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08期 刊出日期:2017-08-15
    纤维材料
    含磷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任元林 张悦 谷叶童 曾倩
    纺织学报. 2017, (08):  1-5.  doi:10.13475/j.fzxb.20170104905
    摘要 ( 546 )   PDF (1650KB) ( 4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水溶液对丙烯腈(AN)-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 时,可达287 ℃,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 ℃;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 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 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聚酯/棕榈基多孔碳纤维杂化膜的结晶和力学性能
    王利娜 石素宇 辛长征 王永杰 葛正霞
    纺织学报. 2017, (08):  6-10.  doi:10.13475/j.fzxb.20161006105
    摘要 ( 596 )   PDF (1509KB) ( 2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静电纺丝聚酯纤维膜的力学性能,根据多孔碳纤维的高强度和高模量特性,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溶液中添加自制棕榈基多孔碳纤维(PACF),制得PET/PACF杂化纤维膜,并研究了PACF含量对杂化纤维膜形貌、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PACF后,纤维牵伸效果明显改善,类竹节状纤维消失,纤维间黏连减少,直径更均匀;随PACF含量的增加,杂化纤维膜的玻璃化温度较纯PET提高约10℃,结晶度约提高6.7%,证明PACF 的加入改善了电场对射流的牵伸效果,使得取向度提高;结晶温度提高约13.7 ℃,说明PACF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纤维膜的结晶。随取向度的提高,当PACF 含量为2.5% 时,纤维膜断裂强度达4.22MPa,较纯PET 静电纺膜提高了366.3%。

    羊毛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结构与其保暖性的关系
    杨树 李玛莎
    纺织学报. 2017, (08):  11-15.  doi:10.13475/j.fzxb.20160806405
    摘要 ( 573 )   PDF (1669KB) ( 36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羊毛纤维集合体结构特征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表征这一问题,将分形的概念引入羊毛纤维集合体的结构表征,利用计盒维数的方法,计算了5种不同质量的羊毛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维数,同时采用平板式保温仪测定了羊毛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能;随后定量关联了羊毛纤维集合体的分形维数与其基本结构参数和保暖性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分形维数来表征纤维集合体的结构特征是可行的,随羊毛纤维质量和体积分数的增大,集合体的分形维数增大,这说明集合体中的纤维结构更杂乱;随分形维数增大,集合体的克罗值和保温率增大,而传热系数减小,即纤维集合体的保暖性增强。

    减压膜蒸馏用于纤维素溶剂 N-甲基吗啉-N-氧化物浓缩回收研究
    张建青 黄庆林 肖长发
    纺织学报. 2017, (08):  16-22.  doi:10.13475/j.fzxb.20170103307
    摘要 ( 860 )   PDF (1927KB) ( 3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纤维素绿色溶剂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传统浓缩回收工艺存在的能耗高、回收率低等不足,提出基于减压膜蒸馏(VMD)技术的NMMO 浓缩回收方法。通过考察VMD 过程中真空度、料液流速、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对膜蒸馏过程的影响,并对深度浓缩的可行性和体系运行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膜蒸馏通量随真空度、料液流速、料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料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产水浓度随真空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料液流速、料液温度、料液浓度对产水浓度影响不明显;采用VMD 过程可成功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g/L的NMMO 溶液浓缩至467.2 g/L,体系在连续5个浓缩周期共60 h的运行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对NMMO 的截留率始终保持在99.88% 以上。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

    丝瓜络纤维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潘力 曹立瑶 牛梅红
    纺织学报. 2017, (08):  22-27.  doi:10.13475/j.fzxb.20161102606
    摘要 ( 969 )   PDF (1847KB) ( 3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开发丝瓜络纤维资源,制备环保抗菌材料,通过分析丝瓜络化学成分,设计试验方案,用碱对丝瓜络中的纤维进行提取,并探究关于NaOH质量分数、提取温度、保温时间,液比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优化纤维提取条件为:Naoh质量分数10%,提取温度170 ℃,保温时间60min,液比1:6 。用提取的丝瓜络纤维制备湿法非织造布并对其进行物理性能与抗菌性检测。结果表明:丝瓜络纤维打浆度为36° SR,厚度为0.230 mm 时,撕裂度为2429.2 mN,抗张强度为876.29N/m;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丝瓜络纤维非织造布上均未出现抑菌带,抑菌宽度为0,无细菌繁殖情况,抗菌效果较好。

    纺织工程
    棉秆皮纤维素纤维的梳理与细化
    李龙 秦彩霞 孙超
    纺织学报. 2017, (08):  28-31.  doi:10.13475/j.fzxb.20161007704
    摘要 ( 381 )   PDF (1286KB) ( 27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线密度较小的棉秆皮纤维,根据棉秆皮纤维素纤维的结构形态,采用单一罗拉梳理、单一盖板梳理、罗拉盖板组合梳理方法对棉秆皮纤维进行机械细化处理。结果表明:棉秆皮纤维梳理之前需要进行加水并闷放12 h;对于单一罗拉梳理方法,在加水量为纤维质量的25% 时,梳理后棉秆皮纤维平均长度39.7 mm、平均线密度2.42 tex;对于单一盖板梳理方法,在加水量为纤维质量的15% 时,梳理后棉秆皮纤维的平均长度37.7mm、平均线密度2.2 tex;对于加水量为纤维质量的25%的棉秆皮纤维素纤维,采用罗拉梳理2 次盖板梳理1 次组合梳理方法,梳理细化后纤维平均线密度为1.9 tex,平均长度为39.6 mm,平均落纤长度为15.9 mm 以及平均落纤线密度为3 tex。

    纱线毛羽骨架及长度的跟踪测量
    孙银银 张宁 吴洋 潘如如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7, (08):  32-38.  doi:10.13475/j.fzxb.20160803707
    摘要 ( 410 )   PDF (1797KB) ( 3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有图像法毛羽测量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用于毛羽分析和长度测量的纱线毛羽骨架跟踪算法。首先以10像素为步长,作纱线条干边缘曲线对毛羽骨架的分割线,得到毛羽起点;接着在毛羽延伸方向上对毛羽起点的上5?邻域点或下5?邻域点进行判断,得到新的毛羽路径点,进行邻域点的重复判断,直到没有毛羽路径点存在,依次记录所有毛羽点生成毛羽路径,并提出了多毛羽路径点和交叉毛羽的解决方案;最后根据2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毛羽路径中相邻毛羽路径点的像素,从而得到毛羽的测量长度。对长毛羽的跟踪测量和固定分割长度测量的结果显示,毛羽骨架及长度的跟踪测量算法可将测量长度提高24.3%∽666%,测量结果较为精确。

    纬向曲线机织物的织造技术
    张进武
    纺织学报. 2017, (08):  39-43.  doi:10.13475/j.fzxb.20160804805
    摘要 ( 554 )   PDF (1741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机织物纬向曲线织造问题,对纬向曲线机织物形成技术进行开发。主要是改变机械结构,调整织物组织组合,采用弹性打纬;或改变直线打纬状态,产生纬纱曲线;或改变部分送经速率,实现纬纱弯曲等,先后开发出多种装置,满足不同的织机机型。为装配大提花龙头的织机,设计出弹性自由筘;为装配多臂小提花龙头的织机,设计出双弯立体曲面型筘;为喷气织机在内的通用机型,设计出控制部分经纱送经速率的装置,制作出纬向曲线织物以及经纬双向曲线织物,并通过色彩与纹样的流行设计,使织物风格显得更为独特、新颖,外观上更为生动、丰富。

    宏弯光纤应变传感经编织物的设计
    杨昆 王飞翔 张诚
    纺织学报. 2017, (08):  44-49.  doi:10.13475/j.fzxb.20160904806
    摘要 ( 413 )   PDF (1821KB) ( 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一种利用宏弯原理测量人体呼吸和心跳的光纤传感织物,设计了以棉纱编织的经绒斜为地组织,以直径为1 000 μm 的聚合物光纤为衬纬纱的经编衬纬复合织物。通过光纤弯曲实验研究了光纤弯曲曲率半径与光信号衰减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衬纬光纤的初始弯曲曲率半径为10 mm,选择传感循环单元数为2;通过比较分析双梳经编织物组织的特点,确定了传感织物的地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织物垫纱运动图和线圈密度,并在手动经编小样织机上编织出传感织物;最后对这些织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织物可通过电压值变化的形式反映出拉伸过程中光信号相对于织物形状的变化。

    废弃涤纶织物/氯化聚乙烯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
    吕丽华 毕吉红 于 翔 钱永芳 赵玉萍
    纺织学报. 2017, (08):  50-54.  doi:10.13475/j.fzxb.20160506806
    摘要 ( 445 )   PDF (1609KB) ( 36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废旧纺织纤维资源化利用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采用废弃涤纶织物与氯化聚乙烯逐层贴合,热压制得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隔声复合材料。通过对废弃涤纶织物、纯氯化聚乙烯(CPE)板、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隔声材料的隔声量曲线分析发现,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最好;改变废弃涤纶织物层数、面密度和加压压力,制得不同参数的废弃涤纶织物/CPE层合复合材料。通过对隔声量曲线分析可知,随废弃涤纶织物层数、材料面密度和加压压力的增加,其隔声量提高;对隔声复合材料的隔声量进行理论计算,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测量值有较好的吻合性。

    织物的防刺机制及刀具形状对防刺性能的影响
    邢京京 钱晓明
    纺织学报. 2017, (08):  55-61.  doi:10.13475/j.fzxb.20160900407
    摘要 ( 377 )   PDF (1982KB) ( 2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强织物抵御刀具刺破的机制,从力学角度分析了在刀具穿刺过程中织物的受力变化及刀具的能量转化,并结合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防刺材料的静态穿刺与动态穿刺实验,验证了刀具的瞬时冲击力及动能转化的理论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在冲刺动能为24 J、刺入角度为0°条件下,对织物产生的瞬时冲击力可达1 811.85 N,对织物的瞬时压强为7.49×108 Pa,此二者是导致织物受损的主要因素;刀具刺入过程中产生的动能除克服织物的弹性外,还有部分能量因摩擦转化为热能,该热能至少可使织物升温100 ℃,但具体转化率还有待研究;此外,不同刀具形状对织物的破坏机制有所不同,并直接影响破口形态和穿刺深度,相同条件下,双刃刀刺入最深,其次是单刃刀和锥。

    服用聚酰亚胺纤维织物的热学性能
    杨莉 张艳艳 杨稳 苏瑞
    纺织学报. 2017, (08):  62-67.  doi:10.13475/j.fzxb.20160801206
    摘要 ( 415 )   PDF (1602KB) ( 33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酰亚胺纤维作为纺织服用纤维的热舒适性能,分别以聚酰亚胺纤维和聚酰亚胺针织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热重分析仪研究纤维的热力学特征,并对纤维的耐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讨论织物结构对聚酰亚胺针织物阻燃性、保暖性及透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可服用聚酰亚胺纤维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570℃左右开始发生热分解,在200℃下强度损失率较低,处理1.5 h后纤维强度仍可保持原纤维强度的80%左右;聚酰亚胺纤维织物有较好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均大于45%,且随织物面密度的增加,阻燃性增强;聚酰亚胺织物的保暖性受织物结构影响较大,对于结构稀松的织物,随透气量的增加保暖性不断下降,同时还受织物厚度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厚度对织物保暖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基于碳纳米线传感器的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内部损伤定位
    万振凯 张志刚 贾敏瑞 包玮琛 董卿霞
    纺织学报. 2017, (08):  68-74.  doi:10.13475/j.fzxb.20160903807
    摘要 ( 405 )   PDF (2086KB) ( 2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时结构健康状态监控,针对三维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编织结构,采用三维四步六向编织方法将碳纳米线传感器以轴向纱和六向纱形式嵌入复合材料中,提出了一种构建智能三维复合材料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碳纳米线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试件内部损伤监测系统。基于碳纳米线测量的电阻值矩阵,采用四分矩阵奇异值分解方法分析信号矩阵的主要特征,计算试件内部的损伤准确位置。实验采用5种不同类型损伤试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的试件内部损伤位置与实际损伤一致,测量的损伤位置坐标误差小于1。该研究可为智能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健康监测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染整与化学品
    脱胶工艺对蚕丝溶解及再生丝素蛋白纤维性能的影响
    吴惠英
    纺织学报. 2017, (08):  75-80.  doi:10.13475/j.fzxb.20161001806
    摘要 ( 667 )   PDF (2128KB) ( 34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脱胶工艺与蚕丝溶解及纤维成形之间的关系,讨论了脱胶溶液质量分数、脱胶次数对蚕丝脱胶率、蚕丝表面形貌、丝素溶解度以及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蚕丝脱胶率随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与脱胶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当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为0.1%、脱胶3次时,脱胶丝素纤维表面出现明显劈裂的微原纤结构,纤维的断裂强度下降了27.6%。丝胶的去除程度对丝素溶解及再生丝素纤维的结构有所影响,溶解时间随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脱胶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随脱胶程度的加深而降低,当 Na2CO3 溶液质量分数为0.05%、脱胶3次时,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直径均匀、表面光滑、结构紧密且力学性能较好。

    基于阳离子改性的四氧化三铁的结构与性能优化
    李凤艳 邱芳 杨清玉
    纺织学报. 2017, (08):  81-85.  doi:10.13475/j.fzxb.20161002405
    摘要 ( 394 )   PDF (1601KB) ( 28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空气气氛下阳离子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3O4)的结构与性能,进一步优化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改性的 Fe3O4 的制备工艺。利用X射线衍射、粒度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研究了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 Fe3O4 纳米粒子的过程中,PDDA在 Fe3O4 晶粒成型的不同阶段进行改性对最终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DDA在 Fe3O4 晶粒成型后直接进行改性,其包覆厚度适宜,包覆率约为2.01%;包覆外观均匀,表现为 Fe3O4 纳米粒子均匀分散于PDDA中;得到的磁性复合纳米粒子磁性最强,可高达3.47×105 A/m。

    涤纶筒纱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工程化装备与工艺
    郑环达 胥维昌 赵强 岳成君 单世宝 闫俊 郑来久
    纺织学报. 2017, (08):  86-90.  doi:10.13475/j.fzxb.20160700406
    摘要 ( 608 )   PDF (1846KB) ( 42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水介质染色过程水耗、能耗、污水排放量大的难题,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 000L 复式超临界 CO2 流体染色装备系统对涤纶筒纱进行无水染色工程化生产。基于研发的复式超临界 CO2 流体无水染色装备,系统介绍了其超临界流体染色工艺过程;同时,利用独特设计的筒纱染色釜,进行了涤纶筒纱超临界CO2 流体无水染色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研发的1 000 L 复式超临界 CO2 流体无水染色装备,可获得较高染色深度的筒纱,且染色产品具有良好的匀染性;此外,染色涤纶筒纱的耐水洗、耐摩擦色牢度可达到4~5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可达到6级以上,满足了工程化生产的需要。

    光子晶体在织物表面的色泽呈现
    张慧 刘晓艳
    纺织学报. 2017, (08):  91-95.  doi:10.13475/j.fzxb.20161000505
    摘要 ( 379 )   PDF (1743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结构色在织物显色方面的可行性以及织物组织结构对光子晶体结构色显色效果方面的影响,选用不同织物组织结构的黑色涤纶织物为基材,采用经典的Stöber 法制备高圆整度、单分散、粒径为150 ~ 300 nm 的Sio2微球,通过垂直沉积自组装法将微球组装在涤纶织物上得到显色效果较佳的光子晶体结构色。使用Lambda-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一步验证不同织物组织结构上光子晶体结构色的显色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自组装工艺条件下,织物组织结构不同造成的反射光强度差异将会影响光子晶体结构色的呈现;相比于平纹织物表面的结构色,缎纹织物的结构色亮度相对较暗。

    磷酸硼掺杂硅溶胶对蚕丝织物的阻燃整理
    陈云博 陈国强 邢铁玲
    纺织学报. 2017, (08):  96-101.  doi:10.13475/j.fzxb.20161005606
    摘要 ( 739 )   PDF (1755KB) ( 3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具有良好阻燃性能的蚕丝织物,在硅溶胶中加入磷酸硼阻燃剂,采用轧—烘—焙的方法对蚕丝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极限氧指数、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整理前后蚕丝织物的表观形态、元素分布和阻燃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将100 mL 硅溶胶、50 mL 去离子水、30 g/L 磷酸硼、50 g/L 柠檬酸、40 g/L 酒石酸、45 g/L 次亚磷酸钠于80℃搅拌3 h 后制得掺杂改性硅溶胶,把蚕丝织物浸入制备的硅溶胶中一定时间后取出,于170℃ 焙烘3 min,此时得到的蚕丝织物具有最佳的阻燃性能,其极限氧指数LOI 值为30.6%,且具有较好的耐水洗性。

    表面改性处理对涤纶织物/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普丹丹 王瑞 董余兵 朱曜峰 傅雅琴
    纺织学报. 2017, (08):  102-107.  doi:10.13475/j,fzxb.20160905906
    摘要 ( 476 )   PDF (2160KB) ( 3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含磷无卤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利用KOH 水溶液对丙烯腈(AH) 醋酸乙烯酯(VAc)无规共聚物(P(AN?co?VAc))纤维中的VAc单元进行选择性水解,再与O,O?二乙基磷酰氯进行磷酰化反应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纤维。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分析法对阻燃纤维结构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炭残渣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溶液pH值的升高,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迅速水解;聚丙烯腈纤维中VAc单元的存在使共聚纤维环化放热分解峰值温度增大,当VAc单元的质量分数为30%时,可达287℃,而阻燃聚丙烯腈纤维的该温度高达340℃;阻燃聚丙烯腈纤维在800℃ 时的炭残渣量高达48%以上,远高于共聚合聚丙烯腈纤维41%的残炭量,具有良好的成炭性。

    服装工程
    含水率对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热蓄积的影响
    何华玲 于志财 张健飞 宋国文
    纺织学报. 2017, (08):  108-113.  doi:10.13475/j.fzxb.20160900706
    摘要 ( 564 )   PDF (1760KB) ( 34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全面准确地评估湿态下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通过改进现有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器,采用传统热防护性能实验与蓄积热实验2种方法,利用模拟人体皮肤传感器取代标准测试中的铜片热流传感器,基于Pennes热量传递方程,根据Henriques人体皮肤烧伤模型做出烧伤预测,并利用迭代法获得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分析了织物系统含水率对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及热蓄积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种实验方法测得的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随含水率的增大明显降低,热蓄积指数也呈降低趋势;二度烧伤最少热暴露时间与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

    低辐射环境下形状记忆合金对防火面料隔热性能的影响
    王帅 卢业虎 王丽君 尤禅懿
    纺织学报. 2017, (08):  114-119.  doi:10.13475/j.fzxb.20161006006
    摘要 ( 465 )   PDF (2082KB) ( 3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消防服的热防护性能,将若干形状记忆合金弹簧设置在防护服的防水透气层与隔热层之间,研制出具有动态调节结构功能的智能防火面料组合。采用热防护性能测试仪模拟低辐射热环境,测量处于辐射暴露环境下的各面料层间的温度,从而基于层间温度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不同排列方式下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对防火面料的动态隔热作用。结果表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在辐射环境下弹起后产生的空气层具有良好的动态隔热作用,进而提高面料的热防护性能;采用不同的弹簧排列方式也可影响其隔热性能,其中1个弹簧正中排列及3个弹簧对角线放置的试样隔热效果最明显;在不同的排列方式下,弹簧产生的空气层形状和厚度具有明显差异,从而影响防火面料组合的隔热作用。

    骑行运动中男子下肢体表尺寸变化规律
    李秀青 刘需 赵欲晓
    纺织学报. 2017, (08):  120-126.  doi:10.13475/j.fzxb.20160706607
    摘要 ( 519 )   PDF (1874KB) ( 33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设计功能性骑行服结构,分析了骑行运动中男子下肢体表皮肤变化规律。挑选出6个具有代表性的骑行动作,利用体表画线实验法对测试者右腿进行测量,得到男子下肢体表数据并分析数据变化规律。实验发现:腿部各部位皮肤拉伸形变复杂且差异性大,变化率在( -61.10%,110.82%)区间内;腰围线与大腿根围线之间的皮肤形变较为显著,腰围、臀围、大腿根围线的围度变化最显著;在长度方向上,前裆长度减少显著,最小值为-42.01%,到外侧缝线位置减少趋势逐渐减弱,后裆长度增大显著且最大值达61.71%;膝盖的屈伸导致各姿态下膝围区间段的数据变化复杂,且对体长变化影响较大。

    藏袍腋下插角结构与先秦袍服小腰
    陈果 刘瑞璞
    纺织学报. 2017, (08):  127-131.  doi:10.13475/j.fzxb.20160708205
    摘要 ( 708 )   PDF (1496KB) ( 84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建立藏族服饰结构图谱,完善整个中华民族服饰结构谱系,利用类型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博物馆馆藏藏族服饰的结构进行实物研究,得到了藏袍腋下插角结构的重大发现,这一特殊结构在其他少数民族中尚未被发现。对比发现,类似的结构出现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中晚期,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衣袍的小腰结构与藏袍腋下插角结构之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藏袍腋下插角结构和先秦楚墓衣袍小腰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存在诸多相似之处,都是基于十字型平面结构下的功能性探索和实践。所不同的是,藏袍腋下插角都不是单独衣片,而是与侧片连为一体,体现了敬畏自然之下的节俭动机。

    机械与器材
    纤维定量检测系统中烧杯组件液体晃动动态特性与响应
    周明星 孟婥 孙以泽 孙旭东
    纺织学报. 2017, (08):  132-138.  doi:10.13475/j.fzxb.20160904207
    摘要 ( 308 )   PDF (2277KB) ( 29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人工操作的危险性,并增加纤维定量检测系统中烧杯组件运行过程的稳定性,根据实验实际需求设计运行工况,通过理论分析对单个烧杯中液体运用Fluent 软件进行不同工况下的晃动动力学特性模拟。模拟结果显示,3种工况下液体都没有飞溅出烧杯,且烧杯底部受到液体晃动产生正弦形式的压强作用。再根据烧杯中液体晃动结果,运用ANSYS对组件中托板钢丝网进行静力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烧杯内液体晃动频率并没有达到钢丝网固有频率,烧杯组件运行过程中动态特性影响较小,能够保证运行的平稳,说明烧杯组件结构参数设计合理,运行工况符合实际需求。

    FA322B并条机牵伸机构主牵伸区部分参数的优化设计
    王青 王贯超
    纺织学报. 2017, (08):  139-143.  doi:10.13475/j.fzxb.20160605905
    摘要 ( 365 )   PDF (1268KB) ( 269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不同长度纤维在FA322B型并条机上并条牵伸,通常需要根据人工经验调整并条机牵伸机构的部分结构参数,较难达到最佳牵伸效果。为此,在分析FA322B型并条机牵伸机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模优化方式,得到主牵伸区中二皮辊和二罗拉横向距离的最佳调整位置,为实际生产中工艺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同时研究二皮辊和二罗拉横向距离大小对牵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皮辊和二罗拉横向距离选取不当会致使纤维黏附于前皮辊之上,严重影响牵伸效果,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合理调整二皮辊和二罗拉横向距离,以保证良好的牵伸效果。

    剑杆织机惯性载荷变化规律及提速试验
    周香琴 杨胜皎 王琴龙 蒋辉 唐存满
    纺织学报. 2017, (08):  144-149.  doi:10.13475/j.fzxb.20160805506
    摘要 ( 473 )   PDF (1611KB) ( 241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剑杆织机的车速,通过研究其传动系统各构件的主轴等效转动惯量变化规律、分布规律,织机惯性载荷的变化规律等,获取了织机各运动构件对主轴等效转动惯量的占比规律。针对幅宽 360 cm 的 WL680 型剑杆织机,通过结构优选,剑头剑带的质量减轻28.26%,传剑轮的转动惯量减少45.73%,设计样机。经仿真验证:优化后的样机降低等效惯性载荷约27%,织机幅宽减小,其效果明显下降。经实物样机测试验证:相同车速条件下,优化后样机振动和功耗明显降低,最高运行速度提高约7% ~8%。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剑头剑带的质量、传剑轮的转动惯量较小,但对主轴等效转动惯量的影响敏感,减小其质量和转动惯量能有效减小织机惯性载荷、降低织机振动和功耗、提高织机车速。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互联网的纬编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王薇 蒋高明 丛洪莲 高梓越 汤梦婷 于璐璐
    纺织学报. 2017, (08):  150-155.  doi:10.13475/.j.fzxb.20160805806
    摘要 ( 658 )   PDF (1710KB) ( 4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现有纬编针织物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只能在局域网或单机上运行的不足,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采用C#语言、Javascript语言以及HTMNL5,通过数学建模,开发面向针织产品设计制造全过程的纬编针织物CAD系统。实现了花型意匠图,工艺编织图的在线设计,并能够自动计算生成三角配置图。利用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建立产品数据库高效地存储和管理海量的针织产品数据资源。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并将Web 站点和数据存储服务部署到服务器上,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用户可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智能终端访问Web 站点。随时随地在线设计针织物。同时以提花组织设计为例进行了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操作方便,数据信息存储更新高效快捷,满足了用户在线设计的需求。

    采用双目视觉的织物曲面接缝提取与缝合路径规划
    李金钟 王天琪 何俊杰 李亮玉 侯仰强
    纺织学报. 2017, (08):  156-160.  doi:10.13475/j.fzxb.20160801505
    摘要 ( 428 )   PDF (1343KB) ( 2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曲面织物的接缝自动提取及缝合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接缝自动识别方法。结合缝合预制件的三维点云与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位置转换关系,得到预制件二维图像中接缝在三维点云中的映射;进一步采用基于弗莱纳雪列矢量的路径规划方法,对缝合路径上各位置的弗莱纳雪列(Frenet-Serret)矢量进行计算,求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利用MatLab 对机器人的缝合路径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快速地对接缝的空间位置进行定位,解决了自动缝合过程中缝合路径寻找困难、精度不高等问题,并可快速地对机器人缝合路径进行规划。

    综合述评
    聚四氟乙烯耐腐蚀过滤材料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
    徐玉康 朱尚 靳向煜
    纺织学报. 2017, (08):  161-171.  doi:10.13475/j.fzxb.20160603911
    摘要 ( 409 )   PDF (3370KB) ( 38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考察工业对聚四氟乙烯(PTFE)滤材的需求量,综述了PTFE耐腐蚀滤料在工业烟尘净化领域的应用特性、滤料的结构及组分特征以及其在工业除尘领域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十三五”期间其在垃圾焚烧、煤电、钢铁和水泥行业除尘领域的发展趋势。同时,根据PTFE滤料的组成结构,分析了PTFE膜裂纤维、基布、缝纫线和微孔膜在未来 5a 的需求规模。结果表明:至2020年末,垃圾焚烧、煤电、钢铁和水泥行业的烟尘过滤系统对PTFE滤料的累计需求量分别为880、180855.5、5 660和7  905 t,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10%;PTFE 滤料在“十三五”期间需求量的分析可为我国工业烟尘净化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进展
    贾艳萍 姜成 郭泽辉 张兰河 张海丰
    纺织学报. 2017, (08):  172-180.  doi:10.13475/j.fzxb.20160603209
    摘要 ( 426 )   PDF (2683KB) ( 4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印染废水存在碱度大、成分复杂和可生化性差等问题,为优化印染废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提高印染废水的处理效率,分析了印染废水的水质特点,阐述了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各阶段(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选用的主要工艺,对比了传统深度处理法与膜技术对印染废水中杂质去除的选择性差异。分析认为:印染废水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工艺现已成熟,吸附法、高级氧化法可较好实现印染废水深度处理,但印染废水脱盐回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膜分离技术可实现高效脱盐,然而单一膜技术却存在膜污染、稳定性差的不足;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应重点加强对预处理/ 生化处理/ 多膜工艺的优化组合工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