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3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11-11-15
    纤维材料
    棉纤维原纤结构的分形特征
    万广兰 于伟东
    纺织学报. 2011, (11):  1-6. 
    摘要 ( 1142 )   PDF (1439KB) ( 55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棉纤维各层结构中的原纤堆砌形式早期受到众多的关注,有多种多级原纤体的模型。本文着重棉纤维次生层S2的分形特征,假设了四级原纤体堆砌成的三级分形结构,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原纤堆砌模型——圆形、混杂型和椭圆形,对其进行了各级原纤半径、分维数和结晶度的估算与对比分析,对存在的差异作了模型修正验算。结果证明椭圆形模型的修正模型,其三级分维数分别为1.6575、1.647和1. 732,其修正的原纤束结晶度为64.7%,与棉纤维实际结晶度66.7%相近。
    基于微波-酶-化学处理的桑皮纤维结构与性能
    瞿才新 王曙东
    纺织学报. 2011, (11):  7-11. 
    摘要 ( 1135 )   PDF (1323KB) ( 58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新型微波-酶-化学辅助技术(Alkali-assisted Microwave plus Biological Enzymatic Technique,AMBET)对桑皮韧皮进行处理,成功地制得桑皮纤维。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X衍射和Instron强伸度测试等先进测试手段对桑皮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测试与表征,并对桑皮纤维进行抗菌试验。作为对照,测定桑皮韧皮及仅通过化学处理方法制得的桑皮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通过AMBET技术处理可以制得表面光滑、直径均匀、细度较小的桑皮纤维,纤维的平均直径为(10.8±0.1) µm;FTIR和XRD结果表明大部分非纤维素物质均被除去,桑皮纤维呈典型的纤维素Ⅰ型结构,经AMBET处理的桑皮纤维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均好于桑皮韧皮和经化学处理的桑皮纤维;桑皮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抑菌率达(80.4±2.1) %;各项纺纱性能指标表明桑皮纤维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还原法与金属盐法结合溶解废旧羊毛
    曾春慧 齐鲁
    纺织学报. 2011, (11):  12-16. 
    摘要 ( 1104 )   PDF (1113KB) ( 394 )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废旧羊毛再生利用,提高大分子角蛋白回收率,扩展角蛋白资源应用领域,本研究采用NaHSO3/LiBr/SDS 溶解体系处理废旧羊毛制取无毒稳定、高溶解率、高分子量的角蛋白溶液。通过试剂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各单因素对比试验,以羊毛溶解率、大分子量角蛋白提取率为测试指标,确定反应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在NaHSO3 浓度0.5mol/L、LiBr浓度0.1 mol/L、SDS浓度0.02 mol/L、 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小时、pH值12时羊毛溶解率达94%,角蛋白提取率50.2%;未添加金属盐LiBr的还原体系虽保持较高溶解率,但角蛋白提取率较低,仅为30%。红外光谱显示添加LiBr溶解体系提取的角蛋白以α-螺旋构象为主,可用于纺织原料和新型功能纤维的研制。
    炭黑母粒分散性的定量表征
    姜兆辉 金剑 肖长发 李鑫 孔令熙
    纺织学报. 2011, (11):  17-22. 
    摘要 ( 1286 )   PDF (1279KB) ( 4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母粒稀释技术,辅以高效3-DD高效动态混合器制备了聚丙烯/炭黑薄膜。利用热失重法与潜在的在线检测新方法——色彩色差法间接表征了炭黑在聚丙烯基体中的分散性。热失重结果表明,炭黑含量为2.2wt%膜炭黑分散性较好,炭黑实测含量与理论含量几乎一致,而炭黑含量为3.3wt%膜炭黑分散性较差,炭黑实测含量与理论含量略有差别,但热失重曲线重合性很好;薄膜间的标准色差小于1.5NBS,而两两色差小于1NBS,表明炭黑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良好、分布均匀。两两色差比标准色差更能反映实际,且它还能排除异常样品。炭黑含量为3.3wt%膜色差小于炭黑含量为2.2wt%膜,过高炭黑含量掩盖了分散性对色差的影响; 运用skewness-kurtosis检验法对色差值进行了正态分布及其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色差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在给定显著水平α=0.05下,色差均值小于1,薄膜之间色差无显著差异,炭黑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达到理想分散效果。色差值与灰卡级数之间存以下关系:当CD≤3.4时,GS=5-CD/1.7;当CD>3.4时,GS=5-lg(CD/0.85)/lg2。经计算,薄膜平均色差为0.54NDS,薄膜的灰卡级数为4.68,表明薄膜色差无显著差异,炭黑粒子与聚合物基体混合较好。
    图像检测非织造材料纤维取向的主因素探讨
    张永春 丁志荣 王善元 初丽辉
    纺织学报. 2011, (11):  23-27. 
    摘要 ( 1010 )   PDF (1269KB) ( 44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纤维取向是非织造材料的重要结构指标。本文采用MATLAB编程,模拟了纤维取向分别为45°/90°/150°的非织造纤维网。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2DDFT)图像处理技术,提取纤维网图象中纤维取向分布,并探讨阈值和形态处理对纤维取向检测结果的影响。对定量表征非织造材料结构特征具有参考价值。
    纺织工程
    玻璃纤维∕涤纶混杂热塑性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叶飞 田伟 冯兆行 陈平磊 祝成炎
    纺织学报. 2011, (11):  28-32. 
    摘要 ( 860 )   PDF (1959KB) ( 45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PP作为基体,GF和PET为增强纤维织成的机织平纹预制件,采用层合热压法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复合材料中PP体积含量对板材厚度、截面形貌、树脂浸渍增强纤维的效果以及对板材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P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板材的厚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当PP含量超过60%时,复合材料厚度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缓;随着PP含量的增加,树脂对增强纤维包覆和浸渍效果越来越好,但由于增强纤维相对量的减少则会导致力学性能下降。
    机织针织复合织物的拉伸性能
    袁新林 徐艳华 胡红
    纺织学报. 2011, (11):  33-36. 
    摘要 ( 1039 )   PDF (1068KB) ( 500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用玻璃纤维作经纱、纬纱和高强涤纶作针织纱编织机织针织复合织物,测试这种织物的横向、纵向的拉伸性能,分析比较拉伸负荷和位移特征曲线。研究表明:机织针织复合织物在拉伸过程中,先由其中的机织结构,在较低的伸长下,承担较高的负荷,直至机织结构破坏,然后由针织结构,在较高的伸长下,承担较低的负荷,直至针织结构破坏;经纱、纬纱的屈曲和针织纱的穿套均影响了纱线强力的利用。
    纬编针织物双向拉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张一平 龙海如
    纺织学报. 2011, (11):  37-41. 
    摘要 ( 971 )   PDF (1010KB) ( 4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影响纬编针织物双向拉伸性能的结构因素,采用国产双向拉伸测试仪,对四个系列的纬编针织物进行双向等速拉伸测试,对各种参数变化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原料的纬平针织物的拉伸曲线非常类似;常见的纬编组织,如平针、罗纹、双罗纹等具有不同的双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相同原料、不同密度的织物的双向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有一定的不同;同时,研究表明织物经过染整后其拉伸应力增加,变形减少,使织物尺寸稳定。
    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几何模型
    顾璐英 蒋高明 缪旭红 张爱军
    纺织学报. 2011, (11):  42-48. 
    摘要 ( 791 )   PDF (1860KB) ( 4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对现代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结构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假设,从细观几何角度出发,建立了带有短切毡的现代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单元结构模型。利用该模型,推导几何结构特征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理论纤维体积分数公式。以不同规格的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为样品,借助CAD软件快速实现对纤维体积分数理论值的计算,并将理论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良好,证明该模型是有效的。最后对理论值和实测值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模型假设的理想化以及复合成型后材料上存在树脂聚集区引起的。
    基于L系统的3×3平纹分形组织设计应用方法
    岑科军 贾静静 孙家武 张聿
    纺织学报. 2011, (11):  49-52. 
    摘要 ( 926 )   PDF (830KB) ( 36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根据3×3平纹组织点的分布简单、均衡与对称等特点,运用L系统的链式语言生成规则与计算机图形方法,生成该组织具有4级自相似结构的分形组织,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分形组织的主要变化形式及其设计应用方法,重点研究通过填充组织的变化,配合分形组织获得一类新型的组织结构,进而探索设计产生新的织物表面饰纹与肌理的基本途径;同时,借助电子提花机技术进行织造实验,从而为运用L系统分形理论开发设计新型纺织面料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的织物疵点特征选择
    艾解清 高济 彭艳斌
    纺织学报. 2011, (11):  53-57. 
    摘要 ( 1259 )   PDF (1277KB) ( 483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识别织物疵点的准确率,提出了基于离散粒子群算法(BPSO)进行织物疵点特征选择的方法。首先收集织物疵点图像并进行预处理,提取常用的纹理特征构成候选特征,然后采用BPSO对这些候选特征进行选择,得到优选特征和冗余特征。最后分别在这三类特征下训练支持向量机并进行织物疵点识别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优选特征的疵点识别准确率大大高于另外两类特征,验证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中国刺绣花边织物的探源与分析
    姚君洲 蒋高明 张扬 杨洋 张莹
    纺织学报. 2011, (11):  58-63. 
    摘要 ( 1103 )   PDF (2219KB) ( 508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刺绣花边织物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服饰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本文对中国刺绣花边织物进行了定义,并追溯其历史,在列举历代若干有代表性的刺绣花边织物,从刺绣花边织物的艺术特色以及形制与用途等方面探讨中国刺绣花边织物的研究价值,作为中国传统女红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历史价值、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当前和以后,让其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值得探讨的。
    染整与化学品
    水性聚氨酯浆料的合成与性能
    吕福菊 祝志峰
    纺织学报. 2011, (11):  64-68. 
    摘要 ( 1219 )   PDF (1163KB) ( 49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索水性聚氨酯的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低聚丙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共聚组成的水性聚氨酯,并采用1H-NMR(氢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低聚丙二元醇、二羟甲基丙酸和1,4-丁二醇的摩尔用量,研究了水性聚氨酯分子结构对其水溶性能、黏附性能和浆膜性能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二羟甲基丙酸摩尔用量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浆料的水溶性提高。降低聚丙二元醇的摩尔用量,有利于提高水性聚氨酯浆料的黏附性能和浆膜强度,但会损害浆膜的耐磨性。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当上述四种原料之间的摩尔比为1.05/0.3/0.3/0.4时,水性聚氨酯的水溶性能、黏附性能和浆膜性能最好。
    支链淀粉含量对玉米淀粉浆料糊化和结晶性能的影响
    程飞 余志敏 李少华 朱谱新
    纺织学报. 2011, (11):  69-72. 
    摘要 ( 1527 )   PDF (1223KB) ( 53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将支链淀粉加入到玉米淀粉中组成混合纺织浆料,采用RVA和XRD研究了支链淀粉含量对淀粉浆料流变性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支链含量的增加,淀粉浆液的峰值粘度、谷值粘度、末值粘度逐渐降低,衰减值和回生值也逐渐变小,达到峰值的时间缩短,加入支链淀粉有利于淀粉糊化和浆液稳定;同时,淀粉膜的结晶度随支链淀粉含量增加而减小,晶体尺寸呈增长趋势。
    碱性条件提取茶叶天然染料及其在蚕丝织物染色中的应用
    陈美云 袁德宏 张玉萍
    纺织学报. 2011, (11):  73-77. 
    摘要 ( 1154 )   PDF (1194KB) ( 38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茶叶天然染料的碱性提取及提取液对蚕丝织物的染色进行了研究。用碳酸钠水溶液提取茶叶天然染料,探讨了碳酸钠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茶叶天然染料提取效果的影响及染色pH值、染色温度、染色时间、硫酸钠用量等对蚕丝织物直接染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碳酸钠水溶液提取物染色蚕丝织物比茶叶水提取物染色蚕丝织物的颜色更浓。茶叶天然染料提取的优化工艺为:碳酸钠8g/L,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40min。茶叶提取液对蚕丝织物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染液pH值4.00左右,硫酸钠40g/L,染色温度90℃,染色时间60min,浴比50:1。碳酸钠水溶液提取物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牢度性能,媒染可适当提高染色蚕丝织物的耐洗色牢度。
    低温下混凝-活性炭工艺用于纺织废水的处理
    孙斌 王捷 张宏伟
    纺织学报. 2011, (11):  78-82. 
    摘要 ( 843 )   PDF (1104KB) ( 47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主要为解决低温下单独混凝对纺织废水处理效果不佳的问题。实验分析了三种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比较了活性炭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并研究了低温条件下混凝-活性炭联合工艺对纺织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常温下(20-30℃),BAC效果最好,最佳投药量为100mg/L,对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色度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51.44%、70.00%和93.48%, 而在低温下(10-15℃)只有31.60%、50.00%和75.36%。采用混凝-活性炭联合工艺后,20mg/L活性炭在PAC之前投加时,对CODCr的去除率达到了73.80%。
    水热法制备纳米TiO2 改性锦纶织物
    杨璐 张辉
    纺织学报. 2011, (11):  83-89. 
    摘要 ( 1133 )   PDF (1676KB) ( 54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水热合成技术,以钛酸四丁酯为原料,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直接对锦纶织物纤维表面包覆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使用活性艳蓝染料R-X对锦纶织物进行染色,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和热重测试手段对锦纶纤维改性前、后的表面形貌、结构和热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定了织物反射光谱、拉伸、吸水和染色性能。结果表明锦纶织物经过钛酸四丁酯水热改性之后,纤维表面包覆纳米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由平均粒径10 nm左右的球形晶粒组成,且通过物理吸附方式附着在纤维表面;纤维热起始分解温度有所下降,出现较为明显的放热反应;紫外线吸收能力明显改善;由于织物尺寸发生收缩,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均有所增加;吸水性能变化不大;染色织物K/S值有所减小,但刷洗之后K/S值反而增大,耐摩擦和耐日晒性能较好。
    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法测定羊绒制品中的3种酚类激素
    李志刚
    纺织学报. 2011, (11):  90-95. 
    摘要 ( 955 )   PDF (1171KB) ( 36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建立了羊绒织品中双酚A、4-壬基酚和辛基酚等3种酚类环境激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荧光串联检测方法。样品经索氏提取后,在Shim-pack XR-ODSⅡ(100 mm×2.0 mm i.d., 2.2 μm)快速柱上分离,采用甲醇+乙腈+ 水(30+50+20, V/V/V)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25 nm,荧光检测激发波长λex 228 nm,发射波长λem 305 nm,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3种环境激素荧光检测在0.01~1.0 mg/kg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检测下限为0.01 mg/kg。紫外检测在0.05~1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检测下限为0.05 mg/kg。方法回收率在82.0~102.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9.2%,RSD 为1.8~7.5% 。本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干扰少,能满足羊绒织品中双酚A、4-壬基酚和辛基酚残留的测定要求。
    服装工程
    服装款式解构设计的基本方法
    刘成霞 鲁沛
    纺织学报. 2011, (11):  96-99. 
    摘要 ( 1707 )   PDF (1210KB) ( 84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具体实例详细介绍了服装款式解构设计的基本方法:拆组法;属性变换法;附着法和穿法变化法。拆组法是对服装部件进行拆卸,变化功能,再进行有目的的重组:属性变换法是根据外界条件和个人爱好,将服装转化成另一种物品。附着法是将饰品功能注入服装中,使服装具备更多实用性;穿法变化法是设计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进行一种以上着衣方式的设计,让穿着者在服用过程中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着装方式可供选择,以增加穿衣情趣。文中提出的几种服装款式解构设计的方法可为以后多功能服装的研究提供参考。
    服装褶纹元素的演变与立体构成方法探析
    蒋红英
    纺织学报. 2011, (11):  100-105. 
    摘要 ( 1086 )   PDF (2084KB) ( 51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褶纹元素是服装设计重要的灵感来源。分析褶纹元素的发展演变和构成技术对认识褶纹元素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按照褶纹元素在衣文化史上的演变,将其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由化时期、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均齐化时期、当今的多元化时期,分析每一时期褶纹元素的特点和构成方式。运用立体构成方法分析当今常见的不同类型衣身褶纹操作步骤,提出在衣身褶纹立体构成过程中要注意褶量构成的分析、起始位置的选择、面料性能与丝绺方向、整体平衡与袖窿松量等操作要领。
    男短袜袜口压力与位移的动态有限元研究
    覃蕊 范雪荣 陈东生 王强
    纺织学报. 2011, (11):  106-112. 
    摘要 ( 809 )   PDF (1590KB) ( 40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动态服装压是研究服装压力舒适性以及服装优化设计的关键。文章以男短袜袜口为研究对象,将动态压力分为2个部分,分别为随时间变化的压力以及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压力。其中随时间变化的压力设定了12h的时长,通过测量不同时间段穿着短袜后的袜口压力,运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了袜口处压力及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文章将人体的行走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分别探讨了4个阶段压力及位移的变化规律,同时按照角度将腿截面等分为4个区域,并分别计算出各区域在动态过程中受袜口压力后面积缩量的分配关系,这些结论为袜口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吴东水乡地区绣花鞋的工艺研究
    张竞琼 李洵
    纺织学报. 2011, (11):  113-118. 
    摘要 ( 1153 )   PDF (1598KB) ( 597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本文针对吴东水乡地区绣花鞋的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实地考察与民艺采风的方式,对绣花鞋的制作材料、针法、技法、步骤等逐一进行了记录、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以吴东地区“扳趾头”绣花鞋为例,详细说明了绣花鞋的工艺步骤,从而总结出吴东水乡地区“猪拱头”绣花鞋和“扳趾头”绣花鞋的工艺特色为:材料选取的随机性、制作过程的灵活性、刺绣纹样的象征性和抽象性,反映了吴东水乡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民族和民俗风情等文化内涵。
    防护服装功能设计模式研究
    辛丽莎 李俊 王云仪
    纺织学报. 2011, (11):  119-125. 
    摘要 ( 1007 )   PDF (1788KB) ( 73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防护需求日益增多,但防护服装的设计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找到功能设计的一般模式是目前防护服装研究的努力方向。本文基于对近年来多种典型不同防护服装成功设计案例的文献分析,提出以“分析应用需求—确定设计手段—评价实现方案”的流程来作为功能设计的一般模式。
    机械与器材
    基于前馈控制的经编机横移系统高速定位
    殷明跃 夏风林 张琦 蒋高明
    纺织学报. 2011, (11):  126-130. 
    摘要 ( 1018 )   PDF (1073KB) ( 452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经编机电子梳栉横移系统通常采用普通PID控制,难以满足梳栉横移高速、高响应和精准定位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分析伺服电机的物理模型基础上设计了由普通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组成的三闭环PID交流伺服控制系统,并在系统中引入电流环和速度环的前馈控制来提高梳栉的高速定位控制性能。通过Matlab软件的仿真测试和RSE4-1型高速经编机的上机实测表明,采用前馈PID控制时可有效提高控制系统的指令跟踪性能,与普通PID控制的电子横移系统相比,梳栉定位时间缩短2ms,取得了更高速的响应性和精准的定位效果。
    刺绣机含间隙针杆机构的运动稳健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郭惠昕
    纺织学报. 2011, (11):  131-136. 
    摘要 ( 1024 )   PDF (1372KB) ( 351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对自动刺绣机的刺布机构进行了稳健性优化设计。首先,建立了考虑运动副间隙时构件有效杆长的计算模型,并导出了构件有效杆长的计算公式。然后,同时考虑杆长误差和运动副间隙对针杆位移的影响,以极小化针杆位移误差和位移标准差为目标,建立了针杆机构的稳健优化设计模型并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优化后针杆机构的运动稳健性得到明显改善。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Markowitz风险和效用理论的服装供应商决策模型
    季晓芬 陈炜 蔡丽玲 胡觉亮 徐蓉蓉
    纺织学报. 2011, (11):  137-142. 
    摘要 ( 972 )   PDF (1572KB) ( 524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由于服装供应链的复杂性和供应商特点,服装企业原料采购和成衣加工成本及风险很难准确预测,建立考虑风险的供应商优化决策模型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供应商选择。供将服装应商分为原料供应商和成衣加工厂两类,借鉴均值-方差理论刻画供应商的期望成本和组合风险,并较为全面地设定了约束条件,构建以选择供应商成本和风险最小化为目标的优化决策模型。通过Markowitz风险价格确定模型中的风险回避系数,该方法结合了决策者效用函数,较为真实反映了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我国纺织产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张放军 刘蕴莹 薛文良 钱竟芳
    纺织学报. 2011, (11):  143-146. 
    摘要 ( 688 )   PDF (933KB) ( 376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我国纺织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劳动力等资源成本的上涨,使我国纺织产业发展陷入“瓶颈”。本文借助OLS估计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影响我国纺织产业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中,劳动力投入与纺织工业总产值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固定资产投资与纺织工业总产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从长期来看,固定资产的投资对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2年的滞后性。此外,1999~2009年期间,我国纺织产业发展的主要源泉是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对我国纺织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71%,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为19.32%,而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仅为5.97%。这说明,尽管我国纺织科技水平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科技进步对我国纺织产业的发展还没有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综合述评
    废旧纺织品的再利用
    史晟 戴晋明 牛梅 蔡智锋 侯文生
    纺织学报. 2011, (11):  147-152. 
    摘要 ( 1335 )   PDF (1665KB) ( 949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我国是纺织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每年形成的废旧纺织品达几千万吨。如何将这些废旧纺织品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再生资源,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就目前我国在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抗菌防霉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郑皓 徐少俊 杨晓霞 陈志龙
    纺织学报. 2011, (11):  153-162. 
    摘要 ( 1171 )   PDF (2612KB) ( 1205 )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介绍了国内外无机、有机、天然抗菌防霉剂研究进展以及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具体有金属离子型抗菌剂,TiO2等光催化氧化型抗菌剂,金属离子光催化氧化物型复合纳米抗菌剂,有机-无机复合抗菌剂,双胍类、卤代胺类、苯酚、季铵盐类、季鏻盐类等有机抗菌剂,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等天然抗菌剂。其中,着重介绍了季铵和季鏻盐类有机抗菌剂。并且对纤维和纺织品抗菌处理方法进行了分类,有共混纺丝法、纤维化学改性法、复合纺丝法、纤维整理法、纺织品后整理法。最后,对抗菌防霉性及安全性检测方法进行了概述,并对抗菌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