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0年 第3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0-07-15
    纤维材料
    醇处理对静电纺MWNTs/丝素/聚酰胺复合纤维的影响
    徐安长;张露;潘志娟
    纺织学报. 2010, (7):  1-5. 
    摘要 ( 1195 )   PDF (875KB) ( 40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醇蒸汽对改善静电纺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MWNTs/丝素/聚酰胺6/66复合纤维毡,并用无水乙醇蒸汽对其处理。研究发现,碳纳米管质量分数较少的试样中,纤维发生了溶胀,并粘连在一起,随着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纤维只是发生了径向膨胀。乙醇蒸汽处理使纤维毡的结晶结构、热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碳纳米管质量分数为0.1%时,结晶度从55.8%增加到63.9%,断裂强度、初始模量以及断裂伸长分别增加了45%、103%和134%。

    基于低温水浴法的涤纶表面氧化锌纳米棒生长
    周兆懿;赵亚萍;葛凤燕;蔡再生
    纺织学报. 2010, (7):  6-10. 
    摘要 ( 1208 )   PDF (1513KB) ( 2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在涤纶织物表面生成取向规整的一维ZnO纳米棒阵列。首先利用浸轧法将制备的纳米ZnO溶胶整理到涤纶织物上形成纳米ZnO微晶,然后以微晶为成核晶种,在由六水合硝酸锌及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培养液中进行低温水热生长,直接在织物表面生成ZnO纳米棒阵列。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ZnO纳米棒直径为40~50nm,长度为300~600nm。XRD分析表明所得ZnO纳米棒属于纤锌矿型的六角形晶体,且沿c轴生长。涤纶织物表面生长ZnO纳米棒后,UPF值从88.92提升至480.52,与未经处理的织物相比具有极佳的抗紫外线性能。

    亲水性多孔聚丙烯腈纤维及其制品的舒适性
    刁彩虹;肖长发;胡晓宇;马艳霞
    纺织学报. 2010, (7):  11-15. 
    摘要 ( 1240 )   PDF (993KB) ( 2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进常规聚丙烯腈(PAN)织物的穿着舒适性,将PAN与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后湿法纺丝,经水洗后处理,制成具有微孔结构的改性PAN纤维(M-PAN),然后对用其制成的非织造布进行水解处理,得到HM-PAN非织造布。通过与常规PAN、未经水解的M-PAN及棉非织造布的对比实验研究HM-PAN非织造布的穿着舒适性。结果表明,HM-PAN织物的吸湿、透湿、吸水性能较PAN、M-PAN织物有显著提高,但其吸湿、吸水性能略差于棉织物,透湿性能较棉织物好,透气性能优于PAN及棉织物,略差于M-PAN织物。

    PANI-DBSA对静电纺PAN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
    陈勇;熊杰;常怀云
    纺织学报. 2010, (7):  16-20. 
    摘要 ( 1236 )   PDF (1051KB) ( 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聚丙烯腈(PAN)溶液中加入不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浓度的PANI-DBSA,将此共混体系进行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表征两聚合物的相容性,测试了DBSA浓度对对纺丝液导电率的影响,分析DBSA浓度对纳米纤维直径及直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DBSA的氨基与PAN共聚物中的羰基之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使得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随着DBSA浓度的增加,共混纺丝液的电导率增大,同时纳米纤维的直径逐渐减小,纤维直径的离散度也逐渐减小,在DBSA浓度为1.1mol/L时,纤维的平均直径最小,为116nm。

    磁控溅射镀膜时间对涤纶长丝力学性能的影响
    王国轩;郭兴峰
    纺织学报. 2010, (7):  21-24. 
    摘要 ( 1189 )   PDF (732KB) ( 40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磁控溅射对纺织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涤纶长丝织物为基材,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不同镀膜时间下镀钛金属于涤纶织物,然后测试织物中纱线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表明,镀膜对经、纬纱的断裂强度影响较小,而对断裂伸长率和断裂功的影响较大。溅射时间对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的影响规律相似,当镀膜时间较短(<150s)时,断裂伸长率、断裂功有所降低,然后随镀膜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当镀膜时间较长(>240s)时,断裂伸长率、断裂功又下降。

    无机粉体改性纺粘非织造布的结晶与降解
    言宏元
    纺织学报. 2010, (7):  25-29. 
    摘要 ( 1110 )   PDF (1164KB) ( 2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产品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分析这种材料在光降解过程中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添加无机粉体后,结晶度提高,其晶型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光降解过程中,随着光照时间增加,结晶度先增后减;无机粉体能促进光降解加快进行,无机粉体含量愈高,光降解速度就愈快。通过调节生产工艺,改变复合无机粉体的添加量,可以实现经济性、功能性和环境协调性。

    纺织工程
    棉/丝光羊毛/Outlast纤维混纺纱的性能
    陈慰来;张声诚;高营;朱丽萍;沈建华
    纺织学报. 2010, (7):  30-33. 
    摘要 ( 1252 )   PDF (398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Outlast纤维含量对棉/丝光羊毛/Outlast混纺纱热性能的影响,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Outlast纤维的含量对相变调温的起止温度、峰值温度影响较小。在降温过程中终止温度和峰值温度随Outlast纤维含量的增加逐渐降低。混纺纱降温时的相变热焓值与Outlast纤维含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升温时混纺纱的相变热焓值与Outlast纤维含量的线性关系没有降温时显著。在Outlast纤维含量为40%时,混纺纱的热焓值和相变起止点的温度都相对较好。

    纯纺木棉纱上浆性能初探
    杨莉
    纺织学报. 2010, (7):  34-37. 
    摘要 ( 1292 )   PDF (454KB) ( 2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纯纺木棉纱强力低、毛羽多、耐磨性差,织造困难等问题,对27.8 tex纯纺木棉纱进行上浆处理,以达到改善纱线性能,满足织造工艺的目的。根据木棉纱本身特点,选用酸性变性淀粉和聚乙烯醇(PVA)的混合浆料为主浆料,以浆料的含固率、浆料配比等因素为影响因子,以纱线的增强率、减伸率、毛羽降低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正交分析法,讨论浆纱的工艺条件对纱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固率较低易于浆料的渗透,有助于纱线力学性能的提高;一定范围内提高PVA浆料含量有利于纱线各项性能指标的提高,加入少量的PVA0588有助于上浆品质的改善。

    竹浆纤维含量及纬密对棉/竹浆纤维交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志华;马顺彬
    纺织学报. 2010, (7):  38-42. 
    摘要 ( 1074 )   PDF (556KB) ( 2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15种不同规格的棉与棉/竹浆纤维交织物面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撕破强度、磨损牢度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竹浆纤维含量及纬密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竹浆纤维含量增加,织物的经纬向拉伸断裂强力之和下降,纬向断裂伸长率上升,经向断裂伸长率先上升而后下降再上升;纬向撕破强力先下降而后上升,经向撕破强力变化不大;织物的质量减少率快速增加,织物磨损牢度变差,竹浆纤维含量为30%时,织物的磨损牢度最好;竹浆纤维含量达到70%时,交织物的断裂伸长率、撕破强力、摩损牢度均为最低,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应尽量避免选用。当经密保持不变,纬密增加时,织物的断裂强力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撕破强力减小,耐磨性能提高。

    甲酸处理后精纺毛织物耐磨性能及其纤维断裂端形态的变化
    王莉;姚金波
    纺织学报. 2010, (7):  43-45. 
    摘要 ( 1052 )   PDF (571KB) ( 2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羊毛织物经极性有机溶剂处理可以提高其耐磨性。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选用甲酸对精纺毛织物进行处理,再经马丁代尔平磨仪摩擦处理10 000次后,对摩擦前后的织物进行称量。实验结果证明:若处理温度高于90 ℃,织物的质量损失会逐渐增大;而当处理时间是12 h, 处理温度为20 ℃时,织物的质量损失最小。另外,从磨损织物中选取适量的纤维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纤维断裂面主要呈现3种形态,即原纤化断裂面、圆形断裂面及横向断裂面,其中未处理样及低温处理后纤维的断裂面以原纤化断裂面居多,高温处理后以圆形断裂面居多。

    基于动态模糊聚类的织物织造疵点检测算法
    沈炜;刘文昊
    纺织学报. 2010, (7):  46-49. 
    摘要 ( 1067 )   PDF (1035KB) ( 2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织物疵点检测算法普遍存在的适应性不强,实时性不高等问题,通过对织物织造疵点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模糊聚类的织物织造疵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在对织物图像进行预处理之后,以织物图像的经纬向灰度均值投影为特征值,然后根据疵点区域灰度均值投影的畸变现象,利用动态模糊聚类算法分离出可能的疵点区域,最后设置合适的畸变密度和畸变度阈值对“伪疵点”区域实施有效过滤,以识别并定位疵点区域。实验证明,该算法可靠稳定,适应性强,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噪声干扰的能力。

    机织间隔织物压缩性能有限元分析
    李鸿顺;曹海建;钱坤;俞科静
    纺织学报. 2010, (7):  50-54. 
    摘要 ( 1133 )   PDF (974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机织间隔织物的力学性能,建立机织间隔织物的力学分析模型,以采用特殊工艺生产的机织间隔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机织间隔织物的成型原理与结构进行分析,利用ANSYS分析软件建立机织间隔织物的有限元模型。由于间隔织物在使用过程中压缩性能是最主要的力学性能,对机织间隔织物的压缩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出了反映机织间隔织物压缩过程中受力变形情况的应力与变形云图和应力与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进行的对比分析表明吻合较好。

    染整与化学品
    基于非助剂增溶的分散染料微胶囊非条件配色
    张奔;白聪丽;戚益;;钟毅;罗艳
    纺织学报. 2010, (7):  55-59. 
    摘要 ( 1084 )   PDF (619KB) ( 19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配伍性能极不匹配的纯分散染料进行微胶囊化,改变壁材种类和芯壁比调节微胶囊对分散染料的释放速率,可基本实现非助剂增溶的分散染料微胶囊超细涤纶织物非条件配色。通过测定上染曲线,提升力曲线、K/S值,明暗度L值,红绿轴a值,黄蓝轴b值,色相角H值等相关染色参数考察分散染料的配伍性能,并比较相应染色样品的水洗牢度,摩擦牢度,匀染性。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不能配色的分散染料其配伍性可在非助剂增溶条件下通过微胶囊化加以改善,并可获得与助剂增溶条件下染色样品相当的色牢度,匀染性接近5级。

    天然茶色素对棉纤维的铁离子媒染染色
    李凤艳;杨巧芬;洪彩虹;钟智丽
    纺织学报. 2010, (7):  60-63. 
    摘要 ( 1419 )   PDF (660KB) ( 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硫酸亚铁为媒染剂,用绿茶萃取液对棉纤维进行染色,研究了不同媒染方式以及后媒染的染浴pH值、媒染剂用量、染料质量浓度和染色时间对棉纤维染色性能影响。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析染色前后纤维的微观结构,并测试了媒染前后纤维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后媒染对纤维染色效果最好,K/S值最大。天然茶色素对棉纤维的铁离子后媒染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料质量浓度10 g/L,染色温度100 ºC,pH值4,媒染剂用量5 %(o.w.f)。纤维素的羟基与金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形成金属络合物。媒染后棉纤维的断裂强力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呈现一定幅度的上升趋势。

    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包合药物的研究
    朱平;原新;张林;张建波
    纺织学报. 2010, (7):  64-68. 
    摘要 ( 986 )   PDF (544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环氧氯丙烷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上。利用β-环糊精的包合性制备了包合药物(丁香酚)的功能性棉织物,测定了其药物包合量并考察了包合药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能和释放性能。结果表明,每克织物上的药物包合量为18.5 µg。在处于人体体温时,经β-环糊精整理的棉织物上丁香酚的释放达到理想状态。在30℃的水溶液中,当放置时间超过150 min,经β-环糊精整理的棉织物上包合丁香酚的释放基本达到平衡。

    低温制备纳米TiO2溶胶整理棉织物对染料的降解
    杨金库;董永春;郭瑾;刘春燕
    纺织学报. 2010, (7):  69-73. 
    摘要 ( 1096 )   PDF (716KB) ( 32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室温条件下使钛酸丁酯水解制备纳米TiO2溶胶,然后利用后整理技术将其负载于棉纤维表面得到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在对纳米TiO2溶胶及其整理棉织物表征的基础上,将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作为光催化剂应用于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中,重点考察了水与钛酸丁酯的物质的量比、陈化时间以及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增重率对脱色率的影响,并研究了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的重复利用性和罗丹明B的降解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中,水与钛酸丁酯物质的量比的增加能形成粒径小而均匀的溶胶。通过浸烘整理工艺能使纳米TiO2溶胶在棉纤维表面形成锐钛型纳米TiO2结晶薄膜。当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作为光催化剂时,罗丹明B的脱色率随增重率的增加而提高,并且水与钛酸丁酯物质的量比的增加和陈化时间的延长都能够明显改善其光催化活性。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作为光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并且罗丹明B在纳米TiO2整理棉织物存在下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

    等离子体接枝反应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
    陈英;陈森;宋富佳
    纺织学报. 2010, (7):  74-78. 
    摘要 ( 1088 )   PDF (911KB) ( 2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氩气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经聚乙二醇预处理的涤纶织物,以提高织物的亲水性能,采用静电探针测定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用液态水分管理系统(MMT)测试改性织物的润湿性能。探讨接枝聚合单体及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涤纶织物亲水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涤纶织物亲水改性的反应机制,并讨论了改性效果的耐久性。结果表明,经5%聚乙二醇1000处理后采用氩等离子体处理能显著改善涤纶织物的吸湿性能。氩等离子体最佳处理条件为:功率50W,压强30Pa,时间3min。处理后织物表面润湿时间2.9 s、水分扩散速度为7.2 mm/s,织物表面接触角0°,经多次洗涤显示出良好的耐久性。

    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改性及其性能分析
    汪涛;蓝广芊;敬凌霄;吴大洋
    纺织学报. 2010, (7):  79-84. 
    摘要 ( 1136 )   PDF (1294KB) ( 3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以磷酸二氢钠为催化剂,对紫外线辐照棉织物接枝壳聚糖(CS)。研究了柠檬酸的质量浓度和水浴处理时间对壳聚糖接枝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处理条件:15 g/L CS,100 g/L CA,20g/L磷酸二氢钠,70℃水浴下煮60 min,然后130℃干燥5 min,室温真空干燥24 h,壳聚糖接枝率为2.69%。对比了改性前后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透湿透气性、折皱弹性和柔软性。结果表明:改性后棉织物的染料上染率为93.5%,较未处理的棉织物提高了20%,染色深度K/S值也提高了24%,而染色牢度没有改善;改性棉织物的透湿性能提高14%,但透气性能下降15%;改性棉织物的折皱弹性均有提高,其中急弹性回复角提高26.3%,缓弹性回复角提高14.7%;改性棉织物的柔软性略有下降。总体来说,接枝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整体性能有所提高。

    基于角蛋白酶与蛋白酶协同处理的羊毛织物防毡缩加工
    王平;范雪荣;蔡成岗;王强;崔莉;赵先飞
    纺织学报. 2010, (7):  85-90. 
    摘要 ( 1253 )   PDF (597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羊毛酶法防毡缩整理效果,采用一种枯草芽孢菌产角蛋白酶和Savinase蛋白酶进行了羊毛酶处理实验,考察二步法协同处理对羊毛减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角蛋白酶对羊毛减量效果较低,但能促进后续蛋白酶处理效率的提高。与氧化和蛋白酶处理相结合的防毡缩方法相比,经角蛋白酶、蛋白酶二步处理后毛织物的减量率与毡缩率略低,润湿性与染色性能有所改善,纤维损伤较少。羊毛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角蛋白酶、蛋白酶处理后毛纤维中胱氨酸相对质量浓度低于氧化与蛋白酶处理样,验证了角蛋白酶能促使鳞片层中胱氨酸残基二硫键还原与蛋白变性,利于后续蛋白酶加工中毛纤维表面鳞片蛋白水解。

    后整理工艺对纯苎麻针织物性能的影响
    凌群民;谭磊
    纺织学报. 2010, (7):  91-96. 
    摘要 ( 1126 )   PDF (802KB) ( 36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纯苎麻针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具有强烈刺痒感的问题,简要阐述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刺痒感的方法。采用剪毛-柔软剂整理、纤维素酶-柔软剂整理、柔软剂整理3种工艺对纯苎麻针织物试样进行后整理加工,并对整理后纯苎麻针织物的线圈密度、织物面密度等织物基本织物规格及纵向拉伸强力、悬垂性能、起毛起球性能、折皱回复性能及织物刺痒感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后整理工艺均能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但后整理工艺会劣化纯苎麻针织物的基本性能,对拉伸强力的劣化尤为明显。对比分析3种后整理工艺发现,剪毛-柔软剂整理的复合整理能有效降低纯苎麻针织物刺痒感,是较为理想的后整理工艺,但对织物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常压介质阻挡放电对涤纶春亚纺织物的表面改性
    王春莹;王潮霞
    纺织学报. 2010, (7):  97-101. 
    摘要 ( 1007 )   PDF (771KB) ( 2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对涤纶春亚纺织物进行表面改性,探讨不同放电功率、放电时间下织物润湿性能的变化。使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织物表面改性后化学组成及元素含量的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改性后织物表面形貌的变化,并分析改性后织物的拉伸性能和透湿量。结果表明:常压介质阻挡放电改性可以极大地提高涤纶春亚纺织物的润湿性能,这源于织物表面氧元素的含量增加及表面粗糙化;改性后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透湿量也得到明显改善。

    服装工程
    服装品牌来源国效应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
    严超;姜蕾;章碧
    纺织学报. 2010, (7):  102-106. 
    摘要 ( 1455 )   PDF (793KB) ( 5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现有来源国效应相关理论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服装行业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出国内消费者对美、法、英、日、韩、中等6国服装品牌的态度。探讨来源国形象对消费者的产品信念和品牌态度的影响,并分析了消费者的产品信念与品牌态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对于服装品牌来说,在中国消费者中确实存在较为明显的来源国效应;来源国形象的4个维度,即:国家认同度、品牌固有印象、国家发展水平、时尚引导力,均对消费者的产品信念产生影响;消费者对来源国服装品牌的产品信念与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服装品牌的情感定位
    杨威
    纺织学报. 2010, (7):  107-111. 
    摘要 ( 1959 )   PDF (893KB) ( 5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对人类情感需求的分析入手,将情感作为服装品牌的定位核心,由此进一步扩展了市场细分指标体系。引入服装品牌的情感定位方式,通过服装品牌情感因素的分析,得出情感层次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服装穿着功能层次的对应关系。同时阐述了情感定位与品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和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维系问题,认为消费者与服装品牌之间的情感共鸣是情感维系的基础,而适度的情感定位调整则是保持服装品牌情感维系的关键。

    城市职业人群色彩规划
    刘淑丽
    纺织学报. 2010, (7):  112-116. 
    摘要 ( 993 )   PDF (754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出于城市人文色彩形象的进一步提升和城市更高层次竞争力的建设,城市职业人群色彩规划基于城市色彩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之启发,围绕一个新的概念范畴,应用调研法、文献法、实践比较法等进行了概念与现状、实施的原则与具体方案等相关理论及其实践的系统研究。认为职业人群色彩从属于城市色彩,是流动的、更具有人文魅力和细节美感的城市色彩,是能够体现现代都市文化品位的典型元素,是吸引旅游和投资的环境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广泛深入地调研地理环境、建筑景观、历史文化、行业特征等关系色彩,并进行恰当的引导教育及立法与制度建设可以实现合理的城市职业人群色彩规划。

    机械与器材
    含间隙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的虚拟样机仿真
    陈革;寇剑斌;罗军;沈军
    纺织学报. 2010, (7):  117-121. 
    摘要 ( 985 )   PDF (551KB) ( 2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织机四连杆打纬机构中牵手栓轴承间隙对打纬运动的影响,根据间隙副反力小于零即表明运动副元素间产生分离的原则,对牵手栓轴承内部的接触和碰撞进行预测。采用连续接触模型建立含间隙运动副,以无质量刚性杆代替运动副内间隙,在Solidworks中建立牵手栓轴承的虚拟样机分析模型,应用COSMOSMotion进行运动和动力学仿真。对间隙杆的动力学分析发现,在曲柄运动的1个周期中,运动副内会产生若干次分离和接触。对筘座进行运动学分析发现,在高速状态下打纬机构的间隙使构件受到冲击力作用, 对机构的打纬特性及织物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

    基于Win CE 的喷气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汪静;金玉珍;胡旭东;谢永良;何伟强
    纺织学报. 2010, (7):  122-126. 
    摘要 ( 933 )   PDF (1498KB) ( 3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代喷气织机对人机交互平台的快速性、操作简便性、可扩展性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Win CE和CAN协议的喷气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方法。首先搭建以EP9307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并定制Win CE操作系统。整合喷气织机织造工艺参数,采用C#语言设计开发交互界面,实现基于XML文件的数据存取机制。结合Win CE中断机制,采用多线程技术设计CAN通信程序,制定CAN通信协议规范,实现各模块间的通信。大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扩展及维护,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和通讯能力。

    基于无线技术的织机信息传输系统
    吴菁;陈罡;徐志明
    纺织学报. 2010, (7):  127-130. 
    摘要 ( 892 )   PDF (1187KB) ( 2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弥补现有织机控制系统数据传输方面的不足,通过对目前各种数据传输的比较分析,提出一种基于CC1100的无线传输方式。介绍了织机控制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硬件设计,给出控制系统的框图以及无线模块的硬件原理图。具体阐述了数据传输协议、无线模块的软件设计。试验测试分析表明,在主控机与织机一对一通讯的状态下,系统数据传输准确、稳定,性能可靠,较好地满足了织造车间数据传输的要求。在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位置精度分析
    林建龙;罗智文;张力
    纺织学报. 2010, (7):  131-134. 
    摘要 ( 1151 )   PDF (385KB) ( 4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电脑刺绣机普遍采用平面六杆滑块机构作为其针杆机构,利用复数矢量法建立了针杆机构位置精度分析的数学模型,并对针杆机构的针杆刺绣精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计算针杆刺绣误差的解析式,编写了MatLab计算程序并对某厂生产的GY902A电脑刺绣机针杆刺绣误差进行了实例计算,找到了电脑刺绣机的针杆刺绣误差随曲柄转角变化的规律,对于电脑刺绣机针杆机构运动学设计和提高刺绣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溢流染色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
    谢水英;韩承江;姜磊
    纺织学报. 2010, (7):  135-140. 
    摘要 ( 1060 )   PDF (962KB) ( 6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染色机控制系统中的控制方式单一且自动化程度落后,同时对水,电资源浪费大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全新的控制方案。运用PLC及组态技术使系统实现集散控制,在相应环节上运用变频及智能PID技术,解决了染色机控制方式的单一、落后、实时性差等问题。实验证明,经改造后的系统简化了工艺操作,使操作流程规范化,布匹染色均匀、质量显著提高。在加入PID算法后,控制系统动态响应良好,精确度提高,系统达到了节能降耗,减小污染,提高生产运行效率的目的。

    管理与信息化
    服装供应链中同级销售网络的协同调剂
    王志宏;曹海生
    纺织学报. 2010, (7):  141-144. 
    摘要 ( 1044 )   PDF (529KB) ( 3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我国服装行业的高库存和低客户满意率等基本矛盾,提出同级销售网络中服装协同调剂方法。探讨服装供应链中同级销售网络的协同调剂机制。给出基于XML的服装供应链协同调剂系统框架,研究基于XML技术的同级服装销售商的信息集成。并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从产品缺货损失、产品库存积压损失和调剂成本等角度来构建有向赋权二部图模型,并求解最优调剂方案,从而降低库存积压和库存不足,提高客户满意率。

    综合述评
    壳聚糖的抗菌性研究进展与抗菌纺织品开发
    刘伦杰;吴大洋;汪涛
    纺织学报. 2010, (7):  145-150. 
    摘要 ( 1215 )   PDF (721KB) ( 5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深入研究壳聚糖(CS)在抗菌纺织品上的应用,对CS的抗菌机制及其抗菌纺织品开发现状进行综述。介绍了分子量、脱乙酰度、溶液浓度、pH值、溶剂种类、衍生化等因素与抗菌性的关系。结合实际应用认为,CS要发挥优良的抗菌性,应具有高脱乙酰度、中等分子质量,以乙酸作为溶剂,pH值略高于4即可,同时其质量浓度在2.5g/L以上,还可通过衍生化反应进一步提高其抗菌性。分析CS抗菌纺织品开发现状得知,目前主要通过对传统织物固着CS后整理和开发CS纤维制品这2种方式实现纺织品抗菌,前者抗菌性会随产品洗涤次数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后者将是较好的解决办法,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