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15
    纤维材料
    防紫外线聚丙烯腈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贾琳 王西贤 张海霞 覃小红
    纺织学报. 2017, (10):  1-6.  doi:10.13475/j.fzxb.20161002706
    摘要 ( 503 )   PDF (1844KB) ( 1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防紫外线功能的纳米纤维制品,选用聚丙烯腈(PAN)和紫外线吸收剂UV531 作为原料,利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纯PAN 和PAN 复合纳米纤维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线透反射分析仪等分析了纳米纤维的微观形貌、化学性能、紫外线防护性能等。结果表明:紫外线吸收剂的加入有效地减小了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纯PAN和PAN 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红外光谱均表现出PAN 的特征峰,说明紫外线吸收剂的加入没有改变PAN的内部结构;紫外线吸收剂的加入提升了复合纳米纤维膜的紫外吸收性能和紫外防护性能,随着紫外线吸收剂含量的增加,紫外吸收值和紫外防护因子越大,而紫外线的透射率越小;因此,PAN复合纳米纤维膜是非常优异的防紫外线制品。

    含氟聚氨酯的合成及其静电纺膜复合织物的防酸透湿性能
    李智勇 邵一卿 孙窈 张亮 夏鑫
    纺织学报. 2017, (10):  7-12. 
    摘要 ( 400 )   PDF (1808KB) ( 183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防酸面料兼具优良的防护性能,通过合成法将氟基团引入聚氨酯,制备出含氟聚氨酯,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将含氟聚氨酯纳米纤维化,沉积于织物表面,制备了一种防酸透湿复合织物。对合成的含氟聚氨酯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文韵谱图表征,同时对复合织物的防酸透湿性能进行分析。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产物为含氟聚氨酯;核磁共振谱图测试结果证明了含氟聚氨酯的化学结构与预期相符;静态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聚氨酯/含氟聚氨酯纳米纤维膜复合织物对水的接触角最高可达到141°,对80%硫酸的接触角最大可达124°,展现出优异的拒水拒酸性和耐酸腐蚀性;舒适性能测试表明:在保持优异拒水拒酸性能的同时,透湿率可达4177.49 g/(㎡•24h),透气率可达24.15 mm/s。

    3D打印成型的玻璃纤维增强聚乳酸基复合材料
    蔡冯杰 祝成炎 田伟 吕智宁 申晓
    纺织学报. 2017, (10):  13-18.  doi:10.13475/j.fzxb.20161205506
    摘要 ( 553 )   PDF (1672KB) ( 1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3D 打印树脂基材料强力低的问题,提出利用纤维增强树脂基材料的方法,采用3D 打印技术将玻璃纤维和聚乳酸复合并且快速成型,并研究了填充密度和切片层厚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试样打印的填充密度达到90%时,试样的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可达到49.26和21.28MPa。试样切片层厚为0.1 mm时,所得到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20.4 和52.87 MPa。试样的拉伸强度随着切片层厚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填充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试样的弯曲强度与切片层厚是负相关,与填充密度是正相关。通过分析不同种类试样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发现,纤维束浸润树脂基体的程度与试样的层厚和填充密度密切相关,填充密度的增加和层厚的减少有利于纤维束与树脂基体的结合。

    纺织工程
    环锭旋流喷嘴纺麻混纺纱的性能
    晏江 邱华
    纺织学报. 2017, (10):  19-24.  doi:10.13475/j.fzxb.20161002306
    摘要 ( 499 )   PDF (1772KB) ( 20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麻纤维因自身性能缺陷与传统纺织工艺局限性所导致的成纱毛羽问题,将旋流喷嘴纺纱技术应用于精细化亚麻/长绒棉/ 天丝和大麻/棉/粘胶2 种混纺纱的纺制,选择适当的细纱工艺参数并测试成纱后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当旋流喷嘴中通入的气流压强为0.1 MPa 时,亚麻混纺纱的有害毛羽数量相对于传统环锭细纱降低了89.9%,压强为0.05 MPa 时,大麻混纺纱的有害毛羽数量降低了99%;显微镜下2 种混纺纱线的纱体结构紧密,纤维排列整齐,纱线表面光洁,大麻混纺纱中的黑色粘胶长丝均匀包裹在纱体表面,使得纱线色泽更为均匀;纱线断裂强力与条干不匀率稍有降低,但变化不明显。

    应用改进Stearns-Noeche模型的色纺纱配色技术
    王玉娟 马崇启 刘建勇 程璐 张红梅 王宣
    纺织学报. 2017, (10):  25-31.  doi:10.13475/j.fzxb.20161103207
    摘要 ( 329 )   PDF (1656KB) ( 14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的人工配色繁复、效率低而现有的计算机配色修色算法不能满足生产实践需求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中开发出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色纺纱配色系统,并对该系统中的配色模块和修色模块进行了改进。在配色模块,采用在[0 1]区间对未知参数M 值和对单色纤维初始配方赋值迭代的方法,改进了采用M 值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初始配方求解算法;在修色模块,采用单色纤维调整量中间函数差最小的方法,改进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修色算法。该模型经过1~2 次修色可得到色差小于1 的配色结果,能满足色纺纱生产中多组分、定比例的配色、修色基本要求。

    机织物结构相模型剖析和修正
    刘让同 李亮 刘淑萍 田广菓 李淑静 朱雪莹 弋梦梦
    纺织学报. 2017, (10):  32-37.  doi:10.13475/j.fzxb.20160803306
    摘要 ( 395 )   PDF (1737KB) ( 21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机织物结构相传统模型未能敏感反映不同组织结构状态差异的问题,剖析了模型的约束条件和不足,建立了能够有效反映组织信息的结构相模型。提出了相对屈曲波高概念用于表征不同织纹组织中纱线的弯曲程度,为结构相模型的修正提供了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相改进模型随屈曲波高的增加而增加,但呈非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织纹组织,形成等支持面的结构相是不固定的(0 结构相除外),相同屈曲波高对应着不同的结构相,三原组织的结构相值之间存在平纹< 斜纹< 缎纹;在低结构相区域,结构相与屈曲波高可看成非线性关系,在高结构相区域改进模型与传统模型有统一性。

    纬编牛仔面料的设计及其弹性回复性
    万爱兰 缪旭红 蒋高明
    纺织学报. 2017, (10):  38-43.  doi:10.13475/j.fzxb.20161105606
    摘要 ( 608 )   PDF (1594KB) ( 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纬编针织牛仔面料的保型性和尺寸稳定性,以靛蓝纱、本白棉纱、涤纶、氨纶为原料,采用成圈+ 浮线、集圈+ 浮线的复合组织设计了斜纹和鱼鳞结构的2类共11款弹力纬编牛仔面料作为裤料。对11款纬编牛仔面料的弹性回复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纬编牛仔面料的纵向弹性回复性均优于横向,适合横裁;织物纵向即腿围方向弹性回复性好,拉伸弹性实验测试中,横向即裤长方向因浮线的存在需施加较大的定伸长力,说明横向的延伸性及弹性较小;组织结构和浮线长度对横向弹性回复性影响较大,织物纵向的弹性回复性受氨纶线密度、比例和线长影响。当组织均为六路斜纹时,非弹性纱线密度大,单次拉伸弹性回复率与纵密成反比,但3次拉伸后弹性回复率下降明显,表明非弹性纱线密度越大,纬编牛仔的纵向多次拉伸弹性回复率越差。

    段染纱横编织物花纹预测
    袁新林 徐艳华
    纺织学报. 2017, (10):  44-48.  doi:10.13475/j.fzxb.20161203505
    摘要 ( 587 )   PDF (1766KB) ( 1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方便快捷地预测出给定段染纱编织的横编织物所形成的花纹形状,对段染纱色段的分布特征和横编织物的编织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了段染纱色段在横编织物中的分布规律,确定其可用三角波函数来模拟。并用MatLab 语言编程模拟出给定段染纱编织的横编织物花纹,预测结果与编织实样有很好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段染纱色段分布特征结合横编的往返编织方式,可在织物上形成多变的花纹,花纹形状与段染纱色段循环长度和织物横列用纱长度密切相关;用MatLab 程序可简便地实现花纹的预测,生产中可通过改变编织针数来获得所需的花纹,也可根据花纹的需要来选用或设计段染纱。

    经编四轴向玻璃纤维织物的渗透行为和渗透率
    耿奕 蒋金华 陈南梁
    纺织学报. 2017, (10):  49-56.  doi:10.13475/j.fzxb.20161100208
    摘要 ( 630 )   PDF (2373KB) ( 1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经编四轴向玻璃纤维织物的渗透行为同织物结构的关系,采用径向法和单向法对不同铺层数和铺层角度的预制件进行面内渗透率以及单向渗透率的测试,并结合复合材料横截面切片对织物凹凸表面效应对流动的阻碍作用进行分析。采用以体积分数为自变量的经验公式对多层铺层织物的单向渗透率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低铺层数的预制件,渗透率和纤维体积分数无直接关系,与织物表面在压缩作用下形成的平行于流动方向的流道数量密切相关;对于铺层角度不同的预制件,平行流道数目最多的预制件具有最大的渗透率;经验公式较Kozeny-Carman公式更能准确的预测经编四轴向织物的单向渗透率。

    损伤条件下聚氯乙烯涂层膜结构材料拉伸蠕变特性
    汪泽幸 何斌 陈妍 李洪登
    纺织学报. 2017, (10):  57-64.  doi:10.13475/j.fzxb.20160505308
    摘要 ( 348 )   PDF (2044KB) ( 9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进一步研究膜结构材料的力学特性,以机织聚氯乙烯涂层膜结构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其无损及单边切口试样的短期拉伸蠕变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切口尺寸及蠕变应力对蠕变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拉伸蠕变特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无损及切口试样的蠕变曲线均体现了初始蠕变和等速蠕变阶段的特征。在同等净切口蠕变应力条件下,切口试样的蠕变量小于无损试样,且随着切口尺寸的增加而降低。相对于Findley 模型,4 元件Burger 模型较适合描述聚氯乙烯涂层膜结构材料的短期蠕变行为。同时,基于4元件Burger 模型拟合系数,分析了蠕变应力及切口尺寸对初始蠕变应变、缓弹性变形和黏性变形的影响。

    染整与化学品
    浆料混溶性对共混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武海良 姚一军 沈艳琴 毛宁涛
    纺织学报. 2017, (10):  65-69.  doi:10.13475/j.fzxb.20160905805
    摘要 ( 317 )   PDF (1670KB) ( 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浆料混溶性对共混浆膜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变性淀粉/ 聚乙烯醇(PVA)共混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变性淀粉/PVA间的共混比、PVA醇解度对共混物浆膜性能和浆液黏附力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混浆膜的织态结构进行了微观表征,分析了浆料组分数与浆膜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PVA1799 与变性淀粉的共混比为40:60时,共混浆膜的断裂强力、断裂伸长达到最大值,纯棉粗纱的浆液黏附力较理想;低醇解度的PVA 会使共混浆膜的相畴增大,结晶性变差,削弱了共混膜的各项力学性能。为提高浆料的混溶性,增强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浆料配方组分宜尽可能少。

    毛用防蛀萘醌色素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陈诚 贾丽霞 张初阳
    纺织学报. 2017, (10):  70-74.  doi:10.13475/j.fzxb.20160500705
    摘要 ( 627 )   PDF (1453KB) ( 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新型的兼备防蛀功能的毛用色素,以2?氨基?3?氯?1,4?萘醌为原料,合成了含氟萘醌酰腙(NQ-FH)与含氟萘醌吡唑啉酮(NQ-FP),并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试样进行结构性能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乙醇增溶法进行NQ-FH或NQ-FP的染色/防蛀整理后,羊毛织物颜色分别为橙黄色或酱紫色。与NQ-FH相比,NQ-FP染色织物的k/S 值和洗后上染率增幅分别大于1.8 倍和1倍,但耐皂洗和耐摩擦牢度下降均大于1级。检测机构的防蛀测试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羊毛织物相比,经NQ-FH或NQ-FP处理的羊毛织物质量减小率下降大于70%,表面可见损害程度为中等3级,蛀蚀破洞程度提高至C级,染色性能与防蛀活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光接枝丙烯酸棉纤维素基TiO2/C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催化性
    吉强 王晓 戚俊然 崔永珠 吕丽华
    纺织学报. 2017, (10):  75-80.  doi:10.13475/j.fzxb.20161105206
    摘要 ( 634 )   PDF (1879KB) ( 22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回收利用废弃棉织物的功能和附加值低的问题,采用光接枝丙烯酸的废弃棉纤维素为模板,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无水乙醇为溶剂,经磷酸二氢铵处理后,通过表面溶胶凝胶法和火焰燃烧的方法制备具有纤维形貌的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和炭(TiO2/C) 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分别研究了丙烯酸接枝改性、磷酸二氢铵处理对TiO2/C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热重分析对TiO2/C光催化材料的表面形貌和晶体结构以及质量损失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丙烯酸光接枝改性棉织物,经质量分数为15%的磷酸二氢铵溶液浸渍处理,用钛酸丁酯溶液抽滤沉积10次,在空气中燃烧2h制得的TiO2/C光催化剂具有较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此时的光催化剂中锐钛矿型二氧的粒度相对较小,分布较均匀,更有利于光催化降解。

    应用电子束辐照技术的棉织物抗菌整理工艺优化
    周莉 王鸿博 傅佳佳 陈太球 蒋春燕
    纺织学报. 2017, (10):  81-87.  doi:10.13475/j.fzxb.20161103607
    摘要 ( 442 )   PDF (2177KB) ( 17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棉织物的高效抗菌,以氯苯咪唑为抗菌剂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比较了轧烘焙、电子束辐照及等离子体预处理等方式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将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作为影响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得到电子束辐照工艺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整理剂浓度15%、浸泡时间60 min、辐照剂量65 kGy。对经轧烘焙工艺(PDC工艺)、电子束辐照工艺(EB工艺)、基于等离子体预处理的电子束辐照工艺(P-EB工艺)整理的棉织物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红外光谱表征、抗菌性能及其耐洗牢度测试、断裂强力及白度测试。结果表明,三种工艺整理的棉织物均有效接枝氯苯咪唑,经P-EB整理的棉织物抗菌性能最优,并具有优异的耐洗牢度,且织物强力及白度均满足服用要求。

    脱漂工艺对医用水刺全棉非织造材料性能的影响
    蒋佩林 俞晶颖 金平良 黄晨 靳向煜 李健
    纺织学报. 2017, (10):  88-93.  doi:10.13475/j.fzxb.20161204106
    摘要 ( 893 )   PDF (1979KB) ( 3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医卫用非织造布产品的使用性能,本文采用NaOH/H2O2一步法对棉纤维进行脱脂漂白,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极差分析法,确定最佳脱漂工艺,探讨先漂后刺和先刺后漂两种工艺对医卫用全棉水刺非织造材料吸水性、白度、强度、柔软性和透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脱漂工艺参数组合为:时间60 min,浴比1:30,温度95 ℃;温度对纤维白度和吸水量的影响最大,时间对纤维强度的影响最大;使用最佳脱漂工艺参数得到的全棉水刺非织造布,其厚度、克重和断裂强度有所下降,吸水性明显上升;采用最佳脱漂工艺参数组合制备的先漂后刺全棉水刺非织造布的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较高,而采用先刺后漂全棉水刺非织造布的柔软性、透气性和吸水性更好。

    服装工程
    通风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赵蒙蒙 宋晓霞
    纺织学报. 2017, (10):  94-97.  doi:10.13475/j.fzxb.20170303004
    摘要 ( 903 )   PDF (1172KB) ( 22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高温环境中降温服装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出汗暖体假人实验和真人着装实验分别研究了通风服的热湿性能以及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通风量为0.012 m3/s 时,通风系统的引进使服装的湿阻减小58%。男性受试者穿着通风服在2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运动,其局部皮肤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均比风扇未打开时低;其中,胸部和腿部皮肤温度降低幅度最为明显;打开与关闭风扇两种实验条件下,受试者的局部皮肤温度以及平均皮肤温度有显著性差异。运动20 min 和休息20 min后,风扇打开时的平均皮肤温度比未打开时分别低2.4、0.9 ℃;研究表明该通风服装可用来作为改善人体热舒适的服装雏形。

    传统竹衣形制及其工艺特征
    夏添 王鸿博 崔荣荣
    纺织学报. 2017, (10):  98-103.  doi:10.13475/j.fzxb.20161102706
    摘要 ( 818 )   PDF (1983KB) ( 28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归纳不同竹衣品质与构造特点、总结其构成规格与特殊技法,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国内外博物馆以及私人收藏的15件清代至民国时期竹衣实物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竹衣形制及其编制工艺进行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不同竹衣样品的外观细节和组织规格的异同点。基于竹衣特殊的构成、编结构形以及服用性能,阐释并分析竹衣制品中不同部位的立体结构,构制技巧与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通过二维平面结构图对竹衣制品整体形貌的模拟发现竹衣构制过程中的局部滚边嵌竹珠设计,该现象源于制作者对于物料的珍惜、节省;研究所选取的15件竹衣制品在编制工艺、闭合形式与下摆形态上存在差异性,其差异程度主要是由制作年代、服用者的性别、体态、身形所导致。

    机械与器材
    应用聚类神经网络的异纤检测多类光源优化设计
    杜玉红 杨程午 蒋秀明 刘仁杰 蔡文超
    纺织学报. 2017, (10):  104-112.  doi:10.13475/j.fzxb.20161004909
    摘要 ( 435 )   PDF (2249KB) ( 1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电荷耦合元件(CCD)精确采集处理异纤图像并对多类异纤进行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神经网络的异纤检测多类光源优化设计方法。通过分析CCD成像与入射光能量的关系,推导出多类异纤检测的光源量,建立了CCD靶面曝光量函数,确定光源的最佳检测位置,通过图像参数方程,分析CCD背景板图像的光线分布及平均灰度,通过模糊聚类分析,综合考虑输入值的全部信息建立了多类光源的模糊聚类神经网络,对光源进行优化设计。设计结果表明,最佳检测位置是异纤处于中心位置,在光源数量为10,两侧距离为3mm,神经网络的收敛误差均达到预期值,异纤检出率达到94.79%,符合企业异纤检测实际生产的要求。

    变径变纬密管状织物的控制模型及其算法实现
    周其洪 李青青 陈革
    纺织学报. 2017, (10):  113-117.  doi:10.13475/j.fzxb.20161203105
    摘要 ( 644 )   PDF (1430KB) ( 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管状织物变径变纬密的织造要求和自动化生产需要,建立了其控制模型,分析并实现了控制算法。首先针对织物的变径特性,设计了一种可无级变径机构,并据此推导出了旋转角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然后分析了纬密变化方式,建立了牵引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函数。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来逼近织物的非线性形状曲线,采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通过编程实现了控制参数的自动计算和输出。该控制模型和算法具有运算快、结构简单、精度高等优点,能很好满足碳纤维复合材料预成型体织造等领域的要求。

    含芯棒水平换热管冷凝传热数值模拟
    吴乐凡 向忠 黄晓东 胡旭东
    纺织学报. 2017, (10):  118-123.  doi:10.13475/j.fzxb.20160800106
    摘要 ( 297 )   PDF (1735KB) ( 1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蒸汽换热器换热效率,提出了一种在水平换热管中插入芯棒的含芯棒蒸汽换热管结构,并通过采用Fluent中两相流模型分析了该结构中芯棒直径对换热管管内冷凝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芯棒的插入使得管内两相流流体的平均流速与管道壁面附近速度梯度增大,故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定量而言,换热管的换热效率在棒径比值处于0.52~0.57区间范围内时,换热管内蒸汽冷凝率最高及通流截面内速度梯度最大,此时换热效率达到最高,可确保较低的换热管出口温度和稳定的换热效率。此外,场协同性能分析结果还表明,协同角与棒径比值?呈正相关性,且当棒径比值?>0.52后,芯棒对水平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效果明显。

    管理与信息化
    纹理织物疵点窗口跳步形态学法检测
    何峰 周亚同 赵翔宇 刘猛 张忠伟
    纺织学报. 2017, (10):  124-131.  doi:10.13475/j.fzxb.20161204308
    摘要 ( 647 )   PDF (2559KB) ( 1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纹理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时因生产速度快造成的织物抖动以及检测速度难以匹配问题,提出窗口跳步形态学法纹理织物疵点检测算法。使用该算法对图像进行窗口分割及预处理后,首先对纹理织物图像的纹理特征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形态学算子进行腐蚀操作,最后使用连通域分析来确定疵点大小及位置。仿真实验及工厂实际应用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克服工业生产中纹理织物抖动造成的图像明暗不均,可检测出纹理织物中存在的破洞、经纬疵点、污渍、断线、折痕和结头等各种疵点,而且检测速度明显优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特征点算法以及传统形态学检测算法。实时检测速度超过80 m/min,疵点检测精度为0.1 mm,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5的横编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
    高梓越 丛洪莲 蒋高明 王薇 汤梦婷 于璐璐
    纺织学报. 2017, (10):  132-137.  doi:10.13475/20161204406
    摘要 ( 346 )   PDF (1840KB) ( 26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满足横编针织物在线设计的需求,在传统横编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础上,基于超文本标记语言5(HTML5)技术设计并实现互联网横编CAD系统。根据横编针织物的设计特点和成形原理,分别对花型数据和成形数据进行数学建模和数据结构优化,实现多视图设计和成形工艺设计。同时,结合数据库技术开发款式与组织库自定义的功能,并在研究花型编译的基础上,实现上机文件的生成。此外,研究了软件架构,基于B/S模式将程序部署在服务器上,系统的运行则在客户端,从而实现了数据处理与显示的分离。最后,通过提花围巾设计实例进行系统检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织物直观方便效率高,满足横编针织物在线设计的需求。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纺织服装企业运营效率评估
    黄河 杨以雄
    纺织学报. 2017, (10):  138-145.  doi:10.13475/j.fzxb20161101608
    摘要 ( 311 )   PDF (2327KB) ( 19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评估纺织服装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而辅助企业进行合作伙伴选择或投资等决策制定,选取中国、日本和北美3大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并筛选出70 家纺织服装上市企业。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提出CRS-DEA、VRS_DEA和SE-DEA 3个评估模型,对企业的效率表现、规模收益、资源配置和标杆企业等进行解析。结果显示:受评估的企业为86%有效,依然有改进空间;70%的企业属于规模收益递减型,投资积极性较弱;劳动力冗余为资源配置方面的主要问题,受评估企业在成本配置方面表现较好,资本配置方面次之;中国企业的运营表现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北美露露柠檬企业(Lululemon)表现突出。

    综合述评
    基于功能磁共振的织物接触压舒适度脑感知研究进展
    苑洁 于伟东 陈克敏
    纺织学报. 2017, (10):  146-152.  doi:10.13475/j.fzxb.20160904707
    摘要 ( 720 )   PDF (2092KB) ( 21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织物接触人体皮肤所产生的压、挤、摩擦等作用在人体中的综合表征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织物接触压力舒适性评价方法的优劣,并结合现代先进医学影像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从时空分辨率和织物感知神经环路2个方面,证明了fMRI大脑皮层评价对皮肤触觉真实感知可视化表达的唯一性。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指出与舒适性有关的脑区可能位于对侧次级感觉皮层脑区,而不舒适感可能是在杏仁核区域。在可行性问题上,通过合理控制环境、人体因素、刺激时间以及引入呼气末二氧化碳回归量可将实验可信度由0.4 以下成功提高至0.82。结果证明fMRI将成为纺织材料与工程领域中认知解答穿着中的接触舒适性的客观表征与机理认知的新的实践性方法。

    服装通风设计手段的研究进展
    王诗潭 王云仪
    纺织学报. 2017, (10):  153-159.  doi:10.13475/j.fzxb.20160902506
    摘要 ( 569 )   PDF (1853KB) ( 16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有效的服装通风设计手段来提高着装人体的热湿舒适性,以服装热湿传递机制和通风散热原理为基础,分别从透气性面料的配置、服装开口的设计、可穿戴式通风装备3个层面解析常用的通风设计手段,并对比不同设计手段之间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有效的通风设计手段应在全面分析着装环境、人体活动和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满足服装局部设计差异性和不同设计手段间匹配性的原则。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明确服装衣下空间空气流动规律,量化表征服装局部的“有效通风”,平衡各种设计手段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通风效果将成为服装通风设计手段的发展方向。

    纺织科技新见解学术沙龙专栏
    大数据驱动的纺织智能制造平台架构
    张洁 吕佑龙 汪俊亮 王海超
    纺织学报. 2017, (10):  159-165.  doi:10.13475/j.fzxb.20170601307
    摘要 ( 1340 )   PDF (2253KB) ( 506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分析纺织工业面临的“十三五”发展形势与智能制造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探讨了大数据技术在新一代工业革命中的关键地位,详细阐述了大数据对制造过程的透明化、精益化、高效化和智能化作用。基于工业4.0参考架构与中国智能制造标准化参考模型,分析了纺织智能制造的具体需求,以及信息物理融合技术与大数据技术在纺织智能制造中的核心地位与驱动作用。提出了大数据驱动的纺织智能制造平台体系架构,阐述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与端到端集成三项智能制造工作,以及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产品设计智能化、生产组织智能化、营销智能化、售后服务智能化等应用场景。

    纺织智能制造及其装备若干关键技术的探讨
    梅顺齐 胡贵攀 王建伟 陈振 徐巧
    纺织学报. 2017, (10):  166-171.  doi:10.13475/j.fzxb.20170705506
    摘要 ( 778 )   PDF (1891KB) ( 37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给纺织智能制造装备的设计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促进纺织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梳理,对纺织智能制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纺织智能制造装备涉及的关键技术、发展方向、理论基础。经分析得出,建立纺织智能制造装备的多领域分析模型是实现智能化的基础,建立了纺织智能制造装备分析建模的理论框架,内容主要包括:多场耦合与多领域建模方法、纺织工艺装备动态特性、纺织材料工艺作用机理、纺织工艺装备智能控制方法等,深入研究这些基础问题,将可为纺织智能制造及其装备的设计与实践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针织装备的智能制造及互联互通标准验证
    胡旭东 沈春娅 彭来湖 汝欣
    纺织学报. 2017, (10):  172-177.  doi:10.13475/j.fzxb.20170606905
    摘要 ( 802 )   PDF (1643KB) ( 15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目前针织行业内针织设备接口不统一,设备难以实现互联互通及互操作等诸多问题,制定了针织机械网络通信接口系列行业标准。这些标准规范针织装备,包括横机、圆纬机和经编机的通信接口和数据协议,实现标准内设备互联互通及互操作。同时建设不少于3 个试验验证平台,分别对横机、圆纬机和经编机的互联互通方法及可靠性进行试验验证,以期在验证的基础上进行行业示范和推广。对于现役装备,通过制定网关标准将其纳入标准范围。

    针织智能制造研究进展
    蒋高明 高哲 高梓越
    纺织学报. 2017, (10):  178-183.  doi:10.13475/j.fzxb.20170700607
    摘要 ( 1128 )   PDF (2309KB) ( 43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针织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首先阐述智能制造的含义,将针织智能制造细分为针织产品设计智能化、针织装备控制智能化、针织生产管理智能化、针织服装营销智能化、针织产品性能智能化和针织产业服务智能化6个方面,并对每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论述;提出针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介绍针织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广现状及具体应用;指出了智能制造是我国针织行业在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强调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是促进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