补片的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均逐渐降低,但其断裂载荷均在100 N以上,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且补片的细胞黏附和增殖能力均随SF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强。

    结合图像频域和空间域的纬编针织物密度检测方法
    邓中民, 胡灏东, 于东洋, 王文, 柯薇
    纺织学报. 2022, (08):  67-73.  doi:10.13475/j.fzxb.20210505007
    摘要 ( 266 )   HTML ( 26 )   PDF (4709KB) ( 8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当前基于图像处理测量纬编针织物密度准确度不高、稳定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和空间域来测定针织物密度的方法。首先通过离散小波变换重构针织物线圈图像获得线圈结构清晰的图像,再分别提取线圈灰度及二值图的灰度曲线。利用提出的基于概率密度统计的波谷坐标校验算法,结合线圈坐标校验算法获得实际线圈所在列坐标;再利用八邻域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求出纬编针织物横、纵方向的线圈个数,得到针织物横密和纵密。结果表明,密度检测方法与人工测量数据相比误差小于1.7%,该方法适用性好,运算量小,准确率高,可实现纬编针织物密度的自动化测量。

    开孔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孙晓伦, 陈利, 张一帆, 李默涵
    纺织学报. 2022, (08):  74-79.  doi:10.13475/j.fzxb.20210505207
    摘要 ( 301 )   HTML ( 16 )   PDF (4931KB) ( 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开孔尺寸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拉伸力学行为、破坏模式以及失效机制的影响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孔径的三维机织复合材料试样,利用非接触全场应变测试系统和显微图像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6、10、14 mm 的孔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的拉伸模量几乎没有影响,开孔后全截面拉伸强度分别下降35.6%、44.5%和51.8%,但开孔后的净截面拉伸强度基本相同,与未开孔试样相比,平均拉伸强度下降约22.4%;未开孔试样的全场应变呈现均匀分布,而开孔试样在孔左右两侧呈现出应变集中;开孔试样的断口形貌相似,主要表现为经纱的断裂,并伴随有部分纱线的抽拔以及层间开裂。

    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叶片的仿真与分析
    吴瑕, 姚菊明, 王琰, RIPON Das, JIRI Militky, MOHANAPRIYA Venkataraman, 祝国成
    纺织学报. 2022, (08):  80-87.  doi:10.13475/j.fzxb.20210802608
    摘要 ( 831 )   HTML ( 27 )   PDF (4070KB) ( 1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得到碳纤维在无人机叶片中最优的铺层方式,通过Workbench中的ACP(ANSYS Composite PrepPost)模块,对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叶片的铺层进行设计。利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无人机叶片的三维模型,并采用HyperMesh对叶片进行几何清理、划分网格等,利用Ansys Workbench Fluent对无人机叶片的不同转速进行流体仿真,提取叶片表面压力载荷,对不同铺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叶片进行仿真与分析,得到碳纤维复合材料无人机叶片的力学仿真结果,并基于Tsai–Wu失效准则,计算每层铺层的失效系数,进而对比得出最优的碳纤维铺层方式为[0°,90°,90°,90°,0°]。

    染整与化学品
    非对称润湿特性纺织基材上高稳固光子晶体的构筑
    张星月, 韩朋帅, 王一萌, 张耘箫, 周岚, 刘国金
    纺织学报. 2022, (08):  88-94.  doi:10.13475/j.fzxb.20210506307
    摘要 ( 242 )   HTML ( 16 )   PDF (6032KB) ( 3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纺织基材上光子晶体结构色的耐久性,从印花色浆性能和基材润湿性2个角度切入,以具有自交联特性的聚(苯乙烯–N–羟甲基丙烯酰胺)(P(St-NMA))胶体微球为主要成分制备印花色浆,采用丝网印花法在具有非对称润湿特性的纺织基材上构筑光子晶体生色结构,并测试制备所得光子晶体在纺织基材上的稳固性。结果表明:当印花色浆中微球质量分数为80%、自交联促进剂盐酸质量分数为5%10%时,有助于得到结构色鲜艳且结构稳固的光子晶体;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可实现纺织基材的非对称润湿特性,当处理时间为3 min时,可得到正、反面接触角为56°和110°的纺织基材,且在此基材正面构筑得到的光子晶体能够兼顾结构色效果和结构稳固性。

    大麻纤维的芬顿法脱胶及其性能
    孙颖, 李端鑫, 于洋, 陈嘉琳, 范皖月
    纺织学报. 2022, (08):  95-100.  doi:10.13475/j.fzxb.20210309107
    摘要 ( 380 )   HTML ( 13 )   PDF (1848KB) ( 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纺织工业中脱胶废液的强碱强酸造成环境的污染,采用芬顿法对大麻纤维进行脱胶处理。以残胶率、断裂强力、直径、白度及纤维长度为指标,探讨pH值、七水合硫酸亚铁浓度、双氧水浓度和温度对大麻纤维脱胶效果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大麻纤维的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大麻纤维的脱胶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脱胶工艺条件为pH值6.0,七水合硫酸铁质量浓度10 g/L,双氧水质量浓度9 g/L,温度80 ℃,此时脱胶纤维残胶率为10.12%,断裂强力为32.453 cN,直径为29.745 μm,长度为 5.62 cm; 芬顿法可有效去除大麻纤维的胶质。

    氯胺接枝涤纶/锦纶超细纤维针织物的抗菌性能
    熊坦平, 谭飞, 黄成, 阎克路, 邹妮, 王政, 叶敬平, 纪柏林
    纺织学报. 2022, (08):  101-106.  doi:10.13475/j.fzxb.20210301606
    摘要 ( 257 )   HTML ( 19 )   PDF (2759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价氯胺抗菌织物在公共卫生领域作为清洁布的实用抗菌效果,采用3–烯丙基–5,5–二甲基乙内酰脲(ADMH)处理涤纶/锦纶超细纤维针织物,以活性氯含量为指标,确定了制备氯胺织物的最佳活化工艺:次氯酸钠溶液活性氯含量3 000 mg/kg,浸泡时间20 min,60 ℃下烘干20 min。测试了氯胺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性能以及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的抗病毒性能,并将其用于医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设施和公共食堂餐桌擦拭清洁。结果表明:活化氯胺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接触3 min时,抑菌率均达到99.999%,对H1N1的抗病毒活性率达到99.94%;经过擦拭的ICU设施表面细菌量为零,氯胺抗菌织物连续擦拭30张桌面后桌面和擦拭织物均不带菌,且氯胺抗菌织物具有良好的活化再生功能。

    涤纶基纳米铜/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磁屏蔽性能
    杨宏林, 项伟, 董淑秀
    纺织学报. 2022, (08):  107-112.  doi:10.13475/j.fzxb.20210803307
    摘要 ( 188 )   HTML ( 10 )   PDF (3102KB) ( 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具有电磁屏蔽性能且质轻、柔软的复合材料,以涤纶织物为基材,采用浸轧法将纳米铜乳液和氧化石墨烯负载到织物中,并通过化学法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涤纶基纳米铜/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分析了纳米铜乳液粒径、质量分数及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米铜乳液平均粒径为93.7 nm、质量分数为20%,氧化石墨烯质量分数为8%条件下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性能,其最小反射损耗值为–38.06 dB;与普通涤纶织物相比,复合材料亲水性能提高,手感良好,断裂强力略有降低。

    聚苯胺涂层经编织物的应变传感性能及其在呼吸监测中的应用
    王晨露, 马金星, 杨雅晴, 韩潇, 洪剑寒, 占海华, 杨施倩, 姚绍芳, 刘姜乔娜
    纺织学报. 2022, (08):  113-118.  doi:10.13475/j.fzxb.20210805106
    摘要 ( 195 )   HTML ( 16 )   PDF (2193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呼吸监测智能服装用针织结构柔性传感器,首先通过等离子体对双经平结构的涤纶经编织物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原位聚合法进行导电处理,分析了导电经编织物的微观结构与导电性能、应变–电阻传感性能,并探讨了其在呼吸监测智能内衣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原位聚合法导电处理可赋予涤纶经编织物良好的导电性能,织物的电阻率较未处理时降低了约11个数量级;导电经编织物具有良好的应变–电阻传感性能,往复拉伸后电阻变化保持稳定,在6%和10%的应变条件下,其敏感因子分别为6和4左右;导电经编织物传感器具备良好的人体呼吸监测能力,不仅能记录呼吸的发生,还可监测呼吸的频率及强度。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杂化胶乳的制备及其在涂料印花中的应用
    谢子文, 李家炜, 汪芬萍, 戚栋明, 严小飞, 朱晨凯, 赵磊, 何贵平
    纺织学报. 2022, (08):  119-125.  doi:10.13475/j.fzxb.20210206608
    摘要 ( 219 )   HTML ( 10 )   PDF (3973KB) ( 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涂料印花织物的手感、耐摩擦色牢度等性能,通过细乳液共聚将二端羟丁基聚二甲基硅烷(PDMS)作为聚氨酯(PU)的软段制得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Si–PUA)杂化胶乳,并应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考察了PDMS质量分数对杂化胶膜耐水性、热力学性能及对印花织物表观色深、耐摩擦色牢度和硬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氨酯丙烯酸酯(PUA)相比,Si–PUA杂化胶膜的耐水性和柔性得到提升;当PDMS质量分数为20%时,杂化胶膜的水接触角较PUA胶膜增长了56.5%,–55 ℃时的储能模量降低了45.5%;将Si–PUA杂化胶乳用于涤纶织物涂料印花,具有更佳的色深性和耐磨性,其手感柔软度接近于原涤纶织物,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染料的脱色
    王静, 娄娅娅, 王春梅
    纺织学报. 2022, (08):  126-131.  doi:10.13475/j.fzxb.20210401806
    摘要 ( 275 )   HTML ( 13 )   PDF (1872KB) ( 12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Fe)的重复使用性能,以均苯三甲酸、硫酸亚铁、活性碳纤维(ACF)为原料,采用室温原位生长法制备了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活性碳纤维复合材料MOF(Fe)/ACF。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元素组成等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对50 mg/L活性黑KN–B染液的脱色效果,并探讨了光催化降解染料的机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分别在不加双氧水和加入0.12 mL/L双氧水时反应60 min后,MOF(Fe)/ACF对活性黑KN–B染液的脱色率分别为64.7%和80.2%;在1 000 W氙灯光照下,加入0.12 mL/L双氧水反应60 min后,MOF(Fe)/ACF 对活性黑KN–B染液的脱色率达95.7%,比ACF高52.2%;重复使用5次,MOF(Fe)/ACF对活性黑KN–B染液的脱色率仍可达86.0%。

    聚氨酯泡沫固定化生物体系对活性蓝4的吸附脱色
    杨文博, 张傲洁, 刘幽燕, 李青云
    纺织学报. 2022, (08):  132-139.  doi:10.13475/j.fzxb.20210600808
    摘要 ( 189 )   HTML ( 4 )   PDF (2015KB) ( 14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构建长效作用的生物脱色体系,采用聚氨酯泡沫(PUF)材料对生物吸附剂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 A5p1进行固定化,以蒽醌染料活性蓝4(RB4)为模型底物,开展了生物吸附剂固定化前后的吸附动力学、不同RB4质量浓度和NaCl质量浓度对脱色的影响、重复使用脱色等实验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菌株经过固定化之后显著加快了对染料RB4的脱色,20 min时对 200 mg/L染料 RB4的吸附率达到77.8%,而未固定化的游离细胞90 min的吸附率为62.8%,脱色过程可采用颗粒内扩散动力学模型来描述;PUF–固定化细胞体系对2 000 mg/L染料RB4的吸附量约是游离细胞体系的2.5倍,并且能耐受NaCl质量浓度为50 g/L 的高盐条件进行脱色;PUF–固定化细胞体系重复使用 7次仍能保持89%的脱色率,而游离细胞体系则下降至74.3%,该PUF–固定化细胞体系展示出对提高RB4生物脱色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服装工程
    基于合体两片袖的内旋造型结构设计
    鲁虹, 宋佳怡, 李圆圆, 滕峻峰
    纺织学报. 2022, (08):  140-146.  doi:10.13475/j.fzxb.20210704607
    摘要 ( 341 )   HTML ( 14 )   PDF (2354KB) ( 11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袖身内旋造型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增强合体两片袖的活动性和机能性,从立裁角度提出分割线借量法、袖中线偏移法与袖中线旋转法3种结构设计方法。借助三维虚拟试衣技术进行单变量试验设计,确定每种方法中各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完成16款袖子的结构设计、虚拟试衣及实样制作;最后建立评价体系,进行主客观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各变量对内旋夹角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袖中线旋转量、分割线借量、袖中线偏移量;结合动静态指标、主客观评价数据,得到的美观与舒适俱佳的袖子变量组合为分割线借量 0.5 cm, 袖中线偏移量2 cm,袖中线旋转量1 cm。

    全成形双层结构针织服装部件化虚拟展示研究
    詹必钦, 李玉贤, 董智佳, 丛洪莲
    纺织学报. 2022, (08):  147-152.  doi:10.13475/j.fzxb.20210802506
    摘要 ( 268 )   HTML ( 10 )   PDF (2916KB) ( 14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双层全成形服装开发少且虚拟展示实时性欠佳的问题,在分析全成形双层服装的异形结构样板模型特征要素基础上,对部件化分类后的双层样板模型进行参数化设计,并建立二维样板与三维样板模型的拓扑几何映射关系,应用弹簧–质点模型实现里外层二维样板的三维部件化建模,通过使用数字化纱线仿真模拟与纹理映射技术,对纹理映射后的二维样板的工艺结构特征点进行校准对位,最终实现了全成形双层针织服装无缝化部件虚拟建模设计与快速虚拟仿真展示,为全成形异形结构类针织服装的系列化产品开发与快速交互提供创新方案。

    基于扎根理论的服装网络直播体验维度及其对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
    马海景, 曲洪建
    纺织学报. 2022, (08):  153-160.  doi:10.13475/j.fzxb.20210802909
    摘要 ( 374 )   HTML ( 18 )   PDF (2183KB) ( 11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服装网络直播体验感较差的问题,采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服装网络直播体验的内涵、维度指标及其对顾客的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索。研究发现:服装网络直播体验包含服装产品体验、直播场景体验、直播效果体验、直播互动体验、情感体验、直播内容体验和直播优惠体验7个要素;其影响机制存在促进和抑制2种主体路径,促进机制主体路径为“网络直播体验—体验价值—顾客信任—顾客购买意愿”,抑制机制主体路径为“网络直播体验—体验价值—感知风险—顾客购买意愿”,这2条主体路径与刺激–机体–反应模型相吻合,并且在刺激和机体之间受到主播特征和顾客涉入度的调节作用。

    基于服装属性的女装搭配规则构建
    马玲, 吕叶馨, 刘驰, 陈佳珍, 邹奉元
    纺织学报. 2022, (08):  161-166.  doi:10.13475/j.fzxb.20210706906
    摘要 ( 346 )   HTML ( 20 )   PDF (3317KB) ( 18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服装搭配知识碎片化、规则模糊等问题,为提高服装搭配的有效性,通过获取大量互联网服装图像上下文信息,提取女装属性优先级,然后将分别建立的女装类型搭配规则、女装风格搭配规则和女装色彩搭配规则,按照前提与结论的关系进行组合,最终构建了女装搭配规则关联拓扑结构。采用卡方检验对搭配规则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组被试对象按照构建的搭配规则进行服装搭配,对照组则依据常识进行搭配。研究结果表明:2组实验服装搭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构建的女装搭配规则进行服装搭配的合格率达85%;建立的女装搭配规则对服装搭配及智能推荐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机械与器材
    基于压电黏合体的电磁选针检测技术
    王罗俊, 彭来湖, 史伟民, 张伟中
    纺织学报. 2022, (08):  167-175.  doi:10.13475/j.fzxb.20201002109
    摘要 ( 201 )   HTML ( 10 )   PDF (3846KB) ( 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现有针织机电磁选针器在提花作业中存在织物花型失真、次品率难以降低的问题,提出基于压电黏合体的选针动作信号检测方案。通过设计选针器挡板振动特性检测实验,分析挡板受迫振动的信号特性,探索将挡板受迫振动的冲击力信号作为检测选针动作关键数据的可行性;同时制备压电黏合体来感知挡板的微力应变以实现选针动作的冲击力信号的检测;并对所设计的压电黏合体频谱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电学建模及振动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提出基于振动信号检测反馈机制的电磁选针半闭环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在现场工况下本控制策略能够实现针对选针器提花动作的实时监测与有效性反馈,为降低提花作业中布匹的次品率提供了技术解决途径。

    新型夹纱器压电驱动器的运动特性
    马训鸣, 李峙毅, 吕广雷, 陈勇洁
    纺织学报. 2022, (08):  176-182.  doi:10.13475/j.fzxb.20210506607
    摘要 ( 258 )   HTML ( 5 )   PDF (3414KB) ( 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电磁夹纱器响应频率低、一致性差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压电技术设计新型夹纱器的新方法,并对其压电驱动器进行动态分析。首先对压电驱动器静态参数及影响端部位移的参数进行分析,得到其最佳夹持长度;随后建立悬臂式压电驱动器动力学模型并使用MatLab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了各个参数的数值改变对系统动态特性与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压电驱动器进行测试,验证了压电驱动器的先进性。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驱动电压为150 V,频率为10 Hz,压电驱动器端部最大位移为1.49 mm左右,达到最大位移的系统响应时间稳定在1.6 ms;相比国内外电磁夹纱器,动态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综合述评
    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秋实, 何彩婷, 王珊, 陈美玉, 梁高勇, 孙润军
    纺织学报. 2022, (08):  183-188.  doi:10.13475/j.fzxb.20210801707
    摘要 ( 377 )   HTML ( 22 )   PDF (1604KB) ( 2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警用防刺服用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提升现有柔性防护装备的防刺性能水平,以复合材料的柔性基体作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剪切增稠型、硬质颗粒涂层型和树脂增强型等多种类型的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从柔性基体的结构特征出发,总结了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在防刺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后针对防护装备在穿着灵活性和舒适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整合不同类型柔性防刺复合材料在结构性能特征和防刺机制方面的优势,开发复合型织物增强柔性防刺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婴儿被服热舒适性研究进展
    江舒, 李俊
    纺织学报. 2022, (08):  189-196.  doi:10.13475/j.fzxb.20210400108
    摘要 ( 264 )   HTML ( 23 )   PDF (2154KB) ( 13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婴儿热生理舒适,推动婴儿被服热舒适性测评方法及理论体系的建立,回顾了婴儿被服热舒适性的相关研究,在分析婴儿与环境热传递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婴儿被服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及测评方法,并根据当前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方向。研究表明:婴儿主要依靠传导、对流、辐射显热热交换维持人体热平衡,其体表热传递系数明显大于成人;被服的过高隔热、头部覆盖与俯卧姿势可能造成睡眠时婴儿的热应激反应;目前,婴儿暖体假人被认为是研究被服热舒适性最理想的装置,未来的发展应聚焦于婴儿被服热湿传递过程、使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婴儿体表热传递及建立婴儿体温调节模型等方面。

    可穿戴技术在情绪识别中的应用进展及发展趋势
    刘欢欢, 王朝晖, 叶勤文, 陈子唯, 郑婧瑾
    纺织学报. 2022, (08):  197-205.  doi:10.13475/j.fzxb.20210107509
    摘要 ( 662 )   HTML ( 50 )   PDF (2657KB) ( 43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产品技术在纺织服装领域的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了近些年国内外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分类算法以及情绪识别可穿戴设备的研究现状。首先概述了情绪分类模型并总结情绪产生时出现的生理反应;然后针对目前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生理信号和行为表现二大类情绪识别监测内容方法,进一步总结常用情绪识别分类算法,并依据可穿戴设备部位总结现有情绪识别可穿戴产品;最后讨论了情绪识别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从柔性舒适采集设备、识别结果准确度以及识别结果交互方式3个方面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设计作品
    传媒境象·红
    危怡
    纺织学报. 2022, (08):  206-206. 
    摘要 ( 146 )   PDF (17533KB) ( 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系列作品灵感源于浙江传媒学院标识所展现的:旗帜-红色基因、书本-立德树人、传播-传媒境象、河流-奔竞不息、鸽子-放飞梦想等思想主题,结合中国戏曲人物造型元素进行创新服饰设计。主色系保留标识中的红、白两色,服饰材料主要采用天然纤维、纯棉面料和欧根纱等,搭配戏曲贴片装和线性鸽子头饰,展现传统与时尚的创新融合新风尚。

    天山雪莲
    任雪岩, 李斌, 周惠敏
    纺织学报. 2022, (08):  207-207. 
    摘要 ( 234 )   PDF (17587KB) ( 1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新疆的天山雪莲,提取其洁白、素雅、纯洁元素与现代家居文化相结合,代表着希望、守护圣洁。采用蜡染技术,蜡刀蘸取熔蜡在布上绘制花纹,并以蓝靛浸染,去除浮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图案,形成强烈的色彩碰撞以及独特的“冰纹”,宛如盛开的天山雪莲摇曳绽放在布面之上,给简单的家居用品增添了一抹淡雅的色彩。作品在“红绿蓝杯”第十三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乘鸾云裳
    郇佳慧, 何麒州, 彭梅
    纺织学报. 2022, (08):  208-208. 
    摘要 ( 173 )   PDF (43546KB) ( 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系列作品设计灵感来源于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王熙凤,原文中描述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本设计便选用“金丝八宝攒珠髻”作为图案提取的主要元素,凤凰为辅助图案。同时,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年代是“璎珞”流行的时期,故本设计中也加入“璎珞”来丰富设计内容。采用解构主义重组的方式进行再创作。面料选用丝绸面料和轻纱面料相结合,突出古典雅致的设计风格。服装款式选用旗袍元素结合图案,彰显吉祥美满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