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19-05-15
    纤维材料
    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及其吸附甲醛性能
    何俊燕, 李明福, 张劲, 庄志凯, 连文伟
    纺织学报. 2019, (05):  1-6.  doi:10.13475/j.fzxb.20180607806
    摘要 ( 784 )   HTML ( 8 )   PDF (1879KB) ( 20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获得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纺织材料,以脱胶菠萝叶纤维为吸附载体,氯化血红素为改性剂,经酯化反应制备了改性菠萝叶纤维。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对改性菠萝叶纤维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吸附甲醛性能。结果表明:改性菠萝叶纤维表面接枝了氯化血红素,属于Ⅰ型纤维素,其相对结晶度由69.3%下降到66.2%;改性菠萝叶纤维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属于Ⅲ型吸附,有少量孔径为2.0~276.1 nm的中孔与大孔,其比表面积、氮气吸附量、滞后环均变小;改性菠萝叶纤维对甲醛的吸附性好于菠萝叶纤维,其吸附甲醛性能随着甲醛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纤维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

    静电纺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制备及其性能
    黄程博, 任学宏
    纺织学报. 2019, (05):  7-11.  doi:10.13475/j.fzxb.20180307005
    摘要 ( 678 )   HTML ( 8 )   PDF (1703KB) ( 1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不易分解的抗菌卤胺高分子并将其应用于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将海因(DMH)合成一种含有双键的海因单体3-(4'-乙烯苄基)-5,5-二甲基海因 (VBDMH),然后将VBDMH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聚合反应合成一种抗菌型卤胺高分子前驱体,并将其与聚丙烯腈进行共混,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以及元素分析仪等对卤胺高分子前驱体以及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乳液聚合获得的卤胺高分子前驱体直径分布均匀,离散度低;抗菌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膜可在30 min内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失活,相对于原膜抗菌性提高20%~50%。

    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聚乳酸阻燃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莫达杰, 李旭明, 许增慧
    纺织学报. 2019, (05):  12-17.  doi:10.13475/j.fzxb.20180605906
    摘要 ( 747 )   HTML ( 9 )   PDF (1829KB) ( 6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具有阻燃性的生物可降解纤维,将聚(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聚乳酸(PLA)和聚磷酸铵(APP)通过熔融共混方式制备PHBV/PLA/APP复合材料并进行熔融纺丝,同时对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PP的引入对复合材料的冷结晶温度和熔融温度没有明显影响;随着APP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残炭率提高;随着牵伸倍数的增加,PHBV/PLA/APP复合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大,且其断裂强度随APP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APP质量分数为5%时,断裂强度出现最大值;复合纤维的阻燃性能随APP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当APP质量分数达到10%时,阻燃效果最佳,其极限氧指数为32.3%,阻燃等级达到V-0级,且燃烧过程中无熔滴现象。

    聚乙二醇/聚丙烯熔喷非织造材料的叶脉仿生结构及其保液性能
    张恒, 申屠宝卿, 章伟, 张一风, 崔国士
    纺织学报. 2019, (05):  18-23.  doi:10.13475/j.fzxb.20180503207
    摘要 ( 633 )   HTML ( 6 )   PDF (2211KB) ( 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超细纤维非织造材料的叶脉仿生网络结构对其保液性能的影响,以聚乙二醇(PEG)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为原料,制备了PEG/PP熔喷非织造材料,并对其纤维直径分布、不同直径的纤维数量和特征长度3个仿生结构特征参数,以及水蒸发速率和持液率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小于800 nm、800~2 000 nm和大于2 000 nm 3种尺寸纤维在水平方向上交错排列,形成非对称结构的三级水平分支网络;增大PEG质量分数和提高纺丝模头温度可增强小于800 nm纤维组成的三级分支网;样品特征长度与模头温度表现为线性正相关,水蒸发速率符合纺织材料的散湿变化规律;PEG质量分数从0%增大到15%时,PEG/PP的持液率从1 938.3%降低到1 313.1%。

    多级拉伸与热定型对聚乙烯/聚丙烯双组分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刘金鑫, 张海峰, 张星, 黄晨, 郑晓冰, 靳向煜
    纺织学报. 2019, (05):  24-29.  doi:10.13475/j.fzxb.20180501506
    摘要 ( 977 )   HTML ( 7 )   PDF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聚乙烯/聚丙烯(PE/PP)双组分纤维在非织造熔融纺丝成网工艺中的尺寸及力学稳定性,在双组分纤维制备过程中关键工艺位置进行取样,借助X射线多晶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扫描电子显微镜、BEION纤维细度测试系统等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多级拉伸过程中纤维的取向度和结晶度逐渐增加,其中二级拉伸对纤维体系的取向结晶起主要作用;纤维未经热定型时尺寸稳定性差,干热收缩率高;经多级拉伸和热定型后纤维力学性能明显提高,其断裂强度最大可达3.38 cN/dtex;升高热定型温度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尺寸稳定性,制备过程中热定型温度不应低于110 ℃。

    纺织工程
    双色变换段彩纱成纱原理及其共混段长度与强度的影响因素
    郭明瑞, 李沛赢, 孙丰鑫, 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19, (05):  30-35.  doi:10.13475/j.fzxb.20180600206
    摘要 ( 541 )   HTML ( 2 )   PDF (2136KB) ( 6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纺制恒线密度双色变换段彩纱,找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强度的影响因素及规律,采用双通道环锭纺技术纺制双色变换段彩纱。分析了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的成纱机制。同时,借助纱线连续采集装置采集连续纱线图片,结合人工识别,测出双色变换段彩纱共混段长度。研究了后区牵伸倍数和粗纱喂入提前量对共混段长度及强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共混段长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后区牵伸的增大略有减小;共混段强度随着粗纱喂入提前量增大而增大,本文实验条件下,后区牵伸倍数从1.1增大至2.3,共混段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后区牵伸倍数为1.7时。

    组合全显色提花织物的纹理设计原理与方法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2019, (05):  36-40.  doi:10.13475/j.fzxb.20180301506
    摘要 ( 778 )   HTML ( 5 )   PDF (2317KB) ( 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组合全显色提花织物兼具色彩仿真和触觉肌理效果,提出一种与组合全显色组织结构相匹配的纹理组织设计方法。以蜂巢和透孔2种具有不同纹理效应的联合组织为基础组织,进行3种不同方向的组织循环递增设计,并在高密度设计条件下进行织物样品的织造。对织物纹理效应进行比较分析表明,组织循环数的递增加强设计有效强化了蜂巢组织织物的凹凸效应与透孔组织织物的纹理效果。应用该设计方法的实例表明,递增加强设计方法不仅解决了组合全显色组织与纹理组织的交织平衡问题,同时也满足了组合全显色提花织物对不同渐变层次的凹凸、纹理效应的设计需求。

    全成形毛衫局部编织原理及其应用
    王盼, 吴志明
    纺织学报. 2019, (05):  41-46.  doi:10.13475/j.fzxb.20180600706
    摘要 ( 1029 )   HTML ( 14 )   PDF (1931KB) ( 1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好地实现全成形毛衫局部三维立体成形,以四针床电脑横机及SDS-ONE APPEX 3设计系统为依托,重点对局部编织在全成形毛衫上的应用进行研究。将局部编织工艺按照编织方法分为常规局部编织和按比例局部编织,探讨局部编织在肩斜、领部、下摆、挂肩以及平袖山部位的应用。结果表明:常规局部编织可形成光滑平整的肩部斜线形状、前后领深弧线、不规则下摆;按比例局部编织是全成形毛衫独有的编织方式,主要应用于挂肩和平袖山编织,可用于维持筒状编织平衡和实现袖子、大身的连接,形成存在一定高度差的筒状编织物;采用局部编织工艺可提高全成形毛衫的舒适性和美观性,也为毛衫款式开发提供思路,满足当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正则角联锁组织的矩阵模型及其生成算法
    王旭, 杜增锋, 倪庆清, 刘新华
    纺织学报. 2019, (05):  47-52.  doi:10.13475/j.fzxb.20180104706
    摘要 ( 805 )   HTML ( 2 )   PDF (1774KB) ( 8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正则角联锁组织的设计效率,分析了无衬经纱和有衬经纱正则角联锁组织交织规律,研究了织物参数和交织规律的关系,分别建立了无衬经纱和有衬经纱正则贯穿角联锁组织矩阵模型及其生成算法,给出无衬经纱正则贯穿角联锁组织矩阵中第1接结经纱列向量的赋值算法,以及有衬经纱正则贯穿角联锁组织矩阵中衬经纱矩阵列向量的赋值算法,并对矩阵生成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输入纬纱层数即可根据上述算法产生对应的组织矩阵,说明提出的矩阵模型及其生成算法能快速设计出正则角联锁组织矩阵,提高该类组织的设计效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智能复合材料结构损伤类型识别
    万莉, 贡丽英, 贾敏瑞
    纺织学报. 2019, (05):  53-58.  doi:10.13475/j.fzxb.20180503006
    摘要 ( 668 )   HTML ( 2 )   PDF (1853KB) ( 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件结构状态监控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三维六向编织工艺将碳纳米管纱线嵌入到整体复合材料制件中,构建三维空间结构的智能复合材料的方法,利用损伤指数实现了对智能复合材料制件内部损伤类型的识别,并分析了4组三维六向编织智能复合材料制件的损伤指数表现特征。结果表明:综合损伤指数优于其他3种损伤指数,综合损伤指数可精确识别制件内部损伤的类型;对于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制件内部空隙类微小损伤,综合损伤指数监测值小于100;对于制件内部裂纹的损伤,综合损伤指数监测值位于300~500;当综合损伤指数监测值大于600时,可判断为试件存在大裂口损伤;基于损伤指数可计算制件内部损伤大小,精度可达到0.073 mm。

    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夹芯材料侧压性能数值模拟
    曹海建, 陈红霞, 黄晓梅
    纺织学报. 2019, (05):  59-63.  doi:10.13475/j.fzxb.20180403405
    摘要 ( 626 )   HTML ( 1 )   PDF (2202KB) ( 6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分析材料在侧压载荷下的失效机制及破坏模式,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材料的细观结构模型,并进行侧压性能的数值模拟,探讨了材料在3 mm侧压位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纤维和树脂基体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基夹芯材料在侧压载荷作用下,从宏观角度分析发现,上下面板应力最大,最易发生压缩破坏;芯材应力最小,最不易被破坏;2排芯材间的面板最易发生失稳破坏,这是导致材料失效的最主要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现,纤维起主要承载作用,树脂起次要作用,当侧压位移载荷达到3 mm时,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为树脂破裂、纤维与树脂严重脱黏等。

    染整与化学品
    聚乳酸纤维原液着色用改性炭黑的制备及其性能
    董浩, 张丽平, 刘怡宁, 王乐军, 刘亚运, 付少海
    纺织学报. 2019, (05):  64-69.  doi:10.13475/j.fzxb.20180502106
    摘要 ( 766 )   PDF (1942KB) ( 7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聚乳酸纤维原液着色过程中炭黑与聚乳酸相容性差导致其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炭黑,并对聚乳酸纤维进行原液着色。探讨丙交酯用量、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对聚乳酸改性炭黑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对其在聚乳酸纺丝溶剂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测试,同时对加入改性与未改性炭黑前后的聚乳酸纺丝液及聚乳酸膜进行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在丙交酯单体的用量为1.5 g、聚合时间为6 h、聚合温度为70 ℃时制备出的改性炭黑的粒径最小,为184.2 nm,且其在聚乳酸纺丝溶剂中可以稳定分散,与聚乳酸相容性较好;与未改性炭黑相比,加入改性炭黑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

    油酸原位合成碳酸钙及其在聚酰胺湿法涂层中的应用
    雷鹏飞, 黄亚伟, 袁森浩, 李红艳, 王成龙, 郑今欢
    纺织学报. 2019, (05):  70-77.  doi:10.13475/j.fzxb.20180601108
    摘要 ( 766 )   HTML ( 0 )   PDF (2672KB) ( 8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轻质碳酸钙作为涂层填充剂制备聚酰胺湿法涂层织物出现的吸墨性不佳、pH值偏高等问题,采用油酸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取涂层用填充剂碳酸钙,通过活化度和沉降体积对原位合成的碳酸钙进行改性效果评价,借助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探究其改性机制,并将合成后的碳酸钙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考察其涂层膜的结构特性以及涂层织物的吸墨性和pH值等。结果表明:当油酸用量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的15%时,原位合成的碳酸钙改性效果最佳,活化度为99%,沉降体积为3.95 mL;将其作为填充剂应用于聚酰胺湿法涂层中,涂层膜的接触角下降了8.29°,涂层织物的墨迹长度减小了10.42 mm,涂层织物的pH值下降至7.27,吸墨性改善,pH值更符合纺织品安全标准。

    微滴喷射化学沉积工艺条件对成形银导线的影响
    肖渊, 尹博, 李岚馨, 刘欢欢
    纺织学报. 2019, (05):  78-83.  doi:10.13475/j.fzxb.20180200806
    摘要 ( 532 )   HTML ( 3 )   PDF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具有良好导电特性的柔性线路,研究了织物表面微滴喷射打印化学沉积的工艺条件变化对成形导电线路性能的影响。利用开发的气动式双喷头微滴按需喷射系统,通过改变反应溶液中硝酸银和抗坏血酸的用量、分散剂聚乙烯吡络烷酮(PVP)的浓度及反应体系的pH值,在系统稳定喷射条件下打印导电线路,对不同条件下成形导线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并测试成形导线的方阻。结果表明:在稳定喷射条件下,当硝酸银和抗坏血酸用量分别为50%和30%(质量体积比)时,反应生成的银导线平均方阻为2.92 Ω/□,标准差为0.46 Ω/□;分散剂PVP在银导线反应过程中具有控制银微粒大小和改善粒子间团聚的作用,且当分散剂PVP添加量为6%时,银颗粒成“米粒”状,颗粒间连接成网状结构;不同pH值条件下反应体系的反应情况不同,当反应体系的pH值为2~3时,反应生成银粒子较多,且颗粒形状规则统一。

    喷墨印花预处理对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
    杨海贞, 房宽峻, 刘秀明, 蔡玉青, 安芳芳, 韩双
    纺织学报. 2019, (05):  84-90.  doi:10.13475/j.fzxb.20180503707
    摘要 ( 580 )   HTML ( 0 )   PDF (1986KB) ( 11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织物组织结构与喷墨印花效果的关系,选择平纹、斜纹和蜂巢织物为研究对象,对3种织物进行相同的冷轧堆前处理、预处理和喷墨印花,测试了织物的粗糙度、厚度、孔隙率、颜色深度和印花清晰度;分析了预处理对织物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织物组织结构与颜色深度和印花清晰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平纹织物的经向粗糙度、纬向粗糙度、厚度和孔隙率分别为6.4 μm、9.1 μm、0.65 mm和85.5%,斜纹织物比平纹织物分别增加了22%、30%、25%和2.5%,而蜂巢织物比平纹织物分别增加了50%、53%、150%和3.4%;冷轧堆处理和预处理后的平纹、斜纹和蜂巢织物的经纬向粗糙度、孔隙率减小,织物厚度增加;平纹织物的表观颜色最浅、印花清晰度最好,斜纹织物次之,蜂巢织物的表观颜色最深,印花清晰度最差。

    单面纬平针织物平幅轧蒸染色防卷边控制
    马振萍, 毛志平, 钟毅, 徐红
    纺织学报. 2019, (05):  91-96.  doi:10.13475/j.fzxb.20180603906
    摘要 ( 849 )   HTML ( 2 )   PDF (1764KB) ( 4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单面纬平针织织物平幅轧蒸染色中容易卷边的问题,采用浆边的方法来控制卷边,并对防卷边涂层胶所用浆料及施加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通过对比浆边织物平幅轧蒸染色各工况下的卷边率及其耐洗性,筛选出聚丙烯酸酯-聚氨酯浆料用于针织物平幅轧蒸染色中的防卷边整理,并通过工艺优化,获得了适合中、厚型单面纬平针织物的防卷边施胶方式:于单面纬平针织物的反面,沿织物纹路方向进行锯齿状刮涂,浆膜厚度达到0.2 mm,浆边宽度不低于2 cm。结果表明,这种防卷边施胶方式在平幅轧蒸染色的各工况下都可有效地控制织物的卷边,且不会影响后续的染色效果。

    紫外光还原氧化石墨烯腈纶织物抗静电性能
    凡力华, 宋伟华, 王潮霞
    纺织学报. 2019, (05):  97-101.  doi:10.13475/j.fzxb.20180501905
    摘要 ( 582 )   HTML ( 6 )   PDF (1595KB) ( 34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腈纶织物在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浸渍方法用氧化石墨烯溶液浸渍腈纶织物,然后进行热压,再经紫外光照射还原腈纶织物表面吸附的氧化石墨烯,以赋予腈纶织物抗静电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腈纶织物吸附氧化石墨烯后的表面微观形貌;比较经不同温度条件浸渍处理的腈纶织物的颜色性能,研究温度对腈纶织物在氧化石墨烯溶液中浸渍吸附量的影响,并测试了紫外光还原前后织物的电阻率,研究其抗静电性能。结果表明:腈纶织物在90℃左右浸渍有较高的吸附量;经紫外光还原后织物电阻率为13 kΩ·cm,方阻为1.9 kΩ/□,符合抗静电性能标准;经水洗后,电阻率下降至29 kΩ·cm,水洗性能较好,皂洗牢度为4级,摩擦牢度为3级。

    可溶性止血医用棉纱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钱璐敏, 张斌
    纺织学报. 2019, (05):  102-106.  doi:10.13475/j.fzxb.20180500905
    摘要 ( 818 )   HTML ( 8 )   PDF (1676KB) ( 10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羧甲基化医用棉纱布的可溶性,发挥其止血作用,采用单因素法探究溶媒法制备工艺。考察了碱化预处理的碱液质量分数、碱化时间和醚化反应的氯乙酸质量分数、醚化时间和醚化温度等因素对棉纱布溶解性能的影响,确定出较佳制备工艺,并借助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制得的可溶性止血纱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佳的可溶性止血纱布制备工艺下,即碱化预处理时碱液质量分数为20%、碱化时间为30 min,醚化时氯乙酸质量分数为10.5%、醚化时间为4 h、醚化温度为70 ℃,棉纱布完全溶解所需时间为4 h;棉纱布发生了羧甲基化反应,羧甲基化后纤维直径增加。

    服装工程
    女西装特征部位松量分布规则
    顾冰菲, 闫彦红, 苏军强, 刘国联
    纺织学报. 2019, (05):  107-112.  doi:10.13475/j.fzxb.20180702706
    摘要 ( 977 )   HTML ( 7 )   PDF (1804KB) ( 1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通过探究人体与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构建成衣样板生成规则,首先使用三维扫描仪对未穿着服装的人台进行扫描,获得人台基本数据。然后扫描穿着7件相同款式不同尺码的西装,获得7件服装点云数据。再将人台数据和服装数据进行叠加展示服装间的距离松量分布规律,并通过测量人台与服装间10个特征部位的截面环建立距离松量计算模型,进行给定松量和距离的松量转换。最后用三维曲线拟合方式以胸围曲线为例进行了样板增量的转化。结果表明:各部位距离松量回归方程的R 2值均大于0.9,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精确度;通过案例验证发现成衣胸围与人体净胸围之间存在-0.42 cm的误差,且在国内女装制作胸围标准误差范围内。

    短裤特征截面廓形分析及间隙量预测模型构建
    李涛, 杜磊, 孙洁, 张益洁, 邹奉元
    纺织学报. 2019, (05):  113-118.  doi:10.13475/j.fzxb.20180608606
    摘要 ( 717 )   HTML ( 2 )   PDF (1674KB) ( 16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短裤松量变化对截面廓形的影响,选取与裤装造型密切相关的腰围、臀围等特征截面进行研究。通过[TC] 2三维扫描仪获取截面点云数据,利用小脑神经网络进行曲线拟合,提取最小外接矩形面积、厚宽比及间隙量表征截面廓形变化,通过回归分析构建短裤间隙量与松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短裤松量与臀围、裆围及裤口围截面厚宽比呈负相关,臀围、裆围处间隙量主要向截面两侧及后中部位累积,截面形状趋于宽扁;经两配对样本T检验,间隙量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间隙量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人体、服装截面廓形及三维仿真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刘林玉, 陈诚毅, 王珍玉, 祝焕, 金艳苹
    纺织学报. 2019, (05):  119-123.  doi:10.13475/j.fzxb.20180703105
    摘要 ( 877 )   HTML ( 6 )   PDF (1465KB) ( 29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消防员防护服面料的舒适性并考察织物组合舒适性的影响因素,选取我国消防服常用的11种织物,模拟消防服层次构成,即包括外层、防水透气层和隔热舒适层,进行多层织物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选取的几种织物组合,其基本性能均符合GA 10—2014《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标准,但热湿舒适性与美国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织物的热阻、湿阻和总热损失均与其面密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织物热阻、湿阻与面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总热损失与面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织物组合间空气层的厚度对织物组合的热阻值影响较大;织物组合总热损失与克罗值、透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可直接用于评价消防服多层织物的热湿舒适性。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特殊体型样板识别
    周捷, 李健, 马秋瑞, 黄晓杰
    纺织学报. 2019, (05):  124-130.  doi:10.13475/j.fzxb.20180607907
    摘要 ( 822 )   HTML ( 6 )   PDF (1906KB) ( 3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的缺陷,提出结合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改进层次分析方法,应用到特体样板识别中。首先,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各级指标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系数。然后,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将特体样板聚为臀部、胸部和腹部等3类典型样板。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了包括6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3个四级指标的特体样板递阶层次结构模型。随机选取3个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以因子分析中提取的5个主成分为聚类指标,以K-means方法进行聚类,采用特体样板递阶层次结构模型识别被测样本与臀部、胸部、腹部样板的隶属度。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表征特体样板的变异程度并识别所属的样板类别。

    机械与器材
    喷气涡流纺中纤维运动的三维数值模拟
    郭臻, 李新荣, 卜兆宁, 袁龙超
    纺织学报. 2019, (05):  131-135.  doi:10.13475/j.fzxb.20180403505
    摘要 ( 569 )   HTML ( 4 )   PDF (1744KB) ( 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模拟纤维在喷气涡流纺喷嘴流场中运动情况,常将纤维模型简化或者建立二维模型,无法描述纤维在三维空间内的变形这个问题,建立了纤维运动三维模型,并合理设置纤维属性,使纤维运动模型更加符合实际状态。结合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数值模拟求解了纤维在喷气涡流纺喷嘴流场中的运动问题,并分析了纤维的运动与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加捻室的负压导致喷嘴入口的气流流动,纤维尾端在气流中的运动十分复杂,先在乱流的影响下小幅波动,然后随时间推进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在流场的影响下,纤维尾端从纱线中被剥离出来,并呈螺旋形式向前行进形成包缠纤维。

    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成纱过程的在线观测与分析
    何建, 裴泽光, 周健, 熊祥章, 吕海辰
    纺织学报. 2019, (05):  136-143.  doi:10.13475/j.fzxb.20180605208
    摘要 ( 739 )   HTML ( 15 )   PDF (2885KB) ( 12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喷气涡流纺金属丝包芯纱成纱过程中纤维运动状态与包缠效果,设计了基于工业内窥镜的在线观测装置,实现了对金属丝与短纤维在喷嘴内腔中运动图像的捕捉;提取纤维包缠过程中的露芯特征,与制成包芯纱的露芯量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了喷嘴气压与纺纱速度对纱线露芯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短纤维包缠金属丝的运动状态主要分为3类,短纤维以一定的螺旋角均匀包覆金属丝,短纤维头端包缠金属丝而尾端倒伏于锭子上或呈螺旋状松散分布在金属丝周围,短纤维尾端包缠金属丝而头端呈自由离散状态;纱线露芯量随喷嘴气压的提高先降低后增加,随纺纱速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在线观测结果与成纱的露芯量随工艺参数变化的趋势较为一致。

    转鼓式水洗机水洗工艺与辊网结构优化
    季敏杰, 黄榜, 岳晓丽, 钟毅, 陈慧敏
    纺织学报. 2019, (05):  144-149.  doi:10.13475/j.fzxb.20180503306
    摘要 ( 531 )   HTML ( 3 )   PDF (1817KB) ( 4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针织物在转鼓式水洗机上冲淋水洗时,水洗工艺和辊网结构参数对水洗质量的影响,首先建立织物水洗质量动态评价项,评判染液在织物上的残留和分布状况。并利用Fluent软件,创建织物水洗域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辊网孔型对水洗质量的影响。然后综合考虑染液残余率、染液均匀度和洗涤面积比,建立织物水洗质量综合评价函数,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生成系列设计点,获得织物水洗质量对水洗速度、水洗时间、辊网孔圆弧半径的响应曲线和灵敏度值,说明水洗速度对水洗质量综合评价值的影响最显著,其灵敏度值为68%。最后以提高织物水洗质量为目标,优化水洗工艺和辊网结构参数,优化后水洗质量综合评价值提高了16.1%。

    管理与信息化
    单一视角下自适应阈值法的纱线毛羽识别及其应用
    王文帝, 辛斌杰, 邓娜, 李佳平, 刘宁娟
    纺织学报. 2019, (05):  150-156.  doi:10.13475/j.fzxb.20180404607
    摘要 ( 518 )   HTML ( 4 )   PDF (2325KB) ( 6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更准确测量纱线参数信息,针对图像背景处理和阈值分割算法对纱线图像处理后毛羽信息损失严重的问题,提出自适应灰度增强及线形区域阈值分割算法。并用自制图像采集系统获取6种不同类型的纱线样本,进行图像识别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2种算法可明显减少纱线图像信息损失,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图像法检测的纱线毛羽长度和数量与目测法相近;实现了纱线主体与背景的灰度对比度增强,避免单一阈值导致的图像分割效果差的影响,提高纱线毛羽的识别精度和测量准确性,为后续研究纱线毛羽检测系统提供有效纱线图像分析算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管纱毛羽检测
    景军锋, 张星星
    纺织学报. 2019, (05):  157-162.  doi:10.13475/j.fzxb.20180606406
    摘要 ( 685 )   HTML ( 7 )   PDF (1836KB) ( 14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玻璃纤维管纱毛羽检测的自动化,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玻璃纤维管纱毛羽检测系统。使用光源、相机、电机等搭建图像获取平台得到毛羽图像;利用Blob连通域分析法进行毛羽区域提取,计算毛羽轮廓矩特征与毛羽区域特征,并结合支持向量机实现毛羽分类;根据毛羽分类结果以及前后2帧图像中毛羽位置坐标差值,对不同类型的毛羽数量进行统计;通过毛羽的最小外接矩形,得到每帧图像中的毛羽长度数据,并取每个毛羽长度数据的最大值作为相应的毛羽长度。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代替人工完成管纱毛羽的有效检测,且单个管纱的检测耗时在10 s以内,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业需要。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仔服装色差检测评级系统
    黄嘉俊, 柯薇, 王静, 邓中民
    纺织学报. 2019, (05):  163-169.  doi:10.13475/j.fzxb.20180407007
    摘要 ( 949 )   HTML ( 11 )   PDF (2104KB) ( 14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现在牛仔服装色差检测中依靠人眼进行评价存在的主观差异,提出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仔服装色差检测评级系统。首先通过相机采集标准光源下的牛仔洗水样布与标准样布的图像,然后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图像处理、颜色空间转换等技术,最终使用MatLab和VC++混合编程技术建立了牛仔服装色差检测评级系统。为使评级数据更为精确,提出差异度-色差值百分比的概念,通过曲线拟合不同差异度下的色差值得到差异度-色差值方程,并作为牛仔服装色差检测系统的评级指标。结果表明,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仔服装色差检测评级系统与专家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且色差检测评级系统得到的数据值更为客观和准确。

    综合述评
    壳聚糖纤维的理化性能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秦益民
    纺织学报. 2019, (05):  170-176.  doi:10.13475/j.fzxb.20180406107
    摘要 ( 1009 )   HTML ( 19 )   PDF (2173KB) ( 13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促进壳聚糖纤维在医疗和卫生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壳聚糖基功能纺织材料和先进医用纺织品,总结了壳聚糖纤维的理化特性及其吸附铜离子和锌离子的性能,分析了壳聚糖纤维的细胞活性、生物相容性及其在与伤口、血液、人体组织接触过程中产生的止血、抗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促进伤口愈合等生物活性。指出壳聚糖的氨基多糖结构及其对体液中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使壳聚糖纤维和壳聚糖基纺织品在医用止血材料、伤口敷料、面膜制品、日用卫生品、抗菌纺织品等领域起到止血、抗菌、排毒、促愈、美白等生物活性和应用功效,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人体着装黏感觉的研究进展
    姜茸凡, 王云仪
    纺织学报. 2019, (05):  177-184.  doi:10.13475/j.fzxb.20180702008
    摘要 ( 868 )   HTML ( 3 )   PDF (2629KB) ( 20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缓解人体在出汗或淋湿状态下的着装黏感觉,基于皮肤机械感受器的类型及其刺激响应特性探究了着装黏感觉的形成机制,通过阐述着装黏感觉的3种评价方法,即物理评价、心理评价和生理评价,研究了各评价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并从3个层面归纳了着装黏感觉的影响因素,包括表面粗糙度、液态水传递性能等织物性能因素,滑移速度、水分等外界刺激因素,及皮肤感知敏感度、皮肤特征等人体皮肤因素。最后指出,未来应通过搭建垂直分离接触装置系统地分析织物及外界刺激对黏感觉的影响,研究有毛皮肤的黏感觉神经生理机制,绘制人体黏感觉图谱,为舒适性面料开发及服装结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