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信息
纺织学报
(月刊 1979年创刊)
主 编:刘 军
副主编:张洪玲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工程学会
出版单位:《纺织学报》杂志社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0253-9721
        CN 11-5167/TS
亮点文章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40卷 第09期 刊出日期:2019-09-15
    纤维材料
    静电纺聚四氟乙烯/二氧化钛光催化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张梦媛, 黄庆林, 黄岩, 肖长发
    纺织学报. 2019, (09):  1-7.  doi:10.13475/j.fzxb.20180806707
    摘要 ( 841 )   HTML ( 13 )   PDF (3111KB) ( 2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光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难回收、传统载体材料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成膜聚合物,以聚乙烯醇(PVA)为纺丝载体,引入纳米光催化剂TiO2,采用乳液静电纺丝法制备PTFE/PVA/TiO2初生纤维膜,然后经烧结得到负载型PTFE/TiO2光催化纳米纤维膜。通过形貌观察、孔径、孔隙率以及疏水性能测试,考察TiO2质量分数对纤维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O2固含量的增加,纤维膜直径均匀性有所降低,平均孔径增大;将纤维膜用于减压膜蒸馏实验,通量最高达35 L/(m2·h),截盐率稳定在99.98%以上;在光催化降解质量浓度为10 mg/L的亚甲基蓝染料水溶液过程中,经紫外线照射5 h后,染料降解率达99%;经重复使用后,PTFE/TiO2纳米纤维膜仍能保持良好的结构与光催化性能。

    共聚酰胺6/66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结晶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潘伟楠, 相恒学, 翟功勋, 倪明达, 沈家广, 朱美芳
    纺织学报. 2019, (09):  8-14.  doi:10.13475/j.fzxb.20180807607
    摘要 ( 906 )   HTML ( 9 )   PDF (1329KB) ( 30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共聚酰胺6/66(PA6/66)的熔体加工性能,研究PA6/66相对分子质量对其熔融行为、结晶行为和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毛细管流变仪等对系列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A6/66和PA6树脂的结晶行为和流变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6/66呈现单一的熔融峰,其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受相对分子质量影响较小,分别约为210 ℃和45 ℃;与PA6相比,PA6/66的熔点、熔融焓值和结晶焓值显著降低;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降温速率为20 ℃/min时,PA6/66的结晶焓值由45.16 J/g下降为43.67 J/g,明显低于同等相对分子质量下PA6的结晶焓值;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PA6/66共聚物均为假塑性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其非牛顿指数增大,对剪切速率的敏感程度降低;在高剪切速率下,PA6/66具有比PA6更高的黏流活化能。

    正二十烷/醋酸纤维素相变过滤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郭新月, 杨占平, 宋晓梅, 徐阳
    纺织学报. 2019, (09):  15-21.  doi:10.13475/j.fzxb.20180901407
    摘要 ( 567 )   HTML ( 1 )   PDF (3911KB) ( 9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使过滤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实现烟气快速降温,以二醋酸纤维为载体基质,正二十烷为相变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正二十烷/醋酸纤维素复合相变过滤材料,并通过掺杂单壁碳纳米管进一步加快其吸热降温速率。探讨了正二十烷质量分数对纺丝液可纺性、过滤材料表观形貌和热性能的影响,以及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对过滤材料表观形貌、热性能及储热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正二十烷使纺丝液可纺性下降,但随其质量分数的增加,纺丝液的可纺性与成纤性能有所改善,纤维平均直径增加,过滤材料熔融热焓增大,当正二十烷与二醋酸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10时,过滤材料的相变焓效率最高,达84.1%;随着单壁碳纳米管质量分数的增加,过滤材料瞬时吸热速率提高,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过滤材料瞬时吸热速度由纯二醋酸纤维的0.062 ℃/s增加到0.202 ℃/s。

    氧等离子体改性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杜晓冬, 林芳兵, 蒋金华, 陈南梁, 刘燕平
    纺织学报. 2019, (09):  22-27.  doi:10.13475/j.fzxb.20180807006
    摘要 ( 479 )   HTML ( 7 )   PDF (2012KB) ( 11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增强聚酰亚胺纤维的界面黏附性能,采用氧等离子体技术对聚酰亚胺纤维进行不同时间的改性处理,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表面性能测定仪,以及单纤维碎裂法等分析改性处理对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压为10 Pa,功率为100 W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氧等离子体处理4 min时聚酰亚胺纤维表面改性效果最佳;与原丝相比,此时纤维表面O与C元素含量比增加了108%,含氧基团C—O、C=O的含量分别由7.6%、10.3%增加到20.4%、19.2%;纤维表面产生均匀致密的微裂缝,其与树脂间界面剪切强度由29.88 MPa增加到46.13 MPa,增强率达54%;聚酰亚胺纤维与水的接触角从110°左右减小至55°以下,由疏水表面变为亲水表面。

    嵌入式聚丙烯/聚乙二醇微纳米纤维材料的结构特征及其气固过滤性能
    张恒, 甄琪, 刘雍, 宋卫民, 刘让同, 张一风
    纺织学报. 2019, (09):  28-34.  doi:10.13475/j.fzxb.20180807707
    摘要 ( 466 )   HTML ( 1 )   PDF (2961KB) ( 138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开发可用于空气过滤的微纳米纤维材料,以聚乙二醇(PEG)共混改性聚丙烯(PP)为原料,基于熔喷技术高速热气流牵伸聚合物熔体一步法制备PEG/PP微纳米纤维材料,并对纤维排列、直径分布、孔隙率与过滤效率、过滤阻力和质量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直径在800 nm以下的纳米纤维穿插于直径在4 000 nm以上的纤维之间,表现为厚度方向上的宏观叠层与水平方向上的微观准连续分支复合的嵌入式特征;随着PEG质量分数从0%增加到8%, 800 nm以下纤维的嵌入率从0.00%增加到784.66%,同时过滤效率增大了约1.12倍,质量因子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微纳米纤维材料的嵌入式结构有利于捕获连续流体中的细小颗粒物。

    非织造布表面形貌可控氧化锌纳米粒子的构筑
    周颖, 王闯, 朱佳颖, 黄林汐, 杨丽丽, 余厚咏, 姚菊明, 金万慧
    纺织学报. 2019, (09):  35-41.  doi:10.13475/j.fzxb.20180805207
    摘要 ( 477 )   HTML ( 3 )   PDF (3395KB) ( 29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制备分散性良好的氧化锌(ZnO)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一步法混合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PPEN)和锌铵溶液,通过直接沉淀法负载具有不同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氧化锌纳米粒子。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仪及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考察反应温度对样品微观形貌、分散性、结晶性、热稳定性和光催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75 ℃处理后棒状ZnO微米粒子均匀包覆在非织造布表面;经75 ℃处理得到的PPFN/ZnO复合材料较60、90 ℃在X射线衍射特征峰处有着更尖锐的峰型,结晶度为88.0%,其最大降解温度由287.2 ℃提高到392.9 ℃,增加了105.7 ℃;对亚甲基蓝染料光催化降解8 h后降解率达到96.04%。

    纺织工程
    集聚纺气流导向元件的偏移对集聚效果的影响
    马晓琳, 唐新军, 宋均燕, 刘霞, 张玉高
    纺织学报. 2019, (09):  42-47.  doi:10.13475/j.fzxb.20180601806
    摘要 ( 455 )   HTML ( 3 )   PDF (1984KB) ( 7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立达第3代集聚系统的气流导向元件在生产中左右偏移的现象,分析了该现象对集聚效果的影响。选取气流导向元件的居中位置,以及左右各偏移1.5、2.5 mm共5个特征位置,使用Fluent软件对集聚系统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CFD软件对模拟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分析后发现,在发生1.5 mm和2.5 mm偏移时,集聚区均出现不同程度气流速度和静压大小的变化,包括集聚范围缩小、集聚气流速度忽高忽低和集聚处静压降低等。通过纺纱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后得出:气流导向元件发生1.5 mm偏移时气流速度和静压大小改变引起的成纱质量波动较小,而当偏移量达到2.5 mm时成纱条干不匀上升3%,毛羽指数增加了8%,其影响趋势与理论研究结论相吻合。

    三通道数码纺混色纱色谱体系构建及其彩色纱性能分析
    张婷婷, 薛元, 徐志武, 于健, 陈连光
    纺织学报. 2019, (09):  48-55.  doi:10.13475/j.fzxb.20180906808
    摘要 ( 564 )   HTML ( 2 )   PDF (3142KB) ( 6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研究色纺过程中彩色纤维的显色效应,设计色纺纱的混合模式并对混合效应进行预测。以三通道环锭数码纺纱机为平台,研究以青色(C)、品红(M)、黄色(Y)、黑色(K)、白色(W)5种颜色为粗纱基础色,通过单通道、双通道和三通道这3种混纺模式及梯度调控色纺纱在色相、明度与饱和度变化的机制,构建CMYKW五基色混色色谱体系;基于五基色混色色谱,优化设计红、黄、青三基色明度及饱和度梯度变化的混色纱外观,以此为依据设计纺纱工艺并生产6种明度与饱和度梯度变化的混色纱;测试此混色纱的强力、条干和毛羽,分析不同混纺比对数码混色纱在强力、条干及毛羽的影响。结果表明:完整的色谱体系可直观快速得到目标颜色的CMYK值,提高打样效率;随着混纺比差异增大,混色纱的条干、断裂功与强力的恶化越严重,有益毛羽会减少并且有害毛羽会增多。

    基于图像色网点化设计的织物结构呈色特征
    张爱丹, 周赳
    纺织学报. 2019, (09):  56-61.  doi:10.13475/j.fzxb.20181004806
    摘要 ( 437 )   HTML ( 1 )   PDF (6467KB) ( 87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克服提花织物色彩仿真设计受影光组织库显色规律制约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方法。采用3种网点大小与4种排列角度对黑白渐变色阶进行网点化设计,织造织物样品;并将网点织物样品组与一组采用缎纹影光组织库的织物样品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织物样品的比较分析表明:网点越大则黑白渐变色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值变化越均匀,但不足之处是在实践应用中对原始图像的细节表现减少;在网点排列角度方面,采用15°和75°角具有更稳定的织物交织结构;网点织物样品组的明度差离散平均值较后者降低了31.94%,表明了图像色的网点化设计使织物具有更好的呈色均匀性。

    基于混合色彩空间独立特征的色纺面料颜色表征模型
    刘沐黎, 袁理, 杨亚莉, 刘军平, 程哲, 龚雪, 纪昌俊, 鄢煜尘
    纺织学报. 2019, (09):  62-69.  doi:10.13475/j.fzxb.20190403208
    摘要 ( 451 )   HTML ( 1 )   PDF (1323KB) ( 1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色纺加工中染色纤维整体呈色特性难以准确描述的问题,建立了基于混合色彩空间的独立特征颜色分析模型。对Lab与HSV 2种颜色空间中具有相同属性的颜色分量进行独立融合,并构建混合色彩空间;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三阶颜色矩和局部纹理统计特征对色纺织物图像的颜色信息进行表征与融合。结果表明:对于色纺针织物或梭织物而言,所建立的颜色表征模型不仅能够对较大范围内的质量配比变化进行有效表征,而且对于染色纤维细微调整而导致的颜色改变亦能准确表达,具有理想的鲁棒性与普适性。

    无结网编织工艺研究
    袁天行, 孙志宏, 吕宏展, 李雪清, 顾生辉
    纺织学报. 2019, (09):  70-74.  doi:10.13475/j.fzxb.20180706006
    摘要 ( 779 )   HTML ( 14 )   PDF (1496KB) ( 12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无结网成网技术中存在织物质量较差和内部纤维强度损失较大的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无结网状织物的编织工艺。通过结合编织技术原理与无结网结构特征,分析了无结网成型原理,并以四纱网脚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网脚及网结的编织轨道形式进行了设计,进而探讨纱锭无干涉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纱锭无干涉分布规律进行拓展,分析了采用4个多槽口叶轮编织多纱无结网的纱锭分布规律。依据纱锭在轨道盘上的无干涉分布规律获得可行分布方案,针对某个分布方案进行无结网实物编织实验,验证了所研究无结网工艺的合理性,并确认无结网的编织工艺需综合考虑纱锭运动轨道、纱锭分布及叶轮规格的影响。

    织物电极监测心电信号与穿戴压力作用机制分析
    董科, 张玲, 范佳璇, 李梦婕, 梅琳, 肖学良
    纺织学报. 2019, (09):  75-82.  doi:10.13475/j.fzxb.20180804308
    摘要 ( 576 )   HTML ( 2 )   PDF (8018KB) ( 15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索穿戴压力对纺织结构心电电极采集心电图(ECG)信号质量的影响,开发了基于镀银锦纶丝束和涤纶的平纹和缎纹交织结构的4种导电织物电极。从皮肤-电极接触阻抗、舒适性以及织物方阻与穿戴压力的关系等方面评价了织物电极的性能,并测试了不同穿戴压力(2、5、10 kPa)下4种不同织物电极采集ECG信号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不同穿戴压力下,不同结构的织物电极表现出不同的ECG信号采集能力和舒适性能;随着穿戴压力增加,所测试的导电织物方阻先呈下降趋势,然后趋于稳定,ECG信号质量不断增高;纯导电缎纹结构织物具有更好的透气透湿性,并且舒适性优于平纹结构织物;然而在舒适的穿戴压力(2、5 kPa)下,平纹结构织物电极表现出更好的ECG信号质量。

    染整与化学品
    棉织物低温近中性一浴一步法练漂
    张悦, 胡丹玲, 任金娜, 李青
    纺织学报. 2019, (09):  83-90.  doi:10.13475/j.fzxb.20180806008
    摘要 ( 634 )   HTML ( 11 )   PDF (3631KB) ( 17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实现基于生物酶的棉织物短流程前处理,构建出过硼酸钠/四乙酰乙二胺(SPB/TAED)低温活化体系,并将果胶酶与纤维素酶溶入该体系对棉织物进行同浴练漂。通过变量控制法分析了酶的种类与质量浓度、SPB与TAED的质量浓度、时间与温度对织物白度与毛效的影响,得到优化的一浴一步工艺:果胶酶、纤维素酶、SPB、TAED、渗透剂质量浓度分别为1、2、15、25、1 g/L,时间为60 min,温度为60 ℃。将此低温工艺与传统的高温(95 ℃)碱性(pH 值12~13)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前者节能优势明显;2种工艺条件下的练漂棉织物具有相当的白度、吸湿性、可染性,但低温练漂织物的强力明显较高,其表面更光滑且杂质较少。

    前处理工艺对毛/涤织物疏水改性效果的影响
    高晶, 王璐
    纺织学报. 2019, (09):  91-96.  doi:10.13475/j.fzxb.20180907606
    摘要 ( 428 )   HTML ( 2 )   PDF (4705KB) ( 86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毛/涤织物中羊毛和涤纶表面没有足够的反应活性位点,难以进行化学改性,制约了毛/涤织物在超疏水方面的表现等问题,先采用紫外光照射,再用过氧化氢对毛/涤织物进行前处理,使用二氧化硅对毛/涤织物进行疏水改性,通过静态接触角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羊毛Allw?rden反应实验等方法分析前处理工艺对织物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织物经紫外光照射后再用双氧水处理时,紫外光照射先使羊毛表面拒水性细胞膜消除,双氧水处理进一步破坏了羊毛表面的鳞片层,使羊毛表面暴露出较多的化学反应位点,因此,硅颗粒更容易沉积在羊毛表面,赋予羊毛织物超疏水特性。

    等离子体预处理对聚吡咯/涤纶经编导电织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林佳濛, 缪旭红, 万爱兰
    纺织学报. 2019, (09):  97-101.  doi:10.13475/j.fzxb.20180702105
    摘要 ( 412 )   HTML ( 1 )   PDF (1859KB) ( 18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改善导电高聚物在涤纶经编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采用常温常压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并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吡咯/涤纶导电针织物,研究了等离子体预处理对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附着效果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阻仪分析了导电织物的微观形貌以及平磨前后方阻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预处理方法可增加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量,改善聚吡咯在涤纶上的附着牢度,提高导电织物导电层在平磨过程中的保持程度,且附着量与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存在相关性:当等离子体预处理次数为4时,聚吡咯在涤纶针织物上的附着效果最佳。

    无氟自清洁功能型羊毛/羊绒混纺织物的研发
    韦玲俐, 邹沁杉, 王璐, 罗菁, 夏鑫
    纺织学报. 2019, (09):  102-107.  doi:10.13475/j.fzxb.20180403106
    摘要 ( 464 )   HTML ( 2 )   PDF (1555KB) ( 219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羊毛/羊绒(60/40)织物自清洁能力,降低织物因清洗而造成毡缩变形等不良影响,采用常压等离子体对羊毛/羊绒混纺织物表面进行预处理,再使用微纳米级乙酰丙酮锆及聚二甲基硅氧烷自制无氟环保型毛织物拒水剂对织物进行静电喷雾疏水处理。通过分析织物等离子体处理前后静态接触角变化及红外测试结果,发现最佳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以及对织物毡缩性能的影响。比较等离子体处理前后及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疏水整理织物的外貌形态、静态接触角、透湿透气性、防紫外线性能差异。结果表明:羊毛/羊绒织物经等离子体预处理再进行静电喷涂具有优异的疏水性能,静态接触角提高至152°,达到超疏水临界值,织物透湿透气性仅分别降低2.98%、1.65%,毡缩性下降4.61%,此外,该方法辅助提高了织物14.14%的紫外线防护系数。

    纳米发泡整理对芳纶过滤材料性能的影响
    缪特, 张如全, 冯阳
    纺织学报. 2019, (09):  108-113.  doi:10.13475/j.fzxb.20180904906
    摘要 ( 391 )   HTML ( 1 )   PDF (3037KB) ( 23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芳纶过滤材料的过滤效率,以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纳米陶瓷粉的聚四氟乙烯乳液为涂层剂主要原料,采用发泡剂发泡涂层法对芳纶材料进行表面涂层处理。研究了泡沫涂层对芳纶过滤材料的结构、耐摩擦性、透气性、孔径大小、拒水拒酸碱性以及过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发泡涂层整理后,芳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薄膜;纳米陶瓷粉质量分数越大,发泡剂发泡效果越好,薄膜愈致密且稳定,同时芳纶过滤材料的耐摩擦性愈好,其孔径大小及透气性略有下降;涂层提高了芳纶的拒酸、拒碱性能,有效减少了滤袋的糊袋,使其清灰性及使用寿命均有所提升;涂层后芳纶的过滤效率显著提高,过滤直径为1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由39.1%提升到60%左右,且过滤直径为10 μm以上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可达到100%。

    聚乙烯-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油剂的性能及其调控
    柳健, 毛金露, 彭丽, 蔡凌云, 郑旭明, 张富山
    纺织学报. 2019, (09):  114-121.  doi:10.13475/j.fzxb.20180900108
    摘要 ( 573 )   HTML ( 10 )   PDF (1353KB) ( 1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亲水油剂研发过程中表面活性剂配伍与聚乙烯-聚丙烯(ES)非织造布亲水性关系的问题,借助稳态荧光猝灭法、视频接触角测定仪、液体穿透时间测定仪等,考察了油剂或表面活性剂的溶液表面张力、胶束聚集数、聚集体粒径分布、聚乙烯(PE)界面动态接触角等性能指标,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结构和协同配伍与ES非织造布多次透水时间的关系,测试了亲水油剂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亲水油剂的高表面活性、较小的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较大的胶束聚集数以及有效成分与ES纤维间的强吸附力等均有利于提高ES非织造布亲水性;改性后ES非织造布3次透水时间均小于3 s,反湿量小于0.13 g,表面比电阻小于3.0×108 Ω·cm,已达到卫生用品覆面材料的要求。

    聚丙烯酸酯/罗丹明B复合乳胶的细乳液聚合制备及其应用
    项伟, 杨宏林, 全琼瑛
    纺织学报. 2019, (09):  122-127.  doi:10.13475/j.fzxb.20181205906
    摘要 ( 422 )   HTML ( 1 )   PDF (1492KB) ( 81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升罗丹明B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通过细乳液聚合制备了聚丙烯酸酯/罗丹明B复合乳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借助粒径分析仪、透射电子扫描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荧光光谱仪测试了聚丙烯酸酯/罗丹明B复合乳胶的粒径、Zeta电位、形态结构及荧光性能;采用刮印的方法将制备的聚丙烯酸酯/罗丹明B复合乳胶整理于棉织物,讨论了乳胶质量分数、黏合剂质量分数对棉织物荧光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丙烯酸酯/罗丹明B复合乳胶平均粒径为86.2 nm,Zeta电位为-54.7 mV,分散稳定性较好,荧光性能增强;当乳胶质量分数为10%、黏合剂质量分数为20%时,整理后棉织物的K/S值和荧光反射率较高,织物的耐水洗色牢度达到4级,耐摩擦色牢度为3~4级。

    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质谱法分析畲族服饰中蓝色染料
    闫晶, 张寻, 雷光振, 范雪荣
    纺织学报. 2019, (09):  128-135.  doi:10.13475/j.fzxb.20180803008
    摘要 ( 483 )   HTML ( 2 )   PDF (1821KB) ( 11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鉴别畲族传统服饰中的蓝色染料成分,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了4件畲族服饰文物中的染料。通过对染料萃取液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结合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数据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采集的紫外-可见光谱数据,以保留时间、化合物精确分子离子质量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染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蓝色系样品均由靛蓝色素染成。结合文物背景可知:清末时丽水地区可能兼有天然靛蓝和合成靛蓝染料;民国时期景宁地区合成靛蓝染色纱线可能已进入民间;新中国成立后景宁地区畲族仍在使用天然靛蓝染料。

    基于纳滤技术的质检萃取液脱色预处理方法
    韩健健, 胡勇杰, 胡敏专
    纺织学报. 2019, (09):  136-142.  doi:10.13475/j.fzxb.20180904807
    摘要 ( 397 )   HTML ( 1 )   PDF (1272KB) ( 7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提高纺织品及皮革甲醛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通过界面聚合法,将采用St?ber方法制备的无机颗粒与聚酰胺复合制备有机-无机杂化纳滤膜,用于纺织品和皮革萃取液脱色预处理。分别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接触角仪,对颗粒形貌、纳滤膜表面元素及分离层接触角进行分析;通过纯水通量、无机盐和染料截留等对纳滤膜分离性能进行考察;并分析了纳滤脱色预处理法纺织品和皮革甲醛检测的加标回收率。结果表明:粒径分布均匀的球形二氧化硅及银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颗粒成功地负载于亲水性良好的纳滤膜分离层;适量颗粒的添加有利于提高纳滤膜的纯水通量;银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颗粒改善了纳滤膜对二价阳离子盐及阳离子染料的截留性能,回收率满足纺织品和皮革甲醛检测的要求。

    服装工程
    基于三维测量数据的个性化女装原型样板生成
    王朝晖, 吴雨曦, 杨敏
    纺织学报. 2019, (09):  143-149.  doi:10.13475/j.fzxb.20180908607
    摘要 ( 662 )   HTML ( 7 )   PDF (2870KB) ( 15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个性化的服装样板生成技术中合体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测量数据的个性化女上装原型样板的生成方法。首先,随机选取1名青年女性进行三维人体扫描,根据人体特征点将三维扫描模型于东丽Creacompo Ⅱ Torso系统中数字人台进行拟合,以得到个性化的数字人台模型。采用该软件对个性化数字人台模型的特征线进行分割和展平,得到二维展平矢量图,并根据二维矢量展平图建立了原型样板的变化规则。最后将原型样衣进行试穿实验,生成的个性化原型能够良好地展现实验对象的躯干形态,验证了样板生成规则的可行性和合体性,为个性化女装样板生成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丰富了三维人体模型的二维原型生成的理论和实践。

    双圆弧的图解及其在衣缝轮廓线设计中的应用
    娄少红
    纺织学报. 2019, (09):  150-158.  doi:10.13475/j.fzxb.20180908309
    摘要 ( 891 )   HTML ( 9 )   PDF (1452KB) ( 19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解决衣缝轮廓线设计的随意性和过分依赖经验成分的问题,实现衣缝轮廓线的参数化,构建用于衣缝轮廓线设计的双圆弧基础理论。在采用图解法对双圆弧起止点切线和连接点轨迹等要素的几何关系、不同条件下各区间的双圆弧类型及组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证衣缝轮廓线圆顺性的切线长比值概念,给出用于衣缝轮廓线设计的双圆弧连接点位置的选择方法以及双圆弧的制图方法,并据此进行了采用C型和S型双圆弧设计裤子前后裆缝线和后外侧缝线的实践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双圆弧设计衣缝轮廓线,方法简单可行,形状圆顺可靠,不仅便于手工制版时对衣缝轮廓线形态的精准把握,更有利于使用AutoCAD参数化功能进行服装样板的参数化设计。

    运动文胸结构设计要素对穿着舒适性的影响
    陈慧娴, 鲁虹, 李书洋, 左恒
    纺织学报. 2019, (09):  159-166.  doi:10.13475/j.fzxb.20181005708
    摘要 ( 682 )   HTML ( 8 )   PDF (1623KB) ( 180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运动文胸各结构设计要素作用于人体的穿着舒适性,使用马丁测量仪测量7位罩杯号型为75B的女性裸体状态和穿着6款低、中、高强度支撑的运动文胸时的尺寸;借助气囊压力测试仪对人体的胸、背、肩、侧、下胸围等处的9个压力测试点进行静态压强测试和主观舒适度评定;并观察运动前后下围织带、肩带、夹弯、领口弧线处标记线的位移变化。研究发现:低强度运动文胸各点压强值小,舒适度高,高强度文胸对乳房左右和前后方向束缚大,文胸下围织带和罩杯向上滑移,肩带向颈部内侧滑移,后背和夹弯处运动前后滑移量少;高强度运动文胸应注重优化肩带、后背夹弯弧线、下围织带处的结构设计,减小人体肩部、下胸围、后背处的压强,提高整体穿着舒适性。

    基于不同人体测量方法的数据一致性和可替换性研究
    余佳佳, 李健
    纺织学报. 2019, (09):  167-172.  doi:10.13475/j.fzxb.20181005606
    摘要 ( 463 )   HTML ( 4 )   PDF (947KB) ( 9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究人体测量中三维数据与手工数据间的一致性和可替换性,及不同扫描仪所得结果间的数据等价性,利用HumanSolutions和[TC]2 2种三维扫描仪分别对20~35周岁的女性样本人体进行扫描,通过逆向工程软件手动测量388个样本的30项身体特征尺寸。对比2组三维数据与其对应手工数据的折线图,利用组内相关系数对数据的一致性进行探究;依据国标对三维数据与手工数据间的可替换性进行讨论和判别;以手工数据为媒介,对比2种三维数据与真实值间的一致性和可替换性,判断不同扫描仪数据结果的等价性。结果表明:2种仪器所得数据与手工数据间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大于0.75,3种数据在部分测量项上具有较好的可替换性,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时可等价使用。

    机械与器材
    可简便调幅的剑杆织机引纬机构参数特征
    周香琴, 顾叶琴, 吴震宇
    纺织学报. 2019, (09):  173-179.  doi:10.13475/j.fzxb.20180900907
    摘要 ( 838 )   HTML ( 19 )   PDF (2276KB) ( 173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减少剑杆织机改变织物幅宽时的设备调整时间,研究引纬过程中织机有关动作之间的配合关系,提出一种剑杆织机引纬机构设计新准则,即调幅前后剑头辅助动程(在梭口外的动程)和纬纱交接时刻剑头位置保持不变;基于矢量分析方法,研究引纬机构参数对剑头运动规律的影响、剑头驱动系统中不同子机构对剑头辅助动程及交接纬纱时刻剑头位置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存在一种引纬机构,当其中的引纬调幅机构初始位置参数满足特定条件时,不管织物幅宽如何调整,剑头辅助动程保持不变;当引纬调幅机构中调节点的轨迹符合特定要求时,不管剑头动程如何变化,在交接纬纱时刻剑头的位置保持不变。

    电脑横机织针的磁驱动设计与建模
    张成俊, 游良风, 左小艳, 张弛, 朱里
    纺织学报. 2019, (09):  180-185.  doi:10.13475/j.fzxb.20180904106
    摘要 ( 554 )   HTML ( 9 )   PDF (1547KB) ( 145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减少电脑横机在编织过程中的发热、振动和断针,提出一种利用电磁铁阵列驱动永磁体织针的非接触式的织针驱动方法,同时设计了织针与驱动分离的新型磁驱动横机结构。通过将电磁铁阵列中的铁芯、永磁、气隙等元素等效为磁阻和磁势,建立了电磁阵列驱动永磁织针的等效磁路模型,分析了电磁铁阵列在水平往复移动时的等效磁路模型的磁通量,推导出永磁织针在电磁铁阵列不同位移条件下的磁力模型,计算织针在不同条件下的受力数值,并利用Maxwell电磁仿真软件对磁驱动模型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将等磁路模型和仿真模型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和分析,验证了电磁铁阵列式的织针磁驱动等效磁路模型的正确性。

    管理与信息化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运动文胸肩带属性与乳房振幅的函数关系
    周捷, 马秋瑞
    纺织学报. 2019, (09):  186-191.  doi:10.13475/j.fzxb.20181001406
    摘要 ( 425 )   HTML ( 3 )   PDF (1180KB) ( 124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确定运动文胸肩带的3种属性在人体跑步时对胸部振幅的影响,选取8名被测人员,在其左胸上标记6个测量点,更换不同的肩带进行人体运动测试,记录这些测量点动态的三维坐标,进而得到乳房运动的振幅;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更换不同的网络模型参数,确定运动文胸肩带的3种属性与乳房振幅之间的权值关系。结果表明,选取BP神经网络的传输函数为tansig函数,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21个,训练函数为traingdm作为网络参数时,网络拟合出的乳房振幅值达到了真实值的99.44%;在该网络参数下,分别求得网络输入层到隐含层和隐含层到输出层的权值和阈值,最终得到肩带的3种属性与胸部振幅的正向推理关系式。

    服饰场景视觉共性认知评价方法
    徐平华, 冒海琳, 黄琴琴
    纺织学报. 2019, (09):  192-196.  doi:10.13475/j.fzxb.20180908005
    摘要 ( 381 )   HTML ( 4 )   PDF (8245KB) ( 82 )   收藏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针对当前眼动仪在评价多用户视觉聚焦差异方面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融合的共性视觉热区评价方法。实验依据服饰场景类型,共计选取了60幅典型图像,利用RED SMI桌面式眼动仪对7名受试人员进行实时眼动追踪,记录随机播放条件下的受试者观测视觉场景形成的视觉热区图。分别对同一场景21幅视觉热区二值图进行交、并处理,构建共性视觉热区融合图,并提出了视觉漂移度这个关键性指标。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综合视觉漂移度指标可有效剔除个体自身误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受试者共性视觉聚焦程度,适时弥补了当前多用户视觉聚焦认知评价方法的缺陷。