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2年 第3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2-06-15
    纤维材料
    球形中空微粒的可见光消光特性
    张娜, 王妮, 施楣梧, 俞建勇
    纺织学报. 2012, (6):  1-5. 
    摘要 ( 1057 )   PDF (1207KB) ( 4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Aden-Kerker理论,研究了球形中空微粒的散射特性。利用MATLAB编程,对球形中空微粒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消光性能进行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中空微粒的外层折射率、尺度参数、壁厚等对其消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粒外壳相对折射率的增加,其消光系数先减小后增大;随微粒尺度参数的增大,消光系数则呈现震荡并出现一系列极大极小值,最后振幅减弱并在2附近上下波动;随微粒壁厚的减小,消光系数一般先增大后减小。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中空微粒不同的直径和壁厚组合来实现某一特定的消光作用,且一般空心微粒的消光作用优于实心微粒。
    辅助电极作用下双喷头静电纺丝电场及射流受力分析
    朱文斌, 史晶晶, 杨恩龙
    纺织学报. 2012, (6):  6-9. 
    摘要 ( 1611 )   PDF (1051KB) ( 4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双喷头静电纺丝过程中,喷头间电场相互干扰,带有相同电荷的两条射流相互排斥,使得纺丝连续性下降且纤网分布不均匀。本文通过在两喷头处各装有相同形状的圆锥形辅助电极来降低电场间的干扰,实验表明,装有圆锥形辅助电极的双喷头静电纺丝射流连续性好,纤网分布均匀且纤维直径更细。最后通过Ansoft Maxwell 3D电磁场分析软件对静电纺丝电场进行建模仿真,并模拟射流受力,从而进一步阐明辅助电极屏蔽电场的作用。
    异染扁平截面聚酯长丝结构性能测试分析
    楼利琴, 占海华
    纺织学报. 2012, (6):  10-14. 
    摘要 ( 853 )   PDF (1262KB) ( 3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优化纺丝工艺,更好地提高异染扁平截面聚酯长丝质量,设计了3种不同规格的异染扁平截面聚酯长丝,并测试分析了3种异染扁平截面长丝和纯扁平截面聚酯长丝的结构性能。结果表明:异染扁平聚酯长丝横截面呈大小不一、不规整的长方形,其边缘呈弧线的椭圆状;粗细节的分布是影响纱线性能的主要因素,粗节百分率越大,纱线断裂伸长、回潮率、沸水收缩率、上染率就越大,断裂强度越小。其干热收缩率对时间的依赖性不太强,而温度对干热收缩率影响较大,特别是异染扁平丝,其收缩率增加明显。
    单向复合材料及纯树脂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比较
    宋孝浜, 金利民, 王春霞
    纺织学报. 2012, (6):  15-19. 
    摘要 ( 1040 )   PDF (1089KB) ( 5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在纱线与树脂基体尺度上计算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过程。通过对比分析相同条件下纯树脂材料的抗冲击能力,从弹体的速度变化曲线、冲击应力在复合材料不同组分上的分布等方面说明单向复合材料的抗冲击行为与主要吸能机制。在冲击作用下,与纯树脂材料相比,单向复合材料可使冲击能量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耗散,从而表现出更好的能量吸收性能。此外,单向复合材料中的纱线部分的应力峰值明显比树脂部分的应力峰值大,说明单向复合材料所承受的冲击能量主要被纱线增强相所吸收,从而具有更好的抵抗冲击的能力。
    纺织工程
    不同横截面形状丝道网络器中三维流场特征
    邱华, 刘园园, 严静, 刘立群, 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12, (6):  20-25. 
    摘要 ( 990 )   PDF (1142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研究计算了七个不同横截面形的网络器丝道内压缩气流的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和网络器的性能联系起来,为设计出性能优良的网络器提供理论依据。流场计算用的是商业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 CFX。网络器的性能通过网络丝的网络度和网络牢度评价。通过流场计算可以得出:包含喷嘴轴线的丝道横截面上的涡流可以为长丝的旋转提供较大的空间;丝道轴线上,较大的流体速度有利于长丝的开松。但是,太大的流体速度会使长丝粘贴在丝道壁上,阻碍了长丝的相互纠缠,降低了网络丝的网络度。
    日本西阵织的纹样特征探究
    郑朝辉
    纺织学报. 2012, (6):  26-29. 
    摘要 ( 1095 )   PDF (1525KB) ( 5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以日本传统丝织物的代表品牌西阵织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西阵织的起源发展和工艺流程,针对其代表性的图案题材、纹样特征,分析了其纹样风格是在吸收外来纹样、充分融合自身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文化语言,具有特定的符号含义及情感诉求。结果表明,通过对自然形态的符号、元素的提取,经凝练、概括和整合,提升了西阵织纹样的特征,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美学意识。其不断拓展传统织物和纹样在时尚潮流中的应用空间及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值得借鉴。
    机织针织复合织物与多层双轴向纬编织物拉伸性能对比
    徐艳华, 袁新林
    纺织学报. 2012, (6):  30-34. 
    摘要 ( 1282 )   PDF (1311KB) ( 55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玻璃纤维作经纱、纬纱和高强涤纶作针织纱分别编织机织针织复合(CWK)织物和多层双轴向纬编(MBWK)织物,测试两种织物的横向、纵向的拉伸性能,分析比较拉伸负荷和位移特征曲线。研究表明:在拉伸过程中,CWK织物MBWK织物均先由其中的经纱或纬纱,在较低的伸长下,承担较高的负荷,直至经纱或纬纱断裂,然后由针织结构,在较高的伸长下,承担较低的负荷,直至针织结构破坏;经纱和纬纱以交织形式衬入针织结构中,使得CWK织物的轴向的拉伸强度稍低于MBWK织物,但起到一定的“预牵伸”作用,可使针织纱对经纱和纬纱捆绑效果更好。
    轴向经编针织物的设计与仿真
    李秀丽, 丛洪莲
    纺织学报. 2012, (6):  35-40. 
    摘要 ( 1283 )   PDF (1638KB) ( 5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决轴向经编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不足并且最终实现其快速设计,本文针对轴向经编针织物的CAD设计与仿真功能进行了研究。在深入了解轴向经编针织物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了织物结构的尺寸,建立了轴向经编针织物的CAD设计模型,其中包括地组织模型和铺纬组织模型;重点研究并建立了轴向经编针织物的纱线与线圈的二维仿真模型,以及玻璃纤维衬纱、线圈的三维仿真模型;以Visual C++ 为开发工具,并且结合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图形库,最终在WKCAD4.0系统中实现了轴向经编针织物的CAD设计与仿真功能。
    染整与化学品
    羊毛角蛋白的提取及其成膜性
    徐恒星, 史吉华, 周奥佳, 阎克路
    纺织学报. 2012, (6):  41-47. 
    摘要 ( 1308 )   PDF (1790KB) ( 7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本研究采用氧化—还原两浴两步法溶解羊毛,从中提取出角蛋白,羊毛溶解率达87%,同时提取的角蛋白有较高的分子量,主体分布在45-60kDa。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测试结果表明,提取所得角蛋白的特征官能团与羊毛基本相同,热稳定性亦无明显变化。将壳聚糖按不同比例加入角蛋白中,可制得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复合生物膜。对生物膜进行接触角和强力测试发现,断裂强度随着壳聚糖含量增加而增大,但其亲水性随之降低。
    添加剂/超细包覆分散染料液滴形成的影响因素
    张桂芳, 付少海, 田安丽, 张霞, 王潮霞
    纺织学报. 2012, (6):  48-52. 
    摘要 ( 766 )   PDF (1449KB) ( 43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为壁材,采用相分离技术对分散染料蓝60进行包覆,制备超细包覆分散染料。探讨了甘油、吐温80用量对超细分散染料胶体性质的影响,在选择合适的黏度、表面张力和一定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了影响液滴形成的因素。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超细包覆分散染料。胶体性质研究表明超细分散染料和甘油的的用量越多,体系黏度越大,吐温80可降低体系表面张力,而三者均会影响体系的稳定性。分析液滴形成过程发现黏度增加,表面张力减少,液滴更容易分离,而且表面张力越小,液滴形成的最大体积越小,黏度是影响“卫星液滴”形成和滴落的主要因素,黏度较低时,“卫星液滴”较易形成,且不易与主液滴重合。
    基于球面谐波理论的染色品色差检测光照校正
    张建新, 常卫, 俞利国
    纺织学报. 2012, (6):  53-58. 
    摘要 ( 920 )   PDF (2090KB) ( 3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染色品色差检测是染色品质量评价的关键,照射光源的不一致将导致严重的色差评价误差。本论文将基于球面谐波理论的光照校正算法引入到染色品色差检测的光照校正中。首先将采集到的同一光源下的图像进行光照色调颜色恒常性算法校正;然后测量不同光源照射下染色品的反射率,基于球面谐波理论进行光照光谱能量估计与光照补偿;最后采用两种纺织行业最常用的色差公式CMC(2:1)和CIE1976L*a*b*对上述两种算法产生的图像处理效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用于染色品色差检测的光照校正中,实现了图像在多种光源之间的相互转换,减小了由于光源不一致问题产生的色差评价误差,提高了染色品质量评价的诚信度。
    甲基丙烯酰胺接枝蚕丝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
    钱红飞, 方帅军, 刘将英, 屠海镇
    纺织学报. 2012, (6):  59-65. 
    摘要 ( 1098 )   PDF (1519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较好地了解甲基丙烯酰胺单体接枝蚕丝的染色性能,作者通过热综合、红外光谱和X-衍射这三种方法,对增重蚕丝与未增重蚕丝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其活性染料的上染与固色速率曲线、提升性等染色性能,并与未增重蚕丝作比较。结果表明,接枝增重并未改变纤维内部的晶型结构和丝素主链的分子结构,而结晶度有所降低,对活性染料的吸附性和提升性有所降低。
    不同添加剂对防水透湿涂层整理的影响
    王志佳, 陈英
    纺织学报. 2012, (6):  66-70. 
    摘要 ( 946 )   PDF (1115KB) ( 4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芳砜纶/棉混纺织物的涂层效果,水性聚氨酯涂层胶中加入添加剂羧甲基纤维(CMC)或海藻酸钠(ALG);通过对比及分析涂层织物的透湿性、淋雨性和硬挺弯曲长度,添加剂CMC的综合效果优于ALG;在含有CMC涂层胶中加入聚乙二醇(PEG)能显著改善织物的透湿性能以及织物手感;当CMC添加量为0.25%,PEG添加量为10%时,涂层织物的透湿量达到6721.5g/m2.24h,淋雨性为5级,织物弯曲长度为5.51cm,具有较好的防水透湿性能以及织物手感。
    服装工程
    基于三维人体测量的江浙女模特体型分类
    张宁, 王宏付
    纺织学报. 2012, (6):  71-75. 
    摘要 ( 2010 )   PDF (1002KB) ( 3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国家号型中缺少模特体型这一问题,利用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对192名年龄在18-24岁江浙女模特进行60项指标测量,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将60多项测量变量压缩到身高,胸围,腰围,臀围,腰高这5方面。然后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得出适合K-均值聚类法中的分类数,通过K-均值聚类法得到Y型体的模特号型标准:身高分别为170cm,175cm,180cm;腰高109cm,112cm,105cm;胸围84cm,87cm, 90cm;腰围分别为62.5cm,65.5cm,68.5cm,臀围90cm,92.5cm, 95cm。
    服装胸围截面上距离松量的分配关系
    张爱萍, 王云仪, 姚怡
    纺织学报. 2012, (6):  76-80. 
    摘要 ( 1161 )   PDF (1204KB) ( 4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揭示胸围截面上距离松量与服装放松量的分配关系,采用三维扫描仪扫描标准人体和不同放松量的服装, 得到胸围截面不同角度处的距离松量。通过分析得出:距离松量主要集中在胸围截面的165°~195°(侧面)之间,90°~150°之间和210°~240°之间的距离松量较小;胸围截面90°~225°处的距离松量均与平均距离松量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240°处的距离松量与平均距离松量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前中附近的255°~270°之间的距离松量与平均距离松量低度相关;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总体较好,180°处的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达到0.9652。
    近代民间荷包中的苏绣针法研究
    李頔, 张竞琼
    纺织学报. 2012, (6):  81-87. 
    摘要 ( 913 )   PDF (1961KB) ( 6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上海“凤歌堂”博物馆及南通仿真绣研究所珍藏的苏绣风格的荷包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分析得到齐针、钉线绣、滚针等十种针法为荷包刺绣中的常用针法。再按照构成方式与表现效果相结合的方法,将荷包中的苏绣针法分为平绣、条纹绣与特色针法三大类进行研究。在对这些针法、步骤以及在荷包中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荷包中苏绣针法的特色及内涵:荷包刺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展示“苏意”风韵;运用针法虽少,却是次序与变化的完美统一,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到技艺;虽有一定的“程式”,却能托物言情,成为显现个性的重要载体;材料虽普通,却能因地制宜,将其特色发挥到极致。
    机械与器材
    基于Q15的横机针位置跟踪算法
    张华, 胡旭东, 彭来湖, 张建义
    纺织学报. 2012, (6):  88-91. 
    摘要 ( 659 )   PDF (886KB) ( 3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分析横机的两种针位置跟踪方法,给出了采用伺服电动机反馈正交编码信号的横机针位置跟踪算法原理。为了解决定点处理器浮点运算的问题,提出以Q变换进行浮点运算的方法,运用统计分析法确定Q值。在横机测试平台上进行了实时硬件仿真对比试验。实验结果可知,基于Q15的横机针位置跟踪算法完成一次针位置计算所消耗的平均系统时间为141.05ns,与传统算法相比,该方法运算效率提高了65.43%。该算法可为其它针织机械,如袜机、圆机、内衣机等纬编针织机的控制系统中针位置跟踪算法提供借鉴。
    基于柔性多体系统的经编机梳栉摆动机构动力学分析
    刘鑫, 胡旭东, 陈洪立
    纺织学报. 2012, (6):  92-96. 
    摘要 ( 833 )   PDF (1172KB) ( 5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梳栉摆动机构作为经编机的主要关键机构之一,直接影响了经编机的高速运行性能。本文仿真分析了梳栉转轴在低速运行时约束反力的变化情况,并借助ADAMS以及Nastran分析软件建立了经编机梳栉传动机构的柔性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经编机高速运行时的动态响应,得出了在高速运行时梳栉允许横移时间角改变的程度;在不同转速下导纱针针尖位置的偏差程度和变化趋势;梳栉传动机构振动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纺织品印花图像分割
    景军锋, 孟泰, 李鹏飞
    纺织学报. 2012, (6):  97-100. 
    摘要 ( 785 )   PDF (971KB) ( 3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纺织品印花精度检测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围绕纺织品印花图像的有效分割展开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距离修正和隶属度修正的FCM算法。为了确保FCM算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对其参数的选取和算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参数的自适应初始化方法和FCM算法的修正方法,最终给出该算法对纺织品印花图像的分割效果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纺织品印花图像有良好的分割效果,并且对由光和织物纹理引起的干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多品种小批量服装生产的工时定额制定方法
    叶宁, 阎玉秀
    纺织学报. 2012, (6):  101-106. 
    摘要 ( 1016 )   PDF (1244KB) ( 6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针对多品种小批量服装生产模式下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标准资料法和学习曲线法相结合的工时定额制定新方法。标准资料法是先按照作业大类——作业单元——作业内容——标准工时的划分方法建立标准工时数据库;当生产新款式时,再依据款式把衣服分解为各个不同工序,查找相应的工时数据来合成该款式的工时定额。学习曲线法是通过拟合流水线的学习曲线来确定批量系数,根据不同的批量条件用批量系数对标准工时进行修正,从而满足工时动态管理的需要。两者的组合应用通过企业实例验证切实可行,有利于企业实现快速反应和精确管理。
    学术沙龙
    分子内阻燃PET纤维的结构性能
    马敬红, 龚静华, 杨曙光, 徐坚
    纺织学报. 2012, (6):  107-110. 
    摘要 ( 1277 )   PDF (883KB) ( 48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反应性无卤阻燃剂CEPPA为第三单体,通过共聚改性制备了分子内阻燃PET树脂,并经熔融纺丝纺制阻燃PET纤维。利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了阻燃PET树脂中的磷含量,结果表明大部分CEPPA聚合到PET分子链中。对阻燃PET纤维结晶性能、染色行为、力学性能及燃烧性能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阻燃PET纤维的结晶度随着磷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导致了纤维染色性能的提高。阻燃PET纤维采用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上染率可达90%以上。此外纤维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极限氧指数(LOI)值约为35%,并且抗熔滴性能得到了改善.
    芳香族共聚酯的固相聚合和熔融纺丝
    王燕萍, 夏于旻, 甘海啸, 朱卫彪, 钦维民, 王依民
    纺织学报. 2012, (6):  111-115. 
    摘要 ( 1510 )   PDF (1115KB) ( 4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高强高模的芳香族共聚酯纤维,本文研究了低分子量芳香族共聚酯的固相聚合,分析了固相聚合前后芳香族共聚酯的流变性能,并进行了熔融纺丝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固相聚合可以大大提高芳香族共聚酯的分子量。其熔体为非牛顿流体,呈现明显的切力变稀行为,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表观粘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变大。固相聚合后所制备的初生纤维力学性能较固相聚合前有大幅度的提高。SEM照片显示芳香族共聚酯纤维由5μm左右的大原纤和1μm左右的原纤构成。
    聚酰亚胺纤维及其阻燃特性
    尹朝清, 徐园, 张清华
    纺织学报. 2012, (6):  116-120. 
    摘要 ( 1520 )   PDF (1430KB) ( 6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 本文主要综述了聚酰亚胺纤维的国内外发展概况,产业现状以及耐高温、耐辐射、耐溶剂、高强高模、阻燃等基本特性,重点阐述了其本质阻燃特性,包括极限氧指数及其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近年来国内外对聚酰亚胺纤维的阻燃改性研究有所增加,主要包括引入磷元素、氟元素以及有机硅等体系。与其它一些阻燃纤维对比发现,聚酰亚胺纤维在高温防护、高温过滤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为研究和应用高温阻燃材料提供参考。关键词 聚酰亚胺纤维;阻燃;耐高温;极限氧指数
    热塑性纤维防熔滴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朱士凤, 施楣梧
    纺织学报. 2012, (6):  121-124. 
    摘要 ( 1206 )   PDF (1047KB) ( 4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回顾了热塑性纤维防熔滴研究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当前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共聚法、共混法、接枝法、辐射交联法等,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常用的防熔滴机理如物理增粘、成炭机理、膨胀型阻燃机理等,展望了防熔滴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辐射交联作为一种节能、环保、易工业化生产的冷加工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阻燃防熔滴应用方面以及防熔滴理论的建立方面值得我们去探讨。
    间位芳纶的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宋翠艳, 宋西全, 邓召良
    纺织学报. 2012, (6):  125-128. 
    摘要 ( 1202 )   PDF (1280KB) ( 6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间位芳纶目前的商业化现状作了介绍,分析了相关技术路线,着重总结了间位芳纶产品的五大性能特点,即耐热、阻燃、电绝缘、化学稳定及优良的机械特性,以及因这些特性而被大量应用的众多领域,如环保,防护,产业纺织品以及电绝缘等领域。在间位芳纶技术发展方向方面,从低成本工艺路线、差别化产品以及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看法和建议,阐述了间位芳纶广阔的发展前景,期望能够通过加强相关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应用领域扩展来进一步推动间位芳纶的技术进步。
    国产阻燃粘胶纤维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夏郁葱
    纺织学报. 2012, (6):  129-135. 
    摘要 ( 1068 )   PDF (1806KB) ( 55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 要:为了促进我国阻燃粘胶纤维的发展,本文简述了我国阻燃粘胶纤维发展现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粘胶纤维的阻燃机理,重点介绍了阻燃粘胶纤维的生产方式,及其在技术上、结构上、性能上的特点,最后对当前阻燃粘胶纤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阻燃粘胶纤维的主要问题是纤维强度及湿模量低,针对存在问题,需应用高湿模量纤维、新型溶剂法纤维、改善加工织造技术、开发新型生物质纤维、开发新型纳米阻燃剂等技术进行解决,并对阻燃粘胶纤维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阻燃维纶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发展趋势
    葛卫兵, 付兴伟, 姜猛进, 徐建军, 叶光斗
    纺织学报. 2012, (6):  136-143. 
    摘要 ( 1034 )   PDF (2423KB) ( 49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维纶纤维是由PVA的水溶液经湿法纺丝,再和甲醛缩合而制成的一种合成纤维。其性能优异,特别是采用加硼湿法纺丝所得的维纶,强度高(大于7.0cN(dtex)-1),模量高,耐腐蚀性强。阻燃维纶兼具高强高模和阻燃,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为此,系统地介绍了维氯纶、CY841阻燃维纶、高强溴/锑复合阻燃维纶和高强无卤阻燃维纶这四种阻燃维纶的结构与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极限氧指数等表征手段对比了这四种纤维的优缺点,并分析了阻燃维纶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耐高温阻燃聚芳噁二唑纤维的结构及其性能
    贾二鹏, 施楣梧, 叶光斗, 徐建军
    纺织学报. 2012, (6):  144-150. 
    摘要 ( 2543 )   PDF (1749KB) ( 4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聚对苯噁二唑(POD)纤维的进展,针对POD的特点,引入磷系和卤系第三单体进行共聚,明显改善POD纤维的阻燃性,LOI可达30以上;详细探讨了凝固浴条件对POD纤维聚集态结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证明40~50%的硫酸水溶液为最佳凝固浴浓度;通过与其他耐高温纤维各种性能的对比得出,POD纤维耐高温性能优于PPS、Nomex和Tanlon,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耐化学腐蚀性和染色性,应用前景广泛。
    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的热氧老化性能
    李文涛, 姚淑焕, 彭淑萍, 吴萌, 张超波, 张再兴
    纺织学报. 2012, (6):  151-154. 
    摘要 ( 1110 )   PDF (898KB) ( 52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热氧老化方法,研究了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在200℃、250℃和300℃下的热氧老化趋势,并同间位芳纶和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0℃下经过80天的热氧老化,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的断裂强度保留率接近90%,在250℃下经过65天的热氧老化,它的断裂强度保留率在60%以上,在300℃经过25天的热氧老化,其断裂强度保留率依然大于70%;同时对改性聚芳噁二唑纤维在高温热氧老化后的线密度测试表明,线密度没有明显变化,纤维在200℃、250℃和300℃下尺寸变化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