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36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5-09-15
    纤维材料
    木棉纤维的轴向主体结构与组成物质分布
    胡立霞 王府梅 刘杰 徐广标
    纺织学报. 2015, (09):  1-6. 
    摘要 ( 356 )   PDF (2237KB) ( 2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木棉纤维残余变形、端口形态,以及不同成分去除前后、回复中空处理后表面形态的观测,对其主体结构、表层结构及物质分布进行了分析总结。研究发现,木棉纤维主体层是由宽为 5 ~ 20 µm的带状单元沿轴向螺旋状绕成的圆管,且该带状单元由纤维堆砌而成,木质素和半纤维素主要填充在带状单元的螺旋形接缝中。螺旋形接缝是木棉纤维强度和刚度的弱节,受力大时会沿弱节线断裂,受小应力反复作用时会在弱节处形成折痕。木棉纤维很薄的表层是由一定大小的巨原纤维轴向规整紧密地排列纺织而成,并存在一定间距的偏横向环状纹路。

    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长丝的制备及热处理对其性能的影响
    吴清鲜 姚金波 刘佳雨 王魁
    纺织学报. 2015, (09):  7-12. 
    摘要 ( 723 )   PDF (1651KB) ( 3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设计并自组装的动态水浴静电纺丝装置,成功收集到连续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长丝,并对其进行干热处理和湿热拉伸处理。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 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的PAN纳米纤维长丝特性进行表征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及热处理对PAN纤维特征及其结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纤维平均直径随着PAN质量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纺丝电压升高而减小;热处理可以使纤维致密化,其强度也得到提高。

    驻极处理对聚乳酸熔喷材料性能的影响
    任煜 李猛 尤祥银
    纺织学报. 2015, (09):  13-17. 
    摘要 ( 1476 )   PDF (1165KB) ( 67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PLA)为原料,采用熔喷工艺开发一种高性能过滤材料,并利用外置式电晕放电技术对材料进行驻极处理。分析讨论了驻极电压、驻极时间以及两电极之间距离等工艺参数对材料的表面电位、透气性及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驻极处理后PLA熔喷材料表面形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驻极后PLA熔喷材料表面粗糙度增加;材料在驻极电压增加过程中出现反极性充电现象。随着驻极电压和时间的增加,材料表面静电电位逐渐增加,然后又呈现下降的趋势。驻极处理后材料的透气性未出现显著变化;过滤效率显著提高。

    纺织工程
    木棉纤维混纺纱中纤维的径向分布规律
    周梦岚 王府梅
    纺织学报. 2015, (09):  18-22. 
    摘要 ( 454 )   PDF (1715KB) ( 31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木棉纤维在混纺纱中分布位置不仅影响织物的手感、视觉风格、强伸性质、耐磨性能等,而且关系到染色、印花、后整理等诸多后道工序。但是,由于纱中木棉纤维被压扁等原因,使得传统方法根本不能测试木棉纤维在纱中的内外转移规律。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中的Photoshop像素法测量混纺纱横截面中各种纤维的面积,使计算纱中纤维的转移指数成为可能,该方法既快速,又准确,该法还有可能用于快速测试分析木棉/棉混纺比或棉/粘等目前难以测试的混纺比。测试发现:(1)在与棉及棉型粘胶纤维混纺的环锭纱中木棉纤维向纱表层转移的趋势明显,木棉纤维的汉密尔顿转移指数达20%左右,纱表层木棉纤维混纺比远大于平均混纺比,这是木棉纤维偏短、表面光滑、柔软等性能联合作用的结果;(2)木棉/粘胶/棉混纺纱中,粘胶纤维向纱芯转移的趋势最强;(3)混纺纱中,木棉纤维有成束现象,纱表层的木棉纤维中空度保持得更高,木棉自身具有回复中空的“潜能”。

    氨纶经编平纹布送经量的影响因素
    王楠 缪旭红 徐巧 高伟超
    纺织学报. 2015, (09):  23-27. 
    摘要 ( 407 )   PDF (1162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氨纶经编平纹织物更换品种时送经量设置困难的问题,前梳采用33、44、55dtex的涤纶长丝、锦纶长丝,后梳采用44dtex的氨纶丝为原料,分别在卡尔迈耶HKS2-3 E经编机和利巴COP2 KE经编机上进行上机实验,考察了牵拉密度、原料线密度及种类、机号以及机型等参数对经编弹力织物前梳送经量的影响,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出各影响因素与前梳送经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参数均对氨纶经编弹力织物的前梳涤纶或锦纶的送经量有影响。其中,牵拉密度、机号是影响前梳送经量的高度显著性因素。

    基于编织点起始位置及牵拉速度变化的编织角预测模型
    王晓明 邹婷 李超婧 王璐
    纺织学报. 2015, (09):  28-33. 
    摘要 ( 318 )   PDF (1260KB) ( 2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二维编织过程中起始编织点位置过高或过低以及牵拉速度变化会导致编织角发生阶段性不匀的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编织角从不稳定状态到稳定状态过程中编织高度和编织角随时间变化的本构方程,并且预测这一过程所需的时间和编织的织物长度。此外,通过带芯编织方法的实验来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模型能够有效地预测编织角随时间的变化以及编织角不稳定阶段编织的织物长度。

    双色段彩纱针织物图案的形成机制
    史晶晶 陈伟雄 易洪雷 薛元 杨恩龙
    纺织学报. 2015, (09):  34-37. 
    摘要 ( 358 )   PDF (1594KB) ( 3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过渡段在6cm以内的新型双色等线密度段彩纱编织纬编针织物时色段错位循环图案形成机制,通过实验试纺试织并结合计算机方格填色模拟,揭示织物上菱形图案受段彩纱总循环段长、色段段长比及织物幅宽用纱量的影响。当织物幅宽针数接近n/2倍纱线总循环段长针数时,菱形图案的清晰度高;当幅宽用纱量以纱线总循环段长1/2的整数倍增加时,幅宽内菱形个数成1/2整倍数增加。并给出幅宽针数为n/2±(0~1/8)倍纱线总循环段长针数内时纯色菱形块长宽高计算公式。

    纺织品视觉遮蔽性评价指标比较研究
    张娜 王妮 施楣梧 俞建勇
    纺织学报. 2015, (09):  38-43. 
    摘要 ( 364 )   PDF (1453KB) ( 3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常见的纺织品光学性能的一些表征指标,包括白度、可见光波段平均透射率、明度、透明度及不透明度等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表征纺织品视觉遮蔽性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织物为浅色或白色时,其视觉遮蔽性可采用白度表征;当织物纤维种类相同时,则可以采用明度;550nm波长处透射率以及可见光波段平均透射率与不透明度相关性都较好,在没有相关标准的前提下,均可以用来表征各类织物的视觉遮蔽性。

    织物结构对纺织结构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
    袁会锦 张辉 谢光银
    纺织学报. 2015, (09):  44-49. 
    摘要 ( 415 )   PDF (1564KB) ( 3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镀银纱线作为原材料,采用织物结构单元成型的方式,通过织物结构分析模拟并结合电化学阻抗谱分析,分别研究了纱线曲屈状态、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纱线连续状态及纱线数量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同长度的纱线在织物中的曲屈状态对电极阻抗性能影响较小;织物密度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较小;纱线连续状态及纱线数量对电极阻抗性能的影响较大。为可穿戴医疗监护服装中纺织结构电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碳纤维/环氧树脂基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有限元法研究
    曹海建 冯古雨 俞科静 钱坤
    纺织学报. 2015, (09):  50-54. 
    摘要 ( 311 )   PDF (1573KB) ( 4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建立了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结构模型,进行压缩性能研究。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材料在2mm压缩位移载荷作用下纤维、树脂和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结果表明:三维中空夹芯复合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芯材交叉处应力最大,最容易发生压缩破坏;上下面板应力最小,最不容易发生压缩破坏。复合材料在承受压缩载荷作用时,纤维起主要承载作用,树脂起次要作用。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树脂破裂。

    染整与化学品
    超支化聚合物的改性及其在纳米银溶胶制备中的应用
    朱鹏飞 吴明华 李琰琦 鲍进跃
    纺织学报. 2015, (09):  55-60. 
    摘要 ( 395 )   PDF (1621KB) ( 1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马来酸酐为改性剂,合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并以此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考察改性剂用量对纳米银粒径的影响,研究合成温度和时间对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及其吸光度的影响,优化合成条件,采用红外和核磁表征聚合物结构,测定纳米银的粒径与分布,并与丁二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纳米银溶胶比较。结果表明:合成工艺优化条件为:马来酸酐/二乙烯三胺的物质量比为1:20,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h。相对丁二酸酐,马来酸酐改性超支化聚合物为模板制备的纳米银粒径小,分布窄。研究表明,采用马来酸酐对超支化聚合物改性,可以更有效减少纳米银团聚。

    等离子体处理羊毛条的兰纳素CE染料低温染色
    蒲亚宁 王雪燕 李世朋
    纺织学报. 2015, (09):  61-64. 
    摘要 ( 486 )   PDF (914KB) ( 34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一种清洁、节能型的羊毛纤维深浓染色工艺,探究了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羊毛条在采用5%owf高浓度兰纳素CE染料低温染色的染色性能。通过系统研究,优化出了羊毛条的最佳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经适当条件的空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条对兰纳素CE染料的染色性能有显著提高,80℃低温染色的效果优于传统98℃高温染色的效果,表现为上染百分率和固色率分别提高了21.63%和6.25%,以及耐洗色牢度提升了0.5级。

    聚酰胺湿法涂层浆的制备机制及其成膜性能
    智海辉 张龙 郑今欢
    纺织学报. 2015, (09):  65-69. 
    摘要 ( 306 )   PDF (1410KB) ( 5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聚酰胺湿法涂层是将基布经聚酰胺涂层浆(利用聚酰胺溶解于氯化钙/甲醇溶剂中制备涂层浆)浸渍后,经过凝固浴,在基布上形成一层连续的微孔薄膜。为了制备性能优异的聚酰胺湿法涂层商标布,通过对聚酰胺凝固膜的FT-IR、XRD、DSC的表征以及3D显微镜和SEM的分析,研究其制备机制及成膜性能。结果表明:Ca2+破坏了聚酰胺中的氢键,使其在CaCl2/甲醇溶剂中溶解,且当氯化钙与聚酰胺的质量比为2:1时,聚酰胺与氯化钙的络合性能最好;聚酰胺涂层膜的表面光滑,内层是“蜂窝状”结构,断截面是海绵状不对称的孔型结构,当涂层浆中添加炭黑和染料后,薄膜为黑色,表面分布小孔,光滑度降低,这为开发黑色湿法涂层商标布提供了理论基础。

    壳聚糖接枝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聚丙烯非织造布上的应用
    许永杉 吴敏 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15, (09):  70-74. 
    摘要 ( 414 )   PDF (1395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壳聚糖与丙烯酰胺和顺丁烯二酸进行接枝共聚,制得壳聚糖的接枝聚合物,并用红外、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溶液体系涂敷于聚丙烯无纺布上,随后对涂层织物进行了断裂强力测试、结合牢度测试、热差分析以及Pb2 +的吸附和解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酰胺和丁烯二酸成功地接枝到了壳聚糖上,而且引起了壳聚糖分子结构的变化;涂层织物的结合牢度高,断裂强力明显增加;该涂层织物对铅离子的吸附性比纯壳聚糖涂敷织物提高了大约28%;解吸附实验中,分别用HNO3和HCL做解吸附溶液,经过3次解吸附,涂层织物在溶液中的解吸率分别达到了93.4%和65.5%。

    转移印花增稠剂的流变性与微观形貌
    李青 苗赛男 邢铁玲 陈国强
    纺织学报. 2015, (09):  75-81. 
    摘要 ( 233 )   PDF (1862KB) ( 26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转移印花纸涂层改性用增稠剂高取代羟丙基纤维素(H-HP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研究对象,采用稳态剪切和频率扫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H-HPC、CMC溶液的流变性及其共混溶液在不同环境中的相容性,并利用光学和原子力显微镜对H-HPC、CMC和糊料膜的微观形貌进行观测。研究表明:CMC的结构粘度高于H-HPC并体现出更明显的假塑性和触变性;随着H-HPC或CMC含量的增加,溶液的弹性增强且粘性减弱;酸性、弱碱性以及尿素对H-HPC/CMC溶液的表观粘度和黏弹性影响不大;在80 ℃以上干燥时,可获得H-HPC和CMC共混均匀且表面平整的糊料膜。

    光湿复合老化对消防服用织物性能的影响
    马春杰 崔志英
    纺织学报. 2015, (09):  82-88. 
    摘要 ( 293 )   PDF (1515KB) ( 35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探讨多种环境因素对消防服织物性能的影响,设计光湿复合老化实验,测试织物的表面色差、物理机械性能以及TPP值。结果表明:织物表面色彩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深;润湿程度越大,色差值也越大(P<0.05)。光照时间越长,织物的撕破强力越小(P<0.001),光照60 min后PBI织物的干强保持率最高,约65%,而国产芳纶的仅为50%左右,纬向干强已低于标准值;光老化对断裂强力影响不显著。随着润湿程度的增加,织物的机械强力显著减小(P<0.01),饱和润湿状态下撕破强力减小率最大为55.14%。织物经光湿复合老化后热防护性能反而变好。

    服装工程
    针对成衣样版特征的裁剪路径优化设计
    金爱燕 高佩佩 尚笑梅
    纺织学报. 2015, (09):  89-93. 
    摘要 ( 233 )   PDF (1173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不同大类成衣的样版特征和裁剪路径存在差异性,本文针对针织休闲长裤这一大类成衣裁剪路径优化问题,以裁刀在排料图中衣片外轮廓间移动的空行程距离最短为优化目标,提炼出用于路径优化的样版特征,给出了裁剪衣片的外轮廓几何表达,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裁剪路径的数学模型,将裁剪路径优化问题归结为旅行商问题,并设定两步算法解决,首先用蚁群算法确定排料图中衣片的裁剪顺序,然后依据特征确定最近邻算法选择裁剪起始点,获得最终裁剪最佳路径。文中通过实验验证表明,使用该算法可有效减少裁刀空行程距离,明显的提高裁剪效率。

    针织服装面料缝制工艺参数的确定
    顾朝晖 l雒少娜
    纺织学报. 2015, (09):  94-99. 
    摘要 ( 370 )   PDF (1359KB) ( 3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缝制作为服装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过程,缝纫质量控制难度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必须充分了解面料性能,合理选择缝纫设备,优化配置缝纫工艺才能达到最优的缝制质量。目前在服装加工中,缝制加工工艺的确定主要是依靠经验,其结果易受到环境和选定者主观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大的模糊性。针对不同服装针织面料进行相关测试和试验并根据面料的物理测试结果对面料进行分类,可运用DPS数理统计软件和正交设计助手对缝口拉伸回复率试验结果、缝口缩皱试验结果、缝口接缝强力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以Y1面料为例,研究各类针织面料缝制工艺参数优化组合的确定方法,可以为服装企业针对不同针织面料快速选择合理的缝制工艺参数提供方法和依据。

    基于消费者心理认知的服装情感评价
    吕佳 陈东生
    纺织学报. 2015, (09):  100-107. 
    摘要 ( 401 )   PDF (2060KB) ( 5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服装的外部设计元素和消费者的情绪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基本情绪理论、心理学知识以及情绪维度理论、情感化设计知识为理论参考,在对情绪产生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情绪的各种认知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数量化和图形化角度对服装情绪的定量研究进行深入分析,并讨论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服装诱发情绪的评价方法选择提供参考。通过综合分析发现,考虑到外部设计主要负责表征低阶情绪,不涉及深层次的情绪认知加工,因此就消费者对服装外部设计的情感体验而言,图形化量表的自我报告方式是较适宜的情绪测量的方案。

    机械与器材
    精梳机钳板机构的振动分析
    刘鹏展 贾国欣 任家智
    纺织学报. 2015, (09):  108-113. 
    摘要 ( 266 )   PDF (1406KB) ( 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精梳机高速运转时钳板机构产生的震动与噪音,讨论了往复弹簧合力、钳口冲击力和震动力,其中震动力等于机构总惯性力。利用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了精梳机在400钳次/min时,钳板机构在一个运动周期内总惯性力的分布规律,并研究了精梳机的曲柄半径、钳板组件质量和工作速度与钳板机构的震动关系,结果表明:曲柄半径变大、钳板组件质量增加、工作速度提高时,钳板机构的震动力变大。

    应用CHES-FY系统的织物硬挺度测试
    孙草 杜赵群
    纺织学报. 2015, (09):  114-119. 
    摘要 ( 302 )   PDF (1271KB) ( 2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旨在使用纺织品性能测试仪测试织物硬挺度,采用现有弯曲测试标准中的斜面法和心形法进行对比分析;论文通过选择明显柔软、硬挺差异的多种织物进行硬挺度测试,分别提取3种测试方法的表征指标,即弯曲斜率、弯曲功、弯曲最大力、弯曲长度、弯曲高度等;通过对上述测试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CHES-FY系统的硬挺度测试结果与斜面法、心形法的测试结果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实验过程的重复性分析,表明其结果具有很强的再现性,说明CHES-FY系统对织物的硬挺度测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Frangi滤波器和模糊 C 均值算法相结合的织物瑕疵检测
    张缓缓 李仁忠 景军锋 李鹏飞 赵娟
    纺织学报. 2015, (09):  120-124. 
    摘要 ( 508 )   PDF (1377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织物瑕疵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rangi滤波器和FCM相结合的织物瑕疵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均值下采样方法对采集的织物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减少织物背景纹理信息对织物瑕疵检测产生的影响;然后通过Frangi滤波器进行滤波增强织物的瑕疵区域;最后利用FCM对滤波后的图像处理,确定织物瑕疵区域的像素和非瑕疵区域像素的聚类中心,并分割出瑕疵区域和非瑕疵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检测织物瑕疵种类较多,分割效果较好。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出的算法利用的是聚类思想对织物疵点进行分割,不需要利用正常织物图像进行阈值计算。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视觉搜索的服装店铺陈列优化
    穆红 林清华
    纺织学报. 2015, (09):  125-128. 
    摘要 ( 372 )   PDF (1152KB) ( 30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服装店铺作为整个零售链的终端,是实现服装产品价值的一个载体。随着服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装店铺的商品陈列在服装销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以在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一个店铺模型设定9个特定的位置,利用E-Prime系统,探讨服装店铺不同角度位置与视觉搜索之间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不同的店铺陈列位置显著影响被试者视觉搜索的正确率和视觉搜索时间。本研究结果为服装卖场做出最佳商品陈列方案提供基础的参考依据。

    视觉营销在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打折促销中的运用
    苏昊 严屏
    纺织学报. 2015, (09):  129-134. 
    摘要 ( 349 )   PDF (2014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现有研究表明,打折促销对品牌形象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为了研究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如何运用视觉营销,消除打折促销对企业品牌价值产生的负面影响,以经典视觉营销理论为基础,对UNIQLO、H&M、GAP和C&A这4大国际快时尚服装品牌在重庆市打折促销的策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在“橱窗展示、促销区域、促销标识、定价策略”4个方面借助视觉营销理论的实践,总结出4大品牌运用视觉营销的共同特点:一是审美思想与促销的融合;二是品牌建设与促销的统一;三是营销理念与促销的整合。研究结论为国内服装品牌的制定打折促销策略时提供了一些经验借鉴和实践启示。

    运用销售运营计划与买手模式的服装库存控制方法研究与实践
    任力
    纺织学报. 2015, (09):  135-140. 
    摘要 ( 290 )   PDF (1346KB) ( 26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论文针对当前国内服装企业库存积压日益严重的问题,分析库存特性及产生原因,提出运用销售运营计划(S&OP)与买手模式控制库存的方法。S&OP有助于将企业的库存控制流程化,买手模式则帮助企业通过设立指标体系来监督库存风险。在实践中,首先根据企业市场定位、运营模式等因素将库存产品进行安全性分类,再设定买手KPI指标,然后依照流程分阶段进行库存管控。该方法基于库存产品的不同类型,将库存指标量化,并与企业财务目标衔接,不断优化库存结构,追求服装库存投入与利润空间的平衡关系,达到企业各部门、流程各环节协同匹配控制库存的目的,使企业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综合述评
    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进展
    郑环达 郑来久
    纺织学报. 2015, (09):  141-148. 
    摘要 ( 522 )   PDF (1991KB) ( 61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从超临界流体染整设备、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和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整理工艺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待染纤维材料的结构多样性特点,总结了超临界流体专用染色釜体的研发现状;阐释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纤维材料后整理过程中的应用。指出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应进一步加强特种纤维的研究,并通过多学科协同以推进天然纤维材料的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研究。此外,预测了多组分纤维材料超临界流体染整技术为该项技术的全新研究方向。

    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
    聚四氟乙烯滤膜的发展及应用
    郭玉海 朱海霖 王峰 唐红艳 张华鹏
    纺织学报. 2015, (09):  149-153. 
    摘要 ( 631 )   PDF (1128KB) ( 4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聚四氟乙烯(PTFE)滤膜的应用、微孔特点、关键加工技术及最新发展,指出滤膜孔径的精准控制、以及在新风系统和膜蒸馏等领域的应用是滤膜发展趋势。采用调整制膜参数、双层共拉伸、后整理和包缠等技术在孔径控制上有优势,后整理含有羧基、羟基、磺酸基等基团的亲水材料是赋予亲水性能的主要方法。我国在服装膜、除尘膜上尚可满足国内要求,但泡点膜、亲水膜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增强型中空纤维多孔膜研究进展
    刘海亮 肖长发 黄庆林 舒伟
    纺织学报. 2015, (09):  154-161. 
    摘要 ( 313 )   PDF (2232KB) ( 4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提高中空纤维膜力学性能的方法,即通过增强体增强法制备兼具增强体力学性能优异和分离层分离精度高特点于一体的增强型中空纤维膜,解决传统单质中空纤维力学性能与分离性能 不能兼顾的矛盾。分析了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纤维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编织管增强型中空纤维膜和多孔基膜增强型中空纤维膜,阐述了3种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制备技术路线和致孔机制,回顾了其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增强型中空纤维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

    喷头拉伸比对热致液晶聚芳酯纤维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于艳婷 李宗昊 王江伟 王燕萍 王依民
    纺织学报. 2015, (09):  162-165. 
    摘要 ( 530 )   PDF (948KB) ( 2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喷头拉伸比对热致液晶聚芳酯(TLCPAR)纤维结晶结构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不同喷头拉伸比的TLCPAR纤维,采用WAXD分析纤维结晶度、晶粒尺寸以及晶区取向的变化,并分析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纤维的结晶度增大,而晶粒尺寸没有明显的变化。经喷头拉伸后,初生纤维晶区取向度较高,且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先增大后不变。由于纤维结晶度随喷头拉伸比的增大而增大,晶区取向度先增大后不变,使得TLCPAR初生纤维的强度和模量随着喷头拉伸比的增加而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