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7-09-15
    纤维材料
    非水溶性天然色素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沙源 夏延致 王兵兵 田星 纪全 翟锐
    纺织学报. 2017, (09):  1-7.  doi:10.13475/j.fzxb.20170304907
    摘要 ( 685 )   PDF (2243KB) ( 1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天然染料原液着色海藻纤维纺丝时着色剂易溶出的问题,以叶绿素铜(Chl-Cu)为着色剂,采用海藻酸钠稀溶液作为研磨助剂和分散剂,制备了原液着色的纺丝液,并制得有色海藻纤维。利用红外光谱仪、流变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纺丝液的性能进行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纤维的形貌进行观察,测试着色剂的耐水迁移性和纤维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当Chl-Cu的添加量低于6% 时,纺丝液最稳定,Chl-Cu以直径小于20 nm的颗粒形式均匀分布;研磨时海藻酸钠分子与Chl-Cu形成的铜交联结构避免了Chl-Cu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实现了Chl-Cu的快速研磨与稳定分散;纤维中Chl-Cu具有良好的耐水迁移的能力,海藻纤维的形貌未受Chl-Cu的影响,纤维阻燃性能优异,极限氧指数值高于39%。

    静电纺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复合滤材的制备及其气液过滤性能
    陈锋 姬忠礼 齐强强
    纺织学报. 2017, (09):  8-13.  doi:10.13475/j.fzxb.20170204806
    摘要 ( 715 )   PDF (1815KB) ( 1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纳米纤维物性参数对复合滤材气液过滤性能的影响,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在普通玻璃纤维滤材上制备了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层,以3层堆叠方式得到不同纳米纤维层面密度和纤维直径的复合滤材。在相同实验操作条件下,以癸二酸二辛酯(DEHS)为实验介质,通过滤材气液过滤性能实验装置分析了不同复合滤材的过滤效率、压降和品质因子。结果表明:复合滤材的稳态过滤效率和压降均随着纳米纤维层面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稳态品质因子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面密度为0.4 g/m2时达到最大值;在面密度相等的条件下,纳米纤维直径由706.5 nm降低到520.1 nm,滤材的稳态过滤效率和品质因子均随着纳米纤维直径降低而逐渐增加,表明在复合滤材中宜选用纤维直径较小的纳米纤维层。

    羊绒与羊毛直径的水平集中轴线法测量
    朱俊平 路凯 柴新玉 钟跃崎
    纺织学报. 2017, (09):  14-18.  doi:10.13475/j.fzxb.20160705505
    摘要 ( 642 )   PDF (1291KB) ( 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中轴线法测量求取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水平集中轴线法的羊绒与羊毛直径测量方法。首先对由光学显微镜得到的纤维图像进行处理,包括预处理、区域生长分割和细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水平集中轴线法获得光滑、连续、单像素分布的中轴线。并随机抽取100根6个批次的山羊绒、绵羊毛纤维,利用该测量方法对其直径进行测量,计算其平均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羊绒直径的平均误差为0.29mμm,均方差为0.05,羊毛直径的平均误差为0.37 μm,均方差为0.06。用本文方法测得的羊绒与羊毛直径值与真实直径值极为接近,说明该方法比较准确,且由均方差可知,该算法的鲁棒性也较好。

    二甲基亚砜/水溶液体系中氢键对静电纺淀粉纤维的影响
    王闻宇 朱承章 张琼之 金欣 肖长发 林童 朱正涛
    纺织学报. 2017, (09):  19-23.  doi:10.13475/j.fzxb.20160900205
    摘要 ( 972 )   PDF (1578KB) ( 1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氢键对静电纺淀粉纤维膜的影响,以二甲基亚砜/水为溶剂体系对淀粉进行溶解制备静电纺纤维膜。通过调节二甲基亚砜/水体系中含水量,诱导水分子与淀粉分子链上的羟基结合形成氢键,研究氢键对淀粉溶解及淀粉纤维成型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线衍射及拉伸实验等对静电纺淀粉纤维的表面形貌、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破坏了淀粉分子中的氢键,有利于淀粉的溶解;随着二甲基亚砜/水体系中含水量的增加,水与淀粉分子链中的羟基形成了氢键。氢键的形成会对淀粉纤维产生影响,一方面,氢键的形成使得淀粉纺丝液的可纺性变差,纤维形貌变得不均一;另一方面,对于静电纺纤维膜而言,过多的水会与淀粉分子形成氢键,抑制分子链的自由移动,导致纤维膜的断裂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下降。

    基于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的膨胀型阻燃剂对聚合物燃烧性能的影响
    魏丽菲 朱志国 靳昕怡 董振峰 王锐
    纺织学报. 2017, (09):  24-31.  doi:10.13475/j.fzxb.20161003808
    摘要 ( 979 )   PDF (2152KB) ( 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聚合物燃烧性能差的问题,以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酯和精对苯二甲酸为原料合成2种酯化程度不同的成炭剂三(2?羟乙基)异氰尿酸对苯二甲酸酯(T-ester43和T-ester45),将这2种成炭剂与聚磷酸铵复配后形成膨胀型阻燃剂(IFR43和IFR45),熔融共混添加在4种常见聚合物中。结果表明:经过部分酯化反应,成炭剂的分解温度提高至300℃以上,700℃的残炭量也由1%提高至10% 左右;与各自的单独聚合物相比,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IFR43后,聚酰胺6的残炭量增加了14.97%,聚酯的残炭量增加了9.69%,聚乳酸(PLA)的残炭量增加了11.59%,聚丙烯的残炭量增加了7.25%,4种阻燃共混物的极限氧指数均提高6% ~7%,熔滴情况也得到改善;膨胀型阻燃剂对PLA的结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纺织工程
    复合纱体中长丝分布形态对纱线性能的影响
    王元峰 冯艳飞 夏治刚
    纺织学报. 2017, (09):  32-39.  doi:10.13475/j.fzxb.20160805308
    摘要 ( 322 )   PDF (2624KB) ( 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长丝复合纺纱过程中由长丝与短纤维须条复合产生的不同纱线内部结构对纱线性能的影响,设计并建立了6种长丝复合纺纱线结构模型,分析和预测了模型对应的成纱性能,并进行实验验证,对比分析了各复合纺纱形式所得纱线的毛羽、条干、强伸性能。结果表明:相比单独的包芯结构和长丝单侧包缠结构,长丝由两侧对须条进行包缠优化了纱线结构,表现出更佳的复合纱拉伸和成纱条干性能;同时拥有长丝双侧包缠和包芯结构的复合纱,表现出最优的成纱强力和条干;较大的长丝与须条隔距与张力更有利于长丝束缚和控制纤维外露,有效降低成纱毛羽。

    一纬全显织物结构设计要素与其显色规律的关系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2017, (09):  40-44.  doi:10.13475/j.fzxb.20161200505
    摘要 ( 351 )   PDF (1527KB) ( 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充分利用一纬全显组织以提升和细化数码提花织物对图像色彩的仿真表现,系统分析了一纬全显组织在单层黑白织物中的显色规律与其设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一纬全显组织的基础组织、组织点的过渡方向与增加速率等3方面设计要素的性质研究,结合织物色卡的织造与测色数据分析,论述了三要素对组织结构显色规律的影响程度和方式。结果表明:组织点过渡方向决定了一纬全显组织的主要显色特征;基础组织飞数值对不同组织点过渡方向一纬全显组织的显色影响差异明显;而组织点增加速率是控制织物整体明度值区间细分的参数,但不能决定明度值的变化走向。

    两面效应经编牛仔面料结构设计及其风格评价
    万爱兰 缪旭红 蒋高明 马丕波 陈晴
    纺织学报. 2017, (09):  45-50.  doi:10.13475/j.fzxb.20161101706
    摘要 ( 394 )   PDF (1795KB) ( 1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靛蓝纱色牢度不高、贴近皮肤穿着易沾色及吸湿后皮肤有潮湿闷热感问题,同时为改善纬编牛仔面料尺寸稳定性差、线圈易脱散等缺点,以靛蓝纱和本白棉纱、异形截面和圆形截面涤纶黑丝与氨纶为原料,在四梳经编机上通过结构设计开发两面效应经编牛仔面料,使贴近皮肤的一面显露涤纶,另外一面显露棉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截面的涤纶表面进行表征,并对其拉伸性能进行比较;研究了面料的顶破性能、拉伸弹性回复性、吸湿速干性能,并利用PhabrOmeter 织物风格仪对风格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靛蓝纱的强力高于本白棉纱,而毛羽指数降低了17.1%;异形截面涤纶显著提高了经编牛仔织物的滴水扩散速率、芯吸高度、手感和折痕回复性。

    双层及多层电磁屏蔽织物的屏蔽效能
    梁然然 肖红 王妮
    纺织学报. 2017, (09):  51-58.  doi:10.13475/j.fzxb.20161002508
    摘要 ( 578 )   PDF (2302KB) ( 1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多层电磁屏蔽织物屏蔽效能情况,通过改变叠层角度、间距、叠层方式、层数,构建正交导电网格结构和单方向金属纱线平行结构的双层及多层电磁屏蔽织物,采用法兰同轴法测试其0.3~1.5 GHz内的屏蔽效能。结果表明,经纬向具有同样金属纱线间距时,织物屏蔽层厚度小于趋肤深度则双层织物的屏蔽效能明显高于单层织物,超过趋肤深度后增加不显著;3层及以上织物的屏蔽效能增加不明显;随层间距离增加,屏蔽效能呈增加趋势。仅纬向含金属纱线的双层织物,随双层织物中纬纱交叉角度的增加,逐渐形成金属纱线正交网格结构,屏蔽效能增大;双层织物中纬纱对齐叠放时,层间距离增加则屏蔽效能增大,纬纱垂直叠放时,层间距离增加则屏蔽效能降低。

    基于网眼结构的负泊松比经编间隔织物模型及其拉伸性能
    常玉萍 马丕波
    纺织学报. 2017, (09):  59-65.  doi:10.13475/j.fzxb.20161003107
    摘要 ( 551 )   PDF (2387KB) ( 1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采用经编间隔编织技术构建具有较好负泊松比效果的三维结构,对负泊松比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结构建立几何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并采用拉舍尔双针床经编机进行试样织造。综合数学模拟计算和实际织造效果表明:经编间隔六角网眼织物的负泊松比性能主要取决于初始状态下3个轴向(尤其是y轴向)的收缩变形,在织造工艺参数方面主要由原料粗细、经编机机号、织物密度、网眼织物的组织,以及线圈纵行的歪斜角度决定,同时也受原料和织物刚度、间隔纱倒伏性的影响;间隔纱组织的连续同向垫纱更有利于织物y 轴向的收缩变形,即更易于获得明显的负泊松比效果。

    不同结构厚截面三维机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对比
    高雄 胡侨乐 马颜雪 张琦 魏毅 邱夷平
    纺织学报. 2017, (09):  66-71.  doi:10.13475/j.fzxb.20161106006
    摘要 ( 674 )   PDF (1939KB) ( 19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分析不同结构厚截面复合材料不同方向上的弯曲性能差异,通过设计织造三向正交、浅交直联、浅交弯联3种典型机织结构的厚截面碳纤维三维机织物,并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成型工艺制备了近似纤维体积含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对其进行了XYZ方向的弯曲实验。结果表明:三向正交结构由于内部纤维束近似平直,碳纤维束自身性能得到最大利用,对应复合材料经向弯曲强度最好;浅交直联结构复合材料的Z经和Z纬弯曲强度累加值最大,其厚度截面上的综合弯曲性能最好,且其他各方向的弯曲强度较为均衡;浅交弯联结构内部纱线交织摩擦损伤严重,且经纱屈曲程度最大,对应复合材料经纬向弯曲性能均为最差。

    应用响应曲面法的夜光机绣织物余辉亮度模型的建立
    李婧 余媛 朱亚楠 葛明桥
    纺织学报. 2017, (09):  72-75.  doi:10.13475/j.fzxb.20161105404
    摘要 ( 529 )   PDF (1152KB) ( 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扩展夜光绣线的应用范围及提高夜光机绣织物的发光亮度,结合威尔克姆9.0 绣花制版软件和富仪电脑绣花机制备出一种在夜间可发出长余辉效果的机绣织物。利用Box-Behnken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工艺参数中针迹间距、针迹速度及外界激发时间对织物余辉亮度的影响规律,对这3 项影响因素为因子的正交试验进行设计,得到织物余辉亮度的响应曲面模型。结果表明:相比于针迹间距和针迹时间,激发时间对夜光机绣织物的影响更为显著;采用该方法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激发时间20min,针迹长度4.5mm,针迹间距0.4mm,适宜条件优化下的织物余辉亮度为1.6215 cd·m-2。

    纺织品吸湿发热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葛传兵 钱晓明 赵晓明 单学蕾 王晓梅
    纺织学报. 2017, (09):  76-80.  doi:10.13475/j.fzxb.20161102805
    摘要 ( 432 )   PDF (1502KB) ( 7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对纺织品吸湿发热性能测试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采用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附录A的方法测试针织面料的吸湿发热性能,对测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传感器、计时器、测试过程的随机效应等进行逐一分析、计算,找出影响测量最高升温值和30 min平均升温值2个重要评价指标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而评估合成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测量最高升温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35℃,测量30 min平均升温值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19℃,其中,温度传感器和计时器引起的不确定度均小于测试过程中随机效应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即样品组成的均一性和取样位置等随机性因素是影响测试重复性的主要因素。

    染整与化学品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水溶液浸渍光催化剥色
    解昌峰 刘波 孙建平 唐人成 龙家杰
    纺织学报. 2017, (09):  81-88.  doi:10.13475/j.fzxb.20170100308
    摘要 ( 892 )   PDF (2488KB) ( 1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纺织品传统剥色工艺中化学品消耗量大、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采用光催化技术研发了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水溶液浸渍光催化(即 UV/H2O 体系)剥色方法,探讨了水溶液中pH 值、温度和剥色时间对剥色率和织物强力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剥色前后棉纤维结构及表面形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UV/H2O 体系浸渍剥色法可在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上获得良好的剥色效果;在溶液pH 值为6,剥色温度为20℃及剥色处理时间为40min 的条件下,活性染色棉织物(1%(o.m.f)活性染料M-3BE)的剥色率能达到88%,其强力保留率达到93%;与染色样相比,UV/H2O 体系中短时间的光催化浸渍剥色对棉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形态影响相对较小。

    疏水图形及面积对棉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
    张璐璐 丁放 胡雪燕 王鸿博 杜金梅
    纺织学报. 2017, (09):  89-93.  doi:10.13475/j.fzxb.20160406706
    摘要 ( 415 )   PDF (1892KB) ( 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变织物表面亲疏水性能,达到吸湿快干效果,采用印花方式对棉织物进行单面局部疏水整理。通过测试整理后织物吸湿、放湿、透湿、润湿、耐洗等性能,研究了疏水整理图形形状(正方形、圆形、十字形、三角形、五角星形)、疏水整理图形所占面积比例(20%、40%、50%、60%、80%、100%)及疏水整理图形大小对整理后棉织物吸湿快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正方形图案,疏水面积占总面积比例为50%,疏水整理图形以小尺寸为宜时,整理对棉织物原有吸湿性影响较小,同时能提高棉织物的放湿速率,棉织物具有了优异的吸湿快干性能,且耐水洗牢度较高。

    静电层层自组装法整理多巴胺改性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性能
    陈威 关晋平 陈国强 匡小慧
    纺织学报. 2017, (09):  94-100.  doi:10.13475/j.fzxb.20170100407
    摘要 ( 531 )   PDF (2100KB) ( 1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赋予涤/棉混纺织物良好的阻燃性能,以 pH 值为5、质量分数为1%壳聚糖溶液和pH 值为2、质量分数为1.5% 植酸钠溶液,通过静电层层自组装法,对经多巴胺改性后的涤/棉(65/35)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其中正负离子交替沉积1次记为组装1层,第1层内每次组装15min,第1层后各次组装时间为5min,共组装15层。探讨了整理后织物极限氧指数(LOI)、炭长、热重、热释放速率、炭渣形貌等性能。结果表明:多巴胺改性可以提高涤/棉混纺织物的反应性,有利于阻燃整理;整理后织物阻燃性能显著提高,LOI值从未整理时的18.8%提高到28.7%;热分解温度比未整理织物大幅提前,炭渣含量较未整理提高了5.7 %;整理后织物点燃时间延长,平均热释放速率(HRR)和峰值热释放速率(PHRR)分别为14.16 kW/m2和51.07 kW/m2,相较未整理涤/棉织物下降了84.62 %和78.47 %,织物燃烧危险性显著降低。

    交联剂改性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的性能
    强涛涛 王杨阳 王乐智 郑永贵 张丰杰 郑书杰
    纺织学报. 2017, (09):  101-108.  doi:10.13475/j.fzxb.20161100709
    摘要 ( 721 )   PDF (2403KB) ( 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存在吸湿性及透水汽性差的问题,选用栲胶等填充材料及牛蹄油等柔软剂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进行亲水交联改性。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体系pH 值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基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基布相比,交联改性基布的吸湿性提高了35.66%,透水汽性提高了53.23%,基布的抗张强度得到提高,增重增厚十分明显,且改性不影响其柔软度。扫描电子显微镜、水接触角、比表面积、综合热分析及X 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基布的纤维松散程度明显提高,基布润湿性增加,比表面积增大,纤维规整度发生变化,且交联改性后基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等离子体诱导丙烯酸接枝改性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
    魏发云 张伟 邹学书 何洋 张瑜
    纺织学报. 2017, (09):  109-114.  doi:10.13475/j.fzxb.20161200306
    摘要 ( 535 )   PDF (1777KB) ( 13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聚丙烯(PP)熔喷非织造材料表面的亲水性,针对PP表面化学惰性较大的缺点,通过氩气等离子体处理材料表面,然后进行丙烯酸接枝改性,获得了亲水性良好的PP熔喷材料。研究了不同气氛、处理电压和时间对等离子体处理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接枝温度、时间和单体质量分数对丙烯酸接枝处理的影响。采用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试了等离子体和接枝处理前后材料亲水性变化、表面形貌及基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氩气等离子体处理电压为150 V、处理时间为180 s的条件下处理后,当接枝时间为90 min、接枝温度60 ℃、丙烯酸单体质量分数为60%时,样品接触角从140°下降至32°,材料表面亲水性最好。

    服装工程
    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特点解析
    蔡小雪 吴志明 董智佳
    纺织学报. 2017, (09):  115-119.  doi:10.13475/j.fzxb.20161008405
    摘要 ( 1048 )   PDF (1419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对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与结构作进一步解读,以出土和传世的明代中后期女袄作为实物来源,结合墓葬简报与地方志等书籍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其形制与结构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领部、袖部、大身3 个部位。通过对女袄领形、袖形、大身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与变化的梳理,根据当时的社会状态和审美特征,总结了明代中后期女袄的形制特点与结构变化。揭示了其各部位的形制与结构变化规律:领子高度逐渐降低,领开口逐渐增大,衣袖部位袖底边曲度增加,大身部分尺寸愈加宽广,阐明了明代中后期女袄款式变化多样、继承与创新并存的特点,丰富了明代服饰文化研究成果。

    服饰刺绣图案的自动提取与色块分割
    王晓予 向军 潘如如 梁惠娥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7, (09):  120-126.  doi:10.13475/j.fzxb.20160805007
    摘要 ( 741 )   PDF (2352KB) ( 24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避免人工视觉方法完成刺绣图案花纹提取过程中存在的耗时费力、主观性强等缺陷,结合传统服饰织物,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实现刺绣图案的自动提取,并进行色值分析。首先采用数码相机实现刺绣织物类图案的采集;接着利用平滑滤波滤除图像中的噪声信号,并将图像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Lab颜色空间;然后利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对a,b分量进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聚类分析结果获得准确的图案及色彩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图像处理方法可以实现刺绣图案的自动分割,这种自动化图案分割对一般的刺绣图案的自动提取均能使用,这为服饰图案的审美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样本整理途径。

    色彩感觉特性的评价
    陈丽丽 王立川 陈雁
    纺织学报. 2017, (09):  127-130.  doi:10.13475/j.fzxb.20160903904
    摘要 ( 512 )   PDF (1263KB) ( 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色彩感觉特性,对色彩呈现的多种感觉类型和刺激作用展开主观和客观评价。收集了166个色彩的形容词语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类,筛选出8对有代表性的词组,并提出感觉等级的量化方法。运用VB程序的事件驱动机制设计无目标色彩和有目标色彩2种刺激实验,分别测定色彩对应的标准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对8 种色彩感觉之间、感觉和刺激反应时之间分别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色彩的多种感觉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色彩感觉评价和标准反应时无关,与辨别反应时紧密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色彩波长对人的心理作用效果明显,影响色彩感觉和辨别反应的关系。

    机械与器材
    刺辊锯齿螺旋倾角与分梳质量关系的理论研究
    王盼 程隆棣 华志宏
    纺织学报. 2017, (09):  131-135.  doi:10.13475/j.fzxb.20161002106
    摘要 ( 419 )   PDF (1658KB) ( 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梳棉机刺辊分梳时刺辊锯齿的螺旋倾角使得锯齿倾斜分梳纤维层,易加重纤维损伤的问题,以单个锯齿为研究对象,对嵌入式和自锁式刺辊锯齿的分梳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采用建立力学模型的方法对螺旋倾角为0°和θ 时纤维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通过显式动力学模块对倾角为0°、1°、2°时锯齿的运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当倾角为0°时,被梳纤维束所受的摩擦阻力及应力、应变均最小,且随着倾角的增大,摩擦阻力、应力及应变逐渐增大,束中纤维损伤越严重,纤维断裂概率越大;螺旋倾角的存在使得锯齿分解能力降低,易导致束纤维比例增大,分梳质量下降。

    应用张力波谱图的织机张力异常故障分析
    王培 周其洪 于文岗
    纺织学报. 2017, (09):  136-141.  doi:10.13475/j.fzxb.20170100806
    摘要 ( 582 )   PDF (1517KB) ( 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织造加工过程中引起经纱张力异常的机械故障难以发现的问题,在对经纱张力信号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纱张力波谱图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分析了理想织造状态下,张力的时域信号特征及其波谱形态;同时研究了因经纱张力系统不同形式的机械故障产生的叠加张力波及其在波谱图上所表现的特征;通过比较二者在波谱图上的差异来诊断造成经纱张力异常的机械故障。同时通过织机后梁故障实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基于张力波谱图可对引起张力异常的机械故障部件进行快速精确定位,也为织造加工过程中相应工艺参数的调整提供了重要参考。

    电磁驱动磁悬浮式片梭引纬模式的建立与实验
    吴晓光 袁博 雷小龙 张驰 孔令学
    纺织学报. 2017, (09):  142-148. 
    摘要 ( 354 )   PDF (2193KB) ( 1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片梭织机在采用扭轴式投梭方式时存在的冲击大、效率低、能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多级式电磁投梭原理。根据电磁投射理论,建立了电磁投梭引纬的基本方案及片梭的投射/制动模型。通过理论模型、实验验证及仿真分析,得出多级电磁投梭的效率优于机械式投梭的结论;为使片梭在高速引纬时保持运动稳定性,提出了片梭磁悬浮筘座阵列系统。建立了电磁投梭与悬浮筘座的理论模型,分析了片梭的速度、加速度及其电磁场耦合特性。同时进行了电磁驱动加速试验、ANSYS有限元分析,验证了电磁驱动投梭引纬的可行性,实现以电代机“零传动”片梭引纬模式。

    纱筒残余氨的扩散过程建模与数值模拟
    张东 孟婥
    纺织学报. 2017, (09):  149-154.  doi:10.13475/j.fzxb.20160903706
    摘要 ( 625 )   PDF (1531KB) ( 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把握液氨整理后纱筒中残余氨的传质特性,提高氨的回收率与回收速率,首先建立了经综合考虑扩散传质和对流传质机制的传质数学模型,对柱坐标系下的传质方程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其转换成易于分析的一维平板类传质方程。然后利用Crank-Nicolson隐式差分法对归一化的传质方程进行差分近似求解,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与收敛性。最后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提高风速以及减小纱筒外径都可加快氨的挥发,小风速下氨挥发过程是一个近似稳态过程。

    管理与信息化
    应用小波域高斯差分滤波的起球疵点客观评价
    管声启 何建新 王杰 李文森 雷鸣
    纺织学报. 2017, (09):  155-161.  doi:10.13475/j.fzxb.20161100807
    摘要 ( 530 )   PDF (2103KB) ( 11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受织物背景纹理多样性以及起球疵点特点的影响,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难以满足起球疵点自动检测和客观评价需要,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域的高斯差分滤波起球客观等级新方法。首先,对起球疵点图像进行小波多层分解,实现周期性背景纹理信息与起球信息的分离;然后,选择合适的小波分解子图进行高斯差分滤波,消除噪声以及光照不均等缓变的背景信息,提高起球信息的显著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起球特征设定阈值对起球疵点图像进行分割,并提取起球特征;最后,通过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起球疵点客观等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用于起球疵点客观等级评价是可行且有效的,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纺织品及服装的工业水足迹核算与评价
    王来力 吴雄英 丁雪梅 李一
    纺织学报. 2017, (09):  162-167.  doi:10.13475/j.fzxb20161001206
    摘要 ( 365 )   PDF (1811KB) ( 1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在纺织工业中引入水足迹理论,加强纺织品及服装生产中的水资源管理,阐述了纺织品、服装的工业水足迹的概念,重点分析讨论了纺织品与服装工业水足迹核算和评价中的核算边界、核算方法、数据拆分原则和结果评价基准等关键问题。结合纺织品及服装生产加工工艺、耗水和产污排污特点认为:纺织品及服装工业水足迹的核算需明确时间边界和空间边界,并重点关注直接工业水足迹的核算;废水回用可有效减小工业蓝水足迹,初始工业灰水足迹能直观反映工业废水的水环境负荷;基于产量和产值的整体数据合理拆分可提高核算结果的准确度;工业水足迹的内部评价对减少单类产品的水耗和产污量更有指导意义。

    综合述评
    织物阻燃涂层新工艺的研究进展
    任元林 张悦 曾倩 谷叶童
    纺织学报. 2017, (09):  168-173.  doi:10.13475/j.fzxb.20160905606
    摘要 ( 504 )   PDF (1805KB) ( 14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织物阻燃处理一般采用添加含卤等阻燃剂,存在对环境危害大,应用范围相对小的不足,在备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的阻燃涂层工艺研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可赋予天然或合成纤维及其织物优良阻燃性能的各种新型阻燃涂层技术,即溶胶凝胶法、层层自组装法以及生物大分子沉积技术,分别阐述了3 种方法用于织物阻燃整理的具体工艺及其各自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与溶胶凝胶和层层自组装技术相比,针对生物大分子沉积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但其为纺织材料阻燃整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持续发展路线,也为织物阻燃涂层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人体皮肤湿感觉的研究进展
    唐香宁 张昭华 李俊 李璐瑶 冯姝元
    纺织学报. 2017, (09):  174-180.  doi:10.13475/j.fzxb.20161007607
    摘要 ( 609 )   PDF (2101KB) ( 2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全面评价湿感觉,并了解湿感觉形成机制,在回顾了已有皮肤湿感觉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阐述了皮肤湿感觉的成因;总结了现阶段皮肤湿感觉的常用测评方法;并从3个层面归纳了影响皮肤湿感觉的因素,包括温度、机械刺激等外部刺激因素,织物性能、服装整体等服装因素,及人体感知、体表特征差异等人体因素。最后指出,未来研究中应更真实地模拟着装过程中皮肤与织物的实际接触情况,并可结合神经生理学等其他学科深化对不同群体的湿敏感性研究,为服装设计的优化及服装舒适性的改善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