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07年 第28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07-09-15
    纤维材料
    经纳米壳聚糖处理的桑蚕丝纤维聚集态结构
    王成.;林红;路艳华;陈宇岳
    纺织学报. 2007, (9):  1-3. 
    摘要 ( 877 )   PDF (115KB) ( 51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采用离子凝胶法制备的纳米壳聚糖处理桑蚕丝纤维,研究桑蚕丝纤维经不同质量分数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的聚集态结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桑蚕丝纤维经纳米壳聚糖分散液处理后,纤维内部聚集态结构呈现出β化趋势,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提高;随着纳米壳聚糖质量分数的进一步提高,桑蚕丝纤维β化趋势增强,热稳定性更好。
    异纤度异收缩化纤长丝纺丝原理分析
    姜岩
    纺织学报. 2007, (9):  4-7. 
    摘要 ( 843 )   PDF (159KB) ( 6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纺丝直接制取异纤度、异收缩丝对化纤长丝短纤维化产品开发具有重要的产业化价值,探明在同一纺程下形成不同粗细丝条间的沸水收缩率差异的原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普通单螺杆挤出机的纺丝条件,利用理论分析得出:在同一纺丝线上,细丝冷却速度快,冷却长度短,拉伸应变速率也大,初生丝具有较高的大分子取向度和较大的沸水收缩率;但在随后的拉伸过程中,细丝的结晶速率远高于粗丝的结晶速率,可获得更大的结晶度和较小的沸水收缩率,而较粗的丝条则形成了高收缩长丝。
    聚酯纤维的氧等离子体联合亲水剂处理
    潘小丹.;胡国樑.;周颖.;章俊玲.
    纺织学报. 2007, (9):  8-11. 
    摘要 ( 943 )   PDF (195KB) ( 4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使用氧等离子体并结合亲水剂对聚酯纤维进行处理,探讨氧等离子体处理对聚酯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形成刻蚀,引入含氧极性基团,提高了纤维的吸湿性,但处理时间超过3 min,纤维表面的极性基团又被溅射掉,纤维的吸湿性下降;聚酯纤维经氧等离子体再施以亲水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其亲水性及亲水的耐久性;氧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使聚酯纤维引入羰基含氧极性基团,且纤维的力学性能、热性能不受影响。
    抗菌剂及抗菌聚酯切片的制备
    曲铭海;赵庆福;刘建梁
    纺织学报. 2007, (9):  12-14. 
    摘要 ( 995 )   PDF (113KB) ( 53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无机纳米材料在高聚物中的分散问题,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出一种聚酯纳米复合材料。首先利用碳酸铵与硫酸锌制备功能粒子氧化锌的前驱体碱式碳酸锌,随后加入氢氧化钡的乙二醇溶液,在均相多反应体系中生成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的悬浮液,不经分离直接加入到聚酯聚合反应体系中,在缩聚温度为285℃左右时,碱式碳酸锌分解,生成纳米氧化锌、二氧化碳和水,实现无机微粒子与有机基体的原位复合,并对其制备工艺参数和热性能进行确定。透射电镜照片显示所制抗菌聚酯切片中的氧化锌粒径小,分布均匀。
    活性炭毡改性工艺及其对净化甲醛效果的影响
    宋晓峰.;刘辉
    纺织学报. 2007, (9):  15-18. 
    摘要 ( 1096 )   PDF (126KB) ( 4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溶胶凝胶法活性炭毡负载纳米二氧化钛改性工艺及净化甲醛的试验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浸涂次数、热处理温度、浸涂时间、升温速率等工艺参数对甲醛去除效果的影响。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浸涂次数影响最大,热处理温度次之,而浸涂时间和升温速率影响较小。结果表明:采用2次浸涂,处理温度400~450℃,浸涂时间10 min,升温速率3℃/min时,净化效果最好,吸附转化量可达96.33μg/g。
    甲壳素脱乙酰化研究
    赵惠明;吴建一
    纺织学报. 2007, (9):  19-22. 
    摘要 ( 1318 )   PDF (122KB) ( 44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甲壳素脱乙酰化的反应特点,对脱乙酰化工艺进行研究,研究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NaOH浓度下甲壳素脱乙酰化反应的动力学行为,从脱乙酰化反应的整体反应模型理论出发,探讨脱乙酰化反应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制,并成功运用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机制和整体反应模型理论,得到黏度为647 cPa.s、脱乙酰度为68%的壳聚糖产品。
    纺织工程
    牵伸区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的理论研究
    严广松;路允芳;郁崇文
    纺织学报. 2007, (9):  23-26. 
    摘要 ( 1012 )   PDF (116KB) ( 45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头端的变速点不一致是造成牵伸后纱条条干不匀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纤维在牵伸区变速的条件做细致的分析,把牵引力大于控制力的条件用概率表达,并在牵伸区内假设快、慢纤维在各个截面上的动态规律,给出了固定长度的浮游纤维变速点的方差表示,再使用分布函数的原理,将浮游纤维在牵伸区变速点的方差表达成压力和摩擦因数的函数。从方差表示上可进一步分析纤维长度分布和牵伸区压力分布对浮游纤维变速点的定量影响。
    Modal纤维紧密纺纱的开发
    吴兴华.;王春红;雒书华;张兰峰
    纺织学报. 2007, (9):  27-30. 
    摘要 ( 970 )   PDF (205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紧密纺技术在Modal纤维纺纱过程中的应用,通过优化试验确定纺纱过程中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及络筒的工艺参数。在对成纱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紧密纺中最优的集聚张力和负压值,并确定出钢领、钢丝圈及网格圈。通过与紧密纺和普通纺成纱质量进行对比发现,采用紧密纺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较好,毛羽少,条干不匀率仅为10.75%,且断裂强度达到20.73 cN/tex,此外纱线的断头率、纱疵率均降低,生产效率相对提高,体现出紧密纺纱的优越性。
    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
    沈巍;钱坤;尹汪宏
    纺织学报. 2007, (9):  31-34. 
    摘要 ( 1079 )   PDF (206KB) ( 50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目前羊绒/羊毛混纺比检测主要依靠人工,速度慢且精确度不高等问题,应用一种基于HSV颜色模型的彩色目标提取方法检测羊绒/羊毛混纺比。首先将具有某种色彩信息的羊绒或羊毛纤维从背景图片中分离出来,然后根据所提取纤维与背景纤维的形状大小等特征的不同,采用图像腐蚀和膨胀的方法对图片进行处理,使所提取的目标完整地从原图中分离出。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使应用图像处理方法测试羊绒/羊毛混纺比具有可行性。
    B样条曲面技术构建单纱模型的改进
    郑天勇;崔世忠
    纺织学报. 2007, (9):  35-40. 
    摘要 ( 931 )   PDF (266KB) ( 40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用B样条曲面构造具有不同截面的纱线三维模型基础上,对各个截面加上若干个随机凹凸扰动,并将各个截面的凹凸扰动点沿边缘按照"凸起扰动点对应下一个凸起扰动点,凹下扰动点对应下一个凹下扰动点,循环移位"的方式一一对应,构成纱线的B样条曲面网格,使得任意截面的纱线表面都可以产生很好的捻度效应并保持纱线轮廓基本不变。对于截面边缘的凹凸进行消峰或填平,使得纱线具有纤维内外转移的效果。用更细小的B样条曲面能模拟出纱线的毛羽,其长短、走向可通过设计控制点的位置加以控制。
    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纺及成纱拉伸性能分析
    陈小莉;于伟东.
    纺织学报. 2007, (9):  41-44. 
    摘要 ( 1059 )   PDF (140KB) ( 45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羊绒、羊毛和涤纶长丝在传统的环锭纺系统上进行三组分复合纺纱。通过改变三组分的喂入位置、喂入张力来获得不同结构和风格的纱线。试纺了不同捻度和混纺比的3种复合结构纱,即股线、包芯和包缠结构纱,分析了其拉伸性能。纺纱实验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复合改善了羊绒纱的强度;纱线拉伸性能与混纺比、捻度、纱线结构之间存在相关;随着捻度的增加,3种结构复合纱的拉伸性能均符合经典临界捻度理论;复合纱的力学性能因结构不同而不同,股线结构纱拉伸性能最好,包芯结构纱次之,包缠结构纱拉伸性能则最差。
    导湿排汗纤维机织物的导湿性能
    楼利琴;张才前
    纺织学报. 2007, (9):  45-48. 
    摘要 ( 1083 )   PDF (125KB) ( 5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织物垂直芯吸法和表面液滴法来分析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异形截面纤维对织物导湿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织物结构参数相同时,织物导湿顺序与纱线导湿顺序一致,与纤维形态结构和细度相关;液体沿织物经纬向的芯吸传导时间和芯吸高度呈指数关系;2种方法的实验结果基本吻合,但在比较不同结构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时,采用垂直芯吸法测试较表面液滴法好。
    PTT纤维品种对针织物弹性的影响
    刘志军;周苏萌;王府梅
    纺织学报. 2007, (9):  49-52. 
    摘要 ( 1270 )   PDF (196KB) ( 38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用KES测试分析了PTT的短纤织物、DTY长丝织物和PTT/PET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织物的弹性伸长率、弹性回复率、塑性变形及抗疲劳特性,并且将其性能与氨纶、普通化纤织物(涤纶、锦纶织物)进行比较发现,PTT各种形态织物的弹性伸长均比普通化纤织物的弹性伸长大,比氨纶织物的弹性伸长小;在低负荷下,其回复性能均比普通化纤织物小,塑性变形比普通化纤织物大;3种形态的PTT针织物中PTT/PET双组分并列复合长丝织物的弹性伸长最大,回复性能最好,PTT短纤织物的回复性能最差,塑性变形最大。
    花纹闪色数码提花织物设计原理和方法
    周赳;吴文正
    纺织学报. 2007, (9):  53-56. 
    摘要 ( 1173 )   PDF (258KB) ( 3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研究数码提花织物分层组合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组合全显色织物结构的设计应用,创新设计出一种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通过对传统闪色织物的原理分析,采用分层组合的设计方法和全显色织物结构,利用数码图像的反转设计来实现具有花纹效果的闪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并举例说明其设计原理和方法。与传统闪色织物的对比色纱线的异向排列不同,花纹闪色提花织物采用2组或4组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向排列,由于全显色织物结构使呈对比色效应的纱线同时具备影光变化和相互不覆盖的特点,只要赋予纱线合适的光泽,织物就具备同时表现花纹效果和闪色效果的能力。
    等离子体处理后UHMWPE纤维与LDPE复合材料的性能
    姜生
    纺织学报. 2007, (9):  57-60. 
    摘要 ( 1003 )   PDF (154KB) ( 5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改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界面性能,对其进行介质阻挡放电氩等离子体处理以进行表面改性。将等离子处理前后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分别与低密度聚乙烯基体制成相同体积比的复合材料,对试样进行纵、横向拉伸性能的测试,探讨经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氩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黏合性能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纺织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分析
    徐国平;韩建
    纺织学报. 2007, (9):  61-64. 
    摘要 ( 925 )   PDF (121KB) ( 49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标准大小的立体结构玻纤织物和平纹玻纤织物作预制件,在室温条件下,用m(854标准型乙烯基酯树脂)∶m(MEKP催化剂)∶m(Cobalt固化剂)=100∶1.5∶2的混合物作渗透用树脂,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渗透成型工艺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并用数码摄像记录整个过程。对该工艺条件下树脂基体的流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其在不同预制件及同一预制件的不同位置的流速不同,但位移与时间曲线符合对数关系,速度与位移曲线和速度与时间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芳香型水刺非织造革基布的制备及其性能
    钱程
    纺织学报. 2007, (9):  65-67. 
    摘要 ( 942 )   PDF (125KB) ( 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赋予超细纤维水刺合成革基布以较好的芳香性能,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油性香精为芯材,选用复合凝聚法,通过合理的材料用量及控制反应条件制备了森林浴香型香精微胶囊。用制备的微胶囊对水刺非织造革基布进行芳香处理,通过实验筛选出最佳整理工艺条件。对整理前后水刺合成革基布的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并对香味保持时间进行了主观评定,结果表明:处理后水刺非织造革基布具有较好的留香性及拉伸、撕裂和顶破强力,但柔软性能有所下降。
    染整与化学品
    酸性媒介染料循环染色技术
    郝旭
    纺织学报. 2007, (9):  68-71. 
    摘要 ( 970 )   PDF (114KB) ( 6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传统羊毛酸性媒介染料后媒法染色残液对环境的影响,减轻含铬废水处理压力,采用二浴循环染色技术对传统羊毛酸性媒介染料后媒一浴染色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染色新工艺可以做到初染液及媒染液循环使用,节约了染料,并降低了含铬废水的排放。在传统工艺和新工艺条件下对染色样进行色光、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新工艺既达到了传统工艺染色标准又利于保护环境。
    涤纶织物的拒水拒油整理
    杭伟明;朱亚伟
    纺织学报. 2007, (9):  72-75. 
    摘要 ( 985 )   PDF (115KB) ( 5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含氟整理剂通过轧烘焙工艺整理涤纶织物,探讨含氟整理剂浓度、焙烘条件、醋酸与异丙醇及交联剂浓度对织物拒水拒油性能的影响,根据水洗后织物的拒水拒油性能优化整理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对不同的涤纶织物都具有较好的拒水拒油效果,经5次水洗后,拒水等级不低于90分,拒油等级不低于4级。同时用扫描电镜观察整理后的涤纶纤维纵向表面形态在水洗前后的变化,对变化原因从理论上进行简要的解释,以此证实涤纶织物在水洗前后拒水拒油性能的变化。
    TiO2/SiO2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邓辉;蒋新
    纺织学报. 2007, (9):  76-79. 
    摘要 ( 1056 )   PDF (132KB) ( 42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讨TiO2晶粒形貌对光催化过程的作用规律,研究吸附法和浸渍法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降解甲基橙的过程,并考察制备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形貌和活性的影响。通过剖析反应的基本过程后得出,扩散过程与表面反应过程耦合,催化剂活性与甲基橙浓度的相对高低决定反应过程的控制步骤,从而对表观级数产生影响。在催化剂活性的考评中发现,低Ti含量以及小粒径情况下影响光催化的关键因素是晶型,其次为含量、粒径。吸附法制备的光催化剂Ti含量高,粒径小,可控性好,具有比浸渍法制备的材料更好的催化性能。随着水量的增加,吸附相反应技术的优势越来越显著。
    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的性能及应用
    潘文艳;刘彦军;孙祥山;王伟
    纺织学报. 2007, (9):  80-83. 
    摘要 ( 932 )   PDF (109KB) ( 51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国内纺织行业用含氟织物整理剂现状,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一种乳液型含氟织物整理剂,对聚合物乳液进行了FT-IR、激光粒度分析表征,测试了乳液的稳定性能,研究了交联剂对织物拒油、拒水、耐洗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整理后织物的透气性及撕裂强度。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乳液粒度较小,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较好的拒油、拒水及耐洗性能;织物整理前后的透气性及撕裂强度变化不大,较好地保持了织物原有的透气性能及撕裂强度。
    服用棉织物中的甲醛在不同水介质中的释放
    董永春;孙伟;易世雄
    纺织学报. 2007, (9):  84-87. 
    摘要 ( 911 )   PDF (129KB) ( 42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择防皱整理剂和固色剂,使用常规工艺分别制备防皱整理棉织物和固色棉织物,然后使之分别在不同pH值的水溶液和人工汗液中释放甲醛,考察和比较这2种织物在不同水介质中释放甲醛的规律。结果表明:防皱整理棉织物在pH=8.0的蒸馏水介质中释放的甲醛浓度大于其在pH=5.0的蒸馏水介质中的释放浓度,而固色棉织物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释放规律;2种织物在人工汗液中释放浓度都低于它们在蒸馏水中相对应的释放浓度,其原因是人工汗液中的L-组氨酸能够与释放甲醛发生反应。
    服装工程
    缝纫线物理机械性能与其线迹质量的关系
    王利君;袁观洛
    纺织学报. 2007, (9):  88-91. 
    摘要 ( 1066 )   PDF (108KB) ( 4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缝纫线的断裂强力、韧度指数等16项物理机械性能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和因子累计贡献率大于80%~85%选出前3个因子。利用这3个因子值对缝纫线进行聚类分析,将其聚为4类,类群Ⅰ和类群Ⅱ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较好,类群Ⅲ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中等,类群Ⅳ的综合物理机械性能较差。同时,运用因子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线迹质量的评价指标即缝缩率、缝迹强度、缝迹延伸度与3个因子之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可用于预测缝纫线的线迹质量。
    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在现代成衣设计中的运用
    陈培青
    纺织学报. 2007, (9):  92-95. 
    摘要 ( 1331 )   PDF (251KB) ( 112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阐述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的历史,以及在工业化生产背景下传统服饰手工艺所受到的冲击,揭示传统服饰手工艺必须走发展创新之路,与现代国际时尚结合,以适合工业化成衣生产的特性应用于现代成衣设计。同时列举了中国传统服饰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刺绣、镶边和盘扣这3种服饰手工艺的传统样式及其在现代成衣中的应用,分析说明传统服饰工艺如何与现代成衣设计相结合,对传统服饰手工艺进行创新发展。
    荷包的形制和功能及变迁
    孙庆国;张竞琼
    纺织学报. 2007, (9):  96-98. 
    摘要 ( 1084 )   PDF (117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荷包的形制、佩戴习惯及荷包的功能,并将其功能分为实用功能和审美内涵2个方面。讲述荷包的发展变迁过程和荷包的历史渊源,总结其在近代中国逐渐消亡的3个主要原因: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审美因素与经济实用因素,服饰的模仿规律。探讨将荷包延续应用的途径。
    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文化探析
    吴微微;陈良雨
    纺织学报. 2007, (9):  99-102. 
    摘要 ( 1030 )   PDF (97KB) ( 67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畲族拥有本民族特色的染织服饰文化。近代女子盛装是畲族染织服饰文化的代表作,其材料、工艺、色彩、纹样、造型等构成元素、细节及特点无不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通过对浙江畲族地区十多个畲族乡镇的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研究,从经济技术、生态环境、民族信仰、生活民俗、外来文化5个角度探讨浙江畲族近代女子盛装所蕴藏的诸多文化意涵,旨在为中华民族服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添砖加瓦。
    解读服装设计共生美学观
    崔荣荣;高卫东
    纺织学报. 2007, (9):  103-106. 
    摘要 ( 997 )   PDF (97KB) ( 47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共生方法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共生美学的内涵特征是客观、科学和辨证的。服装设计共生美学观的核心理念是把辨证法和唯物主义观点用于服装设计美学,是对服装文化和历史的继承与创新,历史与未来、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融,是科学与艺术等对立面的统一与共生,其表现性和再现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以及品调性等方面的辨证互动共融的共生美学构成特性是现代服装设计美学的理论精髓,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机械与器材
    基于传递矩阵法的提花机主轴动态特性分析
    张炜;王循明.;祝勇仁
    纺织学报. 2007, (9):  107-109. 
    摘要 ( 1074 )   PDF (117KB) ( 36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优化TM电子提花机主轴结构设计,以减小主轴在高速转动时的振动,在传递矩阵法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传递矩阵法,并将整体传递矩阵理论应用于提花机主轴的振动特性分析。通过主轴动力学模型的分析,对高速电子提花机主轴的临界速度及其振型进行理论推导与计算,找出主轴的前几阶固有频率及与之相对应的主振型。根据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整体传递矩阵法计算精度更高,且保持了传递矩阵法编程简单,计算工作量小和运算速度快的特点。该分析计算方法对其他类型提花机主轴的设计及类似的复合转子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经编多速电子送经系统控制过程与控制算法
    王文进;蒋高明
    纺织学报. 2007, (9):  110-113. 
    摘要 ( 1184 )   PDF (103KB) ( 48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开发和优化经编多速电子送经系统,最大程度提高经编设备的产品适应性和经编产品质量,对经编机多速电子送经系统的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经轴电机根据主轴速度、外周长的变化在不同速度之间切换的过程;在分析控制过程的基础上,对多速电子送经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主轴转速、工艺要求的送经量算出了电机转速的操作值。经过实际织造证明,该系统的送经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保证准确地实现送经。
    管理与信息化
    协调定货在服装业供应链中的应用
    周建亨;徐琪
    纺织学报. 2007, (9):  114-117. 
    摘要 ( 973 )   PDF (115KB) ( 32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服装业不同于其它行业的需求特性,在传统订货的经济批量模式基础上,提出供应链协调订货两级供应链模式,供应商通过降低批发价弥补销售商由于协调订货产生的库存成本增加,兼顾销售商的库存成本合理化,建立销售商需求确定下的供应商成本优化模型。当需求增大时,供应链可以柔性响应,从而使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增加。案例显示,协调订货两级供应链模式比传统的订货模式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并在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提供了利润分配方案。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虚拟模特匹配算法
    周莉莉;陈善峰;李仁旺;刘海霞;应卫平
    纺织学报. 2007, (9):  118-121. 
    摘要 ( 959 )   PDF (130KB) ( 3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协同产品商务环境下的服装个性化定制问题,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不适用基于网络的远程真人试衣系统。为了获得与顾客真实体形最接近的人体模特,结合模糊理论和数理统计理论,在模型库存在的基础上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根据客户提供的身体数据,评判出身体重要部位尺寸的评判值,即各尺寸对体形近似度的关系值,通过方差最小理论选取顾客个性化模特。同时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虚拟世界中获得了近似真人的虚拟模特。
    综合述评
    香蕉纤维的研究现状及其开发应用前景
    熊月林;崔运花
    纺织学报. 2007, (9):  122-124. 
    摘要 ( 1302 )   PDF (104KB) ( 8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香蕉纤维的资源、香蕉纤维的化学组成、微细结构、物理机械性能、制取工艺以及产品开发的现状进行综述。通过与其他麻类纤维的比较,分析香蕉纤维开发中的薄弱环节,指出今后香蕉纤维开发的重点,认为香蕉纤维有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开发前景。
    聚丙烯非织造布的驻极体电荷存储特性和稳定性
    陈钢进;肖慧明;王耀翔
    纺织学报. 2007, (9):  125-128. 
    摘要 ( 1253 )   PDF (104KB) ( 147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综述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聚合物驻极体材料中电荷存储的基本规律和聚丙烯非织造布的化学结构特点,分析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的存储特性和稳定性。指出当电流通过介质时空间电荷在晶粒的2个端面上的积聚、结晶区及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之间产生的界面极化是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电荷的2个主要来源,并就如何提高聚丙烯非织造布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电荷稳定性提出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